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奈三国- 第4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孙权故作不解,反问徐庶道:“徐参谋此言何来?太尉大人何以如此相责于吾?”

眼看孙权还能保持如此心平气和,更如此做作,徐庶也很是暗暗惊讶:孙权身为人主,一方霸者,竟能对此等挑衅都能装作视而不见,其城府实在是太深了。看来要完成右军师之计,还需要更加努力不可。

徐庶本人的性格,当然不是这么嚣张的人了。但是为了达到此行的目的,徐庶就还非得如此不可。只有激怒了孙权,并让孙权有气无处发泄。以致气令智昏。那才能完美达到贾诩等人的计策。

故此。徐庶看孙权装糊涂。当下眼角一挑,蔑视的看着孙权说道:“吴侯何以装糊涂?贵军周瑜自立,不就是以此由,不再尊听吴侯号令的么?”

徐庶的神情。更是令孙权上火。

这有时候,一个人被另一个激怒了,不见得非得是言语上的。脸上神情地表现,有时候更为重要。很有可能,对方话说得很是平常。可就那眉毛,那眼神,那鼻子,让人看得不惯,忍不住地邪火往上窜。显然。如今徐庶就做到了这一点。

不过,孙权还是为了大局。忍了下来。当然了,徐庶地那番话,也有让孙权惊讶、冷静的地方。周瑜自立这回事。虽然在江南知道的人不少。可孙权早已下令封锁消息。不应该那么快就传到江南以外的地方去了。尤其还是幽州那么远地地方。

这在如今一个情报走三个月,消息闭塞的年代。那绝对是不可思议的。而这,也证明了孙权的境内,江南的地界。还是有刘明眼线的。而且,这些眼线传递消息的速度。非常的快。

孙权忍住气,佯装从容的说道:“周瑜自立,乃被主忘德之人。他之言语。皆是妄言。太尉大人,经多见广。当知其假。岂可信之。”

“吴侯所言其假,不知可有何凭证?吾受太尉大人所谴。却是不可轻信。”徐庶很是无礼地说道。

孙权为之气节。所谓:捉贼拿赃。自古都是抓住贼了,以赃物做凭证。哪有没事却要找凭证证明自己清白的?那不就是找麻烦么?何况,如今这个事,只能撇清,那还能自己找凭证的,只要一找,那岂不就真成了无私有弊?

想到这里,孙权气得一双碧眼,险些冒出幽幽的绿火。只是,即使孙权气到了如此地步,孙权还是不敢冒着得罪刘明,以至于两面开战的风险去喝斥徐庶。只是狠狠他瞪了一旁地庞统一眼。随即扭转过头,气得不再理会徐庶。

庞统自然知道孙权为什么瞪他了。不过,庞统却是丝毫也不在意的。只是在心中暗暗的感叹:我这个师兄,倒还真是不简单啊。

但是,虽然庞统沉得住气,对如今地这个局面,一点也不在意。可一边的鲁肃,却不能容忍主公孙权受那么大地羞辱。

而且,如今这个局面,孙权已经被气得不说话了。而那徐庶还是一幅不依不饶,非得问出一个真章来得样子,鲁肃忍耐不住上前质问道:“徐参谋,我主迎先生。礼数未有半分缺欠。先生何以咄咄逼人?即使先生奉太尉大人差遣,太尉大人上不曾定我主之罪。先生何故一隅定之?”

鲁肃此时为孙权出头,孙权是又欣慰又担心。欣慰的是,鲁肃果然是自己的直臣。为了自己,那是真敢说话。不过,孙权也担心,若是鲁肃把徐庶得罪了,那可如何是好?

可出乎孙权意料之外的是,徐庶闻听鲁肃质问,大量了一下鲁肃,竟然笑了。而且还是很和颜悦目的对鲁肃说道:“这位将军想是鲁子敬将军吧?在下徐元直,给将军见礼了。”

屋内之人,尽皆愕然。

这反差也太大了吧?要知道,就是在刚才,徐庶见到孙权的时候,那也是止高气昂的。根本没有给孙权行过礼。稍后安稳住了之后,更是对孙权一通质问。没给过孙权好脸子。怎么鲁肃这一质问,这徐庶倒给鲁肃行起礼来了?这鲁肃就算再有名气,他也不过是孙权的一个下臣啊。

此时别说是旁人了,连鲁肃自己都搞不清自己怎么有这么大的威力,惊讶的连自己刚才质问徐庶什么都忘了。诧异的向徐庶问道:“徐先生何以知我鲁子敬?”

徐庶笑道:“将军与我家荀大人交好。我家荀大人感将军风骨,时常提及将军。在下乃荀大人所辖部门之人。故晓之。此行,我家荀大人,还命我来此之后,要与将军问好。”

鲁肃一听明白了。这个徐庶是荀域地手下,想是这个徐庶事故,怕自己与荀域有故。故而恭谨于己。想到这里,鲁肃不禁感怀:这荀域与自己一见投缘,倒是很够朋友。

可鲁肃感怀的这当口,孙权更是气了。当着那么多文武的面。自己的颜面还不如鲁肃威严呢?自己颜面何在?尤其是这当口。外面正说这周瑜自立呢,而今自己又不如鲁肃,自己如何还坐得稳这个江南?

孙权情不自禁的怒哼了一声。

孙权这一哼,把鲁肃惊醒了。鲁肃本是大智之人。虽说过于诚实。可不是不通事务。闻音而知其意。当即知道孙权有些不满了。而且,鲁肃也觉得如今这种局面对孙权今后的威信不好。

故此,鲁肃容颜一正,再次正色的说道:“徐先生。你来此乃是公干,而我与文若公之交情,乃是私交。此时公务在先。私交无须虑之。而君咄咄逼人,辱及我主。君当与我主赔之以礼。”

徐庶暗暗佩服:无怪乎主公和荀大人等,都说这个鲁肃不错。此人确有风骨。

不过,徐庶佩服归佩服。可徐庶却不会认为鲁肃能胜过自己。更不会听任鲁肃得指使。就连刚才徐庶给鲁肃地那番做作,也不过是依计而行。何况鲁肃让徐庶给孙权道歉,那也是绝对的与徐庶所背负的使命相违。徐庶也就更不能听命了。

要知道,如今徐庶所来地目地,那就是执行当初贾诩献给刘明的计策。

而贾诩的计策。那就是派一能言之人前往江南。

在众目睽睽之下,在孙权的所有手下面前,大大地羞辱孙权。

贬低孙权,并尽最大可能的抬高孙权一干重臣。如周瑜、鲁肃、诸葛亮等人的地位。使之人为的照成一种干弱支强,主弱臣盛的局面。

如此一来,孙权的威信必然动摇。而这,在如今这个乱世,那是最要不得的。主君积弱,那是没有臣下愿意跟随的。

就是原本已经追随孙权的,也会因此升起离异之心。

而这种举动,那是属于明面上说不了地。毕竟人心隔肚皮。只要徐庶造成了那种局面,孙权手下都是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孙权也是无法掌握的。君臣之间的猜疑,必然因此而产生。

而且,就算是此计被诸葛亮等人识破,可那孙权就算是明知这是一个计策。那孙权却也是无可奈何的。毕竟孙权不能跟自己手下人解释,那只是幽州地计策,是故意如此的。要是孙权真那样的话,那岂不是越描越黑?

而那时节,孙权为了立威,那也就不得不铲除一两个重臣,重新树立自己地威信。而即使如此,孙权的威望也会下降,君臣之间更会背德。

何况,如今周瑜自立。不论真假,对孙权地名望都是一个打击。如周瑜自立是真的,那自不用多说了。有周瑜做榜样,在加上徐庶一番言辞,孙权的威信,那算是完了。孙权也就不用考虑了。而若是周瑜假自立,那外人暂时也不会知晓,有徐庶生事,绝对能动摇孙权在江南的人望。进而动摇孙权的根本。

而除此之外,周瑜若是假自立,所谋之人,必是曹操。而如此重事。孙权军中的所知之人,也不可能太多,太多则事机不秘。就算孙权和周瑜能掌控军中全部将领知此事而不外泄。

那也不可能让军中的所有士兵只小而不泄漏。

如此当孙权威信再被徐庶贬低之后,那些本来已自觉跟随周瑜自立的军兵将士,自也不甘心再次跟随孙权。当那时,恐怕那些兵丁将士,逼也要逼周瑜等人反叛孙权不可。

而且,就算那些不知晓此事之盲从者,仍然跟随周瑜等人重新跟随孙权,也必遭孙权猜忌,再有徐庶刺激那么一下,孙权也必定疑心其党羽壮大。到那时,那些跟随周瑜假自立的将士,恐怕也要不得不反了。

何况,就算是孙权还能压得住臣下,可徐庶却也把孙权惧怕刘明一事给挑明了,那些追随孙权的人士,自然就会有一个更好的选择。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些在乱世当中想要有所作为的江南人士,当然不会甘心只做一个二流君主的手下。孙权既然惧怕刘明,那跟着孙权,当然不如直接去跟刘明了。

这些,就是徐庶来此的根本目的所在。徐庶乃是背负了务必要让孙权自食其果,搬石头砸自己的脚面的重任来此。如此,徐庶怎么能给孙权道歉赔礼?

徐庶哈哈笑道:“鲁将军乃我家荀先生之友。且,风骨锋铮,某理当敬之。然,吴侯所辖,不过江南,西川数地。就是不算而今周瑜自立。那也不过是弹丸之地。单是我家太尉大人所属的辽东之地,吴侯已远不如也。似此等外藩之臣,我家太尉属下,不知凡几。见了我,尚且行礼。”

且不说我未曾言语有

亏。就算我言语之间,有何不当,我又如何能与下者赔礼?何况,而今我奉太尉大人之命亲临此地追查吴侯谋兄之事。有上命在身,更不能给其下者见礼。更何况,吴侯谋兄之事,此时尚且不明,若其确有其实。我家太尉大人,必不能容之,大军必将不日而到。到时候,吴侯难免要为阶下囚。倒是还需我这座上客美言一二。我又何须再此见礼。

徐庶这个话,那绝对的是气人到极点。一点都没给孙权留面子。孙权就是泥人,也有土性。当即忍不住喝斥道:“匹夫!过也软我。我统领江南、西川,雄兵数十万。就是你家太尉大人,也要给我几分颜面。蜀汉之约,可见其实。何容得你这小人在此放肆,就算我今日替太尉大人管教育你,想那太尉大人明理,也比不会怪罪于我。”

随即,孙权大声喝道:“左右!与我将此匹夫拖了出去重责八十。”

 第五百八十六回 徐元直舌战江南

“哈哈哈……”徐庶放声大笑道:“孙权!休要张狂,可知尔头尚在否!”

徐庶一听孙权发怒,却只敢命人责打自己。不敢下令斩杀自己。料知孙权还是很顾忌主公刘明的。徐庶的心中更是有根,拼着招那孙权一番责打,也要更加落下一孙权的面子。连吴侯也不称了,直呼孙权。不过,徐庶话术之时,还是使了一个小技巧。

果然,孙权虽然闻徐庶之言,虽在盛怒之下,还是喝道:

“匹夫!祸至临头,还敢诳语?今我头尚在。汝有何话讲!”

“哼!今尔头尚在。却焉知可保有几日?吾为太尉大人之使。辱我,即辱太尉大人。我若受打,太尉大人大军不日而至,尔头焉可尚在。”徐庶丝毫不让的直视孙权说道。

孙权这个气啊。连呼左右:“拉出去!拉出去!给我打!”

“且慢!”

孙权虽然快被气运了。可孙权手下涵养高的,那还是有很多的。尤其是此时孙权还在建业的老家,那些江南名帘众臣涵养高的,那就更多了。那一个个的涵养,绝对是到家。

故此,此时那些觉得徐庶之言有理,而孙权却因为暴怒丧失理智的大臣,为了对孙氏基业的负责,他们这些大臣,哪能让孙权犯这个低级错误。

要知道,就算是两国交战,那还都不斩来使呢。何况这徐庶还是刘明的使臣。使臣,那可是来访势力的颜面所在。辱使,就是在羞辱对方。要是那样的话,孙权责打徐庶,还不如干脆就把徐庶杀了。毕竟斩杀来使,可以说是斩使明志。还可以给己军一个小小的士气激励。可责打使者,那却只能是羞膘对方。就算是今后打起来,那都不占理啊。

徐庶本来就是要讨打,在树立自己不屈的形象下。贬低孙权根本不能奈自己如何。只能用责打来掩盖他的无能。在坐实孙权无能,降低孙权在群臣之间威信的同时,也为今后幽州个后再次讨伐孙权制造一个借口。可如今,却有人出来阻止孙权。徐庶很是好奇的看了过去。

只见这个出来阻止孙权的人。年在四十五六,身高八尺,长脸高冠,重眉大眼,笔直地鼻梁,颇有威仪。

徐庶一见之下,气焰也是矮了几分。没办法,谁让这个人徐庶认识呢。此人乃是江南地张昭,张子布。那也绝对是江南一地的士林魁首。更是江南张家的阀主。虽然徐庶不是多么在意张昭的身份。也自问在韬略上绝对要高过张昭。可那徐庶终归在江南混过很长一段日子,那张昭却无论从哪里来说,那都是徐庶地前辈。徐庶再是嚣张,气焰也不得不收敛一些。

而那孙权看张昭出面,也是不得不给张昭几分面子。当初孙权接掌江东。要不是有张昭出面安抚江东众人,孙权也决不会轻易就能搞定的。更不会有闲暇去找诸葛亮的。

故此,孙权强压怒气说道:“子布何以为此匹夫求情焉?”

“非也。我非为徐庶求情。实乃为主公醒智尔。今主公与那刘太尉立有巴蜀备忘之录。两军罢战。齐修友和。若是那刘太尉食言而肥,昭之天下。刘太尉仁义之名尽失。我军不齿,必死战也。而若主公麦打徐庶,徐庶乃为幽州使者,打其,即羞膘幽州是也。若刘太尉以此向讨,其责尽在主公。那刘太尉出兵,不仅出师有名,就连我军也无决战之心。主公知此,若是还想惩戒徐庶,臣请斩之。以此昭告天下,斩使明志,与那刘太尉势不两立。以激我军将士之心。”张昭很是有条不紊的说道。

徐庶在一旁听得一哆嗦,心里暗骂:这个张昭可太狠毒了。若是孙权真的听了他的话,把自己一杀,不仅自己算是白绕,就连右军师等人的计策也就因此失效了。反倒平白的助长了孙权的气势,威望。

此时,徐庶见孙权果有思虑之像。连忙放声大笑道:“斩使明志!说得轻巧。我家太尉大军若至,尔等残兵,何以当之?难道就凭着那西川地险么?那剑阁倒是险关,可我家关将军接我家马将军回营,那还不是轻而易举?若不是你家鲁将军来我比州,与我家太尉大人以及荀大人投缘,立下那巴蜀备忘录。而今又如何还有尔等地存在。”

闻听徐庶所言,孙权、鲁肃、庞统这些知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