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官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官屠-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梁书记,也来饮食街吃饭啊?”陈子华忙笑着问候,“几天不见,您可比上次更显年轻啦。”梁珊三十五、六岁,尽管一身正装,却依然勾勒出成熟妇人特有的完美曲线,此时正是最具妇人风韵的时候,容貌又端庄清秀,让人极具好感。
梁珊露出浅浅的笑容:“陈秘书可是越来越会奉承人咯,倒是你,几天没见,似乎精神了不少啊,怎么,回蓝山了,也不去跟大姊打声招呼?”
陈子华忙道:“哪能呢,我就是回家里去看看,这不,今天也是刚到县城,要不,我请梁书记吃凉皮?您还别说,这家真味居的味道还真就不错呢。”
“行啊,我也正想买点儿凉皮回去呢,不过既然回蓝山了,还是大姊请你吧。”梁珊笑吟吟的说道,“你最近变化可不小哟,若不是看到市委的车牌,还真不敢认呢。”
“是嘛(口语),那我可得回家好好(儿)照照镜子,看看是不是真的变帅了,”陈子华夸张的语气惹得众人都笑了起来。
梁珊的秘书连忙让真味居的老板准备一小间包厢,这种小食店没有专门的包厢,却有准备好的活动屏风,只要拉开,便能形成一方小天地。
其实,梁珊倒不是真的要买凉皮,即使要买,也不会带着秘书亲自过来。
倒是梁珊的秘书张敏,极喜欢吃饮食街的凉皮,方才在街边买皮子的时候,恰好就看见刘师傅的车停到真味居门前,市委的车牌她自然认识,小姑娘倒是脑子转得挺快,连忙到电话亭打了个电话给梁珊,又适逢梁珊就在附近,坐着车拐了个弯就过来了,远远看到林安东常坐的桑塔纳,梁珊便把司机和车打发走,自己走过来招呼。
真味居的老板可没想到,经常到自家店吃凉皮喝黄酒的小伙子居然是个大人物,连县委书记都凑过来请吃饭,自然殷勤的招呼,这样的大人物在自己家的店里吃过饭,真味居还不立时声名鹊起?
当然了,他是分不清县委书记和县委副书记的区别的,更不会关心蓝山县政府有哪些大人物,只是听说是蓝山县的县委书记,对他来说,已经是天大的人物了。
陈子华跟梁珊进了小包厢,桌上已经摆了几样精致的小菜,一盘凉皮,一斛黄酒。
刘师傅自然有秘书张敏招呼,两人就坐在屏风外面,正好可以拦住附近的无关人等。
“陈秘书最近可是意气风发啊,精彩论述便是王书记,也赞不绝口呢,这不,正组织县委各科室的人学习呢。”梁珊抢先拿起酒壶,轻巧优雅的斟上两杯酒,然后笑吟吟对陈子华道,“为陈秘书的论文发表,咱们喝上一杯。”
陈子华一愣,最近净忙了调查取证的事儿,倒是没怎么关注报纸,对于他这样的秘书来说,可是犯了个大错误了,连忙拦住梁珊的酒,问道:“梁书记,您说的是啥论文发表?”
梁珊闻言也是一怔:“你不知道?”
“嗨,我最近不是回家了么,在山里面,消息蔽塞,报纸都比外面晚了一个星期以上,再说了,我在家也看不到报纸啊。”陈子华苦笑着解释,“您这一说,我还真有点儿发蒙。”
梁珊恍然记起,陈子华的家是陈家坪的,确实如他说的那样,信息可不是一般的蔽塞,便轻笑了一声,“《关于物价和工资改革的若干建议》,是你写的吧?”
陈子华吁了口气,“嗨,我还以为是啥呢,原来是这个,那都是些个人看法,还很不成熟,随便写写,怎么,又上报了?”上次的事情记忆犹深,他还真怕又闯出什么麻烦来,给林安东整理的资料里面,有很多东西都是不适于见诸报端的,但作为政治人物,林安东会怎么做,还不是他能够预料得到的。
“与上次那篇一样,先是内参,后是省报,现在连全国性的媒体都有不少的转载,你可成了大名人啦。”梁珊不禁有些钦佩,这次可全是正面报道,人民日报还特别专门加了编者按,对基层干部勇于改革探索,敢于尝试创新,能够调查研究的工作态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对文中提出的观点和方法,表示谨慎的支持。
陈子华听着梁珊的转述,半晌无语,令他没想到的是,这次林安东倒是挺大方,文章只有他一个人的署名,看来,他想不成名都难。
“陈秘书只怕是要高升了。”梁珊敏锐的分析,“听说林书记年底就会上调国家部委,陈秘书年轻才俊,多半是要跟着进部委了吧?”
陈子华狐疑的看着梁珊,“梁书记听谁说的,林书记要回部委?”若是连地方上的基层干部都能听说这样的消息,要说背后没人推波助澜,陈子华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的,到底是谁在推动?显然是想让林安东尽早离开文熙市,能这样迫切的希望林安东这尊神走的,多半便是顾世平或者孙铭了,也或者是两人联手也说不定。
“不管是谁说的,重要的是,现在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梁珊若有所指的道。
陈子华琢磨了一会儿,这种情形下,对他的调查取证很不利,便是林安东,因为传闻要被挤走,在地方上再想做点儿什么动作的话,恐怕可要千难万难了,因为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配合你的,也就是说,原本支持林安东的人,也可能因为这个传言,放弃支持。
转而想起自己这几天的努力,还有吴明,对,就是吴明,这个跟寒微子游荡于三教九流之中乐此不疲的小骗子,一定不会让自己失望的。
陈子华不是那种轻易认输的人,反而愈挫愈强,加上两世为人的经历,比所有人都宽阔得多的视野,他完全相信,在自己的运作下,只要给林书记准备一把锋利的刀,他就敢毫不犹豫的斩人,作为一方政治势力的代言人,林安东并不缺乏魄力,他缺的,是运气和机会。
考虑到这次只有自己一人署名的论文发表,陈子华细细揣摩林安东的思维模式,渐渐的心里便有了清晰的脉络,面上也露出自信的笑容。
“王书记不是蓝山本地人吧?”王书记是蓝山县的一把手,为人若何,陈子华并没有概念,但从各乡镇的一些细节不难看出,此人应当是顾世平的铁杆死忠,否则也不会如此卖力的为顾世平冲锋陷阵。
梁珊脸上露出微微的诧异,却极好的掩饰过去,“王书记是从市里下来的,曾经是顾书记的秘书,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
陈子华端起酒杯,“梁书记风华绝代,长袖善舞,定能在蓝山更进一步,来,我预祝梁书记一帆风顺,更上层楼!”
梁珊精致端庄的面上露出雍容优雅的笑容,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借陈秘书吉言。”
……
从离开省城回家到再次返回文熙市,中间过去了半个多月。
林安东依旧呆在省城,似乎要在省城住下似的,陈子华回到市里的第二天,便驱车来到省城,除了给林安东送两坛黄酒之外,还送有几支干透的野生丹参。
省委招待所,见到一别半月的陈子华,林安东满面笑容,丝毫看不出有任何挫折:“小陈,你送的那个野生丹参,可真是妙品呐,我已经检查过了,效果出奇的好!”
“就知道这点儿小病小灾的难不住林书记,这不,今天我还给您带点儿好东西。”陈子华把手里的两坛竹编袋装着的黄酒放在桌面上,“这可是我们蓝山县的特产,您尝尝,包您爱喝,下次啊,还得让我给您弄来。”
林安东伸手摸了摸陶瓷酒坛子,脸上露出难得的缅怀之色,“黄酒?好东西啊,可有多少年没尝过了。”
陈子华从客房的酒柜里面取出晶莹剔透的玻璃杯,启开酒坛,往杯子里注了多半杯。
淡淡的酒晕,黄中透亮,带着淡淡的暗红色,一缕浓郁的酒香扑鼻而至,林安东端着酒杯,嗅味,观色,浅尝,神色中透出说不出的专注,目光似乎完全沉浸在了晕红的酒色之中。
放下酒坛和几支野生丹参,陈子华悄悄的退出客房,轻轻拉上了房门。
接下来几天,陈子华先后到蒋雨珊和许若兰家去了一趟,送上黄酒和一支干透的野生丹参,然后便是聚齐钱康和杨剑心,几人倒是好好的玩了一天。
除了钱康之外,杨剑心、蒋雨珊和许若兰都顺利的考上大学,杨剑心被华都军事学院录取,蒋雨珊被华都大学光华学院录取,许若兰则是被华清大学计算机学院录取,三个人虽然同时考入华都,却分别在三个完全不同的大学,也算是一件趣事了。
钱康不打算回学校复读,却一心想做个最有钱的人,用他的话来说,钱老爸是小学文化,可他的建筑公司里面多的是大学生、研究生给他打工,如今钱某人已经是高中文化程度,要是再进一步考上大学,就只能沦落成给别人打工了,所以,坚决不回学校复读,要下海去经商,至于具体经的什么商,还有待于考察之后再说。
陈子华便出了主意给钱康,让钱老爸多出点儿钱,送钱康去国外学金融经济,两三年之后回国,铁定赚大钱。
对于陈子华的眼光,钱康自然服的没话说,回去跟老爸一商量,还真就成了,钱老爸听说儿子愿意去国外学经济,那高兴劲儿就别提了,送礼托关系,三两下就帮钱康办妥了去日本自费留学的手续,不等蒋雨珊和许若兰等人出发去华都,便先进行封闭式日语训练去了。
七月二十八日,经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全国各地放开名烟名酒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同时适当提高部分高中档卷烟和粮食酿造的酒的价格。
八月十一日,国务院批转共和国人民银行《关于控制货币、稳定金融几项措施的报告》,并发出通知指出,货币、信贷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货币投放是否适量,金融能否保持稳定,对于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物价改革的顺利进行,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关系极大。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防止出现恶性通货膨胀,要进一步加强货币、信贷的集中管理,调整信贷结构。
陈子华论文上的观点一件一件得到了验证,紧接着,在那篇《物价和工资改革的若干建议》发表半个多月之后,华国中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央有关部门整理制定的《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
有关中央领导提名并称赞了陈子华提出的部分观点,认为价格改革的总方向,应当是少数重要商品和劳务价格由国家管理,绝大多数商品价格放开,由市场调节,以转换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实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要求。
方案提出,今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价格改革的目标是初步理顺价格关系,即解决对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有严重影响、突出不合理的价格问题。
工资改革总的要求是,在价格改革过程中,通过提高和调整工资、适当增加补贴,保证大多数职工实际生活水平不降低,并能随着生产的发展而有所改善,同时进一步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解决工资分配中一些突出不合理的问题。
同时提出,价格、工资改革实际上是改革的全面深化,还要在党内外人士和有关专家中广泛征求意见,然后讨论、审议,目前经济正处于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时期,进行价格改革、工资改革,时机是有利的,尽管面临的问题不少,但克服困难的潜力和回旋余地很大。
八月十九日,人民日报详细报道了中央会议的过程和关于价格、工资改革初步方案的基本内容,有心人注意到,基本内容和部分主要观点,与陈子华之前的论文惊人的相似。
被陈子华鼓弄下山的吴明,经过近半个月的明察暗访之后,终于回到了文熙市,满面笑容地交给陈子华厚厚的一沓资料。
第二天,这沓资料和陈子华整理好的文件以及相关报告,放在了林安东的面前。
认真的翻看之后,林安东苦笑了一声,“你这是给我递了一把刀啊,唉,可惜了,”随即便满意的望着陈子华道:“很好,你果然是……很好,嗯,这段时间,你就去华都吧,正好中央党校有个培训班,我帮你要了个名额,去进修一下,算是在职培训吧。”
陈子华没有想明白林安东的未尽之言,却也无法凭空猜测,更不知道林安东若有所指的两声“很好”指的是什么,不过,他明白一点,自己找了一把好刀,并把刀递给了林安东。

第十二章看不见的硝烟

九月初,陈子华陪着蒋雨珊、许若兰和杨剑心,离开文熙市,四人一同坐上开往华都的列车,这次,他除了返校之外,还挂着文熙市在职干部的头衔,前往中央党校受训。
吴明在陈子华走之前,就回鳖岭金矿去了。
九月二十四日,共和国国务院发出关于清理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压缩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的通知。
通知指出,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为价格、工资改革创造条件,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保持必要的后劲,国务院决定开展一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清理工作,通过全面清理在建项目,做到大幅度压缩投资规模,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清理对象包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这个通知终于为文熙市的争论画上了句号,只是,真正的硝烟却才刚刚拉开帷幕。
九月底,文熙市粮食局局长吴篪被纪委立案调查,三天后被双规,被牵涉到的基层和市县官员越来越多,陷入的部门系统也越演越烈,到年底的时候,市财政局局长被双规,教育局局长被撤职,税务局局长平调,相关系统主管的副书记、市长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牵连。
八九年初,文熙市市委书记顾世平同志调任省政协副主任;文熙市市委常委、副书记、市长孙铭同志,调任市人大副主任。
省委常委、副书记李国振同志出任文熙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安东同志接任孙铭,出任文熙市代市长,许泽华同志出任市委常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
龚林同志任市委副书记,市委党校校长、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协助市委书记负责市委日常工作,分管市委研究室、农村、计划生育、信访、维稳、机关事务、接待、机要、保密、关工委工作,兼任市委党校校长,联系市人大工作。
黄建东同志出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协助市长负责市政府日常工作,并分管市政府机关、财政、审计、税务、金融、工商管理、法制、对台、机关事务、接待、驻外办事机构、重点项目工作。
叶常浓同志任市委常委,渭滨区区委书记,杨繁斌同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