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选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杜甫诗选注-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即事非今亦非古 ,长歌激越捎林养 。比屋豪华固难数 。吾人甘作心 
                           '七' 
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 ? 

      '四'即事吟诗,随意写怀,既不是今体,也不是古体(此诗七言五句,古体今体都没有这一样 

式)。所以黄生说:“即事非今亦非古,自目其诗体也。” 

      '五'长歌即指此诗,是长歌当哭的意思。伪宋玉《风赋》:“蹩石伐木,捎杀林莽。”木日林, 

草日莽。捎,摧折。 

      '六'比屋,屋连着屋,多的意思。 

      '七'杜甫死守在长安,意本不在富贵,故能甘心灰冷,但弟侄辈想法不同,所以伤心。 《庄 

子》:“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八'                     '九'                     '一○' 
 自断此生休问天 !杜曲幸有桑麻田 。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 
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一一'。 

      '八'这是极端愤怒,也是十分顽强的话,现实的教训,已使杜甫预见到他自己的前途将是怎样, 

用不着去问什么天了。 

      '九'杜曲:地名,在长安南。 

      '一○'“故将”二字承上句,南山,终南山。 

      '一一'李广尝在南山中射虎,又杜甫本善骑射,故有此联想。残年,即馀生。张上若说:“看 

射猛虎;意在除奸恶,而舒其积愤,又非甘作逸民者,可以观公之志矣。” 

… 页面 31…

                                    夏日李公见访    * 

                   '一'                                 '二' 
     远林暑气薄  ,公子过我游。贫居类村坞 ,僻近城南楼。旁舍颇淳 
                    '三'                                                 '四' 
朴,所须亦易求 ,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墙头过浊醪 ,展席府长 
                                                                     '五' 
流。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巢多众鸟喧,叶密鸣蝉稠  。苦遭此物聒, 
              '六'                                '七'                               '八' 
孰谓吾庐幽 ?水花晚色净,庶足充淹留 。预恐樽中尽,更起为君谋 。 

     * 李公,李炎,时为太子家令。 

      '一'点明公子来游的原因是为了贪凉。 

      '二'村坞,村庄。村外筑土为堡叫做坞。 

      '三'是说有所需要也容易求得,不似都市中宫贵人家的吝啬。 

      '四'这句很有意思。一来显得是贫居,墙低,故酒可以打墙头递过来;二来也显得邻家的谆朴, 

为了顾全主人家的面子,不让贵客知道酒是借来的,所以不打从大门而打从墙头偷偷地送过来。杜甫 

之憎富人,爱穷人,是有他的生活体验作基础的。按王建 《宫词》:“天子下簾亲考试,宫人手里过 

茶汤。”又李山甫《柳》诗:“寻常送别无徐事,争忍攀将过与人?”则过,应是唐人口语。 

      '五'稠,众多。 

      '六'此物,指蝉。聒音括,吵闹。二句反用梁王籍诗“蝉噪林逾静”。 

      '七'二句颇幽默。无物款侍,只好抬出景色。水花,莲花。 

      '八'西家的酒,也许没有了,不能不更想个办法,总之委屈不了你。从这里也显示了杜甫的淳 

朴、豪爽。 

… 页面 32…

                                     秋雨叹三首   * 

                                         '一'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二'                                           '三'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 
      '四' 
香泣 。 

     * 《唐书:韦见素传》:“天宝十三年秋,霖雨六十余日,京师庐舍垣墙,颓毁殆尽,凡一 

十九坊汗潦。”诗即作于这一年。第一首假物寓意,叹自己的老大无成;第二首实写久雨,叹人民生 

活之苦,第三首自伤穷困潦倒,兼叹民困难苏,有“长夜漫漫何时旦”之感。 

      '一'百草烂死,而决明独鲜,故喜之。决明,夏初生苗,七月开黄花。可作药材,功能明目, 

故叫决明。 

      '二'二句实写决明颜色之鲜艳可爱。 

      '三'二句忧决明,也是自忧。汝,指决明。后时,谓日后岁暮天寒。 

      '四'因恐其难久,故特觉可惜。堂上书生即杜甫。杜甫身世,与决明有类似之处,故不禁为之 

伤心掉泪。 

                                         '五' 
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六'                                           '七'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 
      '八' 
相值 ? 

      '五'赵次公说:“阑珊之风,沉伏之雨,言其风雨之不已也。”吴见思说:“风日阑风,雨日 

伏雨,盖下时飘洒,常贝其分纷也。又四海八荒,同云一色,则无处不雨,无日不雨矣。” 

      '六'因久雨,故百川皆盈,致牛马难辨,泾渭莫分。《庄子:秋水篇》:“秋水时至,百川灌 

河,两涘渚涯之间,不辨牛马。” 

      '七'《朝野全载》:“俚谚曰:秋雨甲子,禾头生耳。”是说芽蘖■卷如耳形。黍不耐雨,故 

穗黑将烂。按《资治通鉴》:“天宝十三载八月,上(玄宗)忧雨伤稼,杨国忠取禾之善者献之,曰: 

雨虽多,不害稼也。上以为然。扶风太守房琯,言所部灾情,国忠使御史推之。是岁,天下无敢言灾 

者。” (卷二百一十七)灾情严重,而无人敢言,故杜甫有“无消息”之叹。 

      '八'按《唐书:玄宗纪》:“是秋霖雨,物价暴贵,人多乏食,令出太仓米一百万石,开十场, 

贱糶以济贫民。”据杜此诗,则所谓“贱糶”,并未解决问题。贪吏舞弊,奸商居奇,人民无奈,只 

要“相许”,也就不计衾禂和斗米的价值是否相等了。 

                   '九' 
长安布衣谁比数  ?反锁衡门守环堵'一 0'。老关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 
        '一一'                                           '一二' 
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 
污后土何时干'一三'。 

      '九'长安布衣,亦杜甫自谓。谁比数,是说人们除不起,不肯关心我的死活。司马迁 《报任安 

书》:“刑馀之人,无所比数。” 

      '一○'自己也不望救于人,所以从里面把门锁了。衡门,以横木作门,贫者之居。环堵,只有 

四堵墙。 

      '一一'形容稚子无知的光景,大人正以风雨为忧,小孩则反以风雨为乐。 

      '一二'有自比意,浦起龙说:“句中有泪。” 

      '一三'宋玉《九辩》:“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干?”后上,大地。 

… 页面 33…

                                     九日寄岑参   * 

                                   '一'                '二' 
      出门复入门,雨脚但仍旧 。所向泥活活 ,思君令人瘦。沉吟坐西 
                   '三'                                '四' 
轩,饭食错昏昼  。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 
                                   '五'                '六' 
救!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大明韬日月 ,旷野号禽兽。君子强逶 
                   '七'                                '八' 
迤,小人困驰骤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 
   '九'                                '一○'                               '一一' 
秀 ?岑生多新语,性亦嗜醇酎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 

     * 这和 《秋雨叹》当是同时之作。岑参,是杜甫诗友之一,与高适齐名,在长安时,也经常 

和杜甫同游,杜甫无时不关心人民,故于怀友之中,忽发苍生之叹。 

      '一'因为雨所困,故方欲出门访友,又复入门,复,是再三再四。 

      '二'到处是烂泥浆。活音括。泥活活,走在泥淖中所发出的声音。 

      '三'阴雨,不辨昏昼,故饭食颠倒。 

      '四'寸步,是说离得很近。但难得去拜访。 

      '五'想及霖雨给人民 (苍生)造成的严重灾难,杜甫就更加气愤。云不散则雨不止,故欲诛 

云师。云师,云神。名丰隆,一说名屏翳。畴,就是谁。 

      '六'大明即指日月。韬,韬晦。日夜下雨,故日月尽晦。 

      '七'君子,指朝廷官员。逶迤,犹委蛇,从容自得的样子。 《诗经:召南》:“委蛇委蛇, 

退食自公。”这句是说朝官虽有车马,但上朝退朝,来往泥泞,也只能勉强摆出一副官架子。语含讥 

讽。按白居易《雨雪放朝》诗:“归骑纷纷满九衢,放朝三日为泥途。”可见唐代原有因大雨大雪而 

放假的办法,但这一年雨下了六十多天,当然不能老放朝。小人,指平民和仆役。他们都是徒步,所 

以困于奔走。 

      '八'是说水大连高山都要冲走了。溜,是水流漂急。 

      '九'纷披,是盛开。不能赏玩,所以说“为谁秀”。 

      '一○'新语一作新诗。醇酣即醇酒。酣音宙。 

      '一一'黄金花,指菊花,古人多用菊花制酒。 

… 页面 34…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 

                                         '一'                            '二' 
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  !闻君扫却《赤县图》 ,乘兴遣画 
        '三'                                                                  '四' 
沧洲趣 。画师亦无数,好手不可遇。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岂但 
                                    '五'                                 '六' 
祁岳与郑虔,笔迹远过杨契丹  。得非玄圃裂?无乃潇湘翻 ?悄然坐我 
                              '七'                                            '八' 
天姥下,耳边已似闻清猿  。反思前夜风雨急:乃是蒲城鬼神入 。无气 
                                   '九'                                            '一○' 
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  。野亭春还杂花远,渔翁瞑踏孤舟立                             。 
沧浪水深青溟阔,敬岸侧岛秋毫末'一一'。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一二'                                '一三'                                 '一四' 
      。刘侯天机精,爱画入骨髓  。自有两儿郎,挥洒亦莫比  。大儿 
聪明到:能添老树巅崖里。小儿心孔开:貌得山僧及童子'一五'。若耶溪,云 

      '一六'                     '一七'                     '一八' 
门寺       。吾独胡为在泥滓  ?青鞋布袜从此始                     ! 

     * 天宝十三载 (七五四),秋雨成灾,长安乏食,杜甫只得携家往奉先安置,奉先县令杨某, 

是杜甫夫人的同族。此诗即在奉先所作。《丈苑英华》本有注云,”奉先尉刘单宅作。”少府就是县 

尉的尊称 (唐时尊称县令则为明府)。山水障,画着山水的屏障,杜甫又有《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 

可见画的是什么,便叫什么障。唐人也作兴在障子上写诗。如韦庄的《秦妇吟》障子。 

      '一'起二句想落天外,出人意表,正是所谓 “惊人语”。堂上是不应当或者说不可能长出枫 

树的,现在却居然长出来了,更可怪的是,还出现了烟雾缭绕的万里江山。极写画之神妙。底,六朝 

以来方言,相当于“什么”。 

      '二'君,刘单。扫却,画了。用一扫字,显示工力纯熟,所谓一挥而就。中国古称赤县神州, 

但唐人也称京师所辖诸县为赤县。《赤县图》,可能是画的长安或奉先县的形势图。这句方点破是画, 

却又只作陪衬。 

      '三'这句是主。沧洲趣,隐士们流连山水的乐趣,即指上所见山水画。谢眺诗:“既欢怀禄情, 

复协沧洲趣。” 

      '四'二句是说你将全部心灵都融化在画上,足见你重视画的艺术。毫素,作画所用的毛笔和绢 

素。不用丹青,而变用毫素,是为了押韵。 

      '五'祁岳与郑虏,皆杜甫同时人,俱工山水画。杨契丹,隋朝大画家。从这类评比,可以看出 

杜甫对书画艺术的深厚修养。 

      '六'这两句又用怪叹语气喝起,得作,无乃:都是诘问词,相当于“莫不是”。玄圃,亦作“县 

圃”,在昆仑山巅,仙人所居。潇湘本二水,在湖南零陵县合流,因总称潇湘。玄圃是山,故用裂字; 

潇湘是水,故用翻字。这以下诸句正写所以“远过杨契丹”处。 

      '七'二句写画之能移人情。天姥,山名,在浙江。杜甫早年曾游历此山。郭知达 《九家集注 

杜诗》引赵次公云:“此诗篇中使字:云不合,云怪底,云得非,云无乃,云似闻,云乃是,皆以形 

容其所画景物之逼真也;云县圃,云潇湘,云天姥,乃取讪山及人间奇境称比之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