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走私大明- 第3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座的杨廷和等人都认识严嵩,只见对方进来向他们行了一礼后,这才开口介绍道:“各位大人,现在银行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已经将十四钱庄完全变成新式的银行,而且这些银行都受到中央银行的监管,之前朝廷通过这些银行发行了钞票,除了个别地区外,大部分地区已经有钞票在流通,而且这些银行的分行也遍布整个大明,每个州府都有银行在运营,甚至有些大一些县城也同样有银行,相信过不了几年,大明的县城一级也都会有银行!”

听完严嵩的介绍后,杨廷和等人都是满意的点了点头,本来不少官员还对朝廷开办银行有些异议。认为这是在与民争利。甚至丢了朝廷的脸面。不过随着中央银行发挥出它的作用,大明的货币开始规范起来,商品流通速度也越来越快,朝廷的税收同样也忽然出现一个大增长,这些都是银行的功效,所以现在大部分的官员都已经认可的银行这个新生事物。

周重听完也同样满意的一笑,银行是整顿吏治的利器之一,现在银行做好了准备。接下来也就该进入正题了。王琼等人也都明白周重让严嵩进来介绍银行的原因,因此一个个都是坐在那里微笑,唯独杨廷和虽然猜到周重要做什么,但他却不知道周重要具体怎么做,更不知道银行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不错,现在银行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本王之前预期,那么接下来也就可以开始整顿吏治的第一步,现在本王宣布,日后大明所有官员俸禄的发放,全都由银行代为发放。朝廷会把他们的俸禄存入银行之中,到时官员需要亲自去银行去取。”

周重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又道:“另外对于官员的俸禄,自从建国之初到现在都没有涨过,可是现在大明物价早已经不是建国之初的那样,所以本王已经命人考核了物价,重新制定了各级官员的俸禄,比之前的俸禄要高上不少,足够官员过上体面上的生活,不过若是日后再有人敢贪墨的话,那就不要怪本王不客气了!”

听到周重的这些话,王琼等人早都有心理准备,所以表现的倒也很是平静,不过杨廷和听到这里却是脸色大变,当下站起来道:“监国,此事老臣觉得不妥,大明官场上习气早已经形成多年,非是几道法令就可以清除的,所以还请监国大人三思而行啊!”

“首辅大人所说的本王自然明白,不过也正是大明官场上积弊已久,所以才要用这种雷霆手段才能清除,从今日起,都察院都御史与内阁大学士品级相同,各地监察御史品级从正七品提升为从五品,锦衣卫暂时归都察院节制,若是各地的监察御史发现有官员贪污受贿,可以直接命锦衣卫将其抓获送入京城,由刑部亲自审问!”周重语气森严的再次开口道,他的岳父王伦已经升任左都御史,另外还有一位右都御史,两人在事前已经被周重提前告知,所以听到这些并不感到意外。

杨廷和听到周重的这些话却是脸色大变,都察院本来就有监察天下百官的职能,大明对都察院也尤为重视,除了京城的都察院里的御史外,各地又分为十三道监察御史,加起来共有上百人,这些御史虽然品级不高,但手中的权力却是极大,只是御史只能监察和弹劾,并没有直接抓人的权力,现在周重提高了监察御史的品级,又让各地的锦衣卫听从监察御史的命令,如此一来,这些监察御史手中的权力就太大了,再加上能坐上御史的位置的人大多都是又臭又硬,把名声看的比任何东西都重,现在这些人手中有了抓人的权利,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因贪污而落网。

不过还没等杨廷和出言反对,接下来周重再次提出几条改革的方案,比较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打破官员与小吏之间的壁垒,允许小吏升任为官员,而且日后无论是通过科举的进士还是国子监里的生员,他们都需要在地方上担任一定年限的小吏,只有在小吏的职位上做的合格了,才可以由小吏提升为官员。

除此之外,周重还提出扩充户部的税务司,不但在各州府设立税务部门,甚至连县一级也要设立专门的税务司,日后大明的税收都将收这些专门的税务司收取,不再由当地的官府代为征收,而且税务司还将与银行挂钩,收到的税收全部存入银行,同时税务司也要受到监察御史的监管,可以说在这种监管之下,当地的官员基本没什么机会再接触最容易发生贪污的税收,至于地方官府平时所需的财务,则必须上报给州府,州府虽然可以做出决定,但事后必须上报朝廷备案,谁批准的谁负责,虽然过程繁琐了一些,但却可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

周重讲话的速度很快,而且不时将一些事情吩咐给一些人负责,比如银行方面由严嵩来负责,都察院则由王伦负责,户部的税务司则由张彩去负责,这些人事先都已经被周重单独叫过去商议了好长时间,所有分歧和细节都已经补充完毕,所以都答应的十分干脆,这也让杨廷和根本没有任何插嘴的机会。

一直等到周重把所有关于整顿吏治的事情吩咐完毕后,杨廷和这才终于有机会站起来道:“监国,大明官场上虽然有些弊端,但却不可操之过急,还望监国以大局为重,万不可贸然行事啊!”

“首辅大人多虑了,对于整顿吏治这件事,本王早已经思虑多时,为此也做了无数的准备,断然是不会失败的!”周重十分自信的道,在正德没有去宣府之前,他就已经开始为改变大明现状做准备了,现在总算是到了实际实施的时候,自然不可能轻易放弃。

“这……”杨廷和看到周重脸上的坚决之色,又看了看周围的焦芳、王琼等人脸上的自信,这让他也不禁暗叹一声,自己之前应该早就有心理准备的,只是事到临头,却还禁不住有些慌张,毕竟想要将大明的积弊一扫而空,这不但需要超人的才能,同时也需要超凡的决心,自己并不具备这样的才能和决心,也许眼前这些人真的会给大明带来一些改变。

“唉~,即如此,老臣也再无可言,只希望监国以大局为重,万不可操之过急,另外上天有好生之德,望监国体察天心,能够少造一些杀戮!”杨廷和说完这句话后,脸上忽然露出一种灰败之色,因为他知道若是按照周重这种雷霆手段整治官场,恐怕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因为伸了不该伸的手而犯罪,到时为了威胁其它官员,周重肯定会从重处置,恐怕到时大明会人头滚滚,这也许是大明自立国之后,官场上最大的一场杀戮了。

杨廷和的猜测的确没有错,周重想要推行改革,首先要整顿吏治,而这事关所有大明官员的利益,所以在推行之初,肯定会遭到强大的阻力,只是对于这些,周重早就做了心理准备,所以当他整顿吏治的几项改革在几天后开始实施时,哪怕是每天朝堂上有无数的官员反对,但周重却都是冷着脸丝毫不退让,直到这时大部分的官员才发现,平时这位笑呵呵没有丝毫架子的赵王,其实比皇帝陛下要强硬的多。

周重想要让改革顺利的推行下去,自然不可能让朝堂上一直这么吵下去,所以在几天之后,周重就开始了自己的反击,先是朝堂上那几个反对最为激烈的大臣贪污的事情败露,而且人证物证确凿,结果这些人全都被抓进大理寺待审。这些可不是周重的栽赃陷害,而是确确实实的真事,其实说起来大明的官员就没一个是干净的,只要是认真查起来,哪怕是杨廷和这个内阁首辅都有罪,关键是周重愿不愿意去查?

第四百九十七章 司法独立

周重以雷霆手段整治了几个反对最为激烈的大臣,而且下手很重,按照锦衣卫查到的罪名,这几个官员就算是不死,最后也别想在官场上混了,这让那些反对改革的官员们都是齐齐的打个寒颤,毕竟他们自己也知道,自己同样经不起查,若是再反对下去,恐怕周重会一路查下去,结果到时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落到同样的下场。

人都是自私的,特别是官场上的官员,他们大都是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然后在官场上辛辛苦苦的熬资历,最后好不容易才有今天的名望和地位,他们不会轻易的放弃,所以当看到那几个出头鸟被周重打掉后,一个个都缩回了脑袋,只不过表面上他们虽然不反对了,但是暗中却依然顽强的阻挠几项改革的实施,特别是地方税收从地方官府的职能中剥离,然后由完全不受当地官府节制的税务司接管这件事上,更是受到无数地方官员的阻挠。

对于大明官场上的反应,周重也早有预料,所以根本不为所动,先是从最容易的官员俸禄完全由银行发放这件事上入手,这件事是周重准备最为充足的,再加上官员的俸禄被大幅度上调,所以相当一部分官员还是十分欢迎的,毕竟官场上的官员也并不是人人都想做贪官,大部分都是被微薄的俸禄,以及官场上的风气所逼,现在周重给了他们一个重新的选择,因此不少人都对这项政策十分欢迎。

当然也有官员不愿意从银行领取俸禄。虽然俸禄增加了不少,但他们的收入却变成公开透明的了,每个月的收入都有定数。而且周重已经暗中让人给所有官员都打了预防针,以前官场上的贪污受贿也就算了,他不会再追究,但若是拿着丰厚的新俸禄,却还要做那些贪污受贿之事,那就不要怪周重心狠手辣了,大明的锦衣卫已经四处出动。得到足够财政支持的锦衣卫已经恢复了明初时的活力,现在就等着官员们犯错,他们好借此立功。

周重这一明一暗一软一硬的策略。的确起到不少作用,特别是锦衣卫的恶名在官场上还是十分有威慑力的,毕竟当年在太祖和成祖朝时,锦衣卫的爪牙四出。朝堂上的大臣个个都是朝不保夕。生怕哪天会被锦衣卫冲到家里,那时的锦衣卫简直就是死神的代名词,只要是和他们沾上关系,最后肯定没什么好下场。

这些年的锦衣卫虽然不得当年的威风,但当年的淫威依旧没有消除,现在周重明显是想再次恢复锦衣卫的实力,以此来震慑官场,再加上增加俸禄的举动。如此恩威并重之下,除了少部分人外。大部分官员都开始老老实实的做官,以前不该拿的现在自然也不敢再拿,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他们日后会做一个清廉的官员,一切都还要看周重能否把这种监督持续下去,否则若是没有人监督的话,这些人很快就会旧态复萌。

相比之下,银行发放官员俸禄的事情只是小下,其它的几项改革却是一项比一项困难,而周重是个喜欢先易后难的人,所以在解决了官员俸禄这件事后,接下来就是提升都察院的职能,将它做为大明监察百官与地方的主要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明太祖朱元璋对于下面的百官也同样十分不信任,特别是对于贪污之事,更是深恶痛绝,所以大明的官方机构中,具有监察百官功能的都察院就被安排了十分重要的任务,这点从御史的人数就可以看出来,比如以前的唐宋之时,御史只有几个到十几个不等,但是大明的御史却达到了惊人的一百多人,又将全国分为十三道,每道都设立道监察御史,虽然这些御史的品级只是七品,但他们的权力却是很大,职务也远比以前要繁重的多。

不过大明的都察院虽然比唐宋时的规模要大,但是对于周重这个后世穿越而来的人来说,却还远远不够大,毕竟按照后世三权分立的政治结构,督察院就是执掌着其中的司法权,政治地位十分特殊,至少也要与内阁平行,现在内阁掌管着立法与行政,周重根本没能力,暂时也不打算分开,但具有监督职能的司法权必须要从大明朝堂独立出去,只有这样,司法的执行才不会受到行政的干扰,尽可能的避免的发生。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周重在忙完了官员俸禄的事情后,第一件事就是提升都察院的地位,本来都察院的最高升官有两个,分别为左、右都御史,都是正三品,比之内阁大学士的正一品差着不少,所以周重就在左右都御史之上,又设立了一个总都御史,成为都察院的首官,品级与内阁大学士相同,而且总都御史只能由皇帝任免,其它任何人都无权指责总都御史,另外左右都御史和副都御史的品级也有所提升,这使得都察院的官员品级一下子上升了一个台阶。

不过想要提升一个政府机构的地位,光是官员品级的提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有相应的实权,周重按照大明的政治结构,正式将大理寺与刑部划归都察院管辖,这两个机构是大明最主要的刑事机构。

以前与都察院一起并称为三法司,其中刑部主要决断天下案件的审判,大理寺则主要负责对一些冤假错案的驳正与平反,而都察院不但有监督之职,同时对一些案件拥有专断之权,相当于大明的最高法院,一般都察院定下的案子,几乎不太可能翻案。

以前都察院与大理寺、刑部并没有直接的统属关系,不过现在周重却把都察院直接提升成为大理寺与刑部的上级机构,日后大理寺与刑部也同样从大明的行政机关中独立出去,除了都察院之外,不再受任何的管辖。

除此之外,周重为了能够让都察院更好的监察全国百官,特意把锦衣卫也暂时归入都察院的管理之下,如此一来,锦衣卫的情报机构也就能够为都察院所用,这一明一暗两个监察机构联手,所产生的能量可谓是十分恐怖,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只要周重愿意,他可以最短的时间内将一个官员的底细查个清清楚楚,甚至连前天对方吃的什么饭都一清二楚。

当然了,锦衣卫归入都察院的管辖,这仅仅是权宜之计,等到日后周重将吏治整顿完成后,锦衣卫就会脱离都察院的管辖,至于对于日后锦衣卫的归属,周重也已经有了打算,那就是将锦衣卫打造成一个专业的情报机构,只负责情报的获取和收集,但却不能像以前那样拥有抓人和刑讯的权力。

短时间内,都察院就已经拥有了与其相匹配的权力,在这种巨大的权力下,京城和各地的御史们也纷纷开始了转变角色,行使自己的职权。特别是地方的监察御史,他们要把司法这一块从当地官府手中抢过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