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3-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223-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避暑胜地庐山牯岭路上,有个林森捐赠的石凳,上面刻着‘有姨太太的不许坐’。一些人见了很不以为然,说:“我若有姨太太,就偏要坐上去,看谁来管我。”    
    林森    
    不过,胡适很推崇林森这种作法。他认为:“林主席是无为主义的政治家。虽然有姨太太的,仍可去坐那张刻着‘有姨太太的不许坐’的石凳,无人会出面干涉,但他们心里头总会有点不自在吧!这样就够了。他若正面道貌岸然地呼吁国人不要讨姨太太,就不像他的作风了。”    
    汪精卫担任行政院长时,林森任国民政府主席已一年多。当时,国民政府与行政院仅一墙之隔,行政院大门紧靠国民政府的后门,院长办公室与主席办公室更是遥遥相望。然而,汪精卫认为林森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国家元首,何况国民党内部也常有人讥讽林森不过是“看印的”,所以他并未把林森当一回事,更没礼貌性地前往拜会。    
    直到一个多月后,行政院的政务处长提醒他说,是否应率全体阁员参谒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这才猛然发现,自己上任这么久了,居然“忘记”要谒见国家元首。于是他急忙派人去林森官邸通报,并发帖子说,次日将率全体阁员前往。    
    第二天,当汪精卫和部长们一行来到林森的石板桥官邸时,却吃了闭门羹,林森早已不知去向。众人感到很诧异,惟汪精卫心里有数,无奈之余,只得留下名片,打道回府。    
    当天下午,林森无预警地出现在行政院,并回拜汪精卫说:“上午院长大驾光临,因不敢参见大礼,所以回避了,请见谅。”一席话令向来能言善辩的汪精卫很尴尬,不知说什么好。    
    林森(1868—1943)    
    字长仁,号子超,福建闽侯人。光绪十二年(1886)赴台湾求职,并考入电报学堂,后加入同盟会。民国成立后,历任参议院议长、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立法院副院长等职,1931年起担任国民政府主席,为人较为淡泊,为政清廉,平生惟好古董字画,且遗嘱送博物馆。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二部分章太炎:承认自己是“神经病”

    章太炎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大同书局出版了一本名为《革命军》的小册子,作者为年仅十八岁的青年邹容,书前并有章太炎作序。由于此书宣扬反清思想,向来鼓吹反清革命的《苏报》特地刊文介绍,并获得广大回响。然而对清政府来说,此举不啻叛国行为,于是派员前往逮捕邹、章二人。    
    章太炎之文明婚礼(即西式婚礼)据章太炎于坐牢期满出狱,东渡日本后所撰的《邹容传》记述,当时他正在整理学社事务,且“志在流血”,所以不肯离去,坐等巡捕前来捉拿。而邹容原本已从后门逃跑,躲在一英国传教士住所,但听说章太炎被捕下狱,立刻到衙门自首。    
    后来,这对忘年之交以平民的身份与清政府在上海租界法庭对簿公堂,痛斥朝廷的腐败。虽然清政府想以“毁谤朝廷”、“大逆不道”、“图谋不轨”的罪名将他们凌迟处死,但在强大舆论的压力与租界当局的干预下,只得分别判处邹、章二人两年及三年徒刑。    
    审讯结束后,章太炎与邹容被送回牢房,不想沿路观者如堵,章太炎见状,即高声吟道:“风吹枷锁满城香,都市争看员外郎。”回到牢里,他还与邹容互吟诗相赠。不久,邹容因无法适应狱中恶劣的环境而病逝,章太炎则刑满出狱,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章太炎    
    章太炎生平喜欢特立独行,有人称他疯子,有人则说他神经病。他知道后,非但不以为忤,还赞成对方的说法,自认是神经病,且希望他的同志、朋友,都能带点神经病。    
    他在东京加入同盟会时,即席发表演讲,有段话说:“大凡非常的议论,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想,就能想亦不能说,遇着艰难困苦的时候,不是精神病的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得有神经病,才能做到。为这缘故,兄弟承认自己有精神病,也愿诸位同志人人个个都有一两分精神病。近来传说某某有精神病,某某也有精神病,兄弟看来,不怕有精神病,只怕富贵利禄当面出现的时候,那精神病立刻好了,这才是要不得呢!”    
    章太炎被袁世凯幽禁于北京龙泉寺时,因愤怒而绝食以示抗议。由于正逢隆冬,滴水成冰,绝食两天后,他又冷又饥,躺在床上已奄奄一息。门人朱逖先、吴承仕、钱玄同等闻讯,纷纷跑去劝他进食,但从早到晚,不管大家怎么劝说,章太炎都摇头不理会。    
    就在无计可施时,吴承仕突然灵光一闪,问:“您比祢衡如何?”章太炎两眼一瞪,哼声道:“祢正平(祢衡)怎么比得上我?”吴承仕于是告诉他,刘表欲杀祢衡,但自己不想背罪名,所以将弥衡送到黄祖那里,让他下手当恶人;如今袁世凯比刘表更厉害,因为他不需利用黄祖那样的人,就可让先生(指章太炎)自己把自己杀了。    
    龙泉寺软禁中的章太炎章太炎一听,赶紧从床上翻身坐起,斥道:“这是什么话!”众门人见状趁机苦劝,并拿出荷包蛋等章太炎爱吃的食物,终于让他恢复了饮食。    
    胡适所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最早使用新式标点符号的书籍。    
    书出来后,胡适特地送一本给章太炎,并在封面里写“太炎先生指谬”,署名“胡适敬赠”。其中“太炎”和“胡适”二词右边都加条黑线,表示是“人名”。然而,章太炎不懂新式标点符号的应用,所以看到自己名字旁的黑线,即骂说:“何物胡适!敢在我名上胡抹乱画!”继而发现“胡适”两字旁边也画一黑线,这才笑说:“他名字边也有线,就彼此抵消了。”    
    章太炎晚年居住上海时,离家五十公尺之外,即找不到路回来。偏偏他又记不得自家地址,只能沿途问人,其问法是:“我家在哪里?”被问到的人,常当他是疯子。    
    某次,他从南京返回上海,由于家人记错班次,没接到他,他只好雇一辆马车,并告诉车夫说:“到我家里。”车夫无法,只好在街上穷兜,转了半天才被家人寻获。    
    此外,章太炎也不会用钱,只知一张钞票可用一次。所以他叫佣人买烟一包,给五元大洋;儿子想买大衣,他给五元大洋;后来要在苏州盖房子,他也只拨了五元大洋。    
    章太炎(1869—1936)    
    初名学乘,后更名炳麟,号太炎,浙江余杭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任《时务报》撰述,因“苏报案”被捕下狱。后流亡日本,加入同盟会,并主编其机关报《民报》。为清末民初著名思想家、革命家,在文学、历史、语言学方面成就卓著。    
    民国成立后,章太炎自日本返国,担任孙中山的总统府枢密顾问。宋教仁遇刺后,因参与讨袁活动而被袁世凯禁锢。1924年脱离国民党,并在苏州设立“章氏国学讲习会”,从此以讲习为业。“九•;一八事变”后,积极赞助抗日运动。后病逝于苏州。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二部分熊希龄:巴黎旅馆里的一段艳遇

    熊希龄    
    民国初年担任国务总理的熊希龄,清末曾以参赞名义,随五大臣出洋考察。    
    考察团到法国巴黎时,某日熊希龄从外面匆匆回到旅馆,一推门,竟看到床上睡着一位一丝不挂的金发美女,不禁吓了一大跳,赶紧走到床边,伸手轻拍那美女,同时小声说:“这是下官的房间,你这样跑进来,若被人发现实在不好。”    
    那位金发美女矇眬中醒来,发现竟有一个拖着辫子的中国人站在床前,顿时花容失色,急忙拉过一条毡子盖住身体,同时口中大嚷,叫熊希龄滚出去。熊希龄不晓得她在说什么,只好耐着性子解释这是自己的房间。由于彼此语言不通,僵持半天毫无结果。    
    此时整栋楼的旅客都跑出来看热闹,其中有位王大臣的随员梁鼎甫赶紧跑过来,将熊希龄拉出房间,然后再向那位美女比手画脚地解释一番。    
    后来梁鼎甫告诉熊希龄,外国的大旅馆每层楼房间都一样,里面的摆设也一样,他原本是住六楼的,竟没察觉而跑到五楼来,这才闹出大笑话。    
    熊希龄的夫人朱其慧在1931年8月病逝后,内亲朱庭祺便热心介绍毛彦文与熊希龄认识。紧接着,两人在1935年于上海完婚,当时男方六十三岁,女方三十三岁。    
    洞房花烛之夜,熊希龄得意至极,自撰《定情曲》一首以为纪念。而当时宾客甚多,对熊毛婚礼致贺之诗联,尚有不少脍炙人口者,例如沈尹默贺联云:    
    且舍鱼取熊,大小姐构通孟子。    
    莫吹毛求疵,老相公重作新郎。    
    另外老同盟会员刘成禺以一首打油道贺,诗云:    
    闺人应惜首飞蓬,燕婉新词老凤雄。    
    不用丈夫髯发美,更无长鬣话元丰。    
    熊希龄(1870—1937)    
    字秉三,湖南凤凰人。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曾随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民国建立后,历任财政部长、国务总理等职,晚年主要从事教育、慈善以及各种社会公益事业,并担任中华教育改进社董事长、红十字会中华总会会长等职。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三部分陆徵祥:外交官变成了神父

    陆徵祥    
    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陆徵祥,有一个嗅觉特别灵敏的鼻子,简直就是气象台。    
    陆徵祥他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常常出门时天气晴朗、艳阳高照,但他总会带雨具上学,惹来同学笑话;及至放学后,在回家途中碰到下大雨,所有人的衣服都湿透,成了落汤鸡,只有陆徵祥因事先准备雨具而没被雨淋。    
    后来,同学们问他怎么会想到要带雨具,他神秘地说,他的鼻子能测天气阴晴,故先准备。若遇雨天,同学问雨何时可止,他便出去看一看,深嗅几下后说:“明天中午雨停日出。”第二天果然应验,所以大家称他是“晴雨表”。    
    陆徵祥从小受洗,是个虔诚基督教徒,早年在俄国担任外交官时,认识了一位在俄国教授贵族法文的比利时姑娘培德。两人一见钟情,经过二年的交往,决定步入礼堂。当时东西方文化观念差异颇大,加上彼此认识不深,所以异国婚姻并不多见,双方家长得知这项消息,都极力反对,使馆人员更警告陆徵祥:“你这样做,会断送前程。”但陆徵祥宁可放弃做官,也要和培德结婚。后来是驻俄大使特别通融,才让这对异国恋人结成连理。    
    婚后,陆徵祥剪去发辫,并被调至荷兰担任驻荷公使。平时因国情而无法出来与丈夫一同接见宾客的培德,到了荷兰后,成为能干的女主人,不但安排宴会事宜,还经常与丈夫出席外交官的聚会,对陆徵祥的事业帮助甚大。    
    由于妻子关系,陆徵祥转而改信天主教,晚年成为一位神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代表在巴黎开会商讨战后事宜。当论及德国在中国山东胶州的租借地时,原本趁战乱而出兵占领胶州的日本,竟向大会提出把胶州让与日本的要求。消息传回来后,举国哗然,群情激愤,大众强烈呼吁中国首席代表陆徵祥切莫在和约上签字,甚至扬言要烧他的房子,威胁他的生命安全。最后陆徵祥在舆论压力下,拒绝签字,退席回国。    
    陆徵祥(1871—1949)    
    字子欣,上海人。清末毕业于同文馆,曾任驻外使馆翻译,以及驻荷、俄等国公使。民国建立后,历任外交总长、国务卿等职,并在袁世凯的授意下,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和约。1919年代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在舆论压力下,拒绝签署和约。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第三部分许世英:脱衣舞有助于增加人口

    许世英    
    政坛元老许世英年轻时,与李鸿章的孙子李国杰是好朋友。    
    当李鸿章任北洋大臣,开府天津时,某年,许世英离京赴津,到督署访晤李国杰,然后两人在书房里高谈阔论起来。    
    彼时李鸿章正在签押房(时人称之为衙门中的“军机处”),听到他们的谈话声,便问随从是什么人说话这么响亮,随从回答:“是孙少爷与朋友在讲话。”李鸿章于是传孙子进来,问明来客身份,即把许世英召来,行礼如仪后,开始谈论时局朝政。    
    当时正值中日甲午战败,李鸿章由于代表清政府割地赔款,毁谤集于一身,每每论及时事,便摇首欷嘘不已。许世英见状,即劝道:“方今内忧外患,纷至沓来,而朝中大臣,新旧异词,傅相举措,动关大局,必因招谤而难见用,应该考虑急流勇退。”李鸿章一听愕住,默然无语。    
    次日,李鸿章对孙子李国杰说:“许世英人小胆大,位微言高,而神清气爽,语音清越,自丹田发出。此人一生将贵寿无极。”    
    许世英于宣统二年(1910)奉命到欧洲考察司法制度。有一次在巴黎,他被邀请去观赏脱衣舞,观舞未毕,当地记者突然趋前访问,要他发表对脱衣舞的感想。    
    他踌躇了一下,笑笑说:“这是很好的娱乐,同时可能也有助于增加贵国的人口。”    
    记者一听,大为满意,翌日,当地报纸刊出中国许代表的谈话,说脱衣舞可增加人口。    
    许世英平生不吸烟,不喝酒。某日他与王宠惠闲谈,王宠惠指着手中的雪茄说,自己吸了一辈子的烟,这点星星之火,烧掉好几栋房子与好几部汽车。    
    许世英闻言接口道:“我从来不吸烟,但至今仍然没有房子,也没有汽车。”    
    说罢,两人抚掌大笑。    
    许世英(1872—1964)    
    字隽人,安徽至德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奉天高等审判厅厅长,后被派往欧美考察司法。民国建立后,出任司法总长,确立律师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