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部经-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文,说示完全清净之梵行,如是多闻护持法,以语习得,以意思惟,以见洞察,彼断四众睡眠,以圆滑流畅之语句宣说正法。”
  舍利弗曰:“世尊!阿难尊者如是说已,我言尊者丽达瓦曰:“尊者丽瓦达!由尊者阿难闪耀自心之见已,今我等问尊者丽瓦达,尊者丽瓦达,此牛角娑罗林甚可爱乐……尊者丽瓦达!何类比丘方能辉耀牛角娑罗林耶?”世尊!如是说已,尊者丽互达答曰:“尊者舍利弗!是比丘乐宴默、好宴默,以修内心静止,不轻蔑禅定,以成就观,好空闲处者也。尊者舍利弗!如是比丘方能辉耀牛角娑罗林也。””
  世尊曰:善哉!舍利弗!善哉!如此答为丽互达之正答。舍利弗!因丽互达实乐宴默、好宴默、修内心静止,不轻蔑禅定,以成就观,好空闲处者也。”
  舍利弗曰:“世尊!丽瓦达如是说已,我言尊者阿菟楼驮曰:“尊者阿菟楼驮!由尊者丽瓦达闪耀自心之见已。今我等复问尊者阿菟楼驮,尊者阿菟楼驮!此牛角娑罗林甚是可爱……尊者阿菟楼驮,何类比丘方能辉耀牛角娑罗林耶?”世尊我如是说已,尊者阿菟楼驮答我曰:“尊者舍利弗!是比丘以清净超人之天眼以见千世界。尊者舍利弗!恰如具眼者登于高楼上,能见千之辋圈,尊者舍利弗!如是比丘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千世界。尊者舍利弗!如是比丘能辉耀牛角娑罗林也。”” 
  世尊曰:“善哉!舍利弗!善哉!如此答为阿菟楼驮之正答。舍利弗!因阿菟楼驮实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千世界。”
  舍利弗曰:“世尊!阿菟楼驮如是说已,我言尊者大迦叶曰:“尊者迦叶!由尊者阿菟楼驮闪耀自心之见已,今我等复问尊者大迦叶。尊者大迦叶!牛角娑罗林甚可爱乐……尊者迦叶!何类比丘方能辉耀牛角娑罗林耶?”世尊!我如是说时,尊者大迦叶答我曰:“尊者舍利弗!此比丘自是林住者,亦称说林住。自乞食而活者,亦称说乞食而活。自着粪扫衣,称说着粪扫衣。自持三衣,称说持三衣。自少欲,称说少欲。自知足,称说知足。自独居,称说独居。自不染世俗,称说不染世俗。自奋发精进,称说奋发精进。自戒成就,称说戒成就。自定成就,称说定成就。自慧成就,称说慧成就。自解脱成就,称说解脱成就。自解脱知见成就,称说解脱知见成就。尊者舍利弗!如是比丘能辉耀牛角娑罗林。””世尊曰:“善哉!舍利弗!善哉!如此答为迦叶之正答。舍利弗!因迦叶实是自林住,称说林住……自解脱知见成就,称说解脱知见成就。”
  舍利弗曰:“世尊!迦叶尊者如是说已,我对尊者大目犍连作是言:“尊者目犍连!由尊者大迦叶闪耀自心之见已。今我等复问尊者大目犍连,尊者目犍连!此牛角娑罗林甚可爱乐……尊者目犍连!何类比丘方能辉耀牛角娑罗林耶?”世尊!我如是说已,尊者大目犍连答我曰:尊者舍利弗!若二比丘共论胜法,彼等相互发问,相互发问应答不倦,且彼等之法谈是有益。尊者舍利弗!如是比丘能辉耀牛角娑罗林。””世尊曰:“善哉!舍利弗!善哉!如此答为目犍连之正答。舍利弗!因目犍连实是善谈法者也。”
  如是说已,尊者大目犍连白世尊曰:“世尊!我等对尊者舍利弗作是言:“尊者舍利弗!我等皆已闪耀自心之见解。今我等亦问尊者舍利弗,尊者舍利弗,牛角娑罗林甚可爱乐,夜有月之明,娑罗花盛开,天香馥郁。尊者舍利弗!何类比丘方能辉耀牛角娑罗林耶?”世尊!我如是说已,尊者舍利弗答我曰:“尊者目犍连!是比丘以征服自心,不为自心所征服,彼能随愿得住任何之成就住之成就,如欲早晨住者乃得住,如欲日中住者乃得住,欲日昏住者乃得住。尊者目犍连!恰如王或宰相有种种色之衣以人于衣箱,彼于任何衣裳,如欲以早晨着用者乃得着之,欲日中着用者乃得着之。欲日暮著者乃得着之。尊者目犍连!如是比丘以征服自心,不为自心所征服,彼于任何住之成就,于此,即欲早晨住者乃得住之,欲日中住者乃得住之,欲日暮住者乃得住之。尊者目犍连!如是比丘能辉耀牛角娑罗林。””世尊曰:“善哉!目犍连!善哉!如此之答为舍利弗之正答。目犍连!因舍利弗征服自心,不为自心所征服,彼能随愿得住任何之成就,于此,即欲早晨得住者乃得住之,欲日中住者乃得住之,欲日暮住者乃得住之。”
  如是说已,尊者舍利弗白世尊曰:“世尊!我等谁是善说者耶?”世尊曰:
  “舍利弗!汝等各自皆是善说者。而且汝等亦听吾之言,如是比丘能辉耀牛角娑罗林。舍利弗!是比丘从行乞归还食后,结跏趺坐,置身端正以正念至于面前,决意:“只要我无取着而不至从漏心解脱者,不解此结跏跌坐。”舍利弗!如是比丘能辉耀牛角娑罗林也。”
  世尊如是说已。彼等尊者欢喜信受世尊之所说。 

第三十三 牧牛者大经

  北传 杂阿一二四九(大正藏二、三四二页。)增阿四六、一(大正藏二、七九四页。)放牛经(大正藏二、五四六。)
  本经是世尊,譬喻牧牛者,令拥护增长牛群,必要之十一法。比丘于此法、律、应致增长兴隆成满,以说十一法。(和北传杂阿大约一致,其他大意虽同,其内容有不少差异之处。)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只陀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呼诸比丘言:“诸比丘!”彼等比丘应诺:“世尊!”世尊乃说:
  “诸比丘!具足十一支1之牧牛者,不能拥护增长牛群,云何为十一?诸比丘!是牧牛者不知色、不通相、不除虫卵、不处置疮痍、不起烟、不知渡处、不知应饮之物、不知道路、不通知牧场、无余榨乳(留给牛犊)、不以最上恭敬以恭敬牡牛、牛父、牛群首领。诸比丘!具足此等十一支之牧牛者不能拥护增长牛群。诸比丘!如是又比丘具足十一法,此于法、律不能增大、兴隆、成满。云何为十一?曰!诸比丘!是比丘不知色、不通相、不除虫卵、不处理疮痍、不起烟、不知渡处、不知可饮之物、不知道路、不知行处、无余榨乳、不以最上恭敬,以恭敬比丘、长老、耆宿、久修行者、僧伽之父、僧伽之首领。诸比丘!云何比丘不知色?诸比丘!言是比丘不如实知任何色、所有之色是依四大、及四大之色。诸比丘!如是比丘谓不知色。诸比丘!云何比丘不通相?诸比丘!言是比丘不如实知有此业相者是愚人也、有此业相者是贤人。诸比丘!如是比丘谓不通相。诸比丘!云何比丘不除虫卵?诸比丘!言此比丘以受生起欲之想念,不舍、不除、不灭、不断、以受生起嗔之想念……乃至……以受生害之想念……以受返复而起之恶不善法、不舍、不除、不灭、不断。诸比丘!如是之比丘谓不除虫卵。诸比丘!云何比丘不处理疮痍?诸比丘!此比丘以眼见、执色相、执随相。如是不防护眼根而住者,虽流入贪欲、忧戚、恶不善法,不为其防护,不护眼根、于眼根不生防护。以耳闻声……乃至……以鼻嗅香……以舌尝味……以身触之所触者……以意识法,于此等执相、执随相。如是不防护意根而住者,流入贪欲、忧戚、恶不善之法,不为其防护、不护意根、于意根不生防护。诸比丘!如是谓比丘不处理疮痍。诸比丘!云何比丘不起烟?诸比丘!言此比丘如所闻、如所受持、而不为其他广说法。诸比丘!如是比丘谓不起烟。诸比丘!云何比丘不知渡处?诸比丘!言此比丘彼等多闻而通阿含2、持法、持律、持智母3之比丘,随时而诣,不寻不问:“贤者!此如何?此如何之意义?”因此对彼,彼等尊者不显所不显,不开所不开,于法有种种疑问,而不除去疑问。诸比丘!如是比丘谓不知渡处。诸比丘!云何比丘不知饮水之处?诸比丘!言此比丘依如来所教说法、律时,对利义不得信受,对于法不得信受,不得随伴法之欢喜。诸比丘!如是比丘谓不知应饮之物。诸比丘!云何比丘不知道路?诸比丘!言此比丘不如实知八支圣道。诸比丘!如是比丘谓不知道路。诸比丘!云何比丘不知行处?诸比丘!言此比丘不如实知四念处。
  诸比丘!如是比丘谓不知行处。诸比丘!云何比丘无余榨乳?诸比丘!言此比丘对有信之居士持来布施衣服、饮食、床座、医药资具,其时比丘受之而不知限度。诸比丘!如是比丘谓无余榨乳。诸比丘!云何比丘不以最上之恭敬恭敬彼等比丘、长老、耆宿、久修行者、僧伽之父、僧伽之首领,诸比丘!言此比丘对彼等比丘、长老、耆宿、久修行者、僧伽之父、僧伽之首领,于正于反,不作慈身业,不作慈口业,不慈意业。诸比丘!如是比丘谓不以最上之恭敬恭敬彼等比丘、长老、耆宿、久修行者、僧伽之父、僧伽之首领。诸比丘!具足此等十一法之比丘于法、律,不能增大、兴隆、圆满。
  诸比丘!具足十一支之牧牛者,得拥护增大牛群。云何为十一?言此牧牛者知色、通相、除虫卵、处理疮痍、起烟、知渡处、知饮之物、知道路、知牧场、余留奶乳、以最上之恭敬恭敬彼等牡牛、牛父、牛群之首领。诸比丘!具足此等十一支之牧牛者,得拥护增大牛群。诸比丘!如是,具足十一法之比丘亦能于此法、律,得增大、兴隆、圆满,云何为十一?言此比丘知色、通相、除虫卵、处理疮痍、起烟、渡处、应饮之物、道路、通行处、榨奶乳留存,以最上之恭敬恭敬彼等比丘、长老、耆宿、久修行者、僧伽之又、僧伽之首领。诸比丘!云何比丘知色?诸比丘!言此比丘于任何色,如实知诸色是依四大及四大之色也。诸比丘!如是比丘谓知色。诸比丘!云何比丘是通相?诸比丘!言此比丘如实知:“有此之业相者是愚人、有此业相者是贤人也。”诸比丘!如是比丘是通于相。诸比丘!云何比丘以除虫卵?  诸比丘!言此比丘不受生饮之想念,舍之、除之、灭之、断之。将生之嗔念、想念……乃至……将生善之想念……不受返复生起恶不善法,舍之、除之、灭之、断之。诸比丘!如是比丘是除虫卵。诸比丘!云何比丘以处理疮痍,诸比丘!言此比丘以眼见色、不执相、不执随相,虽如是不防护彼之眼根而住,若将生起贪欲、忧戚、恶不善之法者,为其防护、以护眼根、于眼根生防护。以耳闻声……乃至……以鼻嗅香……以舌尝味……以身触所触者……以意识法,不执相、不执随相,如是防护彼意根而住,若将生起贪欲、忧戚、恶不善之法者,为其防护,以护意根、于意根生防护。诸比丘!如是比丘是处理疮痍。诸比丘!云何比丘以起烟?诸比丘!言此比丘如所闻而所受持,为其他广说法。诸比丘!如是比丘谓起烟。诸比丘!云何比丘是如渡处?诸比丘!言此比丘对彼等多闻而通阿含、持法、持律、持智母之比丘,随时而诣,寻问:“贤者!此如何?此之意义如何?”对于彼,彼等尊者以显所不显、以开所不开、于有种种疑问之法以除疑问。诸比丘!如是比丘是谓知渡处。诸比丘!云何比丘是谓知应饮之物?诸比丘!言此比丘依如来之所教,说法、律之时,对其利义得信受、对于法得信受,得随伴法之欢喜。诸比丘!如是比丘是谓知应饮之物。诸比丘!云何比丘知道路?诸比丘!言此比丘如实知八支圣道。诸比丘!如是比丘是谓知道路。诸比丘!云何比丘知行处?诸比丘!言此比丘如实知四念处。  诸比丘!如是比丘谓知行处。诸比丘!云何比丘是余存榨奶乳?诸比丘!言是比丘对有正信之居士持来衣服、饮食、床座、医药资具之布施,其时比丘受之而知限度。诸比丘!如是比丘是谓知余存榨奶乳。诸比丘!云何比丘是以最上之恭敬恭敬彼等比丘、长老、耆宿、久修行者、僧伽之父,僧伽之首领?诸比丘!言此比丘,对彼等比丘、长老、耆宿、久修行者、僧伽之父、僧伽之首领、于正于反,皆作慈身业、作慈口业、作慈意业。诸比丘!如是谓比丘以最上之恭敬恭敬彼等比丘、长老、耆宿、久修行者、僧伽之父、僧伽之首领。诸比丘!具足此等十一法之比丘,于此法、律,得增大、兴隆、圆满。”
  世尊如是说已。彼等比丘欢喜信受世尊之所说。

第三十四 牧牛者小经


  北传 杂阿一二四八(大正藏二、三四二页。)增阿三九、六(大正藏二、七六一。)
  本经是世尊,喻往昔摩揭陀人牧牛者之愚痴和智慧,以牛群各渡恒河之失败和成功者。说修行者亦应选择其导者。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于跋耆国郁伽奢罗,住恒伽河岸。尔时,世尊呼诸比丘言:“诸比丘!”彼等比丘应诺:“世尊!”世尊乃说: 
  “诸比丘!昔摩揭陀人有无智慧之牧牛者,雨期最后之月,于秋时不观察恒河之此岸,不观察彼岸,而于无渡口处,即驱牛群渡往须奇提诃国之对岸。诸比丘!于此牛密集于恒河之中流,忽遇灾厄。何其故?诸比丘!如是,实彼摩揭陀人之牧牛者无智慧,因而期最后之月,于秋时不观察恒河之此岸、不观察彼、此岸而于无渡口处,即驱牛群渡往须奇提河之对岸也。诸比丘!如是,任何沙门或婆罗门,闇于此界、闇于彼界、闇于魔界、闇于非魔界、闇于死神界、闇于非死神界者,对于彼等以可听、可信而思惟者,彼等永久非饶益、成为不幸也。
  诸比丘!昔摩揭陀人有智慧之牧牛者,雨期最后之月,于秋时,观察恒河之此岸、观察彼岸,依其渡口处,从牛驱渡往对岸须奇提诃国。彼先渡牡牛、牛父、牛群之首领。彼等横渡恒河之流,安稳到达彼岸。其次即渡强力及善驯者。彼等亦横渡恒河之流、安稳到达彼岸,其次即渡离乳牡牛,彼等亦横渡河之流,安稳到达彼岸。其次即波力弱之犊,彼等亦横渡恒河之流。安稳到达彼岸。诸比丘!昔,若有犊子,只要以母牛之吼声而导引之,彼亦横渡恒河之流,安稳到达彼岸。何其故?
  诸比丘!如是实摩揭陀人有智慧之牧牛者,雨期最后之月,于秋时,观察恒河之此岸、观察彼岸、依渡口处、从牛躯渡往对岸之须奇提诃国。诸比丘!如是实任何沙门或婆罗门通此界、通彼界、通魔界、通非魔界。通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