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懂一点好玩心理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每天懂一点好玩心理学-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防卫机制〃,这些〃防卫机制〃可以算得上是自我辩解的豪华阵容。

    ·压抑:当人犯错时,会找一些借口为自己的错误或失败辩解,比如〃运气不好〃、〃天气太差〃、〃没有帮手〃等。这是人在无意识地隐瞒失败的真实原因,拒绝承认自己的失败。

    ·反向行为:对于自己喜欢的人态度冷淡,而对于自己讨厌的人却非常热情,即采取与意识相反的行为。当遇到使用压抑法已经无法处理的强烈感情时,人会采取反向行为来进行自我防卫。

    ·投射:将责任转嫁给他人,把自己的错误、失败正当化。比如,〃我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都是因为上司非要把这项工作交给我做〃、〃因为前面有块石头挡路,我才被绊倒的〃等等。

    ·合理化:失败的时候,会给自己找一个最为适当的理由,让自己释然。〃这道题那么难,我做不出来是正常的〃、〃因为我生病了,所以才做不好〃等。精英意识强的人,多采用这种方法保护自己。

    ·换位:将压抑的感情向其他对象发泄的行为。比如,老师批评了自己,因此对老师心怀不满,但不会向老师本人发泄不满,而是把不满发泄到对自己没那么强硬的人身上,比如妈妈等。

    ·升华:通过社会允许的行为来发泄压抑的感情。比如通过体育运动来发泄感情等。

    P67

    条件不好,失败

    也是理所当然的。

    '合理化'

    六本木(日本地名)有一个自我辩解的达人,人称〃辩解洋二〃。

    我叫洋二。

    最后的绝招……

    你这家伙!

    呜呜……

    他善于使用

    今天运气不好。

    '压抑'

    幼儿化……

    哎?

    妈妈坏!妈妈坏!

    '换位'

    各种各样的自我辩解。

    都怪他!

    '投射'

第四部分 1。私人空间(1)

    P69

    第二章

    乘电梯的时候,人为什么总是往上看?

    (社会心理学篇)

    在这一章中,将为大家介绍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组织中的人与人之间将会发生怎样的行为和心理效应等。读过这一章之后,您将了解自己和他人行为背后的动机,这将有助于我们在社会中与人更加和谐地交往。

    P70

    乘电梯的时候,人为什么总是往上看?

    ~私人空间①~

    有一天,乘电梯的时候,我和往常一样,仰头看着显示的楼层数,突然意识到为什么我每次乘电梯的时候都会仰着头往上看呢?而且,我看了看周围的人,发现他们竟然和一样,也都仰着头看着显示的楼层数。难道显示的楼层数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吗?还是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心理效应在背后起作用呢?总之,大家的这种行为让我非常感兴趣。

    实际上,乘电梯往上看的行为与我们的〃私人空间〃有着很大的关系。所谓私人空间,是指在我们身体周围一定的空间,一旦有人闯入我们的私人空间,我们就会感觉不舒服、不自在。私人空间的大小因人而异,但大体上是前后0。6~1。5米,左右1米左右。据调查数据显示,女性的私人空间比男性的大,具有攻击性格的人的私人空间更大。在拥挤的电车中我们会感觉不自在,就是因为有人进入了自己的私人空间。

    电梯是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在电梯中,人与人的私人空间出现了交集,也就是说互相感觉到对方进入了自己的私人空间,所以会感到不舒服,都想尽早离开电梯这个狭窄的空间。向上看正是想尽快〃逃离〃这个狭小空间的心理的表现。

    此外,盯着显示楼层的数字看,不只是为了确认是否到了自己要去的楼层。当我们急于离开这个狭小空间时,不停变换的数字能让我们感到电梯在移动,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在向〃解放〃前进,从而让缓解焦急的心理。不过,很多电梯的楼层显示数字的部分,竟然没有广告,这让我有点意外。难道广告商都没有注意到这一块资源丰富的〃广告沃土〃吗?

    P71

    于是,心里就想尽快离开这个狭小空间,结果就表现为仰头向上看的行为。

    怎么还不到啊!

    乘电梯的时候,大家都盯着显示楼层的数字。

    啊!

    噗

    这种行为与私人空间存在很大的关系。

    这羞耻的18秒,每一秒都是煎熬,感觉电梯好像永远也到不了目的地……

    快点呀……

    当有人进入自己的私人空间后,我们就会感觉不自在。

    不自在……

第四部分 2。私人空间(2)

    P72

    大家都喜欢坐靠边的座椅

    ~私人空间②~

    和在电梯中一样,在拥挤的地铁中,人也会采取类似的行为模式,这就是坐座椅的位置。当很多人涌入一节空车厢之后,长座椅的两端先被人坐满,而座椅的中央后被人坐满。在地铁里,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如果靠边的座椅空着,就会有人从很远的地方跑过来坐下(尤其是中年大婶)。

    这种行为也是由人的私人空间意识引起的。靠边的座椅,只有一侧与别人接触,因而大多数人都喜欢坐在这里。万一不小心睡着了,还可以减少倒在别人身上的几率,用手机发短信时也不用担心别人偷看了。总之,周围的人越少,我们就越自在。

    不过,也不是所有靠边的地方都会让人感到舒服自在,比如公共厕所中靠近入口一端的小便池或马桶就经常受到〃冷遇〃。快餐店、咖啡馆等高靠背座椅靠近外侧的一端也不太受欢迎。这是因为高靠背座椅本身就可以确保一定的私人空间,而靠外侧的一端反而容易将人暴露。此外,对于长座椅来说,如果两边都没人,有时我们也会选择坐在中间的位置。人的行为真是有趣而多变。

    顺便介绍一下,人的私人空间会根据对象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假设一个人前方的私人空间为1米,如果对方是亲近的人,私人空间也许会缩小到0。5米,但如果是不喜欢的人,也许会扩大到2。5米。而对于憎恶的人,则会敬而远之。

    P73

    因为日本人都是忍者,

    他们喜欢把自己隐藏

    起来生活。

    日本文化研究

    在地铁中,大家都喜欢坐在靠边的座椅。

    啊,空着的。

    只是因为靠边

    好睡觉。

    日本文化研究

    坐靠边的座椅,不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

    只有一侧与

    他人接触。

    在地铁里睡觉,好丢人啊……

    真搞不懂日本人。

    日本文化研究

    这在外国人看来简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行为。

    日本人为什么

    这么害羞?

第四部分 3。日本关东人喜欢排队

    P74

    日本关东人喜欢排队

    ~排队的心理/同调行为~

    人有一种喜欢排队的心理。有些人为了买到演唱会门票或者自己喜欢的商品,不惜排几个小时的队,这是为什么呢?也许很多人会回答:〃演唱会(或商品)值得我排那么长时间的队。〃果真是这样吗?

    当然,商品本身具有一定的魅力是必须的。除此之外,长长的队伍本身也具有吸引力。当我们看到很多人排起长队购买某一种商品时,心中就会想:〃有这么多人买,一定是种非常好的商品〃。而且,与其他人做一样的事情时,人会产生一种安心感。心理学把这种行为称为〃同调行为〃。此外,排很长时间的队买到商品,能给人一种成就感,或者说获得一种满足感。

    当然,对于排队这种行为,也存在个人差异。更有趣的是,还存在地域性差异。据说,日本关东人就比关西人更容易加入到排队的队伍中来。关东人有一种强迫性观念,他们认为如果不加入大家的购买队伍,自己也许会错过一件好商品。反过来说,通过排长队买来的商品,可以更加放心。

    近年来,杂志和电视上出现了很多直邮购物的广告,而且一经推出就备受欢迎。人会觉得对商品的质量、设计等进行判断非常麻烦,所以干脆不去自己作出判断,而是选择大家都购买的商品。人们认为一种商品如果有很多人购买,其质量和设计等肯定非常好。比如,大家都愿意购买名牌商品,这不仅仅是因为名牌商品的品质有保证,而且它的价格较贵,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同理,购买的人排起一条长队,本身就是一种广告宣传,排队也成了〃名牌〃商品的一部分,只是大家为此消费的不是金钱,而是时间。

    P75

    而且,买到商品后

    会有一种成就感。

    排了一个小时

    终于买到了!嗯。

    这位是排队评论家

    大家好!猴八先生。

    不过,排队的最大魅力在于

    它的美,令人难以抗拒。

    请问您,人为什么

    那么喜欢排队呢?

    好的。

    现在就想找个队排一排。

    人本来就喜欢

    置身于团体之嗯。

    中!

第四部分 4。人为什么要〃赶时髦〃?

    P76

    人为什么要〃赶时髦〃?

    ~追赶流行趋势的人有几种~

    所谓〃赶时髦〃,就是追赶流行趋势,可是人为什么要〃赶时髦〃呢?〃流行〃的语源是〃事物像河水流淌一样在世间流过〃。河流有时在狭窄的岩石之间形成湍急的激流,有时又在宽阔的河面静静流淌。现在我们所说的流行,是指服装、行为等在世间兴起一时。

    历史上的流行,都是从贵族向平民流行的。比如,在古代,贵重的天然染料紫色,只有王族和贵族才有权使用,而当合成染料技术普及,紫色很容易调配出来的时候,紫色就迅速在平民中间流行开来。现在,已经不存在从贵族向平民流行的趋势了,现在的流行体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罗杰斯将追赶流行趋势的人分为几类。喜欢挑战新事物、具有冒险精神的革新者占2。5%;采用革新者的设计、发出流行信息的初期采用者占13。5%;在较早的阶段把握住流行趋势的前期多数者占34。0%;在流行趋势已经比较普及的阶段加入的后期多数者占34。0%;最后,因为没有办法而抓住流行尾巴的那部分落后者占16。0%。不过,根据流行对象的不同,几类人的比例也不尽相同,所以以上数字只作为参考。

    革新者中又分为两种,一种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创新行为或服饰能引起新的流行趋势,而另一种人则是有意识地在创造新的流行趋势。初期采用者中的大多数人具有〃赶时髦〃的意识,他们较早地采用与众不同的行为或服饰,从而引领新的流行趋势,对此他们会产生精神上的优越感,并满足自我展示的欲望。前期多数者紧跟流行趋势属于一种同调行为,不过他们也会像初期采用者那样有一种优越感。然而,后期采用者追赶流行趋势则纯属同调行为,其中有不少人具有接近强迫观念的意识。落后者则基本上属于传统指向者。以上就是追赶流行趋势的几种人,看看您自己属于哪一种。这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P77

    在流行后期采用的人占34。0%。

    大家都穿民族服装,我也赶快穿吧。

    追赶流行趋势的人分为好几种,其中具有冒险精神的革新者占2。5%。

    挑战民族服装试试看!

    更晚一些时候采用的落后者占16。0%

    嗯。你也穿啊。

    初期采用的人占13。5%。

    好像在哪里见过别人穿。

    错误理解流行趋势的人占0。02%。

    土著民族服装

    在流行前期采用的人占34。0%。

    今年流行民族风。

第四部分 5。见到有困难的人,不愿出手相救的…

    P78

    见到有困难的人,不愿出手相救的心理原因

    ~袖手旁观的社会心理/林格曼效应~

    在地铁中或马路上见到有困难的老人,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想去帮他们一把。可是,真正采取行动的人却很少。难道是因为城市里的人比较害羞吗?确实有这个因素,但其所占比例相当微小。

    有另外一个心理原因,使我们不愿伸出援助之手,那就是当周围有很多人的时候,我们心里就会想:〃即使我们不去帮助他,也应该有人会出手相助〃。这其实是一种依赖别人的想法。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林格曼效应〃。

    德国心理学家林格曼曾经做过一个让众人拉网的实验。结果,每当拉网的人数增加,每个人出的力就会减小一点。原本,我们认为人数的增加会发挥相乘效应,即每个人出的力会增加,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当人数越多时,人就越会感觉〃我只不过是其中一分子〃,于是拉网的时候就不那么卖力了。

    美国心理学家拉特耐和古利也做过类似的实验。他们将参加实验的人(受验者)分别置于独立的房间中,然后让他们戴上耳机,通过麦克风举行讨论会。受验者处于独立的房间中,互相看不到对方,只能听到别人的声音。在讨论开始后不久,心理学家安排一个人假装哮喘发作,而受验者可以通过耳机知道有人哮喘发作了,看最后有多少人会帮发病者向会议主办方求救。

    结果,得到了一组有趣的实验数据:只有一名受验者和一名装病的人开会时,在装病的人发病后的3分钟内,100%的受验者都发出了求救信号;当有两名受验者和一名装病的人开会时,有60%的受验者发出求救信号;当受验者增加到6人时,只有30%的人发出求救信号。有别人在场时,人总会想:〃即使我不求救,也会有别人求救的〃。在现实社会中,有困难的人得不到救助,很多情况下都是这种心理效应起作用的结果。

    P79

    人多了的话,就会寄希望于别人。

    很多人肯定有人会救人不努力

    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就会帮助有困难的人。

    卡住喉咙了……

    糖果

    糟糕!快救人!

    所以,英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