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选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杜甫诗选注-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页面 219…

如不献的好。杜甫是曾亲眼看见也曾说到过贡荔枝的害民情况的 (见《病橘》)。 

侧生野岸及江浦'一三',不熟丹宫满玉壶'一四'。云壑布衣鳍背死,劳生重马翠 
眉须'一五'。 

      '一三'这一首追咎明皇的好色,致有贡荔枝之事,侧生,指荔枝 。 

      '一四'不熟丹宫,不熟于丹宫 (天子之宫)。但因统治者嗜好,故满玉壶。 

      '一五'这两句刺明皇重色而不重人才。 《诗经》:“黄发鲐背。”注:“老人背有鲐文。”是 

说背皮粗黑如鲐鱼。始背死,即老死。劳生,即劳民。 

     重字读乎声。重马,一人两马,以防倒毙,杨贵妃爱吃 (即所谓“翠眉须”),也就在所不惜 

了。 

… 页面 220…

                                         阁夜 * 

                   '一'                      '二'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 
   '三'                                           '四'                     '五' 
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儿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 
           '六' 
书漫寂寥 。 

     * 这是七六六年冬在夔州西阁夜中所作,八句全对。这时杜甫的好朋友郑虔、苏源明、李白、 

严武、高适都死了;同时四川又有崔旺之乱,从去年十月起到这年八月混战才算告一结束,所以他写 

这首诗时,心情是非常沉重的。 

      '一'阴阳,犹日月。冬天日短,故日短景。 

      '二'天涯,指夔州,点明肉己所在地不是故乡。而过天晴曰霁,这里借以形容雪光的明朗。 

      '三'二句写夜中所闻所见之景,一种悲歌慷慨的心情也就在其中。吴见思云:“三四顶寒宵句。 

天霁则鼓角益响;而又在五更之时,故声悲壮。天霁则星辰益朗,而又映三峡之水,故影动摇也。” 

按星河犹天河。《通典》卷一百四十九:“行军在外,日出日入,挝鼓千搥。三百三十三搥为一通。 

鼓音止,角音动,吹十二声为一叠。角音止。鼓音动。如此三角三鼓,而昏明毕之。” 

      '四'二句天将晓则·所闻。“野哭”“夷歌”,都是使杜甫听来伤心的,一闻战伐,千家皆哭, 

见死者之多。“夷歌”,彝入之歌,左思《蜀祁赋》:“陪以白狼,夷歌成章。”起渔樵,起于渔樵。 

渔樵之人而唱彝歌,见习俗之变。 

      '五'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终黄土,言同归 

于尽。二人在夔州都有饲庙,所以飘然想到他们。 

      '六'人事音书,应分别看。用杜甫自己的话来说,那么“朝廷记忆疏”,便是人事方面的寂寥; 

 “亲朋无一字”,便是音书方面的寂寥。从朝廷到朋友,似乎所有的人都把我忘记了,岂不叫人伤心? 

但转而一想,就是作得诸葛亮也还是一死,而且广大的人民天夭在死,不是死于战伐,便是死于诛求, 

这样想未,我个人这点孤独寂寞又算得什么呢。漫,是随它去。语似颓唐,其实异常愤激。 

… 页面 221…

                                        缚鸡行  *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 
                '一'                                                                '二' 
鸡于人何厚薄 ?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同寒江倚山阁 。 

     * 大慨也是七六六年冬在夔州西阁所作,因未句有“山阁”字样。这首诗很别致,耐人寻味。 

我们应当从作者那种冷漠的神志中看出他的现实主义精神。 

      '一'这是反驳家人的诺。何厚薄,是说何必厚于虫而薄于鸡。 

      '二'这两句是作诗的本旨。赵次公说:“一篇之妙,在乎落句。”这话很对。但也带来理解上 

的麻烦,因为作者既未明言,我们得进行臆测。《杜臆》说:“鸡得则虫失,虫得则鸡失,世间类此 

者甚多,故云无了时。计无所出,只得注目寒江倚山阁而已,写出一时情景如画。”《杜诗阐》则说: 

 “叱奴解缚,使虫鸡得失,自还虫鸡,于虫不任怨,于鸡不任德。注目寒江,独倚山阁,天下皆可作 

虫鸡观,我心何必存虫鸡见也。”这两种解释不同,但有一点相同,即都认为社甫已由鸡虫得失联想 

到现实问题,所谓“天下”“世享”。指出这一点很重要,不然,杜甫态度上的突变便不好理解了。 

从杜甫的主导思想来看,前一说似更为接近杜甫当时的思想实际。感到“无力正乾坤”的诗人是很难 

做到飘飘然的。白居易有这样两句诗:“外容闲暇中心苦,似是而非谁得知!”我以为这对于我们理 

解杜甫这一貌似达观的形象很有帮助。 

… 页面 222…

                                          愁 * 

                   '一'                     '二'                     '三' 
江草日日唤愁生 ,巫峡冷冷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 ?独树花发自 
      '四'                     '五'                    '六' 
分明  !十年戎马暗万国 ,异域宾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见否?人今 
              '七' 
罢病虎纵横  ! 

     * 七六七年春在夔州作。杜甫自注:“强戏为吴体。”吴体,即拗体,杜甫这类七律很多, 

但这首的平仄,几乎全是拗的,所以特别标出。 

      '一'春草日生,引起愁绪,故日唤愁。这是怪草。 

      '二'冷冷,水声,写巫峡萧森之气。非世情,不近人情。这是怪水。 

      '三'底,何也。底心性,啥意思。这是怪鹭。杜甫一生经历过许多险恶场面,育如惊弓之鸟, 

所以看见鹭浴于旋涡之中也觉得可怪。 

      '四'花开自好,不解人愁。这是怪花。总之心烦意乱,故觉山水花鸟,触目可憎。 

      '五'这以下四句是愁的根。这句愁国家的混乱,自禄山造反至此凡十年。 

      '六'这句愁自身的漂泊。异域,犹异乡。夔州接近边荒,故用异域字。 

      '七'未二句愁人民活不了,自己也还不了乡。渭水秦山,指长安。罢,同疲。人罢病,言民 

力已竭。虎纵横,比军阀、苛吏横行。杜甫的愁,是这样大,这样深,这就难怪他对眼前的一切江草 

江花都感到恼恨了。 

… 页面 223…

                                          麂 * 

              '一'                '二'                '三'                '四' 
永与清溪别 ,蒙将玉馔俱 。无才逐仙隐 ,不敢恨庖厨 。乱世轻 
      '五'                '六'                               '七' 
全物 ,微声及祸枢 。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 ! 

     * 此诗当是大历二年 (七六七)所作。杜甫咏物诗很多都是借题发挥,别有寄托。此诗全篇 

代麂说话,其实是借麂以骂世。麂,鹿类,无角。 

      '一'清溪,麂所游息之地,为猎人所捕,遂与清溪长别。 

      '二'将,与也。玉馔俱,与其他玉食珍羞并登几席。用一蒙字,好象多蒙拔擢似的,把满腔 

愤恨说成感激,是一种冷刺手法,更有力量。 

      '三'古代传说,仙人多采鹿车或骑鹿,麂自言才不及鹿,不能随仙人隐去,致为衣冠们所食。 

      '四'二句流水对。话说得很有分寸。烹调的虽然是厨子,而享用的却不是厨子,乃是衣冠们。 

所以说不敢恨。 

      '五'这句说向大处来。也是经验之谈。轻全物,不以全活物命为意,是说残忍好杀,与 《宿 

凿石浦》诗“乱世少恩惠”同意。 

      '六'声,是声名,是说因美味得名。自谦,故曰微声。及,遭也。祸枢,犹祸机。此句亦是 

因小见大,与阮籍《咏怀》诗“夸名还误身”同旨。 

      '七'这两句是代麂痛骂的话,充分表现了人民的愤怒。衣冠,王公贵人,即享玉馔的人。衣冠 

其表,盗贼其中,所以说兼盗贼。 (杜甫所说的盗贼,有不同的涵义。)饕音滔,餮音铁。旧训:贪 

财为饕,贪食为餮。这里只是狼吞虎咽的意思。用斯须,是说只消片刻,便把我吃光了。杜甫往往因 

小见大,这首诗也就是整个剥削阶级吸吮人民汗血的写照。黄生说:“结语将衣冠盗贼作一处说,其 

骂世至矣!后半语不离咏物,意全不是咏物,此之谓大手笔!”吴乔云:“《麂》诗,为黎元也。衣 

冠盗贼,四字同用,笔罚严矣。其日蒙将,日无才,日不敢恨,悲愤之中饰词也。” (《围炉诗话》 

卷二) 

… 页面 224…

                                        昼 梦  * 

                   '一'                        '二' 
二月饶睡昏昏然  ,不独夜短昼分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 
      '三'                                           '四' 
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 
           '五' 
吏横索钱  ! 

     * 七六七年在夔州作。也是拗律。 

      '一'饶,多也,饶睡,有贪睡意。 

      '二'是说不独因为夜短缺睡才昼眠。而是还有其他原因,即下四句所说。昼分,犹正午。 

      '三'眼自醉,形容眼之自闭。日落梦相牵,是说日落时还在作梦,言睡之久。 

      '四'这种政治气候也使得杜甫昏昏欲睡,所谓 “世情只益睡”(《雨村》),不必拘拘说是梦 

境。史言安史乱后,洛阳数百里内化为丘墟,故曰荆棘底。吐蕃入侵,藩镇跋扈,宦官弄权,皆所谓 

豺虎。 

      '五'二句写愿望。结束战斗,从事生产,使官吏们不得借口军需,勒索财物,这些正是当时人 

民的迫切愿望。杜甫似乎知道这种主观愿望不易实现,所以说“安得”。索钱,即要钱,杜《遣遇》 

云:“索钱多门户。”又张籍《赠任道人》诗:”药铺医人乱索钱。”是索钱乃唐人口语。 

… 页面 225…

                                                     * 
                       暮春题遵西新赁草屋五首  (录一) 

              '一'               '二'                                '三' 
彩云阴复白 ,锦树晓来青 。身世双蓬鬓,乾坤一草亭 。衷歌时自短, 
              '四'                                '五' 
醉舞为谁醒 ?细雨荷锄立,江猿吟翠屏 。 

     * 七六七年三月杜甫由夔州的赤甲迂居瀼西。” 

      '一'彩云,春云。云阴复白,正是细雨时景。 

      '二'锦树,春树。 

      '三'这两句,上说老,下说穷。身世之事,一无所成,唯一的成就,便是一双蓬鬓;天地之大, 

一无所有,唯一的财产,便是租来的草亭。 

      '四'这两句,上言哀歌不能长,下言沉醉不愿醒。你说你的,统治者是“充耳不闻”。 

      '五'翠屏,形容春山的美丽象画屏一般。“细雨荷锄立”和陶渊明“带月荷锄归”的形象, 

同其美妙。 

… 页面 226…

                                                                *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 (录三) 

禄山作逆降天诛,更有思明亦已无'一'。汹汹人寰犹不定,时时战斗欲何须 
'二'? 

     * 按七六六年 (大历元年)十月,代宗生日,诸道节度使献金帛为寿。七六七年春,淮南、 

汴宋、凤翔诸道节度使曾先后入朝,至于河北诸道节度,则始终未人朝,杜甫远在塞州,可能是根据 

一时传闻,所谓“喧喧道路多歌谣”。尽管不是事实,但也体现了他的爱国精神。 

      '一'七五七年正月安禄山为其子庆绪所杀。七六一年三月史思明为其子朝义所杀。亦已无, 

也完蛋了。这两句是以安史二人的下场来作个示众榜样的。 

      '二'汹汹,大水声,喻社会的不安定。欲何须,犹欲何求。作反桔语,使其自悟。杨伦评这 

两句说:“大声唤醒群迷,一言带十斗血泪!” 

                                                                                    '三' 
喧喧道路多歌谣,河北将军尽入朝。始是乾坤王室正,却教江汉客魂销  。 

      '三'乾坤反正,国内统一,可以归而不能归,故转伤流落。 

                                         '四' 
东逾辽水北滹沱,星象风云喜共和 。紫气关临天地阔,黄金台贮俊贤多 
'五' 
    。 

      '四'北滹沱,是说北逾滹沱,逾字从上而省。辽水在奉天,滹沱河在山西。皆当时河北之地。 

过去对抗,今皆入朝,君臣相得,全国一统,故日喜共和。《史记:周本纪》:“厉王出奔,召公、 

周公二相行政,号日共和。”韦昭注:“公卿相与和而修政事,号曰共和也。”喜共和,一作喜气和。 

      '五'二句出以唱叹,极雄壮,充满喜悦的心情。紫气关这名称是杜甫创造的,实即函谷关。 

 (事详《秋兴》第五首注。)黄金台在河北易水东南,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昭王置千金子台上以延天 

下之上,故号黄金台。入朝的是河北诸节度,所以便用了这个当地的故事来嘉奖他们。 

… 页面 227…

                                   驱竖子摘苍耳    * 

                              '一'                                '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