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3-医学正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83-医学正传-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髓蒸(髓沸,骨中热),加生地黄、当归、天门冬。 
骨蒸(齿黑腰痛足逆,变虫食脏),加鳖甲、地骨皮、牡丹皮、当归、生地黄。 
臀蒸(肢细股肿,腑脏俱热),加石膏、黄柏。 
胞蒸(小便赤黄),加泽泻、茯苓、生地黄、滑石、沉香。 
(丹溪活套)云∶劳极之证,五脏必归重于一经。假如足胫酸疼,腰背拘急,遗精白浊,面色黧黑,耳叶焦枯,脉 
沉细数,知其邪在肾也,宜以四物汤加知母、黄柏、五味子、麦门冬、天门冬、泽泻、杜仲、肉桂之类煎,入童便、韭 
汁、竹沥服。其或心神惊惕,怔忡无时,盗汗自汗,心烦热闷,口舌生疮,咯血面赤,脉洪而数,知其邪在心也,宜以 
前方去杜仲、泽泻、肉桂,加茯神、胡黄连、莲心、远志、菖蒲、朱砂之类。其或咳嗽喘促,衄血嗽血,皮肤枯燥,鼻 
塞声沉,时吐痰沫,脉微虚而涩数,知其邪在肺也,宜以四物汤加沙参、麦门冬、五味子、知母、贝母、桔梗、桑白皮、 
地骨皮、款冬花、紫菀、马兜铃、百合、百部之类煎,入童便、竹沥、姜韭汁服。其或胁痛目赤,面青颊赤,多怒,虚 
阳不敛,梦与鬼交,甚则卵缩筋急,脉弦而数,知其邪在肝也,宜以四物汤加竹茹、草龙胆、柴胡、黄芩、青皮、竹叶 
之类。其或面色萎黄,唇吻焦燥,饮食无味,腹痛肠鸣泻利,四肢倦怠,脉虚濡而数,知其邪在脾也,宜以四君子汤加 
酒炒白芍药、莲肉、薏苡、干山药、猪苓、泽泻、白扁豆之类。 
凡骨蒸劳热,元气未脱者,灸崔氏四花六穴,无有不安者也。 
灸崔氏四花穴法∶ 
先二穴,令患人平身正立,取一细绳(蜡之勿令展缩),于男左女右脚底贴肉坚踏之,其绳前头与大拇指端齐,后头 
循当脚根中心向后引绳,从脚 肚贴肉直上,至曲 中大横纹截断(横纹即委中穴)。又令患人解发分两边,令见头缝, 
自囟门平分至脑后,却平身正坐,取向所截绳一头,令与鼻端齐,引绳向上,正循头缝至脑后贴肉垂下,循脊骨引绳向 
下,至绳尽处,当脊骨中,以墨点记之(墨点不是灸处)。又取一绳子,令患人合口,将绳子按于口上,两头至吻,却钩 
起绳子中心至鼻柱根下如△,此便齐两吻截断,将此绳展令直,于前量脊骨上墨点处,横量取平,勿令高下(其量口绳 
子,先中折,当中以墨记之,却展开绳子横量,却以中折墨点记处,按于脊骨中先点处,两头是穴也),两头以白圈记之。 
以上是第一次点二穴。 
次二穴,令患人平身正坐,稍缩臂膊,取一绳绕项,向前双垂,头与鸠尾齐(胸前歧骨间尽处也),双头齐截断,却 
翻双绳头向后,以绳子中心按于喉咙结喉骨上,其绳两头双垂,循脊骨以墨点记之(墨点不是灸处)。又取一绳子,令患 
人合口,横量齐两吻截断,还于脊骨上墨点横量如法,绳子两头以白圈记之(白圈是灸处)。 
以上是第二次点二穴,通前共四穴,同时灸各三七壮,累灸至一百余壮,候灸疮将瘥,又根据后法灸二穴。 
又次二穴,以第二次量口吻绳子,于第二次双绳头尽处墨点上,当脊骨直上下竖点,其绳子中心放在墨点上,于上 
下绳头尽处,以白圈记之,白圈是灸处也。 
以上是第三次点二穴,通前共六穴也,择取离日及火日灸之,一应虚劳发热 羸等证,灸之立愈,真济世之妙法也。 
r四花六穴人形图p01…e27a1。bmpr 
x白圈是穴,黑点不是穴。x 

卷之四
眩运
属性:x论x 
《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肝木。又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甚则忽忽善怒,眩冒 
巅疾。虽为气化之所使然,未必不由气体之虚衰耳。其为气虚肥白之人,湿痰滞于上,阴火起于下,是以痰挟虚火,上 
冲头目,正气不能胜敌,故忽然眼黑生花,若坐舟车而旋运也,甚而至于卒倒无所知者有之,丹溪所谓无痰不能作眩者, 
正谓此也。若夫黑瘦之人,躯体薄弱,真水亏欠,或劳役过度,相火上炎,亦有时时眩运,何湿痰之有哉。大抵人肥白 
而作眩者,治宜清痰降火为先,而兼补气之药。人黑瘦而作眩者,治宜滋阴降火为要,而带抑肝之剂。抑考《内经》有 
曰∶风胜则地动。风木太过之岁,亦有因其气化而为外感风邪而眩者,治法宜祛风顺气,伐肝降火,为良策焉。外有因 
呕血而眩冒者,胸中有死血迷闭心窍而然,是宜行血清心自安。医者宜各类推而治之,无有不痊者也。 
x脉法x 
左手脉数,热多。脉涩而芤,有死血。右手脉实,有痰积。脉虚大,必是久病。 
左手人迎脉,缓而浮大者,属风。 
x方法x 
丹溪曰∶痰在上,火在下,火炎上而动其痰也。此证属痰者多,盖无痰不能作眩也。虽有因风者,亦必有痰。又曰∶ 
火动其痰,二陈汤加黄芩、苍术、羌活。挟气虚者,亦以治痰为主,兼补气降火药。 
去血过多而眩运者,芎归汤。 
眩运不可当者,以大黄酒炒为末,茶清调下。(急则治其标也)。 
(以上丹溪方法凡三条) 
x防风通圣散x(河间) 治风热眩运。(方见中风门。) 
x半夏白术天麻汤x(东垣) 治风痰眩运。(方见头痛门。) 
x加味六君子汤x(丹溪) 治气虚痰盛,兼挟风邪,眩运不休者。 
陈皮(去白,一钱) 半夏(汤泡透,一钱五分) 茯苓(一钱) 甘草(炙,五分) 荆芥穗(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入竹沥一大匙,温服。 
x六合汤x(良方) 治风虚眩运。 
四物汤加秦艽、羌活为佐,水煎服之。 
x玉液汤x(严氏方)治七情感动,气郁生涎,随气上冲,头目眩运,心嘈忪悸,眉梭骨痛。 
大半夏(汤泡七次,去皮脐) 
上以一味薄切成片,每服四钱,加生姜十片煎,入沉香磨水一呷服,大效。 
x芎术汤x(严氏方)治冒雨中湿,眩运呕逆,头痛不食等证。 
川芎 半夏(泡透) 白术(各一钱二分) 甘草(炙,六分)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七片,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 
x川芎散x(本事方)治风眩运。 
山茱萸(一两,去核) 山药 甘菊花 人参 茯神 小芎 (各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丹溪活套)云∶眩运者,中风之渐也。如肥白人,气虚而挟痰者,四君子汤倍蜜炙黄 ,加半夏、橘红,或少加 
川芎、荆芥穗,以清利头目也。如痰盛而挟气虚者,二陈汤加人参、白术、黄 ,或少加炮附子煎,入竹沥、姜汁服。 
如体瘦血虚而痰火兼盛者,二陈汤合四物,加片芩、薄荷煎,入竹沥、姜汁、童便服。如诸般眩运,挟风则加防风、荆 
芥、天麻、秦艽等药,挟热加片芩、黄连、栀子之类,挟寒加干姜、官桂、附子之属,无有不安者也。 

卷之四
头痛
属性:x论x 
《内经》曰∶新沐中风,则为首风。又曰∶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曰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 
风曰则病少愈。东垣曰∶《金匮真言》论曰∶东风生于春,病在肝, 在颈项,故春气者病在头。又诸阳会于头面,如足 
太阳之脉病冲头痛,足少阳之脉病头角颔痛。夫风从上受之,风寒伤上,邪从外入,客于经络,令人振寒,头痛身重恶 
寒,治在风池、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汗之则愈,此伤寒头痛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者,肠胃之所 
生,乃气虚头痛也。心烦头痛者,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乃湿热头痛也。如气上不下,头痛癫疾者,下虚上实 
也,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寒湿头痛也。如头半寒痛者,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此偏头痛也。 
有真头痛者,甚则脑尽痛,手足寒至节者,死不治。有厥逆头痛者,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 
齿亦痛也。凡头痛皆以风药治之者,总其大体而言之也。高巅之上,惟风可到,故味之薄者,阴中之阳,乃自地升天 
者也。然亦有三阴三阳之异。故太阳头痛,恶风脉浮紧,川芎、羌活、独活、麻黄之类为主。少阳经头痛,脉弦细,往 
来寒热,柴胡为主。阳明头痛,自汗发热恶寒,脉浮缓长实者,升麻、葛根、石膏、白芷为主。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 
或腹痛为痰癖,其脉沉缓,苍术、半夏、南星为主。少阴经头痛,三阴三阳经不流行,而足寒气逆为寒厥,其脉沉细, 
麻黄、细辛、附子为主。厥阴头顶痛,或吐涎沫厥冷,其脉浮缓,吴茱萸汤主之。血虚头痛,川归、川芎为主。气虚头 
痛,人参、黄 为主。气血俱虚头痛,调中益气汤少加川芎、蔓荆子、细辛、其效如神。白术半夏天麻汤,治痰厥头痛 
药也。清空膏,乃风湿热头痛药也。羌活附子汤,治厥逆头痛药也。如湿气在头者,以苦药吐之,不可执方而治。先师 
尝病头痛,发时面颊青黄,晕眩目不欲开,懒言,身体沉重,兀兀欲吐。洁古曰∶此厥阴、太阴合病,名曰风痰头痛, 
以局方玉壶丸治之,更灸侠溪穴即愈。是知方者体也,法者用也,徒执体而不知用者弊,体用不失,可谓上工矣。学人 
其可执一而不知变乎。 
x脉法x 
《内经》曰∶寸口脉中手短者,头痛也。 
《脉经》曰∶阳弦则头痛。又曰∶寸口脉浮,中风发热头痛。 
脉紧头痛,是伤寒邪。脉紧上寸口者,伤风头痛。 
脉诀云∶头痛短涩应须死,浮滑风痰皆易除。 
x方法x 
丹溪曰∶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宜清痰降火。 
劳役下虚之人,似伤寒发热汗出,两太阳穴痛甚,此相火自下冲上,宜补中益气汤加川芎、当归,甚者加知母、蔓 
荆子、细辛。 
诸经气滞,亦作头痛,宜分经理气治之。 
偏头风,在右属痰属热,痰用苍术、半夏,热用酒制片黄芩;在左属风及血虚,风用荆芥、薄荷(或云荆芥、薄荷 
是头痛要药,宜详证加用),血虚用芎、归、芍药、酒黄柏。诸家不分所属,故药多不效。少阳偏头痛者,多大便秘,或 
可下之。 
x一方x 治风湿热头痛神效。 
片芩(一两,酒制炒) 苍术 羌活 防风(各五钱) 苍耳子(三钱) 细辛(二钱) 
上为细末,以生姜一片擂细,和药末三钱捣匀,茶清调下。一方有生甘草、酒连、川芎、炒半夏曲,无防风、细辛。 
x一方x 治少年强壮人,气实有痰,或头晕而重痛,立效。 
大黄(酒拌炒干,再拌三次) 
上为细末,茶清调下三钱,立效。 
x一方x 治眉梭骨痛,属风热与痰。 
白芷 片芩(酒制炒) 
上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茶清调下。 
x选奇汤x(局方) 治眉骨痛不可忍,神效。 
羌活 防风(各三钱) 甘草(一钱,夏生,冬炒) 酒片芩(一钱半,冬不用,热甚者冬亦炒用)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食后服。 
x又方x(局方)因风寒,眉骨痛不止者。 
川乌 草乌(各一钱,以上二味俱用童便浸二宿炒用) 细辛 羌活 片芩(酒拌炒) 甘草(炙,各五分) 
上为细末,分二服,茶清调下。 
x清空膏x(东垣) 治偏正头痛,年深久不愈者。善疗风湿热头痛,上壅头目及脑痛不止者。除血虚头痛不治。 
川芎(五钱) 柴胡(七钱) 黄连(酒炒) 防风(去芦) 羌活(各一两) 甘草(炙一两五钱) 片黄芩(三 
两,切片,酒拌湿,一半炒,一半晒干)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盏内入茶清少许,汤调如膏,临卧抹口内,少用白汤送下。如苦头痛,每服加细辛二分。 
如太阴脉缓有痰,名痰厥头痛,减羌活、防风、川芎、甘草,加半夏曲一两五钱。如偏正头痛服之不愈,减羌活、防风、 
川芎一半,加柴胡一倍。如发热恶热而渴,此阳明头痛,只服白虎汤加香白芷,立愈。 
x半夏白术天麻汤x(东垣) 治痰厥头痛,眼黑头旋,恶心烦闷,气促上喘,无力以言,心神颠倒,目不敢开, 
如在风云中,头苦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卧。 
黄柏(一分半) 干姜(二分) 泽泻 白茯苓 天麻 黄 人参 苍术(各三分半) 神曲(炒) 白术(各 
五分) 麦 面 半夏(汤泡,去皮脐) 橘红(各七分半) 
上细切,共作一服,水二盏,加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前,可一服而愈。此头痛苦甚,谓之足太阴 
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除。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疗。黄 甘温,泻火补气,实表止汗。人参甘温泻火,补 
中益气。二术俱苦甘温,除湿补中。泽泻、茯苓利小便,导湿。橘皮苦温,益气调中。神曲消食,荡胃中滞气。大麦 , 
宽中助脾。干姜辛热,以涤中寒。黄柏苦寒,酒洗以疗冬天少火在泉发躁也。 
x安神汤x(东垣) 治头痛,头旋眼黑。 
生甘草 炙甘草(各二分) 柴胡 升麻 生地黄(酒浸洗,各五分) 
防风(二分半) 知母(酒浸,炒,五分) 黄柏(酒拌,炒) 羌活(各一钱) 黄 (一钱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半,加蔓荆子五分,川芎三分,再煎至一盏,去渣临卧稍热服。 
x彻清膏x(东垣) 
蔓荆子 细辛(各一钱) 薄荷叶 川芎(各三钱) 生甘草 炙甘草(各五钱) 本(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x川芎散x(东垣) 治头目不清利。 
川芎(五钱) 柴胡(七钱) 羌活 防风 本 生甘草 升麻(各一两) 炙甘草 生地黄(各一两半) 酒 
黄莲(炒) 酒片芩(各三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x白芷散x(一名郁金散,东垣)治诸热,苦头痛。 
郁金(一钱) 白芷 石膏(各二钱) 雄黄 芒硝 薄荷叶(各三钱) 
上为细末,口含水,鼻内搐之。 
x羌活清空膏x(东垣) 
蔓荆子(一钱) 黄连(三钱) 羌活 防风 甘草(各四钱) 片芩(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茶清调下,食后或临卧服。 
x清上泻火汤x(东垣)昔有人年少时气弱,常于气海、三里穴节次灸之,至年老成热厥头痛,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