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高科技军阀-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噢。”杨朔铭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徐旅长那边有新消息吗?”

“徐旅长刚刚发来电报,在靠近鄢城一带又歼灭了一股日军,大约有1000多人。”副官说道,“可能也是从济南出来追击武卫前军的。”

随着副官的回答,杨朔铭的眼中立时闪现出了一幅山东战场的态势图,而后根据杨朔铭这些天获得的数据和消息,鄢城一带的地图在飞速的放大,显示出交战双方的位置和形势。

到昨天为止,杨朔铭率领的江西新编第五、第六混成旅已经将日军赶出了兖州,共计歼灭日军7000余人,并且在千钧一发之际救下了险些全线崩溃的武卫前军。在这场战斗中,杨朔铭的赣军损失轻微,共计有375人阵亡,107人受伤,而此前同日军激战了三天三夜的武卫前军损失则要大得多,共计27000余人的武卫前军折损了8000余人,将近全军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具体伤亡数字没有统计上来,因此用了“折损”这样的笼统说法,按照杨朔铭的估计,武卫前军的实际伤亡人数并不大,多数应该是逃散掉了)。

由于配备了可以说国内目前最先进的侦察飞机,加上精干的侦察部队,使得杨朔铭能够随时的了解战场情形。

据杨朔铭了解的情况,在日本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之前,青岛的日军已经增加到了60000人,在中国拒绝日本的最后通牒,日本向中国宣战后,日军还在不断的从本土继续增兵。日本人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打算以胶东半岛为基地,向中国的内地进犯。

1915年5月10日,济南的日军便开始向中队发动进攻,已经进入阵地的中队开始对日军进行了反击,双方的战斗正式拉开了序幕。

战斗一开始,兖州镇守使张汶生率先阻击日军,但在日军的猛攻之下一败涂地,不但未能阻止日军前进,反而丢了兖州。为了截断日军的后路,张勋率领武卫前军于5月末向日军发起进攻,一度将进攻的日军击退,张勋集中兵力试图夺回兖州,也同样遭到了惨败,如果不是杨朔铭率赣军及时赶到,重炮猛轰歼灭了日军,张勋很可能就让日本人抓去了。

对于张勋来说,他这一次算得上是福大命大了。因为杨朔铭的率军前来,实际上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尽管段祺瑞预先调动军队对日军可能发动的进攻做了相应的部署,但并没有给前线各军以具体的作战计划和指导方针(蔡锷此前提出来过一个进攻青岛的计划,由于实施难度较大,被徐树铮给否了),前线各军又互不统属,没有统一的指军,一旦战斗开始,只能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杨朔铭深深知道这一点,因此在北京的军事会议一结束,便急急忙忙的乘座飞机赶了回来。

为了阻止日军进犯中国内地,杨朔铭打算先设法截击防守胶济铁路的日军,截断日军的补给线,因此率部从开封出发,直奔济南,但未曾想在接近兖州的时候,便碰上了兖州镇守使张汶生的败兵,在从张汶生嘴里了解了情况之后,杨朔铭派出飞机和侦察兵查探敌情,在确定了敌军的方位之后,杨朔铭果断的发起了攻击,由于日军全力追击武卫前军,对悄悄逼近战场的赣军一无所知,结果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在毫无遮掩的平原地带被彻底歼灭。

如果不是杨朔铭临时起意想要进攻济南以稍试锋芒,张勋和武卫前军的命运,很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日军的愚蠢和自大,他这一仗也不会赢得这么痛快。

因为杨朔铭从他所知道的日军的分布和进攻表现来看,日本人似乎是打算从山东出发进攻北京!

在杨朔铭看来,日军采取的由山东出发进攻北京的作战计划可以说是相当愚蠢的。

尽管山东距离北京的距离并不算远,但沿途肯定会遭到中队的节次阻击,虽然中队战斗力相对较差,可日军在山东的兵力本来也不多,又多以步兵为主,经过连续战斗,哪怕能够打到北京城下,也势必成了强弩之末。

对日本来说,如果他们真的想要打下北京,最便捷的办法无疑是以海军运送陆军在天津登陆,由天津直取北京,而不必要搞得这么麻烦,从山东和奉天绕道进攻北京。

而由于他对天津地区防务的忧虑,因此他才会不遗余力的弄出了漂雷和袖珍潜艇提供给了刘冠雄。而从开战到现在,日本人却并没有采取这样的行动。

日本人有如此强大的海军而不利用,要么是太狂妄,要么是太愚蠢。

或者二者兼尔有之?

“京城那边儿有消息么?”杨朔铭想了想,问道。

“没有什么太多的新消息。”副官象是知道杨朔铭在担心什么,回答道,“我军前天已经完全占领了日租界,大沽海面据称发现日舰游弋,但并未向我军开炮。”

杨朔铭点了点头,说道:“走吧,带我去看看那位辫帅。”

日本,东京,帝国大厦。

此时在帝国大厦的会议大厅内,包括五相在内的紧急会议正在召开。

“我们在中国的军事行动很不顺利。”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的脸沉得仿佛能够阴出水来,“我军在济南至兖州一带遭到了中队的伏击。”他的目光落在了陆军大臣冈市之助身上,“据说损失非常大。”

看到大隈重信望着自己,冈市之助的脸不由自主的抽动了一下,他有些费力地点了点头:“我军是在追击溃散的中队时突然遭到伏击的,阵亡士兵的人数估计在5000人以上,已经证实第二十四旅团长山田少将不幸阵亡。”

“阵亡人数在5000人以上?”外相加藤高明的眼睛一时间瞪得老大,“会不会是统计部门搞错了?多写了一个零?”

冈市之助摇了摇头,“详细的伤亡数字还有待核实,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个数字还会增加。”

“这怎么可能?!中队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能打的?”加藤高明吃惊地问道,“要知道,我们在进攻青岛的战役中,也只有不到1500人阵亡!这怎么可能?!”

在整个青岛战役当中,日本海陆军一共有1455人战死,4200人负伤,而这一次发生在兖州的战斗竟然有超过5000人阵亡,难怪加藤高明会如此震惊了。

“我记得我们在攻占奉天的战斗中,也只损失了500多人。”大隈重信看着冈市之助,问道,“为什么两个战场上的伤亡数字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

“这说明中队的主力被布置在了山东战场。”冈市之助说道,“而不是我们之前设想的,袁世凯用他们来守卫北京。”

“据我们在中国的情报人员搜集到的情报,中队的战斗力一直很差,这一次怎么会给我军造成如此大的伤亡?”加藤高明问道,“他们的战斗力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这么多?”

冈市之助似乎感觉到了周围的人望向自己的目光当中的指责之意,他有些恼火地开始了反击:“中队的战斗力当然很差!这一点到现在仍然没有改变!根据报告,山田少将的部队在这之前,以不到7000人的兵力击溃了一支人数在40000人以上的中队!而他们是在连续作战极度疲乏和缺少弹药的情况下,又遭到了另一支人数超过20000人的中队的伏击!对于那些战斗到了最后一刻的英勇无畏的帝人,我们没有权利指责他们!”

“这表明,中队在山东地区的兵力很强大,总人数也许已经超过了20万人。”参谋总长长谷川好道说道,“这和我们以前所了解的情况不符,我们现在应该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

“而且据我了解的情况,中队的武器装备并不象在中国的情报人员所说的那样差,他们的很多部队,包括一些非袁世凯嫡系的部队在内,装备都非常精良,拥有的火炮也不比我们的少。象这一次发生在兖州的战斗,中队使用了大量大口径的重型火炮,正是这些大炮造成了我军的惨重伤亡。”冈市之助又说道,“据我们的情报人员的报告,这些重型火炮是中国人在美国订购的。”

“看样子袁世凯是有所准备的,所以才敢拒绝帝国政府的最后通牒。”加藤高明看了看大隈重信,“我们应该重新制定新的策略了。”

“我们应该尽快的攻克北京。”长谷川好道说道,“之前我们设想的辽东半岛作战方案和山东半岛作战方案都已经不再适用现在的情况了。”

“我们应该在天津登陆,进攻北京。”冈市之助说着,看了长谷川好道一眼。

“可是我们一旦攻克北京,袁世凯政府倒台,中国将陷于暴民四起的混乱局面,我们将失去谈判对手。”加藤高明立刻提出了异议,“而且还会引起西方国家的干涉。”

“不错,我们这一次进攻中国的目的,并不是要打垮袁世凯政府,而是要为日本争取最大的利益。”大隈重信说道,“我们之所以选择从奉天和山东两面进逼北京,就是为了迫使袁世凯政府屈服,答应我们的所有条件。”

“我明白您的意思,总理大臣阁下,您是想重复伊藤博文首相当年的功绩。”长谷川好道说道,“但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长谷川好道话还没有说完,一名官员匆匆忙忙的走了进来,将一张纸条递给了坐在那里一直没有说话的联合舰队司令伊集院五郎。

伊集院五郎看了一眼纸条,脸色立刻变了起来。

大隈重信注意到了联合舰队司令脸色的变化,立刻将目光集中到了他身上。

“第二舰队司令加藤将军今天早晨去世了。”伊集院五郎尽量用平缓的语气说道,此时的他巧妙的用“去世”这个含糊的说法,刻意的隐瞒了加藤定吉的真正死亡原因。

“太不幸了。”大隈重信有些难过地点了点头,“我们又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将军。”

“海军应该在这场针对中国人的战争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不应该只呆在青岛。”长谷川好道看着面色阴沉的伊集院五郎,“中国人的海岸线,可以说完全对海军敞开,海军可以采取任意行动打击中国人。”

“问题并不是海军不想采取行动,而是如果不想引起西方国家的抗议的话,那么可以供海军采取行动的地方实在是太少了。”伊集院五郎冷冷地说道。

“帝国陆军需要海军的支持,才能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登陆。”加藤高明注意到了海陆军将领们之间的紧张气氛,象是打圆场一样的提出了一个建议,“我们应该继续向山东增兵,彻底击垮那里的中队。”

“不错,袁世凯以为他手里的那些军队可以帮他取得胜利,我们要用实际行动,纠正他这个愚蠢的想法。”大隈重信说道,“当这些军队被我们全部消灭的时候,也就是袁世凯向我们投降的时候。也是中国人向我们投降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向他们展示我们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够瓦解中国人的抵抗意志。”

“是的。”加藤高明说道,“我们要让中国人知道,他们的抵抗是没有用处的。只有选择帝国的保护,才是他们的出路。”

 第七十章 打蛇打七寸

而此时的加藤高明根本不会想到,有人也差不多在这个时候,和他说着差不多的话。/  

“现在事实已经非常明显了!再打下去,就只有亡国一途!与其如此,还不如答应将满蒙让与日本,接受日本的保护,争取停战!”

“你怎么还这样的执迷不悟!让中国接受日本保护?就象朝鲜人一样?那和当亡国奴又有什么分别?”

还是那间小屋,此时,那位一身和服的美丽日本少女正不安的看着她所崇拜的那位中年中国人,和一个大肚子留着黑胡子的中国人在激烈地争吵着。

“中国和日本同属黄种人国家,如能合为一邦,中国之地可得开发,经济得以发展,又可借日本之军力抵抗西方列强,有何不可!我们革命的目的,本就在于排满兴汉,中国建国当在长城以内,如日本同意援助我党,将满蒙之地让于日本,对中国又无大损,日本则可保护中国免受西方列强侵犯,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怎么到了你嘴里,就成了非当亡国奴不可了?”

“你简直是走火入魔了!朝鲜到是和日本合邦了,可结果呢?连自己的语言和文字都不准使用,连吃米饭的权利都没有,这还不是亡国奴?你要四万万中国人都和朝鲜人一样吗?”

“什么叫亡国奴?照你黄克强的说法,中国人当满洲人的亡国奴,当了二百六十年,结果又怎么样?你我难道就不是亡国奴了?”

日本少女惊恐地看着黄兴狂怒地将桌子一把掀翻,头也不回地冲出门去,她小心地扶起了桌子,将掉落在地板上的纸笔等物一件件的拾起,重新摆好。

看到少女温柔的动作,本来怒火朝天的中年中国人眼中的怒火一点一点的平息下来,他想了想,拿起了毛笔,迫不及待的在纸上写了起来。

“……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外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因而满洲非中国之满洲,满洲人亦非中国之民也。”

“……日本所最需要者,满洲也,满洲之于日本,有不可隔离之关系。满洲之地原为满洲人之土地,对我中国汉人而言,并非绝对必要。我辈革命如能成功,如满洲蒙古之地,即使满足日本之希望,亦当无妨……”

“……日本人口年年增多,东北三省之辽阔原野适于开拓。日本本土资源贫乏,而满洲则毋庸讳言,富有种种重要资源,日本瞩目斯土,乃理所当然之国策。对此,我等中华革命党员能予充分谅解,故可以满洲为日本之一特殊地区,承认日本移民之开拓优先权。于中国而言,不唯满洲,中国本土之开发,亦唯日本之工业、技术、金融力量是赖。中日两国协力行进,则势力膨胀,不难造成一大亚洲,恢复往昔之光荣历史。”

“……如今袁世凯窃国乱政,致中日两国交兵不已,徒令亲者恸仇者快,闻之令人怆痛。为立即打倒横暴之袁世凯政府,确立中国全体国民所支持之革命新政府,收取中日结合之实效,望贵政府以军械粮饷及预备役将兵助我党编成三师团中国革命军,以资光复故国之用……惟冀自今以后,中日益提携共同防御欧西列强之侵略,令我东洋为东洋人之东洋,亚洲为亚洲人之亚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