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奈三国- 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明被王司徒这么一问,回过神来,对王司徒说道:“王大人。请借步说话。”

王司徒随刘明走到了一旁。

刘明这才对王司徒说道:“王大人。听说前日,你路遇兵乱。是我家二弟救了于你。不知可有此事?”

王司徒连忙躬身说道:“下官的身家性命。正是关将军所救。太尉大人如有差排。下官必要舍命报答太尉大人二弟的救命之恩。”

刘明一听王司徒如此说。心中立马就乐了。看起来这件事要比自己预想中的要好办得多。当下,刘明对王司徒笑着说道:“没这么严重。只是一件喜事儿。我那二弟在救你之前,先是救下了一个女子。这个女子十分的忠义。而我家二弟,也是一个忠义之人。因此对这个女子念念不忘。而这个女子,就是你府上的红昌姑娘。因此我家二弟烦劳我这个大哥来此提亲。不知王大人可有成人之美?愿否与本公结下这一门的亲事?”

刘明说完,王司徒就是一愣。王司徒真没想到如今国难当头,而这太尉刘明大人把自己拉来这里,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王司徒的心中就是有了几分的不悦。认为刘明身为太尉,却没有一个轻重缓急。而且这刘明提起的那个红昌,那也是自己的一块心头肉。

王司徒不由自主地陷于沉思当中。想当初:自己出京,巡察地方,了解民情,顺便回太原老家探视。那一个月来自己亲眼见到:大片荒芜的土地,无数逃亡的人群,家乡亲人的哭诉,不时可见的饿殍,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现象,犹如一把把利剑扎在他的心上。自桓、灵二帝即位以来,宦官、外戚互相倾轧、残杀,交替执政,无论是谁上台,都变本加厉地刻剥百姓,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加之近年来灾害不断,不是旱涝、蝗雹,就是牛疫、地震,每一次灾害,都使老百姓雪上加霜,苦不堪言。而黄巾刚被镇压下去,朝廷不从中吸取教训,反而更加残酷地剥削百姓,外戚、宦官之间的斗争也更加激烈。自己曾多次向天子建议,制止朝廷内的帮派争斗,减免田租赋税,让老百姓有个休养生息的机会。怎奈天子整日沉溺于声色犬马,根本听不进去,自己一片忠言不被采纳,身居高位无助于民。而就在这个路上,自己看到在一条小河沟里,一个小女孩守着一具中年女尸哀哀哭泣。当时自己只见那中年妇女骨瘦如柴,面色蜡黄,不用问也知道是饿死的。而那个小女孩有十二三岁年纪,蓬头垢面,号哭不止。自己听得可怜,仔细一问,方知小女孩父亲在战乱中死去,母女二人,乞讨为生,这几天实在讨不到东西,母亲把少得可怜的一点剩饭给了女儿,自己却活活饿死了。自己看那个小女孩可怜,又说话十分的有条理,就把她带回了府中。当时自己的夫人怜其孤苦伶仃,一无依靠,便把这个小女孩带在身旁,抚养长成。而自己夫人本因膝下空虚,时起悲感。如今有了那个小女孩,就当做儿女一般,教她女工针指。那个小女孩清洗之后,非但相貌美丽,而且聪慧异常,凡事一教便会,一会便精。惹得自己的夫人,格外欢喜,又教她读书识字。而那个小女孩对于读书,尤其是性之所好,朝夕诵读,从不出外嬉戏,如此一来,不仅是自己的夫人十分爱惜,就是自己也欢喜逾恒。尤其是这一两年来,这丫头更是出落得身材窈窕,人品风流,明眸皓齿,粉面朱唇,真个是花容月貌,玉骨冰肌。恰似天上神仙,实乃人间佳丽。天然的生成千娇百媚,这世上就真没有第二人可比了。而自己的夫人因为自己并无后代,也屡次劝得自己纳妾,又看见貂蝉如此美貌,又是她一手抚养成人,才能既然高到极顶,性情更是柔顺温和,便劝自己将其纳为妾媵。那丫头生性聪明,早已料着自己夫人的意思,服侍之间,也愈加尽心竭力。只待自己明年待其长成之时,就将她受用了。怎么就又让这个关将军给看上了?

 第一百五十二回 轻绞之利

王司徒的脸色当时就沉了下来,有心拒绝刘明的这个无礼请求,可转念又一想:不说自己的性命曾经被这个太尉大人的二弟所救。 /就说如今这个太尉大人,兵强马壮,自己等人还置身于这个太尉大人的营盘之内,这要是自己拒绝了太尉大人,使太尉大人在恼羞成怒之下把自己等人暗算了。那自己等人岂不冤枉。自己等人又如何能完成恭迎圣上还朝的大业?那红昌虽然长的倾城倾国,可毕竟不过是一个歌姬。自己为朝廷的大业,性命尚可不顾。又何惜一个歌姬。给了他,也就是了。而且这个歌姬给了这太尉大人之后,自己还可以从此和这个太尉大人拉上关系。如今这太尉大人只凭着几万的兵马,就可把那国贼董卓的几十万兵马赶跑。那他回到幽州之后,肯定也可以把那个无名之辈公孙度的反叛,剿灭的。到时候,不管是自己这些大臣是否平定了董卓,恭迎了圣上还朝,都离不开这个太尉大人的协助。如自己等人聚集的兵马不足以平定国贼董卓,那自己等人还是要借助于太尉大人的武力。而且,就算是自己等人平定了国贼董卓,这个太尉大人乃是先帝所倚重的托故大臣。也必定得到当今圣上的重用。而自己也还是需要与这太尉大人结为一党。以在圣上面前站稳根基,更好的为朝廷出力。

想到这里王司徒又换了一幅脸色。面带几分笑容的说道:“太尉大人的二弟,能看上红昌,那是她几世修来的福气。下官哪能不成人之美?下……”说到这里,王司徒猛然想到:既然自己准备和这个太尉大人攀上关系,那自己何不把这层关系弄得更牢靠一些?只是送一个使女、歌姬,那哪能算是什么牢不可破的关系?不如自己把这个红昌认为女儿,如此抬高了红昌的身份,逼那个关将军把红昌娶为正妻,如此一来,自己和太尉大人就是亲家了。那朝野内外,还有何人是自己的敌手?想到这里,王司徒急忙改口说道:“只是下官府上的那个红昌,深得下官夫人的喜爱,这几日危难之时,对下官夫妇,也是不离不弃,忠义无比。因此,昨日下官的夫人,已经将其收为了女儿。如今太尉大人的二弟要抬举红昌,那也要顾及下官夫妇的颜面,给个名份。”

刘明一听就明白了。这个王司徒是准备把自己和他绑在一起呀。不过,刘明也不在乎这些。而且当初准备成全二弟和红昌市,那也没抱着玩弄女性的心态,每准备就玩玩算了。给红昌姑娘一个名份,这也并不为过。当时,刘明就替二弟关羽做主了。准备迎娶红昌姑娘为关羽的正妻。算是和王司徒正式结下了联盟。

刘明再搞定关羽的这件事后,又好似不经意的随口向王司徒问道:“听说王司徒的府上还有一女,名叫貂蝉。可有此事?”

王司徒奇怪的说道:“貂蝉?貂蝉是何人?下官的府上并无此人呀。”

刘明当时就是一愣。没有貂蝉这个人?怎们可能哪?这可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但是刘明也知道这个王司徒是不会欺骗自己的。要知道等那红昌姑娘嫁给了自己的二弟关羽之后,自己想知道这个王司徒的府里有什么人。那是一问便知。这个王司徒虽然有些迂腐,可却也是一个聪明的人。绝不会用如此幼稚的手段来回绝自己。难道这个王司徒大人,不是那个献连环计的王司徒大人?

可就在这时,那王司徒又说道:“太尉大人。貂蝉这个名字,真的不错。貂,象征其珍贵;蝉,象征其高洁。我儿红昌,在拜我为父之后。还没有为其重新命名。而她那红昌二字,实为不雅。配不上我家以及太尉大人二弟的身份,不如就改为貂蝉好了。”

刘明又是一愣,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这个貂蝉是因为自己才有的吗?那自己怎么没在历史上有名呢?

刘明这里一帆风顺。那郭嘉劝洛阳百姓迁移幽州工作,更是因为准备充足,太平无事。那些洛阳的百姓之中,富裕的都被董卓杀了,穷苦的也没有余粮度日。而且这洛阳地面上的粮食,几乎又全都被董卓搜刮干净了,转而落到了刘明的手上。这些洛阳的百姓留在洛阳,那肯定是死路一条。而到幽州去的话,郭嘉给他们许诺,这一路上的粮食,太尉刘明大人全给包了。而且到了幽州还给大伙找活干。给地种。那这些洛阳的老百姓还有什么可犹豫的。除了极少数特别恋旧的老人外,几乎都愿意迁移到幽州去。最后,这些洛阳的百姓,愿意留下来的,不过才五六万人口。而且郭嘉还以刘明的名义,给这些人留下了一定的口粮。这些百姓对刘明更是感恩戴德。而刘明仁义的名声更是大振。如日中天。

而刘明这里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那些关东的群雄可也没有闲着。袁绍和曹操等人在刘明攻破洛阳之后。也尾随其后,过虎牢关,来到了洛阳。

这时刘明早就追董卓去了。就连郭嘉也在稍微整顿了一下并州的降兵之后,追上了刘明的步伐。这些诸侯来晚了一步,这洛阳只剩下了空城一座。

可此时的袁绍,却不想在跑到刘明的前面去了。在洛阳的城外扎下了人马。分兵把守虎牢关和洛阳。

不是因为别的,只因这袁绍虽是出身望族,有四世三公的光环照耀着,可本身却是庶出,所以这袁绍更是极好脸面,对颜面有着一种病态的执著。现在袁绍可不想再跑到刘明的前面,要是自己追击董卓不行的时候,再回过头来求刘明出头。那袁绍自己可就万万得受不了了。

而且这袁绍还自认为现在不管怎么说,现在是自己领导的联军,赶跑了董卓。虽说那太尉刘明得出力不小。可如今这打下来的汜水关,虎牢关,洛阳等地盘,可都在自己的手上,这太尉刘明虽然有些本事。可没有自己的人马守护这些地盘。就凭这太尉刘明的那点人马,被说是打董卓了,就是光看护这些地盘,就把那太尉刘明得人马分光了。那太尉刘明还不得早就被那董卓一口吃了。反正现在董卓被打跑了。这功劳肯定有自己一份。就让那太尉刘明先和董卓打去。等他们两败俱伤了,自己再凭着优势兵马立个大功。到时候,那天子还不得重重的赏赐于自己。

袁绍这里抱定了主意,扎兵于洛阳城外,按兵不动。观看刘明军马的动向。可袁绍部下的孙坚,看到洛阳城里荡然一空,连皇陵都被挖了不少。自己的军队是一点的好处都没捞到。不由得‘轻绞’的本性爆发。下令自己的本部人马,打着修缮宫廷,准备恭迎圣上还朝的名义,重新再把皇宫里里外外,好好的在扫荡一番。

还别说。孙坚这一番地毯式的扫荡,还真就从皇宫弄来了不少当时遗拉的好东西。可最让孙坚惊喜莫名的是,在自己率人马,扫荡皇宫到晚上的时候。忽然旁边有一个军士指着远处说道:“殿南有五色毫光,起于井中。”

孙坚当时就眼光闪烁。连忙唤军士点起火把,下井打捞。这一捞之下,就捞起了一具妇人的尸首,虽然日久,其尸不烂。据此观测,此妇人之死,应不在董卓撤离洛阳之时。而尸身不烂,应是有宝物护身。孙坚细观之下,此妇人宫样装束,唯项下带有一锦囊。

孙坚对尸体是谁?不感兴趣。孙坚只对能发出光芒的宝物感兴趣。当下孙坚连忙再命人把那个锦囊,取来观看。那锦囊之内,有一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孙坚又把这个小匣打开,只见匣内乃是一个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旁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乃是先前不见了的传国玉玺。

孙坚一看是这个好东西,连忙向自己手下最博学的程普问道:“德谋。你看这东西是真的吗?”

程普接过来仔细一看,对孙坚说道:“恭喜主公。贺喜主公。这是真的没错。此正是传国玺也!此玉是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石上,载而进之楚文王。解之,果得玉。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为玺,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风浪大作,舟将覆,急投玉玺于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华阴,有人持玺遮道,与从者曰:‘持此还祖龙。’言讫不见。此玺复归于秦,明年始皇崩。后来子婴将玉玺献与汉高祖。后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将印打王寻、苏献,崩其一角,以金镶之。光武得此宝于宜阳,传位至今。近闻十常侍作乱,劫少帝出北邙,回宫失此宝。今天授主公,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处不可久留,宜速回江东,别图大事。”

孙坚一听之下,欣喜若狂。连忙说道:“汝言正合吾意。明日便当托疾辞归。”当下,孙坚和程普等人商议已定,密密的严令众军士勿得泄漏此事。

可孙坚哪里知道,那袁术本就因汝南太守之事,提防着孙坚。早就就秘密的在孙坚的军中,安排下了自己的暗哨。如今孙坚这一下令。那暗哨看出这是一个机密的大事了。虽然袁术不在这里。可袁绍还在呀。于是连夜偷出营寨,来报袁绍。

袁绍一听之下,给了这个暗哨重重的赏赐,暗中留在了军中。

次日,果然如那个暗哨所言。那孙坚来向袁绍辞行说道:“坚抱小疾,欲归长沙,特来别公。”

袁绍微微一笑说道:“吾知公疾,乃害传国玺耳。”

孙坚面色一变说道:“公何出此言?”

袁绍冷哼一声:“我等兴兵讨贼,为国除害;这传国玉玺,乃是朝廷之宝,文台既然获得,当对众留于盟主处。也不失为美意。待咱们诛了那国贼董卓之后,复归朝廷。自会有文台的封赏。今文台匿之而去,意欲何为?”

孙坚连忙强辩道:“什么玉玺?因何就在吾处?”

袁绍心说:你这家伙还嘴硬。待我给你挑明了。于是,袁绍问道:“建章殿井中之物何在?”

孙坚硬撑着说道:“吾本无之,何必强自相逼?”

袁绍暗骂:好你个孙坚,给脸不要脸。当下袁绍把脸一沉,对孙坚威胁道:“孙坚。你赶快交出来,免得自取灭亡。”

孙坚那也不是白给的。‘轻绞’出身,光棍的本性发作,指天发誓说道:“吾若果得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刀箭之下!”

此时旁边的众诸侯早就不满袁绍地跋扈,也纷纷得替孙坚说话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