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风云 作者:丹尼尔·耶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石油风云 作者:丹尼尔·耶金- 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种日益稀少的商品卖高价,并且还不断涨价。结果,除了别的以外,技术与工程必然要制造石油的代用品,而这种代用品反过来又会限制石油价格的最高限度。这意味着,美国科罗拉多州和犹他州境内落基山西坡岩石中的页岩油在被发现后经过了七十年,终于将得到开发并运到市场上出售。过去,每当世界石油供应出现严重短缺时,就指望开采那里的页岩油。而这一次,卡特总统于1979年提出作为解决美国能源问题的办法,正是开采那里的页岩油。
    有些公司,如西方石油公司和联合石油公司,已经开始研究页岩油技术。1980年,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公司考虑到将来石油似乎不可避免地会短缺,便匆匆花钱把技术运用到西坡的殖民地页岩油工程项目。六十年前,在另一次石油供不应求的时期,该公司曾获得与现在的面积同样大的一块土地,以开发用作燃料的页岩油。但当时毫无成果。现在,埃克森公司遥遥领先,花了整整十亿美元用于开采页岩油,为迎接能源的“新纪元”作准备。该公司董事长克利夫顿。加文回忆道:“埃克森欣赏页岩油已有很长的时间。但这一次是巨大的挑战,技术上如此,经济上肯定也是如此。”尽管这样,美国看来要开发液体燃料的可靠来源。技术看来是能够发挥作用的。
    然而,在这以后的两年期间,经济展望发生了急剧变化。说实话,油价正在下降;需求也正在下降。对这两项的预测也是如此。石油输出国的石油生产能力正在出现过剩,而对殖民地页岩油工程项目的费用估计则从开始起一直在上升。加文回忆道:“我们正在对日产量五万桶要花六十亿至八十亿美元加以考虑。而且,不能指望花这么多钱就够用了。一天夜里,我自言自语道:”我不能把股东们的钱那样花掉。“‘第二天,加文召集高级管理人员班子,问他们停止页岩油计划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这是一项令人难受的决定。我经受得住这项决定。“
    1982年5 月2 日,埃克森公司简要地宣布,结束殖民地页岩油工程项目。现在,该公司在其经济展望中看不到任何东西能使页岩油工程项目继续进行下去。
    该工程项目紧急停止之日,也就是科罗拉多州西坡繁荣实际结束之时。来福枪、城垛台和降落伞这三个镇成了宾夕法尼亚州西部皮特霍尔的伟大传统的牺牲品。皮特霍尔在1865和1866的整整两年内从茂密的森林变成了拥有一万五千人的繁荣的城镇,再变成了令人胆怯的鬼城,那里被遗弃的店铺和住房被拆掉,其木材被运往油区其他地方去造房子。现在,科罗拉多州的上述三个镇内,新建成的住房已空无一人;风景点很快就杂草丛生;公寓有一半没有租出去;来自中西部的建筑工人收抬好行李回老家;路上看不到车辆来往;青少年们由于无所事事,便破坏尚未建成的住房和办公楼。来福枪镇一家办公用品商店的老板说:“我的买卖已经完蛋。”这个镇也已经完蛋。靠牺牲百业的繁荣而取得的繁荣是不能持久的。    基本原理
    世界石油市场和油价本身发生了什么情况呢?恶性通货膨胀不仅正在威胁到经济成就,而且还威胁到西方世界的社会结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作出了反应,实行严厉的紧缩通货的政策,导致利率急剧上升,最高时一度达到年利率21。5%的高人云霄的水平。正当由于油价上涨,工业资金枯竭之时,实行了紧缩通货。两者相结合的结果是,发生了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这次经济衰退有两个谷底。第一个在1980年;第二个更严重,在1982年。经济活动的停滞大大减少了工业国家对石油的需求。发展中国家曾被设想为石油新需求的重要源泉,借以支持油价。实际情况正相反,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债务负担,由于它们的原料的销售市场遭受工业世界经济衰退的打击,也出现严重的经济下降,抑制了它们对石油的需求。
    况且,能源经济本身也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过去,在二十年代初期和四十年代中期,也出现过担心能源短缺,但由于能源价格上涨刺激了运用新技术和开发新地区,这种担心最后以出现生产过剩和供过于求而告终。这种模式随着油价上涨到三十四美元一桶和油价的进一步看高,预期会再次出现。欧佩克之外,正在大规模开发新油田。正当第二次石油冲击引起混乱时,墨西哥、阿拉斯加和北海油田开始大量产油。埃及也正在转变为一个重要的石油输出国。马来西亚、安哥拉和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其他许多国家也转变成石油生产国和石油输出国,它们之间出现了小规模的联盟,但合计起来,意义就重大。石油勘探、生产和运输等方面的技术,也由于重大革新而正在得到改进。阿拉斯加输油管的输送能力最初为一天一百七十万桶。在添加了一种挥名叫作“润滑剂”的化学品,减少了输油管内的障碍物质,从而改善了石油的流动性能以后,输送能力提高到每天二百十万桶。当油价为十三美元一桶时,石油勘探和生产上的许多事做起来经济上不合算,而当油价为三十四美元一桶时,这些事从经济上看就可以做了。美国一低地一48“的石油产量继续比预期的高。除了阿拉斯加运出的石油在逐步增加以外,上述情况意味着八十年代上半期美国的石油产量实际上在增加。
    石油需求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二十世纪开始以来,石油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愈来愈高。这种发展趋势由于油价上涨、安全考虑和政府政策而发生了180 “的转变。煤大量地重返发电厂和工业。核动力也迅速进入发电。在日本,液化天然气提高了它在能源经济和发电中的比重。所有这一切意味着,在全世界,石油正在被排挤出它的某些最重要的市场,正在迅速失去阵地。石油在工业国家整个能源市场中的比重从1978年的53%下降到1985年的43%。
    不仅石油在能源总量中的比重在下降,而且能源总量本身也在缩小。这反映了能源效率在提高,换句话说,节约能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尽管节能常常被忽视,甚至受到嘲笑,但节能的结果还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现代工业社会中,节能的含义主要不是指过清苦的生活,不是指“小就是好”,而是指提高效率和革新技术。1975年的立法规定,到1985年新汽车的燃料平均使用效率要提高一倍,即提高到每加仑汽油要使汽车平均行驶27。5英里,这样可以使美国原来的石油日消费量节省二百万桶,恰恰相当于阿拉斯加石油日产量的实际增加数二百万桶。1985年同1973年相比,美国能源的使用效率提高了25%,石油的使用效率提高了32%。要是美国的石油使用效率停留在1973年的水平上,那末1985年美国实际的石油日消费量要增加一千三百万桶石油。节能的成果是巨大的。其它国家也大幅度节能。日本在这一段时期内,能源的使用效率提高了31%,石油的使用效率提高了51%。
    到1983年,即经济复苏的第一年,节能和燃料转换的影响已经很明显。非共产主义世界石油的日消费量为四千五百七十万桶,比高峰时的1979年的日消费量五干一百六十万桶,减少了约六百万桶。同样,从1979年到1983年,当石油的日需求量减少六百万桶时,非欧佩克的石油日产量却增加了四百万桶。紧接着,各石油公司急切地想方设法卖掉它们庞大的库存石油。这样庞大的石油库存是它们因预期石油需求会上升到新的高水平而建立起来的,可是,这样高的石油需求从来没有出现过。
    石油需求的猛降,非欧佩克石油的供应量不断的增加,库存石油的抛售,这三大趋势结合在一起,使得向欧佩克提出的石油要货量每天减少一干三百万桶,即比1979年的水平下降了43%。伊朗革命和随后的两伊战争曾经削弱了这两个国家的石油出口能力。但突然之间,不是担心短缺,而是生产能力超过了市场需求,形成了大量过剩,总之,形成了供大大超过了求。    最后——卡特尔
    对欧佩克来说,算帐的日子逼近了。最迟到1977年,欧佩克生产的原油占自由世界生产总量的2 /3。到了1982年,非欧佩克的石油产量第一次超过了欧佩克,日产量的实际超过数字达到一百万桶,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上升。甚至苏联向西方国家出口的石油数量也在大幅度增加。这是由于苏联谋求利用油价上涨,增加从西方国家取得硬通货收入。
    许多来自新来源的石油,尤其是北海石油进入现货市场出售。这引起了市场情况的明显反应。仅仅一两年前,石油的现货价格猛涨,高于官价;而现在,现货价格暴跌,跌到远远低于官价。许多按照官价买进石油的公司,损失了大量本来可以用来炼油和市场营销的钱。某种特定质量的石油的现货价格可以比期货合同价格每桶低八美元之多。正如纽约标准石油公司德国分公司总裁所指出的,这种差距是“微利”和“大亏本”之间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能做最简单算术题的买主为了寻找最便宜的石油,就会去跑“现货市场”和商店。新的非欧佩克产油国为了进入市场当卖主,就会不得不开出最能引起“市场反应”的价格即最便宜的价格,以争取市场份额。
    欧佩克陷入了困境。它面对市场,只能作出无可奈何的选择:或者降价去夺回市场,或者减产以维持价格。然而,欧佩克国家并不希望降价,唯恐降价会破坏整个价格结构,失去它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已经得到的好处,而且,它们不久前得到的威力和影响也会丧失殆尽。此外,它们还担心,如果它们降价,工业国家会利用这个机会提高货物税和汽油税,无形中把付出的油田租金从欧佩克的财库中取回,而为了提高油田租金,产油国在三十多年前就展开了斗争。
    但现实是必须正视的。欧佩克如果不去降价以保产月B 就势必要减产以保价。在三年前的1979年,欧佩克的日产量为三千一百万桶。1982年3 月,欧佩克为其集团规定的最高日产量为一千八百万桶,并规定了每一成员同生产的限额,沙特阿拉伯是例外。不过,沙特阿拉伯也调整产量以支持欧佩克的整个安排。欧佩克在历史上曾多次讨论过要这么做,但这一次终于做成了。它采用了得克萨斯铁路委员会在其早期实行的限制产量以保价的做法。用石油输出国的一名主要分析家的直率话来说,欧佩克已经使自己转变成一个卡特尔;规定和分配产量,还规定一种价格。
    在确立限额后的几个月内,石油市场的动荡又增添了新的因素。伊朗在同伊拉克的战争中正在取得上风,对待沙特阿拉伯和其他保守的海湾国家的态度和言辞更加好战。这不是中东唯一的一场战争。1982年6 月,以色列直接入侵黎巴嫩。在阿拉伯石油输出国规定的一次会议上,出现了一些议论,要对美国实行另一次的石油禁运,以作为“惩罚”。但是,石油市场的困境,加上伊朗给海湾石油输出国造成的直接地缘政治危险,使得上述议论中的建议不可置信,并被认为是不中肯的、危险的,并且很可能会给石油输出国利益造成很大危害的一种意见而很快地被搁置起来。与此同时,1982年6 月,沙特阿拉伯哈利德国王,一位患慢性心脏病的过渡性人物去世了。担任国家行政首脑的王储法赫德继承了王位。除了其他的以外,他还是王族中的一名石油专家。
    新的限额办法是一项权宜之计。不过,到1982年秋,几件事情已经明朗:石油需求没有恢复,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产量继续在增加,石油的现货价格又在猛降。欧佩克即使实行了生产限额,它生产的石油仍然过剩,规定的价格仍然过高。    “我们的价格太高了……”
    1983年,石油市场上的竞争继续在迅速升级。单是北海油田的英国那部分,自从1975年开始产油后,现在生产的石油超过了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尼日利亚三国产量的总和,而且北海石油产量会更多。为了对付竞争,非正式的打折扣和降价已成了欧佩克内的家常便饭。唯一的例外又是沙特阿拉伯,它保持三十四美元一桶的售价。其他许多国家把它看作是独负重担。石油买主们,甚至包括阿美石油公司的合伙公司在内,很快就抛弃沙特阿拉伯,去购买价格打折扣的石油。买主们不能轻易地把比较贵的石油硬卖给其分支机构和顾客。这些分支机构和顾客试图搞到价格较便宜的石油,同其他公司竞争。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产量下降到1970年以来的最低点。
    1983年初,亚马尼提出一篇哲学专题论文,主题是关于欧佩克当前这次已经很明显的危机的起因。他说:“请原谅我作一个比较。这次危机的经历很像一名孕妇的经历。……危机开始时,很像正常的怀孕给人带来激情和欢乐。在这时候,欧佩克的其他成员国不顾我们发出的后果是否定的警告,希望我们把油价提得更高。此外,每一个成员国取得大量的财政收入,匆匆开展发展工程,似乎这种财政收入会源源而来,并会永远不断地增加。……我们陶醉于欢乐,虚度了这段时光。”但现在不得不面临其后果。亚马尼说:“对世界市场来说,我们的价格太高了。”
    到1983年2 月底,全面崩溃看来即将来临。英国国家石油公司把北海石油每桶的价格降低三美元,降低到三十美元一桶。这对尼日利亚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尼日利亚是欧佩克的一个成员国,拥有一亿人口。它的经济过分依赖石油,发发可危。尼日利亚生产的石油在质量上可以直接同北海原油相匹敌。现在,尼日利亚通常的客户能够抛弃这个非洲国家,以比较便宜的价格得到北海石油。尼日利亚几乎门可罗雀,实际上也就停止了石油出口。这个国家不久前恢复了文官统治。它的国内政治因石油停止输出而颤抖。尼日利亚表示,要以同样的手段作出回答,尼日利亚石油部长亚哈亚。迪科坚定地说:“我们已准备好打一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