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9-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69-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半两。旧有微溏或呕者去胶饴) 
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去滓。下胶饴两匙。再煎化。不拘时。 
温服。尺脉尚迟。加黄 一钱。 
大柴胡汤(和剂) 
柴胡(半斤) 大黄 半夏(各二两半) 赤芍药 黄芩(各三两) 
每服三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一盏。食后临卧。温服。 
小承气汤(活人) 
大黄 浓朴(姜汁。各一两) 枳实(去穣。麸炒。十枚) 
每服五钱。水盏半。煎八分。不拘时。温服。以利为度。 
白虎汤(和剂) 
石膏( 。二十两) 知母(八两) 甘草(炙。四两) 
每服五钱。水盏半。糯米五十粒。煎一盏。食后温服。小儿力少。加人参少许。立夏后 
立秋前。可服。春及立秋后。并下血虚家。俱不可服。 
猪苓汤(活人) 
猪苓 泽泻 茯苓 滑石 阿胶(各五钱) 
每服七钱。水二盏。煎八分。不拘时。温服。 
大承气汤(活人) 
大黄(酒浸。四两) 芒硝(三合) 浓朴(半斤) 枳实(一两) 
每服五钱。水二盏。先煮浓朴。枳实。至盏半。下大黄。再煎至一盏。入硝。再煎沸。 
不拘时。温服。 
白头翁汤(活人) 
白头翁(二两) 黄连 黄柏 秦皮(各三两) 
水七升。煮二升。每服一升。不拘时服。不愈。更饮一升。即效。 
麻黄细辛附子汤(活人) 
麻黄 细辛(各二两) 附子(一两) 
每服七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温服。 
通脉四逆汤(活人) 
干姜(二两) 附子(一枚) 甘草(一两) 
每服七钱。水二盏。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当归四逆汤(活人) 
当归 细辛 桂枝 芍药(各三两) 甘草 通草(各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 
水八升。煮三升。每服一升。不拘时。温服。日进三服。内有久寒者。加吴茱萸。生姜 
连理汤 
即理中汤加茯苓、黄连。 
上为末。每服二钱。沸汤。不拘时。点服。如中暑作渴。小便赤涩。每服半钱。温热水调服。 
吴茱萸汤 
人参(一两) 吴茱萸(汤洗三次。一两六钱半) 
每服四钱。姜四片。枣二枚。煎八分。作二服。不拘时温服。 
竹叶石膏汤(和剂) 
石膏(一斤) 麦门冬(去心。五两半) 半夏(汤泡七次。二两半) 人参(二两) 甘草( 
每服五钱。水二盏。青竹叶。生姜各五片。煎一盏。去滓。入粳米百余粒。再煎米熟。 
去米。不拘时。温服。 
温胆汤(易简) 
半夏 陈皮 茯苓 枳实(各一两) 甘草(四钱) 
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七片。枣一枚。竹茹一块。煎七分。食前热服。 
橘皮汤(济生) 
橘皮(去白。二两) 人参 甘草(炙。各五钱) 
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二枚。竹茹一小块。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栀子干姜汤(活人) 
栀子(十四枚) 干姜(六钱三分) 
水盏半。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干葛汤(活人) 
芍药 桂枝 甘草(各五钱) 麻黄(一钱) 葛根(一两) 生姜(二两) 
每服七钱。水二盏。煎八分。热服。 
黄芩汤(活人) 
黄芩(三钱) 芍药 甘草(各二钱) 大枣(二枚) 
水二盏。煎八分。热服。 
半夏泻心汤(三因) 
半夏(泡七次。一两) 黄芩 人参 甘草 干姜(炮。两半) 黄连(五钱) 
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不时温服。 
生姜泻心汤(活人) 
生姜 半夏(各一两) 人参 黄芩(各两半) 黄连 干姜(各五钱) 枣子(六枚) 
每服五钱。水盏半。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芍药甘草附子汤(活人) 
芍药 甘草(各三两) 附子(一枚) 
每服七钱。水一盏。煎至七分。不拘时候。温服。 
四柱汤(和剂) 
木香 茯苓 附子(炮。去皮脐) 人参(各一两) 
每服二钱。用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盐少许。煎七分。空心食前服。 
真武汤(活人) 
茯苓 生姜 白术 白芍(各七钱半) 附子(炮。一个) 
每服五钱。用水盏半。煎八分。不拘时候。带温服。如咳者。加五味子(七钱半) 细辛 
干姜(各三钱半) 
枳实栀子汤 
枳实(一钱) 栀子(三钱半) 豆豉(一钱五分) 
水煎。不时温服。 
二陈汤 
半夏 橘红(各五两) 白茯苓(三两) 甘草(炙。一两半) 
每服四钱。水一钟。姜三片。乌梅一枚。煎六分。不拘时。热服。 
小半夏茯苓汤(和剂) 
半夏 茯苓(等分) 
每服五钱。姜五片。水煎。温服。 
橘皮竹茹汤(活人) 
陈皮(一钱半) 人参(五分) 甘草(二分) 竹茹(二钱半) 
水二盏。姜五片。枣二枚。煎八分。不时温服。 
橘皮干姜汤(杨氏) 
橘皮 干姜 甘草 通草 桂心 人参(等分) 
每服八钱。水二盏。姜五片。葱一段。煎八分。不拘时。热服。 
半夏生姜汤(活人书) 
半夏(一两) 生姜(五钱) 
用水二盏。煎一盏。温服。 
桔梗枳壳汤(活人) 
桔梗 枳壳(麸炒) 甘草(等分) 
水煎服。痰多。加半夏、生姜。有热。加黄芩。 
调胃承气汤(活人) 
大黄(三钱) 芒硝(二钱) 甘草(一分) 
水二盏。煎一盏。去滓。再煎沸。温服。 
术附汤(和剂) 
白术(二钱) 附子(炮。去皮。脐。五分) 甘草(炙。五分) 
姜五片。枣二枚。水盏半。煎八分。食前温服。 
附子防风汤(活人) 
白术 防风(各一钱) 甘草(三分) 桂心(五分) 附子(五分) 干姜(五分) 柴胡(七 
分) 茯苓(七分) 五味子(十粒) 
水一盏。姜五片。煎七分。不时温服。 
阳毒升麻汤(活人) 
升麻(三钱) 犀角 人参 射干 黄芩 甘草(各一钱) 
水盏半。煎八分。不拘时。温服。 
黄连阿胶汤(活人) 
黄连(二钱) 黄芩 白芍(各一钱) 阿胶(一钱半) 鸡子黄(一枚) 
水二盏。煎一盏。去滓。入胶、鸡子黄。搅令匀。不拘时。温服。日进二服。 
酸枣汤(活人) 
酸枣仁(去核。二钱) 天门冬(去心。钱半) 知母 茯苓(各一钱) 川芎 干姜 甘草 
(各五分) 
水煎。温服。 
干姜附子汤(活人) 
干姜(三钱) 附子(二钱) 
水盏半。煎八分。不拘时。温服。 
黄连解毒汤(活人) 
黄连 黄柏 栀子(各钱半) 木香(三分) 犀角(一钱。无。以升麻代之) 
水盏半。煎七分服。又方。无犀角、木香、有黄芩。 
麻黄汤(和剂) 
麻黄(去节。钱半) 桂枝(一钱) 杏仁(十五枚研) 甘草(炙。五分) 
水盏半。煎八分。不拘时。温服。 
升麻葛根汤(和剂) 
升麻(一钱) 葛根(一钱半) 白芍药(八分) 甘草(炙。五分) 
水盏半。煎一盏。不拘时。稍热服。日进二次。 
茅花汤(活人) 
茅花(五钱) 
水盏半。煎七分。温服。 
黄芩芍药汤(活人) 
黄芩(三钱) 白芍(二钱) 甘草(一钱) 大枣(三枚) 
水盏半。煎七分。温服。呕吐。加半夏(一钱) 生姜(五片) 
附子汤(活人) 
白术(二钱) 茯苓 白芍(各钱半) 人参(一钱) 附子(八分) 
水盏半。煎七分。温服。日进三次。 
黄 建中汤(和剂) 
黄 白芍(各二钱) 肉桂(七分) 人参(一钱) 甘草(五分) 
水盏半。煎七分。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稍热服。 
半夏桂甘汤(活人) 
半夏(二钱) 桂枝(一钱半) 甘草(七分) 
水煎。不拘时。热服。 
小陷胸汤(活人) 
半夏(三钱) 黄连(一钱半) 栝蒌实(二钱) 
水盏半。煮栝蒌实至一盏。却下余药。煎八分。温服。以微吐黄涎水为愈。 
大陷胸汤(活人) 
大黄 芒硝(各二钱) 甘遂末(一钱) 
水盏半。煎大黄至一盏。去滓。再入硝。煎一二滚。入甘遂末。温服。快利为度。 
枳实理中汤(三因) 
枳实(去穣。麸炒) 茯苓 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等分) 
上为末。蜜和一两作四丸。不拘时。热汤化下一丸。渴。加栝蒌根。下痢。加牡蛎粉。 
黄连泻心汤(活人) 
大黄 黄连(各一钱) 甘草(五钱) 
上用滚汤二盏。浸一时。绞出津汁。分作二服不拘时。温服。 
附子泻心汤(活人) 
大黄 黄连 黄芩(等分) 附子(炮。去皮脐。煮汁。等分) 
上用沸汤二大盏。热浸一时。绞去滓。入附子汁。分作二服。温服。 
甘草泻心汤(活人) 
甘草(二钱) 黄芩 干姜(炒。各钱半) 半夏(一钱) 黄连 人参(各五分) 大枣(六 
枚)水煎。不时温服。 
建中汤(和剂) 
白术 人参 茯苓(各一钱) 陈皮(去白) 半夏(泡。去滑) 甘草 浓朴 藿香(各七 
分) 诃子(炮。取皮) 草豆蔻 干姜(炮。各五分) 
水盏半。枣二枚。姜三片。煎七分。食前温服。 
姜附汤(和剂) 
干姜 附子(去皮脐。各二钱) 
水盏半。煎一盏。食前温服。 
十神汤(和剂) 
柴苏 干葛(各一钱半) 升麻 麻黄 川芎 白芷(各八分) 甘草 陈皮 香附 赤芍 
药(各六分) 
水盏半。煎八分。姜五片。葱三根。煎八分。不拘时。热服。 
春泽汤 本诸伤门伤暑。 
即五苓散加人参(一钱) 
养胃汤(三因) 
浓朴(姜制) 藿香 半夏(泡) 茯苓(各一钱) 陈皮(去白) 人参 白术(各七分) 草 
果(去皮) 附子(煨) 甘草(炙。各三分) 
水盏半。姜五片。枣一枚。乌梅半个。煎八分。空心温服。 
除湿汤(百一)本诸伤门伤湿。 
半夏曲(炒) 浓朴(姜炒) 苍术(米泔制。各一钱) 藿香叶 陈皮(去白) 白术 茯苓 
(去皮。各八分) 甘草(炙。五分) 
水盏半。姜七片。枣一枚。煎七分。食前温服。 
肾着汤(三因) 
干姜(炮) 茯苓(各一钱半) 白术 甘草(各七分) 
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 
渗湿汤(和剂) 
苍术 白术 茯苓(各一钱) 干姜(炮) 橘红 甘草(各七分) 丁香(二分) 
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食前温服。 
防己黄 汤(和剂) 
防己(四两) 黄 (五两) 白术(三两) 甘草(炙。二两) 
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不拘时。热服。 
枳实半夏汤(和剂)本诸伤门伤酒。 
枳实 半夏(各三钱) 麦芽 
水盏半。姜五片。煎八分。不拘时。温服。 
治中汤 本诸伤门伤食。 
即理中汤加青皮、陈皮等分。 
丁香透膈汤(和剂)本诸气门七气。 
白术(二两) 香附(炒) 砂仁 人参(各一两) 丁香 麦芽 木香 肉豆蔻 白豆蔻 
青皮 沉香 浓朴(姜制) 藿香 陈皮(各七钱半) 甘草(炙一钱半) 半夏(汤泡七次) 神曲( 
炒) 草果(各二钱半) 
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不拘时。热服。 
导痰汤(济生) 
半夏(汤泡七次。四两) 天南星(炮去皮) 枳实(去穣麸炒) 赤茯苓(去皮) 陈皮(去 
白。各一两) 甘草(炙。五钱) 
每服四钱。水盏半。姜十片。煎八分。食后温服。 
挝脾汤(和剂) 
麻油(四两) 良姜(十五两) 茴香(炒。七两半) 甘草(十两) 炒盐(一斤) 
用药炒为细末。每服一钱。不拘时。白汤点服。 
大七气汤(济生) 
京三棱 蓬莪术 青皮(去穣) 陈皮(去白) 藿香 桔梗 肉桂(不见火) 益智仁 香 
附(炒。各一两半) 甘草(七钱半。炙) 
每服五钱。水煎服。 
散聚汤(三因) 
半夏(汤泡七次) 槟榔 当归(各七钱半) 陈皮 杏仁(去皮尖炒) 桂心(各二两) 茯 
苓甘草(炙) 附子(炮。去皮脐) 川芎 枳壳(去穣。麸炒) 浓朴(姜制) 吴茱萸(汤浸。各 
每服四钱。姜三片。水煎服。大便不利。加大黄。 
通气汤(千金增入)治胸满短气噎。 
半夏(八两) 生姜(六两) 橘皮(三两) 吴茱萸(四十枚) 一方用桂二两。无橘皮。 
上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四磨汤(济生) 
人参 槟榔 沉香 乌药 
上四味。各浓磨水。取七分。煎三五沸。放温。空心服。 
苏子降气汤(和剂) 
当归 甘草(炙) 前胡(去芦) 浓朴(去粗皮。姜制。各一两。) 肉桂 陈皮(各三两) 
苏子 半夏曲(各五两) 
每服五钱。姜枣水煎服。 
甘豆汤(三因) 
甘草 乌豆(等分) 
水煎服。 
沉香降气汤(和剂) 
沉香(二钱) 缩砂(四钱) 香附(二两) 甘草(炙。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空心沸汤点服。 
独活寄生汤(三因) 
独活(三两) 桑寄生(如无。以续断代) 细辛 牛膝(酒浸) 秦艽 茯苓 白芍药 川 
芎防风(去芦) 甘草(炙) 桂心(不见火) 人参 熟地黄 当归 杜仲(炒断丝各二两) 
每服四钱。水煎。温服。 
附子八味汤(活人) 
附子 干姜 白芍 茯苓 甘草(炙) 桂心(各三钱) 人参(三钱) 白术(四钱) 
每服四钱。水煎服。又方。去桂心。加地黄(二钱) 
蠲痹汤(济生) 
当归 赤芍 黄 羌活 片子姜黄(各半两) 甘草(炙。五钱) 
每服四钱。水煎。温服。 
四物汤(和剂)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等分) 
每服四钱。水煎服。 
芎归汤(和剂) 
当归 川芎(等分) 
每服三钱。水煎服。 
茯苓补心汤 
即参苏饮、四物汤并用。 
小乌沉汤(和剂) 
香附子(二两) 乌药(一两) 甘草(二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沸汤点服。 
补肺汤(和剂) 
钟乳(碎如米粒) 桑白皮 麦门冬(去心。各三两) 人参 白石英 五味子 款冬花 
肉桂 紫菀(洗。去心各二两) 
每服四钱。姜五片。枣一枚。粳米三十粒。水煎服。 
胶艾汤(和剂) 
阿胶(炒成珠) 芎 甘草 当归 艾叶(各八分) 白芍药 熟地黄(各一钱) 
水酒各半盏。煎服。 
乌芎汤(和剂) 
山茱萸(去核) 茯苓(各三两) 防风(四两) 细辛(一两半) 干姜(炮。五钱) 附子( 
炮。去皮脐。一两半。)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服。 
芎辛汤(三因) 
生附子(去皮脐) 生乌头(去皮脐) 天南星 干姜 细辛 川芎(各一钱) 甘草(炙。 
七分) 
姜七片。芽茶一撮。水煎。临卧服。 
甘桔汤(和剂) 
苦桔梗 甘草(等分) 
水煎。食后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