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选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杜甫诗选注-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五'                                      '六' 
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极稳称身 。 
                   '七'                      '八'                     '九' 
就中云幕椒房亲 ,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 ,水精之盘行 
      '一○'                     '一一'                     '一二'                     '一 
素鳞       。犀筋厌饫久未下  ,蛮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鞍不动尘 
三'                      '一四'                                          '一五' 
   ,御厨络绎送八珍           。萧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 
马何逅巡'一六':当轩下马入锦茵'一七'!杨花雪落覆白'一八',青鸟飞去衔红 

   '一九'                     '二○'                     '二一' 
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  ,慎莫近前丞相嗔                    ! 

     * 这是讽刺杨国忠兄妹的荒淫奢侈的。杨国忠天宝十一载十一月作右丞相,这诗当是十二载 

春所作。首二旬提纲,态浓一段写丽人的姿态服饰之美,就中二句点出主角,紫驼一段写饮食之精, 

后来一段写杨国忠的威风和无耿。不空发议论,只尽情揭露事实,而讽意自见,手法极高。浦起龙说: 

 “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施均父《岘傭说诗》亦云: 

 “丽人行,前半竭力形容杨氏姊妹之游冶淫佚,后半叙国忠之气焰逼人,绝不作一断语!使人于意外 

得之,此诗之善讽也。”均甚确。 

      '一'三月三日为上已日,开元时长安士女多于是日游赏曲江。 

      '二'态浓,姿态浓艳,意远,神气高远。淑且真,是说很端庄。 

      '三'肌理细腻,即 《诗经》所谓“肤如凝脂”,匀,匀称。 

      '四'罗衣裳用金银线绣着孔雀和麒麟。 

      '五'翠,翡翠。为一作微。句音鸽。匐叶,妇人首饰。鬓唇,鬓边。 

      '六'极音劫。腰极,即裙带,缀珠其上,压而下垂,因为怕风掀起。 

      '七'就中,犹其中,是从那许多丽入中,特提出几个来说。李白 《忆旧游》诗:“海内贤豪青 

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白居易《西湖留别》诗:“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又《忆 

旧游》云:“江南旧游凡几处,就中最忆吴江隈。”是就中乃唐人口语。云幕,云雾似的帐幕。椒房, 

汉代皇后居室,以椒和泥涂壁。故后世称皇后为椒房,皇后亲属为椒房亲。 

      '八'《旧唐书:杨贵妃传》:“太真有姊三人,皆有才貌,并封国夫人,大姨封韩国,三姨封 

虢国,八姨封秦国,并承恩泽,出入宫掖,势倾天下。” 

      '九'驼,即橐驼。唐贵族食品中育驼峰炙。 

      '一○'水精即水晶。用水晶盘盛白色的鱼。 

      '一一'犀筋是犀牛角作的筷子。饫音裕,厌饫,吃得腻了。久未下,是说都不中吃,所谓“无 

下筋处”。三字写尽骄奢之状。 

      '一二'鸾刀,有铃的刀。缕切,细切。空纷纶,大师傅白忙乱一大阵。 

      '一三'黄门,即宦宫。鞋,即马勒头。飞鞚,即飞马。 

      '一四'御厨,天子之厨。 

      '一五'遝音踏。杂遝,众多意。要津,即指国忠兄妹,所谓“虢国门前闹如市”。实字,是嗟 

叹的口气。 

      '一六'后来鞍马,即丞相杨国忠。留丞相二中直到来尾点出,意在使读者得讽刺之意于言外。 

这巡,徐行貌。杜诗:“余病不能起,健者勿这巡。”这里兼有大模大样、旁若无人的意味,即下句 

所言。 

      '一七'锦茵,锦作的地毯。 

      '一八'这和下句都是隐语,也是微词,妙在结合当前景致来揭露杨国忠和从妹虢国夫人通好的 

… 页面 24…

丑恶。这里杜甫采用了南朝民歌双关语的办法,用杨花双关杨氏兄妹。《尔雅:释草》:“萍、蘋, 

其大者蘋。” 《埤雅》卷十六:“世说杨花人水化为浮萍。”据此,是杨花、萍和蘋虽为三物,实出 

一体,故以杨花覆蘋,影射兄妹苟且。又北魏胡太后尝逼通杨白花,自花惧祸,降梁。 (杨华本名白 

花,降梁后,改名华,见《南史》)胡太后思之,作 《杨白华歌》,有“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 

入窝里”之句。杜甫这句诗山暗用了这一个淫乱的故事。按唐章喝《曲江》诗有“落絮却笼他树白” 

之句,可见当时曲江杨柳甚盛,故有“杨花雪落”的景致。 

      '一九'青鸟,西王母使者。飞去衔红中,为杨氏传递消息。红中,妇人所用红手帕。唐徐夤《尚 

书筵中咏红手帕》诗:“鹤绫三尺晓霞浓,送与东家二八容。罗带绣裙轻好系,藕丝红缕细初缝。别 

来拭泪遮桃脸,行去包香坠粉胸。无事把将缠皓腕,为君池上折芙蓉。”可知仑时贵族妇女多用红巾。 

      '二○'炙手可热,言势焰的人。绝沦,无人能比。 

      '二一'丞相,指杨国忠。黄生说:“先时丞相来至,观者犹得近前,及其既至,则呵禁赫然, 

远近皆为辟易 (远远躲开)。此段具文见意,隐然可想。”杨不欲游人窥视,故近前作嗔,其淫乱之 

意,已露于言外。似含蓄,实尖锐:似幽默,实辛辣。——按杨花人水化为萍,其说始见于苏轼《再 

次韵曾仲锡荔支》诗自注和陆佃的《埤雅》。我过去沿用仇、浦、杨诸家旧注引《广雅》,实误。茹 

辛同志据王念孙《广雅疏证》卷十(上)已为指出(见《文学遗产》四三八期)。惟陆佃(苏轼同时 

人)既云“世说”,则在唐代或已有此传说。(顷阅胡震亨《唐音癸签》及朱鹤龄《杜工部诗注》, 

亦均引作 《广雅》,则其误不始于仇氏。) 

… 页面 25…

                                     前出塞九首   * 

              '一'                '二'                '三'                 '四' 
戚戚去故里 ,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 ,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 
                      '五' 
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 汉乐府有 《出塞》、《入塞》曲,李延年造。这丸肯侍朱鹤龄说是为天宝未年哥舒翰用兵 

于吐蕃而作,大概可信。诗的主题思想是讽刺穷兵黩武。表现方面的特点是:一、用点来反映面,只 

集中描写一个征夫的从军过程。二、全部用第一人称来写,让这个征夫直接向读者诉说;由于寓主位 

于客位,转能畅所欲言,并避免直接批评时政的罪状。三、结构非常紧凑,从第一首的出门,到第九 

首的论功,循序渐进,层次井然,九首只如一首。四、掌握人物特征,着重心理刻划,从而塑造了一 

个来自老百姓的淳厚、勇敢和谦逊的士兵形象。 

      '一'戚戚,愁苦貌。因被迫应往,故心怀戚戚。 

      '二'悠悠,犹漫漫,遥远貌。交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是唐王朝防吐蕃处。 

      '三'公宗,犹官家。有程期,是说赴交河有一定期限。 

      '四'是说如果逃命,又难逃法网。唐行“府兵制”,天宝末,还来全废,士兵有户籍,逃则连 

累父母妻子。 

      '五'这两句点出赴交河之故,是全诗的主脑,是人民的抗议,也是壮甫的斥责。——这首诉说 

初出门辞别父母的情事。 

                              '六'                               '七'               '八'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 , 
              '九'                 '一○'                '一一' 
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  ,俯身试宰旗                        。 

      '六'离家日久,一切习惯了,熟习了,放下再受伙伴们的戏弄和取笑。按《通典》卷一百四十 

九:“诸将上不得倚作主帅,及恃己力强,欺傲火(伙)人,全无长幼,兼笞挞懦弱,减削粮食衣资, 

并军器火具,恣意令擎,劳逸不等。”则知当时军中实有欺负人的现象。 

      '七'“死无时”是说时时都有死的可能,不一定在战场。正因为死活毫无把握,所以也就顾不 

得什么骨肉之恩,说得极深刻。 

      '八'走马,即跑马。辔头,当泛指马的络头。脱是去掉不用。 

      '九'青丝,即马缰。挑是信手的挑着。 

      '一○'捷下是飞驰而下。 

      '一一'搴,拔取。是说从马上俯下身去练习拨旗。 《通典》(卷同上):“搴旗斩将,陷阵 

摧锋,上赏。”所以要“试搴旗”。吴昌祺说:“走马四句,捷自负,而意乃在 ‘死无时’也。” 

这说法很对。——这是第二首,是接前诉说上路之后的情事。亡命亡不了,吞声也没用,不如索性把 

命豁出去练上一手。 

              '一二'                               '一三'                '一四' 
磨刀呜咽水         ,水赤刃伤手。欲轻肠断声  ,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 
      '一五'               '一六'                '一七'               '一八' 
许国       ,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  ,战骨当速朽                 。 

      '一二'呜咽水,指陇头水。《三秦记》:“陇山顶有泉,清水四注,俗歌:陇头流水,呜声 

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这以下四句即化用陇头歌。 

      '一三'轻是轻忽,只当没听见。肠断声指呜咽的水声。 

      '一四'这句是上句的否定。心绪久乱,而水声触耳,想不愁也不行。心不在焉,因而伤手。初 

尚不知,见水赤才发觉。刻划人微。 

      '一五'丈夫,犹言“男儿”、“健儿”或“壮士”,是征夫自谓。誓许国,是说决心把生命 

… 页面 26…

献给国家。这以下四句征夫的心理有了转变,但是出于无可奈何的,所以语似壮而情实悲,口里说的 

和心里想的仍有矛盾。 

      '一六'这句承上句。既以身许国,此外还有什么值得悲愤和留念的呢? 

      '一七'西汉宣帝曾图画霍光、苏武等功臣一十八人于麒麟阁。 

      '一八'当字很有意思,好象甘心如此,其实是不甘心。末两句也是反话。所以有此矛盾现象, 

是由于这个战争不是正义的战争,人民也是被强制去作战的。——这是第三首,诉说一路之上心情的 

烦乱,时而低沉,时而高亢。 

送徒既有长'一九',远戌亦有身'二○'。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瞋'二一'!路逢相 
识人,附书与六亲'二二':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二三'! 

      '一九'送徒有长,是指率领 (其实是押解)征夫的头子,刘邦、陈胜都曾做过。 

      '二○'远戍,指人说,是征夫自谓。“亦有身”是说我们也有一条命,也是一个人。是反抗和 

愤恨的话。仇注:“远戍句,此被徒长呵斥而作自怜语。”不对头。 

      '二一'这两句是说,死活我们都向前去,决不作孬种,用不着你们吹胡子瞪眼,也是汪性使气 

的话。仇注:“吏即送徒之长。” 

      '二二'附书即捎信儿。六亲是父母兄弟妻子。 

      '二三'这两句概括书中的大意。决绝,是永别。访佛是说:“妈呀!爸爸呀!妻呀!儿呀!…… 

我们再也不能见面了!我们苦也不能苦在一起了!”吴瞻泰云:“不言不同欢乐,而言不同苦辛,并 

苦辛亦不能同,怨之甚也。”——这是第四首,诉说在路上被徒长欺压和驱逼的情事。连托人捎封信 

他们也伯我们因此逃走。此章用倒叙法,因附书,故行迟,因行迟,故吏怒。若照此顺序,便索然无 

味。 

迢迢万里涂'二四',领我赴三军。军中异苦乐'二五',主将宁尽闻?隔河见胡 

   '二六'                '二七'               '二八'                '二九' 
骑       ,倏总数白群         。我始为奴仆  ,几时树功黝                  ! 

      '二四'“迢迢”,远貌。 

      '二五'异苦乐是说苦乐不均。在剥削阶级的部队中,官兵总是对立的。 

      '二六'隔河的河即交河。“骑”字照以前的习惯读法,应读作去声,因为这是名词,指骑兵。 

      '二七'倏忽,一会儿工夫。 

      '二八'《通鉴》说当时“戍边者多为边将苦使,利其死而没其财”(卷二百一十六)。可见“为 

奴仆”确是实际情形。 

      '二九'树,立也。——这是第五首,诉说初到军中时所见到另一面的黑暗,当初满想舍命立功, 

画像麟阁,现在看来也不容易。这一首是九首的分水岭。以下专写军中。 

                                                             '三○'                '三一'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  , 
              '三二'                                '三三' 
立国白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 

      '三○'这四句极象谣谚,可能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马目标大易射,马倒则人非死即伤, 

故先射马,蛇无头而不行,王擒则贼自溃散,故先擒王。擒王句乃主意所在,下四句便是引伸这一句 

的。 

      '三一'亦有限,是说也有个限度,有个主从。正承上句意。沈德潜 《杜诗偶评》:“诸本杀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