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风云 作者:丹尼尔·耶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石油风云 作者:丹尼尔·耶金- 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抖。尼日利亚表示,要以同样的手段作出回答,尼日利亚石油部长亚哈亚。迪科坚定地说:“我们已准备好打一场价格战。”
    1983年3 月初,石油部长们及其随员匆匆举行会议。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会议地点是在伦敦,也就是欧佩克的主要竞争对手——英国的家院。他们在海德公园角的洲际大旅馆聚会,会议令人沮丧地开了十二天,冗长不堪,给会议一些参加者以一种说不出来的反感,今后无论何时再踏进这家旅馆时,就会产生这种反感。然而,无论在思想上和形式上怎样反对降价,也无论怎样发怒和破坏,现实是不再能抗拒的。欧佩克把其油价大幅度削减了约15%,从三十四美元一桶降到二十九美元一桶。欧佩克这样大幅度削减油价,这在其历史上尚属首次。欧佩克国家还一致同意,该集团的石油日产量限额定为一千七百五十万桶。
    可是,在欧佩克中,每个成员国该从这总的限额中分得多少份额呢?在分配限额的过程中,得失要以几十亿美元计算。成员国之间争吵不休,直到达成分配协议为止。在伦敦举行的这次石油会议开了十二天,成了马拉松式的会议。它防止了油价暴跌,至少暂时如此。欧佩克为了适应市场价格,对自己的油价作了调整,但不是像过去那样涨价,而是降价。这次会议还规定了新的生产限额,但这次规定不像上一年那样是暂时性的。
    根本没有正式规定生产限额的国家确实有一个。那就是沙特阿拉伯。亚马尼坚持说,要是给沙特阿拉伯规定一个生产限额的话,那末该数字会明显少于日产量六百万桶。可是,亚马尼已接到的训令说,利雅得能够接受的生产限额至少应该是日产量六百万桶。会议公报只字未提给沙特阿拉伯规定生产限额,而只是说它将“成为产量不固定的国家,供应市场上尚缺少的那部分石油,以满足市场需求。”拥有自由世界1 /3 石油储量的沙特阿拉伯第一次明确地担负起这样的责任,即沙特阿拉伯自己决定增加或减少其石油产量,以平衡市场供求,维持石油价格。可是,欧佩克这一套新的价格管理体系能够取得多少成效,取决于除沙特阿拉伯外其余十二个成员国能否摆脱弄虚作假,取决于欧佩克第十三个成员国沙特阿拉伯在发挥一个产量不固定的国家应起的关键性作用方面的意志和能力。    商品市场
    在欧佩克的马拉松式会议以及欧佩克转变成一个真正的卡特尔这种明显的戏剧性场面的背后,是石油业本身发生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变化。它不再由几家高度一体化的大石油公司所控制。取代这种情况的是,石油业变成一个由众多的买主和卖主组成的各行其事的、吵吵闹闹的世界。人们有时带着赞许、有时怀有恐惧说,石油正在转变成“完全的又一种商品”。
    当然,石油自从它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最初进入市场以来,一直是一种商品。当时在宾夕法尼亚州西部,油价上下波动很大,但是,随着不断地向一体化推进,也就是把从油井开始到加油站为止的活动由一家公司连接起来,其后果之一是,使油价的多变性成了石油公司内部的事。此外,石油被看成与其它商品有区别。亚马尼吟咏道:“应记住,石油不是茶叶、咖啡那样的一般商品。石油是一种战略商品。石油这种商品太重要,不能听任它由变幻莫测的现货市场或期货市场或任何形式的疯狂投机所摆布。”然而,当前开始出现的,恰恰正是这种情况。原因之一是世界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庞大的过剩石油。同七十年代完全相反,现在不是消费国对石油供应忧虑,而是石油生产国不得不对进入石油市场发愁。买主希望油价打折扣却从来没有考虑过要支付他们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所不得不支付的那种为取得可靠供应而支付的溢价。正如一位石油经营者所指出的,买主“往往轻视保障,重视支出!”保障几乎不再是一个问题。现在,重要的是,在一个供大于求的市场上进行竞争。
    第二个原因是石油业本身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由于民族主义和谋求租金,石油输出国政府确立起对其本国境内石油资源的所有权,同样,还逐步确立起对其生产的石油在国际市场上营销的权力,它们这样做,就打断了过去它们的石油储量同国外的特定的石油公司、炼油厂和市场之间的联系。石油公司同世界上许多地方的石油供应之间的直接联系被切断了。这些公司便到其他地方去开发石油新的来源。但同样清楚的是,由于这些公司会成为过时,它们将不得不寻找一个新的身份,否则它们会毁灭。如果它们不再能成为一体化的公司,它们便会变成石油买主和石油商。这样一来,它们的重点便从长期合同转移到现货市场。在七十年代末以前,世界现货市场上买卖的石油占国际上石油交易量的比重不超过10%,是石油这个大宗买卖中的一项较次要的活动,只是吸收掉炼油厂过剩产量的一种方法而已。但到1982年底,在第二次石油冲击激起了动荡之后,世界市场上的原油买卖有一半以上或者是在现货市场上进行的,或者是参照现货市场的油价出售的。
    英国石油公司没有什么可选择,只得带头走路。伊朗动荡和尼日利亚石油国有化的结果,英国石油公司丧失了其石油供应来源的40%,此外,科威特、伊拉克和利比亚也实行了石油国有化。该公司令人失望地被遗弃,同时也为了自己,便走出圈子,进入现货市场,开始购买石油,而且石油买卖的规模愈来愈大。随着短期现货市场的出现,“老式”一体化的长处便不再那么明显。新的英国石油公司可以到处寻找,去购买最便宜的石油;可以把效率推广遍及它的各个经营单位;可以胜任竞争;可以更加企业化。该公司大幅度下放权力,下属的各个单位实行自负盈亏。共同的精神文明也从七十年代受供应的计划者支配的状态转变为受商人和经营者支配的状态。公司曾经从一度被看作是一种准政府的官僚政治,转变为一名经理所说的“以买卖为导向的灵活机制”。但是,一体化在历史上的优点又怎样呢?英国石油公司的新董事长沃尔特斯就这一点说:“很明显,搞一些一体化是好事,但它不值得我们给它嘉奖。我们把自己看成是善于随机应变的人。”
    沃尔特斯带头提出指责。他在很早以前就作出结论,认为在愈来愈受电脑模式的支配下,传统的一体化已没有意义。1967年6 月,“六天战争”爆发了两天后的一个星期六早晨,他正在伦敦北部海格特的自己家的园地上割草。这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来到他的眼前。他被叫进屋里去接英国石油公司租赁部主任打来的紧急电话,电话中说,油船大王亚里斯多托。奥纳西斯突然取消了现有的一切租赁安排,打算把自己整个船队租给英国石油公司使用,但租费标准要比过去高一倍。英国石油公司要到中午才给予答复。沃尔特斯不久前刚受命负责英国石油公司遍及全世界的后勤,理应由他作出答复。作出的决定一进一出以千百万美元计算。他带着一种突然的失落感,认识到现时除了商业判断外,没有一种计算机程序能帮助他。他打回电说,行,接受开价。然后,他回去割草。事情很快就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到星期一,油船的租费比上一个星期五上涨了三倍。
    从那一天起,沃尔特斯成了一名宣传英国石油公司应该分散权力的人。他说:“那件事促使我去思考我们整个的经营方式。我认识到,赞成进一步一体化的人正在走错误的道路。他们正在把应该由管理部门作出判断的事移交给机器。”在这一方面,沃尔特斯传道般的热情似乎会使他丢掉职业,可是他坚持己见,到1981年,当英国石油公司的全部经营业务处于崩溃之际,他当上了公司的董事长。沃尔特斯说:“那么多坚定的有关经营的假设有待去摧毁。”伊朗人已使英国石油公司部分地解体;沃尔特斯将完成这件事。他解释道:“对我来说,没有赢利就没有战略。”他对公司的经理人员说,“英国石油公司没有圣牛,如果你们告诉我们,哪些事情有经济意义,哪些没有经济意义,我就会告诉你们,哪些我们该保留,哪些我们不该保留。”沃尔特斯由于说了这些话而出了名。的确,必要性成了一种长处。
    其他石油公司也正被同样的力量推向同样的方向。结果,实际上在每一家公司内都出现了两种人之间的一场斗争。一种人习惯于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一体化的石油业,并受其制约。另一种人则认为一个新的世界,即买卖的世界已经到来。正在受到挑战的,不仅有原来的营运方式,而且还有根深蒂固的基本信念。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董事长乔治。凯勒说:“过去教给我的概念是,你要使你自己的原油运往你自己的炼油厂,再流往你自己的下游系统。这是老生常谈,不言而喻。”把石油作为商品,按照买卖的方式在各个环节运行,这种主张在许多公司中遭到因循守旧者的抵制。他们把这种方向看作是经营石油业的一种不文明的、不道德的和不适当的方式方法,看作几乎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他们进行了种种劝说,但在适当的时候,别人对他们也进行这样的劝说。大多数公司把事情缩小只是为了建立起营业部门,不仅作为保证母公司营运中供求平衡的一种方法,而且还作为一个单独的赢利中心,一条根据自己的条件去赚钱的途径。要是在石油供应紧张时,石油输出国对待石油公司不讲交情的话,那末在石油生产过剩时,石油公司对待石油输出国也不讲交情。买主会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去购买价钱最便宜的石油,无论是为了自己使用,或者是为了转手再卖去,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尽可能地具有竞争力。
    阿美石油公司的四个合股公司——埃克森公司、纽约标准石油公司、得克萨斯石油公司和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虽然有所减少,但仍继续大量购买沙特阿拉伯石油。即使它们知道它们购买这些石油按照的“官价”远远超过市场上竞相出售原油的价格,但它们仍大量地购买。基本的格言始终是保持同沙特阿拉伯的接触,石油公司拒绝切断这种联系。但在1983年和1984年,它们不得不勉强地承认,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价格太高。乔治。凯勒说:“我们这些在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工作的人总是把阿美石油公司看作是我们的业务经营。我们参与创办、发展了这家公司,并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因此,这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然而,我们不能源源不断地把钱往无底洞倒。我们不得不逐渐后退。最后,我们不得不对亚马尼说,我们再也不能继续这样干下去了。”尽管同阿美石油公司的联系没有断掉,但这种联系大为减少了。沙特阿拉伯不再是一个特殊的石油供应国。这四家石油公司和沙特阿拉伯之间贸易关系的改变,是石油业正在怎样进行转变的重大标志之一。
    石油业发生的重大的结构性的变化,大大促进了上述向商品市场的转变。美国取消了对石油价格的管制和其它种种管制,也就不再同世界石油市场脱节。的确,现在美国同世界市场的其它部分的联系密切了。美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而且由于世界石油总产量下降,美国的石油产量在自由世界总产量中的比重几乎达到了1 /4。美国的石油业也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性行业,会对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产生影响。美国原油业的一个个别发展趋势甚至会成为全世界石油业的新的带头羊。    从鸡蛋到石油
    美国原油业这种发展趋势的出现,即得克萨斯西部中间环节的出现,反映了石油业经营中另一个重大的革新。它也发生在]983 年,即出现转折点的那一年。它发生的地方虽然不是在维也纳或利雅得或休斯敦,而是在纽约下曼哈顿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第八十层楼的纽约商品交易所。这家交易所以尼梅克斯(wymex )而著名。它开始实行原油的期货交易。
    当一种商品的大部分在现货市场上出售,价格动荡多变时,买主和卖主便倾向于找出一种机制,以尽量缩小他们所冒的风险。这就导致期货市场的兴起。期货市场允许买主有权在将来的某个月内按照商定的某个价格购买商品。他能使他的买价预先定下来;他知道他所冒的风险。同样,一名生产者能预售其产品,即使在产品生产出来,或农产品收成之前,也能把产品预售出去。他也预先使售价定下来。买主和卖主双方都是折衷者。他们的目的是尽量缩小他们所冒的风险,减少他们遭受价格多变的可能性。那些指望在供求变动中利用市场心理进行投机买卖而发财的投机分子,则增添了期货的“流动性”。谷物、猪肉等等许多种不同的商品多年来是在美国的若干个期货市场之一进行交易的。七十年代,随着世界经济变得更加动荡和调节失去效力,黄金、利率、货币以及最后连石油也出现了期货交易。
    跟其它交易所一样,纽约商品交易所没有真正极其突出的经历。它成立于1872年。这一年,约翰。D。洛克菲勒推出接管美国石油工业、排斥竞争的“我们的计划”。该交易所的期望比较适度,它反映了纽约市六十二名商人的利益,他们只是要找一块地方,以便于买卖日常产品。该交易所最初的名称为黄油和乳酪交易所。不久,增加了鸡蛋买卖。1880年,交易所改名为黄油、乳酪和鸡蛋交易所。又过了两年,它再次改名为纽约商品交易所。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除了鸡蛋现货交易外,鸡蛋期货交易也开始实行和展开起来了。
    后来,在1941年,一种新的商品进入交易所的大门。这就是美国缅因州的马铃薯。以后,交易所又增加了黄色球状的洋葱、苹果(麦金托什苹果和金黄香味苹果)、爱达荷州马铃薯、胶合板、白金等期货交易。不过,缅因马铃薯是该交易所的主要交易项目,一直到美国的马铃薯供求平衡发生根本的变化(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