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奈三国- 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嬉笑了一番之后,众人各自安息。次日天明,刘明命手下聚集满营众将,以及众位朝臣议事。这些朝中的文武大臣和那满营的众将来到之后,分作了两处。朝中的文武大臣聚到了一处。而那些投靠自己的并州和司隶的将领泽和自己的幽州手下站到了一处。只是这一处,又根据个人的远近。各自一堆。刘明一看,就是一摇头,果然不出郭嘉所料,这些将领和需要一些磨合期。

不管这些,刘明先随意地把幽州公孙度,公孙瓒以及难楼起兵造反的事情,讲述了一遍。

然后,刘明首先对那些朝中的文武大臣说道:“诸公。本公守土有责,而且幽州有乱,我军的粮草供应,也成问题。本公只能先回到幽州把那叛乱做反的公孙度等人拿下,然后再来为朝廷尽力了。如今天子蒙尘,国家大事,百废待兴,也只有靠诸公先暂时鼎立支撑大局了。万幸的是,此时的咱们的京师洛阳,本公已经从那国贼董卓的手中夺回来了。诸公可以在此商议朝政,谋划如何得请圣上还朝。”

刘明刚说完,这底下就乱成了一片,那些朝中的文武大臣纷纷的议论起来。刘明也不去理会他们。又起身到了那些刚刚投降自己的并州和司隶得将领跟前,对他们说道:“众位将军,尔等初次投奔于我。未及得享安逸,我幽州就出如此为难。现形势危急,本公即可就要班师回幽州平乱。此事,事关众位将军的安危。今日,本公在此问尔等,尔等可愿与本公共赴危难?愿者,本公欢迎。不愿者,本公也不挽留,自会给尔等盘缠、路费。让尔等另谋他处。”

刘明原本的那些幽州的手下,那根本就不用说了,自是刘明指那,他们打那了。全都立即地回答道:“誓死追随太尉大人。不离不弃!”

而那些并州和司隶得武将,有的在心中嘀咕:还会有如此得美事。要打仗了,倒要叫我们走了?不会我们才开口,就把我们给清除了吧。也有的武将心想:自己已经投降了太尉大人。如果在这危难之时,自己跑了。以后还有谁会收留自己?有道是:货卖识家。好钢用刀刃上。这就是自己出人头地,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还有的武将想到:当初自己跟着董卓这么多的兵马,都被太尉大人轻易的打败了,那些幽州的跳梁小丑,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就看太尉大人昨天得到的情报,都没有连夜动身得稳当劲。就可以看太尉大人心里是多么的有根了。而且,这还背不住只是太尉大人试探我等忠心的一计呢?这天高水远的,谁又知道太尉大人的幽州是不是真的有人造反了。

而就在这时,那吕布抢先说道:“太尉大人对我等有不罪之恩。又好意的收留我等。我等岂可在太尉大人的用人之际离去。如此,我等岂不是招世人笑骂。好男儿征战沙场,有战乱待平,正是我等建功立业之机。也是我等报效太尉大人的时候。我吕布在此誓死为太尉大人效力!”

刘明没想到会是吕布带头表忠心,而且吕布说的条理分明,分外得让自己听着舒服,顺心。而刘明今日的言论,乃是早就和郭嘉商量好的,为的就是拢一下这些降将的人气。使其不会在将来与公孙度的大军作战的时候,突然的变卦。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当下刘明赞许的看了一眼吕布说道:“好。”然后将目光看向了别人。

那张辽接着说道:“愿为太尉大人效力。”

高顺有些明白了刘明的意图,也接着说道:“命已归太尉大人。凡太尉大人所命。唯死力尔。”

剩下的侯成、魏续等等的并州以及司隶得降将,全都表态要跟随刘明到底。

刘明这才满意的跟众将说道:“各位将军即已决定跟随本公。那本公是决不会亏待各位的。不过,既然各位将军全都要一心跟随本公,那今后就要对本公的将令,令行禁止。严加听用。须知本公幽州的兵法森严。不可亵渎。”

众将齐声称:“诺!”

刘明处理完了自己手下的这些将领,转回身来看那些朝中的文武大臣商量得如何了。刘明过来一看,没想到自己原本以为这些朝中的文武大臣,会非常高兴得接受自己的提议。在这个洛阳成立朝廷,与那董卓对着干。可如今这些朝中的大臣却分作了两派。在那里讨论不休。

刘明这一过来,两边人都更来劲了,纷纷拉住刘明,让其赞同自己的观点。

就在刘明听得迷迷糊糊,头痛不已的时候,那王司徒则分开了众人,劝刘明说道:“太尉大人。如今天子蒙尘。我等自应是要先已大事为重。太尉大人幽州兵马的军饷我等可以筹措。太尉大人的守土之责,我等也可于今后在圣上面前为太尉大人承担。至于那幽州的叛乱,我等也可等以后由太尉大人恭请圣上回来之后,在请圣上让太尉大人回去平定。不知太尉大人意下如何?”

其他的官员一听王司徒这么说,也都纷纷得附和。这可把刘明吓了一条,这要是真的把自己缠在了这里,那自己幽州的根基可就要真的丢失了。那可怎么能行呢?于是,刘明连忙苦笑的跟众位大臣解释道:“非是本公不愿为朝廷尽力。而是,就算是本公的军马留了下来,而且众将士的粮饷由诸公来解决。可诸公又是怎么来解决呢?要知道那董卓退向了长安,那长安乃是他的根本所在,城高墙厚,兵精粮足,又有崤函之险,断非一日可以攻下。我这五万的大军,再加上这些新降的十几万的人马,向在洛阳附近,千里无粮。诸公又能支持个几日粮草?而且那幽州公孙度反贼的实力庞大,如不尽早平定,他得到本公幽州粮草的资助,与那董卓遥相呼应,则汉室危矣!天下危矣!况且本公之精锐,皆是幽州的虎狼之师。如今幽州危在旦夕,众将士心系家园,无心恋战,就算是勉强留此应战,那也无十足之战力。再说了,如今那董卓已经被打怕了,逃走了,而那本初响应诸公的号召,结盟数十万,前来讨伐董卓,这里也不少本公得这点军马了。这朝中的大事。又有诸公在此谋划效力,本公焉有不放心的,就请诸公多费心力了。”

王司徒等人一听刘明说得在理,也就不再强留刘明,遂把刚才的分歧跟刘明叙说出来。

原来,刚才这些朝中的大臣在讨论同组朝廷的时候,那王司徒提出这天子既然是何皇后下‘罪己诏’禅让的,而且又有太尉刘明得先皇遗诏,那他就是汉室的正统,只要那董卓还在一天的拥立天子,董卓就只能算是一个权臣,而那天子的身边就应该有朝中的大臣追随,保护天子的安危。

而以马日碑为首的一群大臣则认为应该听从刘明得建议,在洛阳把朝廷的框架搭起来。共同谋划如何得营救天子,铲除董卓。

 第一百五十一回 绑票之争

刘明等这些朝中的文武大臣说完了,那都惊呆了。 

刘明真没想到,竟然还会有人这么去想。这些古代人的脑袋都怎么想的?这董卓分明就是在搞绑架。而这些人竟然还想着去追随绑匪。刘明这回算是开了眼界了。

而这时,马日碑躬身向刘明说道:“太尉大人,我等皆认为应遵循先帝遗诏,只是在这去留之上,有些分歧。太尉大人身为先帝指定的辅政大臣,还请在离去之前,给我等作个评判。”

刘明清醒过来,知道现在的问题就在王司徒的这帮所谓的清流之上。当下,刘明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本公愚见,此国贼董卓,祸乱朝政,劫持天子,罪在不赦。诸公如去长安护驾,必招国贼董卓的残害。而且,诸公前去,那国贼董卓,还可假借天子与诸公的名义,乱下诏令。如此一来,这天下志士,如不详查,实难分辨真伪。易为国贼董卓所乘。所以诸公还是以留在洛阳,主持朝政为宜。”

刘明这回可是把话说得算是够透彻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也全都摆了出来。满以为这回这些清流就应该没有什么其他可说的了。肯定会全都留在了洛阳。没想到,虽然这些人全都觉得刘明说的有理。可那王司徒还是说道:“太尉大人所言甚是。可如今天子身边如无一个大臣为天子分忧,护驾。则朝廷的体统何在?我等朝臣岂可畏死,而舍义。而且,那董卓如果因此认为天子无足轻重,而起歹念,伤害了天子,那岂不是我等护驾无功之罪?”

王司徒的这几句话一说,这朝中的文武大臣全都无话了。纷纷得点头称是。

刘明算是服了,竟然还有这么愚忠的人。不过,那王司徒说得也有些道理。毕竟那绑匪撕票的事,就从来没进过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反正那国贼董卓不管是撕票也好,不撕票也好。跟自己是没什么关系的。

王司徒看大伙都认同了自己的观点。又对大伙说道:“虽然咱们一定要有人去长安为天子护驾,牟利。可太尉大人所虑那国贼董卓,假借天子的名义,以及我等之口,乱下诏令之事。也不可不防。不如以马大人和慈明公为首,留在洛阳主持朝政。联络本初等人,谋划迎取天子之策。而就由我及其他几位大人前去长安护卫天子。我等到了那里,也可随机应变,即策应天子的安全,也好与诸位大人,里应外合,共破长安,擒下那国贼董卓。立下不世之功。”

众位大臣听王司徒要如此就义,纷纷敬佩不已。而那荀爽也向王司徒说道:“老朽已被罢了官职。如何再配与马大人等在此主持朝政。不如老朽也随王大人到长安护卫圣驾。老朽虽然年迈,可也跑的动几里道路,出的了几分谋略。”

荀爽一说完,那杨彪、董琬也表示要与王司徒一同前去长安护驾。

刘明心说,这脑子里有水的人还真多。可刘明心里也明白:别说自己和这帮大臣不熟,就算是非常的熟。以这些糟老头子的年纪,又都是世代豪族出身,他们也未必把自己算到他们的哪一个圈子里去。而且这帮糟老头子,如今表面上尊重自己,一个是因为自己有先皇的遗诏,身为辅政大臣,又有太尉的官职,和安国公的爵位在那摆子了呢。可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自己的军马众多,实力强大,这些大臣全都畏于自己的武勇。不敢不尊重自己。可如今这自己大臣们说贴己话的时候,自己还真插不上言。

可此时,那王司徒连忙劝止荀爽、杨彪、董琬等人说道:“慈明公,尔等岂能如此说来?那国贼董卓挟持的天子所下的命令,如何可以当得真地?这洛阳的朝政,自是应当由尔等镇守。那关东的群雄,皆我等之徒矣。此处不由慈明公等,在此坐镇,又有何人可以胜任?公等自应恢复官位,留守于此。而且,既然那国贼董卓罢了公等的官职,公等冒然前去长安,反而会引起那国贼董卓的怀疑,而招徕杀身之祸。更有可能坏了咱们的大事。”

荀爽、杨彪、董琬等人听王司徒说得在理,也就不再坚持。可那荀爽还是说道:“即使如此,老朽等留在洛阳就是。可老朽等的官职,却是万不可冒然自主恢复的。如今天下危难之时。我等更应该树立天子的威信。虽然老朽等的官职,是天子在那国贼董卓的威胁之下废除的。可既然圣旨已下,我等就该遵守。好以此为表率,树立天子的威信。我等的官职等迎回了天子之后,再正其名,也不迟。好在如今的这些关东的豪杰,皆是我等的门徒,应该还会卖老朽几分的薄面。老朽也就厚颜的在这洛阳,为朝廷进些心力了。”

这些朝中的大臣,又是夸赞一番慈明公的高义。

刘明也这才明白,为什么刚才王司徒敢夸口解决自己军队粮饷的问题了,敢情他们这些人就是袁绍的后撮儿。

不管怎说,反正这最终的结果,和刘明以及郭嘉预料的差不多。刘明也就不准备在引出什么差头了。准备和这些朝臣告辞,回归幽州。可刘明又想起二弟关羽和红昌姑娘的大事,得打听一下这个司徒子师大人是谁?当下刘明客气的向这满朝的文武大人问道:“诸公。如今诸事已毕。本公就要回转幽州平乱去了。只是不知列位大人,那位是司徒子师大人?本公有些私事请教。”

刘明的话音刚落,那自以为已经是刘明心腹的吕布,就从一旁答言道:“主公。司徒子师大人,就是王司徒,王大人呀。王大人单子名允,字子师。官拜司徒大人。”

刘明顿时觉的有些尴尬,敢情这个和自己说了半天话的王大人,王司徒。就使自己要找的司徒子师大人。瞧自己闹的这个马虎眼。这个吕布也真是的……。刘明刚想到这,猛然间把王司徒和吕布二人联系到了一起,不由自主得就想到在现代时看过的一出戏‘风仪亭’王司徒巧事连环计。难道这个王司徒就是那个王司徒不成?那貂蝉也就在王司徒的这里不成?

想到这里,刘明又打量了一下王司徒,一看这个王司徒已经五十多岁了,而且可能由于这些日子在董卓的手下干的不顺,为国事劳心劳力的。如今这两鬓已经斑白了。露出了几分的老态。

刘明一下子就更觉得自己替二弟出头提亲,算是对极了。那红昌姑娘如此一个如花似玉的大美人,小姑娘,哪能就叫这么一个糟老头子糟踏了。这整个就是一个老牛吃嫩草嘛。而且就听刚才这个王司徒的一番言论,就知道这个王司徒是一个食古不化的腐儒。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红昌姑娘的后半辈子,毁在这个王司徒的手上。而且如今那个吕布也在自己的手上了。自己也没必要让那貂蝉一个小女子去办男人该干的是。被那王司徒利用,以身侍贼,便宜了董卓那个家伙。自己也要想办法把貂蝉救出来。

而这时,那王司徒看着刘明再打听了自己之后,就呆呆得看着自己,以为刘明由于和自己不熟悉,以至于闹了这么一个笑话,而不好意思。当下王司徒冲着刘明一笑说道:“太尉大人身为皇室贵戚,又久在边关镇守,不熟悉下官,那也是应该的。这都怨下官在晋见太尉大人的时候,没有自报家门,和太尉大人说清楚。以至有此误会。此皆乃下官之错也。不知太尉大人有何私事要向下官询问?”

刘明被王司徒这么一问,回过神来,对王司徒说道:“王大人。请借步说话。”

王司徒随刘明走到了一旁。

刘明这才对王司徒说道:“王大人。听说前日,你路遇兵乱。是我家二弟救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