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基督徒装备100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1世纪基督徒装备100课-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灵命的更新,而带来了福音的广传。因此祷告能使教会有深度及广度两方面的增长。

    若祷告会只有三四人,绝不可能产生一股影响教会、社区、世界的动力。莫说为海外事工、未信之群体、偏远未识之民祷告,就连自己教会的属灵光景、周围社区失丧的人,都提不起劲或抽不出时间来祷告。这样怎能期望信徒参与更广更远的差传祷告?所以要先把教会训练成一个祷告的群体,继而推行差传祷告。

    一、建立一个祷告的群体

    要在教会推动及实施差传祷告,要先把教会建立成一个祷告的群体,这是播道会总主任保罗·塞达牧师(Rev。PaulCedar)的秘诀。有一位牧师建议以下的方法:

    (一)把所有的长执会、领袖会放在周三晚的祷告会之前,时间一到,停止所有会议,用一小时一起全心全意为教会及宣教工作祷告。

    (二)鼓励所有团契及小组每月停止一次聚会,改为参加周三全教会动员的祷告会,各人仍可在自己所属的团契或小组里祷告,祷告会后,他们也可延长团契或沟通时间。

    (三)每季有一祷告周,高潮是在周三的通宵祷告会,那一周也用签名认领的方式举行七天的连锁祷告。

    (四)把教会及差传祷告资料传送给每个家庭,作为饭前的祷告事项、家庭崇拜及床前祷告的内容。

    (五)每次崇拜会后,牧师及长执部特别为需要者祷告,使信徒生命得着复兴。教会要有一群经过训练的祷告勇士,以祷告事奉神,又把祷告延伸到宣教士及工场去。

    二、祷告宣教人人有责

    《祷告大合奏》(ConcertsofPrayer)一书的作者大卫·布赖仁特(DavidBryaut)说:“祷告是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参与的普世宣教行动,藉着祷告我们可以爱世上一些未得之民;祷告不会延迟我们对普世福音事工的参与,也不会受时空的限制。”(注)因此每一位信徒及教会都应作祷告的宣教士。

    我喜欢祷告的一个定义:“祷告是人对神心意的回应。”这样,祷告便不应以人为出发点,只陈述自己的需要、情况等,而应是“看”神的心意,从这角度去观察及回应神。所以祷告是提说神的心意、神的事情、神的计划。祷告既是对神的回应,就一定要以福音、宣教为内容,这样的祷告最蒙神喜悦。教会也必能产生更多祷告的宣教士。

    今天教会的祈祷会人数寥寥无几,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是教会领袖没有将这既刺激又兴奋的祷告模式教导会友。很多信徒不会祷告,只会为每日三餐得饱而谢恩;睡前的祷告也离不开自己的健康、学业、事业、儿女等。而教会的祷告会也只提出圈在教会四壁内的大小事情,这种自我中心的祷告态度,在教会中从上至下甚为普遍,教会也变成自私的教会。循例的祷告使人觉得枯燥乏味,祈祷会也使人望而生畏。

    要挽救这种光景,祷告一定要注重神的心意、福音的挑战、远近的呼声等。具有深度及广度的祷告,不单向上对准主的计划、向外对世界的光景及需要,更带来了挑战、刺激、兴奋。祷告成了与神在普世的计划上同工的途径,众人的同心凝聚成一场祷告大合奏,充满了和谐与激情,便产生了能力、活力和持续力。

    所以教会的牧者及祷告会的负责人必须设计及预备富有挑战性的祷告事项。有些教会的崇拜气氛很美好,教牧及长执用很多时间、心思去策划,以至程序井井有条,有高素质音乐,司事各就其位,信息满有能力,赴会者得关顾等,这都表明了教会在崇拜方面肯用人力、财力、心思。但祷告会很多时候内容空洞,没有好好安排和计划,时间到了才搬排椅子,程序都是千篇一律。教会不重视祷告会,自然人数稀少,不能吸引信徒来参加。

    以下是一些改进的建议:

    (一)指派一位执事或小组,特别思想祷告会的内容及推行的策略。

    (二)在教会参与事奉的肢体务必参加祈祷会。

    (三)每次的家庭、小组或团契聚会都用一段时间由专人带领祷告。

    (四)好好预备祷告事项,传递给会友。每周都应包括福音的挑战:如近处的布道、本地未得之民、远处传福音的机会和果效、宣教士的事工需要等。

    (五)印发代祷周报夹在秩序表内,鼓励各家庭的父母带领儿女一同祷告。有一位弟兄的家庭,每天晚饭除了谢恩祷告之外,也为一件福音事工祷告。

    (六)介绍信徒用“普世祷告卡”,每日为一个地区的福音需要祷告。

    (七)把活的见证及需要放在祷告会中,可请福音机构或宣教士来分享,使祷告更充实及具体,有时可听宣教录音带或放映幻灯、录影带等。

    (八)在每年的教会支出预算案中,为祷告事工预备经费。

    (九)用一个周末举行祷告退修会,重点是教会复兴及普世差传。

    (十)每主日崇拜为一项教会支持的宣教事工或宣教士祷告。

    三、祷告宣教产生宣教行动

    宣教的祷告不单使教会在深度及广度上有增长,往往也带来了宣教的行动。一七九〇至一八三〇年英国(UnitedKingdom)大复兴,产生了几百个祷告小组,目的是“为教会复兴及普世福音工人祷告”。这些祷告小组产生了教会复兴的连锁作用,也差派了很多宣教士出去。当时威廉·克理(WilliamCarey)是祷告小组的一员,每月一次与祷告小组的人一同通宵祷告,在他的办公室挂着世界地图,提醒他不断为世界各地祷告,不久这位祷告者变成行动者,他加入了普世差传行列,往印度(India)传福音。

    一八〇六年,有六位学生在草堆中为普世福音工作祷告,遂产生了北美第一个差传团体,其后很多差传机构都是由祷告而生。

    教会不单要鼓励肢体祷告,也应在祷告中等候神的差派,把祷告化成行动。安提阿教会在禁食祷告时,“圣灵说:‘要为我分派巴拿巴和扫罗,去做我召他们所作的工。’于是禁食祷告,按手在他们头上,就打发他们去了。”(徒十三2、3)宣教的祷告若成了差派的行动,这教会必如安提阿教会一样大大兴旺

    四、宣教士与教会双方的祷告关系

    教会的责任是培养祷告的宣教士,忠心竭力地为工场上的事工祷告。按圣经的教导,工场上的宣教士也应同时为支持他们的教会祷告。有时宣教士有错误的观念,期望教会在经济及祷告上支持他,可是自己在私祷及工场的教会中,却忽略了为“后方”的教会恳切代祷及感恩。保罗是一位到处植堂的宣教士,他屡次得到腓立比教会的金钱支助,甚至派以巴弗提去支援他。腓立比教会固然是家祷告的教会,她是由河边一个祷告小组开始建立的(参徒十六13)。但保罗为腓立比教会的祷告,更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榜样,提醒我们宣教士与教会应有双方面的祷告关系。

    差传的更新:教会宣教化

    圣经是神给整家教会的,里面的使命,包括了爱邻如己(服侍),宣讲福音(传扬)及植堂培训(使人作门徒),这是主亲自吩咐教会去完成的。教会所传的信息,不应只是赦罪、平安、得福,而应是全面的传整个使命,将完整的福音传遍全世界,因这是天国的福音,是关乎神的主权在个人与教会中的彰显;而福音也不是单为一民一族的,乃是要往普天下去向万民万族宣讲的。

    既然整家教会都应参与差传,便应把架构中所有的内容宣教化,以下是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一、架构宣教化

    (一)组织宣教部

    理想的宣教部是从上而下的扇形组织,以牧者为顾问,主席作领导,其他成员分配工作,可从小作起。

    (二)组织差委会

    除两三位主要成员外,可从各团契推选代表加入差委员会,以便在各团中推动。

    (三)组织宣教关怀小组

    主要责任是联络和关怀教会所支持的宣教士及宣教机构。

    (四)组织宣教行动小组

    其行动可包括内部差传教育及工场有计划的支援。

    二、教育宣教化

    (一)讲坛的教育

    牧者可有计划地把宣教信息列入讲道当中。旧约的创造观、神的本性、以色列的使命、弥赛亚的工作,新约耶稣的宣教模式、教会使命、初期教会的宣教、国度的完成等都是很好的讲题。

    (二)主日学教育

    不单为青少年预备有关差传的主日学课程,也可用不同的方式,如在成人主日学中研读《约拿书》、《弥迦书》、《使徒行传》、保罗书信或宣教士传记等。

    (三)视听的教育

    介绍工场的幻灯片,宣教士生平见证的影片及录影带,差传教育的录音、录影带等都可应用。

    (四)实习的教育

    工场的观察及实习是最好的教育,但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导师及周详的计划,以免产生反效果。

    三、节日宣教化

    教会既有复活节、母亲节、敬老主日等,也应把差传节日化,如举行差传主日、差传周、差传双周或差传月,内容可包罗万象,除特别讲员外,可加入宣教电影、宣教士见证、宣教游戏摊位、诗班清唱剧、差传专题、短宣长宣差遣礼、万国餐等。

    四、祷告宣教化

    (一)主日宣教祷告

    有些教会每主日都为宣教事工祷告,包括教会支持的宣教士、一个未得的群体、中国一省、一少数民族等。

    (二)宣教祷告小组

    把愿意为宣教祷告的肢体集合一起,定期一个月或三个月一次的祷告,有些教会分成数个小组,如回教祷告小组、中国祷告小组等。

    (三)祷告会宣教化

    祷告会的内容不应限于教会本身的事工及患病的肢体,而应把普世的差传负担放在这班祷告勇士心中。每次祷告会都可预备一两项提出来分享,差会的刊物是很好的资料来源。

    (四)宣教祷告日

    用半天或一天的时间特别研读神的话,体会他爱世人、救世人的心意,继而从近至远、分组分区为未闻福音的万民万族祷告。

    五、人力宣教化

    (一)信徒

    教会应动员信徒参与宣教。信徒因工作被派到某些国家,如中国、越南(Vietnam)、非洲等地,这是宣教的好机会。有一新加坡商人定期把布道刊物带到某地供应当地信徒。另有一专业家庭到宣教工场找一份工作,为的是可与宣教士并肩配搭传福音。

    (二)长执

    长执在教会的领导及教导的经验可成为弱小工场的帮助。

    (三)献身者

    教会中有些神学生或神学院之献身者,都可能是宣教工场的人力资源,教会可为他们提供训练的机会,以后加以甄选及差派。

    (四)教牧

    欧洲及中南美洲很多没有牧者的教会,很需要扶助。教牧若能定期(每年一至三个月)或用安息年出去工场扶立这些弱小的教会,对神国度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当然教牧出外要取得教会的认同及支持,而不是独断独行。

    六、事奉宣教化

    教会的事奉原则上分两批人力,一组是强化教会的事奉,如领诗、教导、牧养、关怀等;另一组是扩大或增长教会的事奉,如布道、宣教等。按统计,教会平均用85%的时间维持系统:如开会、行政管理,只有15%的时间用于事工上,而用于布道宣教的时间比例则更低,有些教会把人力集中在诗班及主日学,当然这是重要的事奉,但缺乏了向外的动力。教会若能把10%的事奉人力用于布道植堂,另把10%人力用于宣教,教会必增长得更快,也更能具体参与天国的扩展。

    七、图书宣教化

    图书馆应该加添下列四类的宣教书籍:

    (一)宣教的历史及传记(特别是华人宣教士传记);

    (二)宣教的研讨及收集;

    (三)宣教的参与及装备;

    (四)宣教的群体及策略。

    每年的宣教基金预算应包括宣教图书及教材,差传机构的定期杂志里面的资料很合时及宝贵,应拣选及编档。若有足够人力,可考虑搜集一些专题资料,如回教教徒、少数民族等,供信徒参考。

    八、经费宣教化

    有四类筹募差传基金的方法:

    (一)计划

    按预算的需要向信徒宣布,呼吁大家参与奉献。例如为国内某地建堂经费,某教会图书馆需要奉献等。

    (二)比例

    在教会收入中取出10%或15%作差传基金。

    (三)信心

    定一个目标,会众在经常费奉献之外凭信心再认献。

    (四)比例加信心

    把教会的总收入抽出10%作基金,信徒再凭信心学习认献。

    九、训练宣教化

    教会是一个宣教训练的场所,其目的是为了培训更多宣教士帮助天国的扩展。教会可在以下四方面培训宣教人才:

    (一)恩赐事奉的训练

    信徒在教会中认识自己的恩赐而有效地事奉,这些经验可延伸到工场上,例如一个好的主日学老师可到工场帮助教导。

    (二)本地宣教的训练

    本地的植堂事工及接触不同的群体都是好的训练场地及实习机会。

    (三)工场实习的训练

    教会可安排肢体到海外工场去实习,教会本身也可成为实习的场地,让未出工场的宣教士实习。

    (四)神学装备的训练

    也应让献身的肢体进入神学院正式受训,预备去宣教的肢体不单要受圣经神学训练,更应该受宣教的训练。

    十、教牧宣教化

    教牧是影响教会最重要的人物,教牧若不积极参与宣教行动,信徒便没有学习的榜样,也缺少了带动力及属灵的支持。

    教牧可有以下四方面的宣教参与:

    (一)教牧本地宣教

    在植堂的时候,教牧不一定要留守母堂,若恩赐及负担是开荒植堂,可像保罗、巴拿巴一样出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