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老板七十二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老板七十二计-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超级老板七十二计》



自序


  员工一思考,老板就发毛。因为员工越思考就会越明白,自我意识越高,法律意识越高,又有人道主义、人性化管理等等不利于老板阶层的思想左炒右吵,愚“工”政策行不通了。外面是商海竞争对手不时掀起骇浪惊涛,内部是职场聪明员工蠢蠢欲动不服管教,正所谓外患内扰,令得广大老板们吃不好睡不好,一有风吹草动鸡飞狗叫,便跟着心惊肉跳。
  攘外必先安内。担惊受怕,于事无补,反叫员工暗中讥笑。不如打起精神,与员工斗上一斗——不是一般的斗,而是要运用策略,谈笑间,令员工们口服心更服,垂首俯脑。这就是超级斗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此《办公室里的超级斗争(老板卷)》秘笈,是鄙人略读老子孙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等诸子百家中的数家,粗研易经,参考西洋理论,结合自身经验及他人之玉,从老板及员工的狭义广义概念出发,从知人做人招人训人服人管人用人炒人的角度,对老板指手划脚,披历十月,增删九次而成。内容包括老板治、理员工的方方面面,堪称大全,应该说对各种各样的老板(以狭义的为主)或各行各业想当老板的员工(以狭义的为主),都有些许阅读价值。
  有人可能要说:胡扯,诸子百家谁没看过,哪里能找出有关老板如何管理员工的片言只语!其实,你只要用现代的眼光好好看看论语,你一定会发现,有一些经营管理理念,孔圣人早就知道了。鄙人试举一例,便可知某所言不虚:“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翻译过来,不就是:“管理一定规模的企业,做老板的事业,兢兢业业,讲究信用(否则的话,首先银行就不给你贷款,企业无从发展);节约成本,降低开支(这样产品更有竞争力,利润更大);爱人(以人为本,爱你的员工,爱护你的部下,善待你的人才);使民以时(不强迫加班加点,按时上下班,提高工作效率)”吗?
  老板熙熙,皆为利来;员工攘攘,皆为益往。办公室里,利益相关,就会有矛盾冲突,因而也就有了斗争。斗争的结果,今天老板把员工鱿鱼炒,明日员工跳出尔槽另就高。这是一般的斗争,平凡的斗争,而本套书所讲的斗争,是“超级斗争”。所谓超级斗争,顾名思义,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斗争。斗争的目的,并不是要打倒谁,并不是你死我活。你要活,我也要活,更好地活,反之亦然。
  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所谓做人,就是正确适当恰到好处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团结协作,善于沟通。曹侯有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用在办公室这个小小的天地里,不妨改作“室事洞明皆管理,人情练达即升彰”,升职加薪,嘉奖表彰,名利收双。马恩列斯毛皆云:矛盾斗争无处不在。办公室怎能例外?只要学会做人,便可以化争为和,化干戈为玉帛,双赢或共赢,易如反掌。虽然我们有《劳动法》,完全可以依法进行斗争。但很多时候,法律是个双刃剑,撕破脸皮,对“搏”公堂,往往两败俱伤。超级斗争,讲的就是斗争之道。道可道,非常道,换言之,道不可道,乃常道,至理。止戈为武,致和为争。超级斗争,和为上也。君子之争,胜之以道——常道,常胜之道。


老板三十六计 


  一见这个标题,可能就会有人质疑:《三十六计 》为军事谋略,两国交兵、两军对垒时,方能派上用场,怎么能用来处理老板与员工的关系呢?
  此言差矣。《三十六计 》开篇即云:“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可见,该书所要著述的,乃术数之学,阴阳之理,六爻八卦,变化无穷,当随机应变,不可拘泥于一定。有人推测其为古人研究《易经》的一种应用,就好比今人研究数学,将其应用于某一方面,因而出现所谓的“应用数学”,是一样的道理。
  也就是说,《三十六计 》并非仅能应用于军事方面。任何事物,只要包含术数之变阴阳玄机损益消长,均可灵活运用三十六计 所言之法,以达到自己所期望的变化。
  老板与员工,做为对立统一的矛盾组合,有彼此不同的利益纠纷,也有共同的目标向往。如何化解或正确处理矛盾,以实现共同的目标或使情形向利好的一面转化,完全可以借鉴《三十六计 》。本人才疏学浅,愿试举若干用例,仅抛砖引玉罢了。
  为方便记忆,且自三十六计 中各取一字,胡编两副对联:上岸假(途)鱼空手救痴美,渡海僵尸无指杀反王;远梁苦贼击树逸金虎,环屋笑客抛薪纵火蛇。


第一计 瞒天过海


  按照字面意思来解释这一计 策,应该是瞒着天子过大海。似乎讲的是薛仁贵的渡海之计 :皇帝御架亲征,望海生惧因而却步。薛仁贵假扮老农,引皇帝到“家”——七彩幕内——吃酒作乐,忽听波涛阵阵,地摇屋晃,人已在江中,想要回头不见岸,不管进退都一样了,皇帝只好硬着头皮随大军渡海。
  然而,在三十六计 里的原文却是:“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意为当敌方准备很周密就会麻痹大意,对某些现象习以为常后就不会产生怀疑。因此,我方可以把隐蔽行动藏在某些公开的行动当中,而不是与公开的行动分隔开来。越是明显的地方,越是可以隐蔽。同样道理,越是危险的地方,就越安全。
  按照第一种解释,在企业内部,则用计 者应该是员工,当老板心存顾忌,对于某件事情下不了决心之时,员工瞒着老板开始行动,待木已成舟,生米做成熟饭或者半熟饭,老板也就无可奈何了。比如,老板想对办公室进行改造,但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要拆东墙搭西墙,更麻烦的是还得重新布线,整个办公室都上不了网,即费时又费力还有可能弄得局域网瘫痪掉。这时候,就有一位经验丰富的IT经理,趁周六周日休息,将后勤人员,工程人员,供应商召集一起,经过周密研究,制定详细的重建计 划,确保万无一失之后,只用一天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办公室的改造。待老板周一上班时,虽然尚未彻底完工,但因为工程还算顺利,因而十分满意,将IT经理大大地表扬了一番。这就叫瞒着老板搞重建。
  《红楼梦》里,用计 最多的王熙凤,要不怎么说她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呢。凤姐儿明知老板(贾宝玉)爱的是林黛玉,却趁贾宝玉丢了通灵玉而得失心疯不明不白之际,将薛宝钗打扮成林黛玉,待到洞房花烛夜,贾宝玉掀开盖头一瞧出究竟时,一切都晚了。书中叫掉包计 ,同样也是瞒天过海,瞒着宝二爷娶宝姑娘代林妹妹。这一段如果让曹翁而不是高先生来写,应该是连贾母这个老祖宗一起瞒过,这样贾母对林黛玉的爱才是前后一致,按高的写法,贾母前面疼黛玉疼得不行,后面却因为宝黛有私情,就说黛玉:“别的事都好说。林丫头倒没有什么;若宝玉真是这样(爱黛玉不爱宝钗),这可叫人作了难了。”“我方才看他(黛玉)却还不至糊涂,这个理我就不明白了。咱们这种人家,别的事自然没有的,这心病(与宝玉的爱)也是断断有不得的。林丫头若不是这个病呢,我凭着花多少钱都使得。若是这个病,不但治不好,我也没心肠了。”听听,竟然见死不救,只因为黛玉爱宝玉——这本是她一手造成的——安排两个人吃同桌居同室——却自己找来台阶,道是:“孩子们从小儿在一处儿顽,好些是有的。如今大了懂的人事,就该要分别些,才是做女孩儿的本分,我才心里疼他。若是他心里有别的想头,成了什么人了呢!我可是白疼了他了。”
  而按照后一种解释,那么这“瞒天过海”就是指另外的计 策了。过去的战争影片里经常有这样的情节:八路军伤员被困城中,要想出城很不容易,于是有人就献计 ,假装办丧事,把伤员藏于棺材当中,从而混出城去。因为鬼子虽然想到伤员可能藏在棺材里,但他同时也会想:他们明知我会检查棺材,还将人藏在里面,不是找死吗?谁这么傻啊——就这么一错念,就不做检查了。
  联想大载员,表面仍然重用,若无其事,暗中却已做好一切载员准备,等到上头发出指令,再突然宣布消息。经理不知,员工不觉。当得知被炒,已然失去一切ID,邮件,网络皆已不能使用。在员工一方,就算有人听到些风声,也会想:合同里规定了,解聘要提前一个月通知,而且劳动法规定,要补一个月工资,联想不会这么……他这么一想,也就觉得大裁员太不可能了,联想不会舍得花这么大成本的。于是,联想瞒天过海,在未引起大动荡的前提下,裁员成功。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理解为:让敌人合兵一处不如把敌人分成小股(或者:所有兵力都挤在一个战场抗敌不如到处开辟战场——前线后方到处都是杀敌的好战场,展开游击战、全民皆兵、全面抗战——以令敌方顾此失彼);与正面的敌人相抗,不如去攻击其后方。
  庞涓率魏国大军攻打赵国,赵国求救于齐国。孙膑不去救赵,反而攻打魏国老巢,庞涓只得回兵自救,孙膑于半路截击,大败魏军并射死庞涓。围魏,另辟战场,特别是攻其必救之重要却薄弱环节,从而救赵,解救友方赵国之困。古今中外,运用“围魏救赵”之计 者多如牛毛。美国鬼子在日本鬼子本土扔了两颗原子弹,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立刻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911袭击,好象也可以认为是围魏救赵的穆斯林版。中国正规军在前线奋勇杀敌,后方游击战士甚至普通百姓在敌战区炸军火库烧粮仓,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前方压力,可以说是围魏救赵之计 的平民化运用。
  中国警方在解救人质的时候,也常常采用“围魏救赵”之计 。每当绑架人质者将刀架在人质脖颈,谈判陷入僵局面,人质危在旦夕,狙击手又找不到射杀良机时,警方就会请来绑架者的亲人——一般是老娘,哭天抹泪地,而绑架者又是孝子,于是分神,放松人质,要么被警方击毙,要么被救走人质。
  那么办公室里的老板如何运用围魏救赵来对付员工呢?当员工A与员B发生纠纷,掐得不可开交,员工B是老板的亲信,员工A却是老板的干将,正是如日中天之时,气势汹汹。这种情况下,老板为了解员工B之困,就应该讲究一点策略,不要和员工B一起与员工A正面冲突(不共敌),而应避开其锋芒(不敌阳),找到其薄弱环节(敌阴)——跟他谈谈薪水问题,最近效益不好,他的薪水是不是太高;跟他谈谈目标完成情况,特别是团队合作情况,以及其他人对他的评价。这些都是他更加关心的问题,必然会将与员工B的纠纷暂时放在一旁,转而全力做好薪资谈判与绩效考评。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这段解释的前几句都好理解,唯最后一句“以《损》推演”不知所云,查周易《损》卦,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好象是“两人行”是最平衡的状态。若有三人,则必损一人;若有一人,则孤独寂寞渴望交友。有人说,“三人行损一人”可以用来描述第三者插足的情形,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结婚,却有另一个男人或者女人也要加入,最终势必有一个人离开。但这与借刀杀人有何关联呢?为何这里要说“以《损》推演”呢?
  虽然对借刀杀人中的以《损》推演不甚了了,但借刀杀人这个词本身,却浅显易懂,妇孺能知。古往今来,借刀杀人者,可谓多矣。上至天子朝臣,下至百姓黎民,有无数人为保全自己,而把朋友当枪使,去消灭自己的敌人。有时候借刀不成,就买刀。西方的赏金杀手,近年中国的买凶杀人,都是借刀杀人的市场化商品化结果。
  现代企业里,老板为了保持和善的形象,为了不破坏自己在员工中的儒雅形象,刽子手的角色是一定要由别人来扮演的。贺先生是一家外资企业的总经理,刚刚炒掉一个销售经理,与之大吵一番,感觉有失身份,大没面子。却又有一位采购经理,每每使唤不动,心里早就不满,且采购经理在销售经理被炒之后,两人过往仍密,不由更为恼火。是可忍,孰不可忍。此人不炒,炒何人?但接连炒人,董事长可能怪罪,更有可能再与采购经理大吵一番,岂不是颜面尽失,到头来恐怕连自己也没办法混了。怎么办?借刀杀人!贺总知道生产经理与采购经理素有嫌隙,谁也不服谁,且生产经理资格最老但脾气火爆,象一堆干柴,一点就着。于是,贺总追问生产经理某大客户的订货完成情况。生产经理回答因为采购备件不齐,没办法按时交货。贺总一听,安慰道,没关系没关系,大不了咱们一块被董事长骂,晚上我请你喝酒。贺总与生产经理喝酒时,并未谈论工作上的事,但生产经理一提采购经理就来气,贺总劝他,怨宜解不宜结,和为贵,要合作,沟通不够,应该与采购经理谈谈,否则二虎相争,两败俱伤,闹大了,让董事长知道,对谁也没有好处,到时候难免得找一个出气筒、替罪羊。生产经理频频点头,第二天便找采购经理沟通协商,希望采购经理催催供应商,别耽误这边的生产。采购经理已经其实已经催过很多次了,但对方总是以种种借口一拖再拖。见生产经理不过跟自己平级,竟然也来指挥自己,不由颇感不快,便没好气地说:“你要急,赶吗自己不催?原来没有采购部,不就是生产部与供应商直接交吗?你们互相关系那么好,干吗非得要我来当这黑脸!”生产经理一听,采购经理暗指自己以前拿过供应商的回扣,不由火冒三丈……结果两人不欢而散,生产经理一怒之下,写了封邮件给总经理,历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