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天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傲世天骄- 第2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干什么,而不同其它宗教,你必须做什么。胡亚达说,难怪,佛教缺乏主人翁态度,见事就躲。
小娇子在旁边说:师父当神龙教主,居安思危四大金刚,我就是韦小宝。


第三三二章 电池新品
第三三二章电池新品
从顶层下来,陈维政来到龙山电池理事会办公室。三嫂已经长期不在这里,自从叶逢春调到平南,三嫂就成为随军家属,不再在龙山电池厂出现。
龙山电池厂现在主事的是董事长张得春。总经理周冲文,生产副总何理,财务总监刘文。
每月生产计划很明确,龙山电池每月定量生产2000吨原液,生产100AH民用电池一百五十万个,250AH民用电池20万个。每月总收入77亿元,多一个不生产,少一个不可能,百分之百销售完。
张驰出任风临厂老总后,龙山电池应用开发中心就名存实亡,沈小阳去了陈维启的太阳能板厂出任研发部总监,杨晋章对龙山电池厂的产品研究已经进入到入魔状态,他研发了一种新的电瓶,新电瓶极板是他自行研制的新材料,按照他的说法材料很经济,可以从大量的再生材料中得到。把60V的液体,按照一比十的比例进行稀释,灌进新电瓶中,密封后,电瓶即可以使用,120V150AH,重量十公斤。
张得春按照60V100AH电瓶每个3800元零售价计算,120V150AH需要一万元以上的市场价,但是按照杨晋章的做法,只需要每个电瓶使用一升电瓶原液,九升蒸馏水,外加三百元左右的材料和电瓶盒,就可以生产出一个新型电池,电池的市场价如果定位在7000元,应该很有竞争力。
张弛是第一个支持杨晋章工作的人,他让龙山电池厂每月生产五万个大电瓶,配置在风临天尚和风临天际车上。一下子把这两个车的价格拉了下来,带电池的风临天尚最低配仅三万元,风临天际最低配仅四万五千元。
听到张得春的汇报,陈维政一直低着头,没有说话。张得春心里有点慌,以为自己和张弛这样做引起了陈维政不高兴。过了一会,陈维政抬起头来,看出了张得春的惊慌,摆摆手,告诉张得春,他在想另外的问题。张得春的话引发了他的一个想法:用这种电池进入民用市场,全部代替原来的车用市场。因为电子技术的使用,现在车动车再也不需要一套电池使用另一套电池充电,而是一套电池就能基本够用,再加上太阳能和风能的配合使用,一般的车,120V150AH的电瓶有两个,就完全够用。是不是可以考虑把原来的小电池从民用市场退出来,专供军用。之后民用电池市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驰程厂的普通型电瓶,24V150AH的电瓶,约二十公斤,价格每个1000元左右,一种是龙山厂的精品电瓶,120V150AH的电瓶,约十公斤。价格7000元左右每个月龙山厂生产这种电池一百万个,仅使用原液1000吨,成本有所降低。张得春说最好请汪洪涛、江国平、黄启程和张弛一起谈谈这事,陈维政让张得春跟章小娴联系,中餐后在她那里开个碰头会,通知汪洪涛、江国平、黄启程和张弛、陈维启、马耀辉参加。
郑建一和陈维康、张正平也会列席。张得春问他中餐在哪里解决,陈维政下巴一翘:警卫营。
汪洪涛、江国平、黄启程、张弛、陈维启、马耀辉、郑建一、陈维启、张正平对军民两用分开的做法非常理解。也非常支持,马耀辉说农机使用的电池,与军用的更相近,十公斤的大电瓶,有点不太合适。张正平说,由部队特供一部分给奉天机械就行,马耀辉大喜,说这样,农用的显得更有背景。
张弛已经在风临天泽上使240V300AH的电池组,加上陈维启的太阳能板的使用,一天行驶八百公里没有问题。一个晚上的交流电充电,又可以充满电池。至于在风临天运上,240V300AH的电池组,可以持续行走一千五百公里以上,充电时间也是八个小时。在这一千五百公里的路程上,仅仅是吃饭休息的时间,如果有条件,就能够回充50%的电量。
对张弛的先期探索总结出来的经验,大家进行了多方面的咨询,一致认为,可以在自己这几个厂全线推出,因为具备价格优势,应该对市场的影响很大。
郑建一说,部分高标厂如金铃厂,需要小型电池,可以在龙江厂特供,特供必须有陈维政和郑建一两人的批准,否则张正平可以拒绝。
汪洪涛问龙山电池厂这种新电池的饱和产量,张得春得告诉大家,再提高一倍应该问题不大。汪洪涛认为,因为价格优势,估计市场上很大一批电动厂车会转而使用这款电池,要有扩大生产的准备。黄启程也有这样的预感。
如同当年的老三样,现在国内的三厢车,以金铃厂的盛世、潭城厂的24K、龙山厂的云龙,顶立前三。盛世初衷是公务车,结果需求最大的是商务用车,24K初定是商务车,结果市场却把它放在家用车上,龙山云龙定位在家用车,最后却成了市场最好的业务车。
三款车,每月销量都超过十万辆,而且都是外销多于内销。
解决了民用电池的问题,陈维政放下了心头的一块大石头,还是当年在邵关,陈维政就背负着这个负担,唯恐电池会给社会造成什么负面危害,更担心那些乌鸦嘴说的话能变成现实,自己成为历史的罪人。好在自己在没有出现问题之前,能已经能够把电池问题解决,这也算是解铃还需系铃人吧!
晚餐是陈维刚请客,他出任龙江区专职副书记,还没有请各位吃饭,这回陈维政回来,正好让他表示表示。
大家一致认为,郑将军升得最快,应该请客,郑将军说,这一次大调整,只要在政界军界混的基本上都有请客的资格,只是现在大家在维刚的地头上,吃他的比较应该。
听到郑将军说调皮话,陈维信也感叹,人地位不同,语言表达的方式也不同,不然大家都移移贵步,去庆山县,本县长自掏腰包请大家。
阮越说,到了龙江就不轮到你,现在龙江区可不比庆山县差钱。王恋漓说,我不理你们,你们都升官,就我跟韦杰原地踏步走,我们不请客。
陈维政说,也不能每次升官都有你们,如果每次都有你们,再过两年,我姑丈都要给你们让位。
一听这话,大家都哈哈大笑,那个才是神仙,几年下来,古宜市的常务副市长,一跃而成红河省委书记。
江国平问陈维政,这段时间有没有去过新明国,不知道胡国平情况怎么样?虽然电话经常联系,总是很挂念,还听说新明国跟暹罗打了一仗,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到他们。去新明国新龙车厂的家属,都有点担心。
陈维政说才从那边回来,他们一切都好,就是忙,那边的工人素质不是很高,这边去的基本上都是技术带头人,产品已经下线销售,现在产量最大的是风临天运,月产量已经超过十万辆,其次是雄关迷你四驱改型版,第三才是龙山云龙海外版。陈维政让张得春送一车新电池过去,让胡国平试用。
张驰说不需要试用,自己在风临厂所做的尝试,都与胡国平有联系。
至于暹罗和新明国的战争,完全是暹罗国的人送上门来找打,不是一个级别,打起来不过瘾,十一个小时,全是空中打击,人都没有见到,七万人,六个装甲师全部完蛋。地面部队到达时,攻击已经结束,七万个人七万条菜,一个活的都没有。就这样,暹罗人还赔了一千亿美元,否则,只需要一个星期,沈重的东方集团军军旗就会飘扬在蛮谷上空。
一千亿美元?这个钱有点多!王恋漓说。
大家都是玩经济的,但玩来玩去也总是一两亿人民币的水平,突然来一个一千亿美元,大家都觉得有点多。
不算多!陈维政说。罗长洪的总装备部,这回卖了五万架空中吉普给美国,成交额八千五百亿美元。
大家惊叹出声,这个新明国不是一般的有钱!
陈维政说,来钱多,去钱也快,高铁、高速公路,还有河道治理,最大的一笔钱是农业开发,龙金星部长,他主管农业,用钱最多。
陈维信问陈维政,这段时间市面上传说,新明国准备大规模种植鸦片,是不是真的,陈维政说不是,是有计划种罂粟,但不弄成鸦片。主要想弄罂粟籽和御米油,这是两个好东西。不过现在还没有弄,因为龙金星的到来,新明国的农民学会了种水稻和葛根,还有大部分进入国营农场种植橡胶和草药,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农业发展相当有效。
陈维信问之后会不会种植罂粟,陈维政说会,僚国政斧正在与新明政斧商谈,把僚国纳入新明政斧统一管理,如果增加僚国这六七百万人口,总得要找点事给他们做。僚国地处高原,自然条件差,就让他们种植罂粟,这个他们内行,只是种出来的罂粟不是弄成鸦片,而是弄罂粟籽和御米油,美丽的罂粟花是真正的美丽,不再是恶毒的象征。


第三三三章 农民与地
第三三三章农民与地
“吃完晚饭,你马上给我回来,小兔崽子要翻天!”陈维政的手机里,传出这样的声音。在座的人都听出来,说话的是肖光远。
“肖伯伯,你别生气,有什么你好好说。”陈维政在电话里说。
“你们家小裕,中考全市第一名,这兔崽子居然高中不准备在八一中学读,要回庆山中学读。就是因为他的户口不在平南,在庆山。气死我了!”肖光远说。
“肖伯伯你别生气,我知道高考政策,就算是在八一中学读,小裕的户口在庆山,考试时还得回庆山考试。你别急,过一两个月,红水河畔那栋楼的房产证就要下来,户主是小裕,到时把户口迁过去,划地段也在八一中学读。”陈维政胡编乱造说。
“这还差不多!”肖光远说:“八一中学李校长说,小裕就是第二个小松,小松两年前在古宜高考,科科第一,三年后小裕高考,他不想要第一,没人敢要第一。这种人才不留在八一中学,我这个校长还混个屁。”
陈维政没有笑,倒是旁边的一伙人都笑了起来。
陈维信拿过手机,对肖光远说:“报告首长,我是陈维信,向您保证,我们庆山县不会让小裕回来读书,一定保证他留在八一中学。”
“是维信啊!”肖光远说:“维政在庆山?”
“在龙江区,刚吃完晚饭。大家还想聊聊天,首长是不是批准维政晚点再回去。”陈维信说。
“行了行了,没事了,只要你大县长不接收,我看他小兔崽子能跑到哪里去。”肖光远说。
大家又是一场轰笑,这个老爷子,还真把自己当成学校校长了,一两个好学生,解决不了问题,大家真正看上的,是八一学校的校风和学风。
酒足饭饱,陈维政不准备在龙江区逗留,古宜已经开通与平南的城际高铁,每小时发一辆,运行时间一小时。回到红水河畔,还不到十点钟。
刘懿也刚回到家,她从半山园回来,纤华知道爸爸要回来,赖着刘懿跟回家等着见爸爸。
陈维政一进门,就看到光着脚迎在门口的女儿纤华,一把抄起,抱在怀里,长着细细胡桩的嘴,印在女儿细嫩的小脸上,女儿发出清脆的欢笑声。
把女儿递给刘懿,叫刘裕跟自己下楼搬东西,女儿紧紧搂着陈维政的脖子,就是不愿意下来,陈维政笑了,说:“爸爸把好吃的拿上来,再抱纤华好不好?”
“不好!”纤华直接否定。
刘裕说不用陈维政去搬,能有多少东西,自己一个人就行。刘懿也跟着走下去。
“姐夫,你也太夸张了吧!十几个箱子,你用集装箱车拉回来的!”刘裕在楼下叫道。
纤华听到了舅舅的叫声,知道东西不少,从陈维政身上挣下,说:“爸爸,我也去帮你拿。”
刘裕奶奶在一边说:“纤华到太婆这里来,让爸爸和舅舅快快搬上来,我们看看,爸爸给纤华带了什么好吃好玩的。”
陈维政刘懿刘裕走了三四趟,才把所有的箱子搬完,堆在厅里,占去了大半的空间。
给纤华和刘懿买的瓦国沙笼夏天薄纱衫,在暹罗买的一大箱各式各样的百搭拖鞋,刘裕对其中的夹脚人字拖爱不释手,穿上脚后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大呼舒服。
给奶奶买的檀木佛龛,精致而古典,是瓦国贵族的家传至宝。因为新明国的建立,不再对之前的贵族执行优惠政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贵族很快就进入出卖家当养家糊口的地步,落架的凤凰不如鸡。陈维政在自由市场买到这个佛龛,也花了大价钱,即使是大价钱,出卖者仍然是一副不舍的样子,旁边的人告诉他,如果不是为了筹钱出国,这个老贵族不会变卖他的家传之宝。
五百万的金饰,一大盒,刘懿一看就笑了,问陈维政,是用来戴还是用来送,陈维政说随便,爱送就送,爱戴就戴,这种东西,没有什么价值,真要是乱世来临,一个雕刻得十分精制的金饰跟一块四四方方的金锭没有多大区别。刘懿说,这个东西唯一的好处就是满足虚荣,陈维政笑了。
剩下来的是肉干,看到这么多的肉干,刘懿笑着说陈维政真是个吃货,打开一包不辣的猪肉干,递给纤华,纤华吃了一口,摇摇头,说:“不好吃。”自己动手打开另一包榴梿酥,津津有味吃起来。
刘懿收好金饰盒子,把吃的箱子都打开,一样一点,弄了十几份,她知道陈维政的做法,买这些回来就是要给大家都尝尝,陈维政越来越象农村大家族的家长。
陈维政问刘裕怎么会有回庆山读高中的想法,刘裕问陈维政怎么知道,陈维政说有人告诉他了。刘裕告诉陈维政,初中毕业班的老师说,自己是农村户口,高中毕业后必须返回原籍才能参加高考,既然迟早都要回去,不如早点回去,还会在当地,结识一批跟自己同呼吸共命运的好朋友好同学。
陈维政说现在是八一中学想留你下来,继续在这里学习,因为你肯定能够成为他们学校的骄傲,肖伯伯更是对你希望很大,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现在住的这套房子,房产证下个月就能够办好,房主就是刘裕,到时要转户口进来很容易。不过话说在前面,成为平南市的城市平民不如庆山县龙山镇的农民多多,做农民起码有自己的几亩土地,城市平民就是典型的无产阶级。
刘裕说:“户口我不会迁来平南,我不想成为这种无聊的城市平民,我在老刘家村,有地有房有根基,没必要在平南,做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