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繁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繁体-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19】 傳陽明,茫蠖鴶担l熱,汗出,口渴,舌燥,宜白虎湯。不差,與
承氣湯。
白虎湯方
知母六兩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兩(炙)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大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實五枚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迹簏S更煮取二升,去滓,迹⑾酰
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餘勿服。
小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酒洗) 厚朴二兩(炙去皮) 枳實三枚大者(炙)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二服,初服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若
更衣者,勿服之。
眨赋袣鉁
甘草二兩(炙) 芒硝半斤 大黃四兩(酒洗)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取去滓,迹⑾酰衔⒒鹨粌煞校瑴仡D服之,以
眨笟狻
【3。20】 傳少陽,茫叶保诳啵是^暈,目眩,往來寒熱,熱多寒少,
宜小柴胡湯。不差,與大柴胡湯。
小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甘草三兩(炙)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半夏半升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傷寒例第四
?民間中醫經典古籍電子叢書志願編撰組 ·23·
大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芍藥三兩 半夏半升(洗)
枳實四枚(炙) 大黃二兩 生薑五兩(切) 大棗十二枚(劈)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二升,日三服。
【3。21】 傳太陰,茫Χ螅l熱,下利,口渴,腹中急痛,宜茯苓白朮厚朴
石膏黃芩甘草湯。
茯苓白朮厚朴石膏黃芩甘草湯方
茯苓四兩 白朮三兩 厚朴四兩 石膏半斤
黃芩三兩 甘草二兩(炙)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每服一升五合餘,日三服。
【3。22】 傳少陰,茫良毝鴶担肿銜r厥時熱,咽中痛,小便難,宜附子細辛
黃連黃芩湯。
附子細辛黃連黃芩湯方
附子大者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細辛二兩 黃連四兩
黃芩二兩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3。23】 傳厥陰,茫料叶保l熱時悚,心煩嘔逆,宜桂枝當歸湯,吐蚘者,
宜烏梅丸。
桂枝當歸湯方
桂枝二兩 當歸三兩 半夏一升 芍藥三兩
黃柏二兩 甘草二兩(炙)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去滓,分溫三服。
烏梅丸方
烏梅三百枚 細辛六兩 乾薑十兩 黃連十六兩
當歸四兩 附子六兩(炮去皮) 蜀椒四兩(出汗) 桂枝六兩(去皮)
人參六兩 黃柏六兩
右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飯熟,搗成泥,
和藥令相得,迹手信c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
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傷寒雜病論第三 桂林古本
·24·· 民間中醫經典古籍電子叢書志願編撰組?
【3。24】 以上皆傳經茫C並治之正法也。若入腑及臟,為傳經變病,治列後條。
【3。25】 若兩感於寒者,一日太陽受之,即與少陰俱病,則頭痛,口乾,煩滿
而渴,茫龝r浮時沉,時數時細,大青龍湯加附子湯主之。
大青龍加附子湯方
麻黃六兩(去節)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薑三兩(切) 大棗十枚(劈) 石膏如雞子大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
片)
右八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迹T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後服;若復服,汗多亡陽,遂虛,惡風、煩躁
不得眠也。
【3。26】 二日陽明受之,即與太陰俱病,則腹滿,身熱,不欲食,讝語,茫龝r
高時卑,時強時弱,宜大黃石膏茯苓白朮枳實甘草湯。
大黃石膏茯苓白朮枳實甘草湯方
大黃四兩 石膏一斤 茯苓三兩 白朮四兩
枳實三兩 甘草三兩(炙)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五升,溫分三服。
【3。27】 三日少陽受之,即與厥陰俱病,則耳聾,囊縮而厥,水潱蝗耄}乍
弦乍急、乍細乍散,宜當歸附子湯主之。
當歸附子湯方
當歸四兩 附子大者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人參三兩
黃連三兩 黃柏三兩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3。28】 以上皆傳經變病,多不可治。不知人者,六日死。若三陰三陽、五臟
六腑皆受病,則榮衛不行、臟腑不通而死矣。所謂兩感於寒不免於死
者,其在斯乎!其在斯乎!
【3。29】 若不加異氣者,至七日太陽病衰,頭痛少愈也;八日陽明病衰,身熱
少歇也;九日少陽病衰,耳聾微聞也;十日太陰病衰,腹減如故,則
思飲食;十一日少陰病衰,渴止舌乾,已而嚏;十二日厥陰病衰,囊
縱,少腹微下,大氣皆去,病人精神爽也。若過十三日以上,不間,
尺寸陷者,大危。若更感異氣,變為他病者,當依壞病證法而治之。
傷寒例第四
?民間中醫經典古籍電子叢書志願編撰組 ·25·
若茫庩柧闶ⅲ馗徐逗撸兂蓽丿憽j柮}浮滑,陰茫θ酰鼈
於風者,變為風溫。陽茫閿担幟}實大,更遇溫熱者,變為溫毒。
溫毒,病之最重者也。陽茫θ酰幟}弦緊,更遇溫氣者,變為溫疫。
以此冬傷於寒,發為溫病,茫冏C,方治如說。
【3。30】 凡人有疾,不時即治,耄碳讲睿猿绅蠹玻骸⑴樱嬉宰躺酢
時氣不和,便當早言,尋其邪由,及在腠理,以時治之,罕有不愈者。
患人忍之,數日乃說,邪氣入臟,則難為制。
【3。31】 凡作湯藥,不可避晨夕,覺病須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則易愈矣;
如或差遲,病即傳變,雖欲除治,必難為力;服藥不如方法,縱意摺
師,不須治之。
【3。32】 凡傷寒之病,多從風寒得之,始表中風寒,入裏則不消矣,未有溫覆
當而不消散者。不在證治,擬欲攻之,猶當先解表,乃可下之;若表
未解,而迹幌胤谴鬂M,猶有寒熱,則不可下;若表已解,而迹
不消,大滿,大實,腹堅,中有燥屎,自可下之;雖四五日,數下之,
不能為禍也。若不宜下,而便攻之,則內虛熱入,協熱遂利,煩躁諸
變,不可勝數,輕者因篤,重者必死矣。
【3。33】 夫陽盛陰虛,汗之則死,下之則愈;陽虛陰盛,汗之則愈,下之則死。
如是,則神丹安可以铡l,甘遂何可以妄攻?虛盛之治,相背千里,
吉凶之機,應若影響,豈容易哉!況桂枝下咽,陽盛即斃;承氣入胃,
陰盛以亡,死生之要,在乎須臾,視身之盡,不暇計日。此陰陽虛實
之交錯,其候至微,發汗吐下之相反,其禍至速。而醫術湭M,懵然
不知病源,為治乃铡共≌邭寶{,自謂其分,至令冤魂塞於冥路,
死屍盈於曠野,仁者鑒此,豈不痛歟!
【3。34】 凡兩感病俱作,治有先後,發表攻裏,本自不同,而執迷用意者,乃
云神丹、甘遂合而飲之,且解其表,又除其裏,言巧似是,其理實摺
夫智者之舉錯也,常審以慎;愚者之動作也,必果而速。安危之辨,
豈可詭哉?世上之士,但務彼翕習之榮,而莫見此傾危之敗,惟明者
居然,能護其本,近取諸身,夫何遠焉?
【3。35】 凡發汗,溫暖湯藥,其方雖言日三服,若病劇不解,當促其間,可半
日中盡三服。若與病相阻,即使有所覺。病重者,一日一夜,當晬時
觀之。如服一劑,病證猶在,故當復作本湯服之;至有不能汗出,服
傷寒雜病論第三 桂林古本
·26·· 民間中醫經典古籍電子叢書志願編撰組?
三劑乃解;若汗不出者,死病也。
【3。36】 凡得時氣病,至五六日,而渴欲飲水,飲水不能多,不當與也。何者?
以腹中熱尚少,不能消之,便更與人,作病也。至七八日,大渴欲飲
水者,猶當依證而與之,與之時常令不足,勿極意也,言能飲一斗,
與五升。若飲而腹滿,小便不利,若喘若噦,不可與之也。忽然大汗
出,是為自愈也。
【3。37】 凡得病,反能飲水,此為欲愈之病。其不曉病者,但聞病欲飲水者自
愈,小渴者,乃強與飲之,因成其禍,不可復救也。
【3。38】 凡得病厥,茫齽訑担䴗t,茫〈鬁p小,初躁後靜,此皆愈證也。
【3。39】 凡治溫病,可刺五十九穴。又身之穴,三百六十有五,其三十穴灸之
有害,七十九穴刺之為災,並中髓也。
【3。40】 茫膿p,三日死。平人一息,病人茫恢粒凰膿p。
【3。41】 茫鍝p,一日死。平人二息,病人茫恢粒晃鍝p。
【3。42】 茫鶕p,一時死。平人三息,病人茫恢粒涣鶕p。
【3。43】 四損經氣絕,五損腑氣絕,六損臟氣絕。真氣不行於經,曰經氣絕;
不行於腑,曰腑氣絕;不行於臟,曰臟氣絕。經氣絕則四肢不舉,腑
氣絕則不省人事,臟氣絕則一身盡冷。
【3。44】 茫⑸砗弥畟幻}虛身熱,得之傷暑。茫庩柧闶ⅲ蠛钩觯
下之不解者死;茫庩柧闾摚瑹岵恢拐咚溃幻}至乍數乍疏者死;茫
如轉索,按之不易者其日死;讝言妄語,身微熱,茫〈螅肿銣卣
生;逆冷,茫良氄撸贿^一日死矣。此以前是傷寒熱病證候也。
【3。45】 茫Χ酰醴丛陉P,濡反在巔;微反在上,濇反在下。微則陽氣不
足,濇則無血。陽氣反微,中風汗出,而反躁煩;濇則無血,厥而且
寒,陽厥發汗,躁不得眠。陽微則不可下,下之則心下痞鞕。
【3。46】 動氣在右,不可發汗,發汗則衄而渴,心苦煩,飲水即吐。
【3。47】 動氣在左,不可發汗,發汗則頭眩,汗不止則筋惕肉瞤。
【3。48】 動氣在上,不可發汗,發汗則氣上衝,止於心下。
【3。49】 動氣在下,不可發汗,發汗則無汗可發,心中大煩,骨節疼痛,目眩
傷寒例第四
?民間中醫經典古籍電子叢書志願編撰組 ·27·
惡寒,食則吐穀,氣不得前。
【3。50】 咽中椋豢砂l汗,發汗則吐血,氣微欲絕,手足厥冷,欲得蜷臥,
不能自溫。
【3。51】 諸茫脭祫游⑷跽撸豢砂l汗,發汗則大便難,腹中乾,胃燥而煩,
其形相象,根本異源。
【3。52】 茫Χ酰醴丛陉P,濡反在巔;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為陽撸
微為陰寒。上實下虛,意欲得溫。微弦為虛,不可發汗,發汗則寒慄,
不能自還。咳而發汗,其咳必劇,數吐涎沫,咽中必乾,小便不利,
心中铮鼰瑫崟r而發,其形似瘧,有寒無熱,虛而寒慄,蜷而苦滿,
腹中復堅,命將難全。
【3。53】 厥逆茫o,不可發汗,發汗則聲亂、咽嘶、舌萎、聲不得前。
【3。54】 諸逆發汗,病微者難差,劇者必死。
【3。55】 凡發汗,欲令遍身漐漐微似汗,不可令如水流漓。若病不解,當重發
汗。若汗多者,不得重發汗,亡陽故也。
【3。56】 凡服湯發汗,中病便止,不必盡劑;
【3。57】 凡用吐湯,中病便止,不必盡劑。
【3。58】 諸四逆厥者,不可吐之;虛家亦然。
【3。59】 凡病胸上諸實,胸中鬱鬱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涎唾,
下利十餘行,其茫礉妫缈诿}微滑,此可吐之,吐之利則止。
【3。60】 宿食在上脘者,當吐之。
【3。61】 動氣在右,不可下之,下之則津液內竭,咽燥鼻乾,頭眩心悸也。
【3。62】 動氣在左,不可下之,下之則腹內拘急,食飲不下,動氣更劇,雖有
身熱,臥則欲蜷。
【3。63】 動氣在上,不可下之,下之則掌中熱煩,身上浮冷,熱汗自泄,欲得
水自灌。
【3。64】 動氣在下,不可下之,下之則腹脹滿,卒起頭眩,食則下利清穀,心
下痞。
【3。65】 咽中椋豢上轮轮畡t上輕下重,水潱幌拢P則欲蜷,身急
傷寒雜病論第三 桂林古本
·28·· 民間中醫經典古籍電子叢書志願編撰組?
痛,下利日數十行。
【3。66】 諸外實者,不可下之,下之則發微熱,若亡茫收撸斈毼諢帷
【3。67】 諸虛者,不可下之,下之則大渴,求水者易愈,惡水者劇。
【3。68】 茫Χ酰醴丛陉P,濡反在巔;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為陽撸
微為陰寒。上實下虛,意欲得溫。微弦為虛,虛者不可下也。微弦為
咳,咳則吐涎,下之則咳止而利因不休,利不休則胸中如蟲齧,粥入
則出,小便不利,兩茫屑保殡y,頸背相引,臂則不仁,極寒
反汗出,身冷若冰,眼睛不慧,語言不休,而穀氣多入,此為除中,
口雖欲言,舌不得前。
【3。69】 茫Χ酰醴丛陉P,濡反在巔;浮反在上,數反在下。浮為陽虛,
數為無血。浮為虛,數生熱。浮為虛,自汗出而惡寒,振而寒慄,微
弱在關,胸下為急,喘汗而不得呼吸;數為痛,呼吸之中痛在於茫
振寒相搏,形如瘧狀,醫反下之,故令茫龜蛋l熱,狂走見鬼,心下為
痞,小便淋漓,少腹甚鞕,小便尿血也。
【3。70】 茫Χo,濡則衛氣微,緊則榮中寒。陽微衛中風,發熱而惡寒;榮
緊胃氣冷,微嘔心內煩。醫謂有大熱,解肌而發汗,亡陽虛煩躁,心
下苦痞堅,表裏俱虛竭,卒起而頭眩,客熱在皮膚,悵怏不得眠。不
知胃氣冷,緊寒在關元,技巧無所施,汲水灌其身,客熱應時而罷,
慄慄而振寒,重被而覆之,汗出而冒巔,體惕而又振,小便為微難。
寒氣因水發,清穀不容閑,嘔變反腸出,顛倒不得安,手足為微逆,
身冷而內煩,遲欲從後救,安可復追還。
【3。71】 茫《o,浮則為風,緊則為寒,風則傷衛,寒則傷榮,榮衛俱病,
骨節煩疼,當發其汗,而不可下也。
【3。72】 茫《螅南路挫櫍袩幔瑢倥K者,攻之,不令發汗;屬腑者,不
令溲數。溲數則大便鞕,汗多則越甚。茫t者,尚未可攻也。
【3。73】 傷寒,茫庩柧憔o,惡寒發熱,則茫省X收撸}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