《阿毗达磨俱舍论略释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阿毗达磨俱舍论略释记-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证。名为所觉。谓香味触也。颂言余三者。即鼻舌身三识也。色声及法。皆通三
性。唯香味触。是无记性。谓无记性。如死无觉。故能证者。偏立觉名。依经部
宗。若是五根。现量所证。色等五境。名为所见。若是从他。传闻六境。名为所
闻。若运自心。以种种理。比度所许。六境名为所觉。若意现量。证得六境。名
为所知。于五境中。一一容起见闻觉知。四种言说。于第六境。除见有三(解
云。第六境者。谓法境。无见有闻觉知三也。意识名现量者。从五识后。亲起意
识。所证五境。定中意识。亲证六境。名现量意识也)。论云。先轨范师。作如
是说。眼所现见。名为所见。从他传闻。名为所闻。自运己心。诸所思构。名为
所觉。自内所受。及自所证。名为所知(解云。自内所受者。谓耳鼻舌身识。所
证四境。名内所受自所证者。谓现量意识。所证六境也。由上准知。色境具四言
说。余声等五。唯三言说。除所见一。应审思之耳)。
  从此第五。明离间等三语。论云。已辨虚诳语。当辨余三语。颂曰。
  染心坏他语  说名离间语
  非爱粗恶语  诸染杂秽语
  余说异三染  佞歌邪论等
  释曰。要具四缘。成离间语。染心坏他语者。此有四缘。一染污心。二发坏
他语。若他坏不坏。皆成离间语。三所闻者。解所说义。相领解也。四者不误。
后之二缘。从前流来。非爱粗恶语者。亦具四缘。一染污心。二发非爱语。毁呰
于他。三者解义。四者不误。名粗恶语。染心语三字。并从初句流来。应言染心
非爱语说名粗恶语。解义不误。亦从前来。诸染杂秽语者。诸染心语。名杂秽
语。染所发言。皆杂秽故。诸染颂有。加语一字。故语一字。初句流来。此杂秽
语。具二缘成。一染污心。二所发语。余说异三染佞歌邪论等者。有余师说。异
虚诳等。前三种语。余染心语。名杂秽语。谓佞歌等。佞谓谄佞。如苾刍邪命发
谄佞语。歌谓歌咏。如讽吟相调。及倡伎者。邪论谓不正见所执言词。等者等取
染心悲叹。及诸世俗戏论言词。此等皆是杂秽语也。轮王出世。虽有歌咏。从出
离心发非实染心。有余师言。此时嫁娶歌咏过轻。不成业道。
  从此第六。明意业道。论云。已辨虚诳等。当辨意三。颂曰。
  恶欲他财贪  憎有情瞋恚
  拨善恶等见  名邪见业道
  释曰。恶欲他财贪者。谓于他财起非理欲。生力窃心。如是恶欲。名贪业
道。憎有情者。谓欲于他行伤害事。如是瞋恚。名瞋业道。若瞋自身。及瞋非
情。过轻非业道。轮王北洲贪等。是轻皆非业道。拨善恶等见者。如契经说云。
无施与。无爱乐。无祠祀。无妙行。无恶行。无妙恶行。业果异熟。无此世间。
无彼世间。无父无母。无化生有情。无世间。无沙门。或婆罗门。无阿罗汉。解
云。此经无施者。谓无施福也。无爱乐者。无戒福也。无祠祀者。无修福也。无
此世者。无现在也。无彼世者。无过未世也。婆沙论云。现在世既见。何以言
无。答外道无明所盲。虽能眼见。亦拨为无。不应责无眼者。愚盲者堕坑也。或
可无此世者。不谤世体。但谤因果。无此世为他世因。无此世为他世果。无父母
者。谤无父母感子业也。无施等者。谤因邪见。无果等果。谤果邪见。无沙门等
者。谤圣邪见。颂言拨善恶等者。是谤因邪见。等取谤果。及谤圣也。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六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七
  从此大文第二。释业道名义。论云。如是已辨十业道相。依何义名业道。颂
曰。
  此中三唯道  七业亦道故
  释曰。此中三唯道者。此十业道中。贪等三唯道也。业之道故。立业道名。
谓贪等相应思说名为业。以彼贪等转故思转。彼贪等行故思行。如彼贪等势力。
而思有造作故。故贪等三。与思为道。七业亦道故者。前七是业。身语业故。亦
业之道。思所游故。由等起思托身语转故。身语七思所游履。亦业之道故。前七
业。业之道故。立业道名。上业身语业。下业等起思故。名业业。故业道者。具
显业道业业道义。虽不同类。业道名同。而一业为余业。一道为余道。犹如世间
车牛名同。而一车牛名为余车牛故。于典籍中。如言识住。虽四识住。性类不
同。识住名同。而一识住名为余识住故。离杀等七。无贪等三。立业道名。类前
应释。
  从此第三。义便明断善。论云。如是所说。十恶业道。皆与善法现起相违。
诸断善根。由何业道。断善续善。差别云何。颂曰。
  唯邪见断善  所断欲生得
  拨因果一切  渐断二俱舍
  人三洲男女  见行断非得
  续善疑有见  顿现除逆者
  释曰。唯邪见断善者。唯有上品圆满邪见。能断善根。然本论中。说贪瞋痴
三不善根。能断善者。由不善根能引邪见故。邪见断推在彼根。如火烧村火由贼
起。故世间说被贼烧村。所断欲生得者。所断善根。唯是欲界。生得善也。谓断
善时。色无色善。先不成故。不可说断。问何缘唯断生得善根。答加行善根。先
已退故。谓断善根。先加行位。舍加行善。至断善时。唯断生得。拨因果一切
者。明邪见相也。拨因邪见。无妙恶行。拨果邪见。无善恶果。一切者。一切邪
见。皆能断善。谓自界缘。若他界缘。若有漏缘。若无漏缘。如是邪见。皆能断
善。有余师说。唯自界缘。及有漏缘。方能断善。余不能断。为对彼说。故言一
切。渐断者。明断善根渐断而非顿断。谓九品邪见。断九品善根。逆顺相对断。
初下下品邪见。能断上上品善根。乃至上上品邪见。能断下下品善根。善根从上
品。至下品名逆也。邪见从下至上名顺也。二俱舍者。二谓善根。及律仪也。断
善根时。二俱时舍。论云。若彼律仪。是此品心。所等起果。此品心断。舍彼超
仪。以果与因。品类同故(解云。九品善心。各能发戒。戒是其果。若断下品
善。唯舍下品戒。乃至断上品善。唯舍上品戒也)。诸律仪果。有从加行。有从
生得善心所生。若从加行善心生者。律仪先舍。后断善根(解云。断善根加行。
舍加行善。舍加行时。加行善根。所生律仪。同一时舍。此言先舍者。据先加行
位。舍也)人三洲男女者。明能断善根。处及人也。人趣三洲。非在恶趣。染不
染慧。不坚牢故。亦非有天趣。现见善恶诸业果故。除北俱卢洲。彼无极恶阿世
耶故(此云意乐)唯男女身。志意定故。见行断非得者。此断字通上下。唯见行
人。能断善根。非爱行者。诸爱行者。恶阿世耶。极躁动故。诸见行者。恶阿世
耶。极坚深故。由此理趣。非扇搋等能断善根。爱行类故。又此类人。如恶趣故
(言见行者。自慧见理。而行义也。爱行者。但信他语。爱乐而行也。)断非得
者。善断应知。非得为体。谓断善位。善得不生。非得续生。非得生位。名断善
根。故断善根。非得为体。续善疑有见者。疑谓疑有。见者谓正见。谓因果中生
疑有心。此或应有。从疑有心。或发正见。定谓有非无。尔时善根得还续起。故
名续善。疑有续善。疑无断善。为简疑无。故言疑有。顿现除逆者者。顿谓善
根。九品顿续。然后后时。渐渐现起。如顿除病。气力渐增。现谓现世。现身续
善除造逆者。经说造逆。并断善人。彼定现身。不能续善。定从地狱。将没将
生。方能续善。受地狱果毕。名为将没。正住中有。未生地狱。名为将生。若由
过去。宿习邪见。以为因力。彼断善根。将死时续。若由现在邪教缘力。彼断善
根。将生时续由自他力。应知亦尔(自谓自推求。他谓逢恶友也)又爱乐坏。非
加行坏。是人现世。能续善根。若二俱坏。要死方续。见坏戒不坏。亦现世续
善。戒见两俱坏。要死后续善(相仪中护。名戒不坏)。有断善根。非堕邪见。
应作四句。第一句者。布赖那等(此云满也。起邪见名断善。不造逆非邪定
也)。第二句者。谓未生怨等(是阿阇世王。造逆堕邪定。信佛不断善也)第三
句者。谓天授等(是提婆达多。名起邪见名断善。造三逆堕邪定也)第四句者。
谓除前相。
  从此第四。明思俱转。论云。已乘义便。辨断善根。今复应明本业道义。所
说善恶。二业道中。有几并生。与思俱转。颂曰。
  业道思俱转  不善一至八
  善总开至十  别遮一八五
  释曰。业道思俱转者。标也。思谓刹那等起思也。此明业道与能起思。同一
刹那俱时而转。不善一至八者。明不善业道。或一至八。与思俱转。一俱转者。
有两种一。且初一者。谓离所余七恶色业。贪等三中。随一现起。贪嗔邪见。必
不俱生。故随一起。与思俱转。第二一者。谓先加行。遣使杀等。造六恶业。不
染心时。于前六中。随一究竟。善无记心。名为不染。染心究竟。成二俱转。故
言不染。谓简染心成二俱转也。二俱转者。谓以嗔心。究竟杀业。若起贪位。成
不与取。或复起贪。成欲邪行。或时起贪成杂秽语。此上四类。名二业道。与思
俱转。三俱转者。谓以瞋心。于属他生。盗离本处。断其命根。俱时杀盗。瞋杀
盗三。与思俱转。又先加行。遣使杀等。造恶色业。贪瞋邪见。一正起时。于前
杀等。随二究竟。既贪等一。杀等随二。故三俱转。四俱转者。此有三类。第一
四者。谓欲坏他。说虚诳语。意业道一。语业道三。以坏他故。是离间语。说虚
诳故。复成诳语。此是染言。必兼杂秽。故语业三。第二四者。又欲坏他。说粗
恶语。意业道一。语业道三。以坏他故。是离间语。说粗恶故。复成粗语。此是
染言。必兼杂秽。故语业三。第三四者。若先加行。遣使杀等。造恶色业。贪等
现前。于前杀等。随三究竟。既贪等一。杀等随三。故四俱转。五俱转者。谓先
加行。造恶色业。贪等现前。随四究竟。六俱转者。贪等现前。随五究竟。七俱
转者。贪等现前。随六究竟。准上应知。八俱转者。于加行位。遣于使杀等。造
六恶业。自行邪行。此七业道。一时究竟。行邪欲故。必有贪心。成八俱转。贪
瞋邪见。自力现前。必不俱行。故无九十。与思俱转(各当头起。名为自力)。
善总开至十者。十善业道。通据隐显。名为总开。隐谓处中善。显谓律仪也。隐
显通论。有十俱转。别据显相。无一无八。无五俱转。唯据律仪。不约处中。名
为显也。且约显中二俱转者。此有二种。且初二者。谓善五识。现在前时。无散
善七。以善五识。故有无贪无瞋。无分别故。无正见一。第二二者。谓依无色。
尽无生智。现在前时。无散善七。依无色故。无定戒七。尽无生故。有无贪嗔。
以息求故。无正见也(无散善者。谓不受欲界。散律仪也)三俱转者。谓与正
见。相应意识。现在前时。无七色善。以是正见故。必有无贪无瞋正见三业道
也。无七色者。谓不受戒。及不入定。无七善色也。四俱转者。谓恶无记心。现
在前时。得近事近住勤策律仪。以恶无记故。无无贪等三。受近住等戒。故有四
善律仪。谓身三语。一谓四支戒也。六俱转者。谓善五识。现在前时。得上三
戒。谓近事等。以善五识故。有无贪无瞋。于前四上。加无贪瞋。故成六也。七
俱转者。此有二种。且第一七者。谓善意识。无随转色。正见相应。现在前时。
得上三戒。谓近事等。正见相应故。必有无贪无瞋正见三也。得近事等戒故。复
有四支。故成七也。第二七者。或恶无记心。现在前时。得苾刍戒。成七善无表
也。九俱转者。此有三种。第一九者。谓善五识。现在前时。得苾刍戒。善五识
故。有无贪无瞋得苾刍戒。有七色善。故成九也。第二九者。或依无色。尽无生
智。现在前时。得苾刍戒。以尽无生智故。无正见一。有无贪无瞋二。得苾刍
戒。有七色善。故成九也。第三九者。谓静虑摄。尽无生智。现在前时。以静虑
故。有定戒七。尽无生故。有无贪无瞋。故成九也。十俱转者。此有二种。第一
十者。谓善意识。无随转色。正见相应。现在前时。得苾刍戒以正见故。有无贪
等三。得苾刍戒。有七色善。故成十也。第二十者。谓余一切。有随转色。正见
相应。心正起位。以随转色。有定戒七。正见相应故。有正见等三。名十俱转
也。论云。别据显相。所遮如是。通据隐显。则无所遮。谓离律仪。有一八五
(解云。处中善。各离律仪。谓非律仪故也)一俱转者。谓恶无记心。现在前
时。得一支远离(受一支戒也)五俱转者。谓善意识。无随转色。正见相应。得
二支等(解云。正见相应。有正见等三也。又得二支远离。便成五也。等者。等
取恶无记心中。得五支远离也)八俱转者。谓此意识。现在前时。得五支等(解
云。此前意识。有正见等三。更得五支。便成八也。等谓等取善五识。现在前得
六支远离也)。
  从此第五。约处成善恶。论云。善恶业道。于何界趣处几唯成就。几亦通现
行。颂曰。
  不善地狱中  粗杂瞋通二
  贪邪见成就  北洲成后三
  杂语通现成  余欲十通二
  善于一切处  后三通现成
  无色无想天  前七唯成就
  余处通成现  除地狱北洲
  释曰。不善地狱中粗杂他瞋通二者。十不善业。于地狱中。唯粗恶语。杂秽
语。瞋。此三通二。谓成就现行二种也。由相骂故。有粗恶语。由悲叫故。有杂
秽语。由互相憎。故有瞋恚。贪邪见成就者。于此地狱中。此二成就。而不现
行。无可爱境。贪不现行。现见业果。邪见不起。又地狱中。业尽死故。无杀业
道。无摄财物。无盗业道。无摄女人。无邪淫罪。业镜现前。不可拒讳。以无用
故。无虚诳语。即由此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