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道绵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斯道绵绵-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士骧见他不说话,试探地说了一句:“我省经过上下献策,倒是找到了一个增加税赋的办法。”
载沣抬起头,说道:“啥?说说看!”
“启禀王爷!”杨士骧说,“在我直隶省北部有一个多伦诺尔厅,是康熙先帝收复喀尔喀蒙古,并在那里同外蒙古三汗、内蒙古四十八家扎萨克王公会盟之地。我朝的八大呼图克图全部驻扎在那里。十几年前,那里可不简单,是漠南商业中心、漠南喇嘛教中心,每年都会为户部上缴几百万两白银的赋税。近来,陶克陶胡马匪抗垦造反,盘踞在多伦诺尔以北地区,截断商道,那些在喀尔喀蒙古库伦、恰克图、车臣等地设有分号的大晋商们都从多伦诺尔搬走了。但是,多伦诺尔还是有不少商户的,有很大的潜力。几个月前,下官派了一个同知叫戴彰勋的到那里上任,他把那里治理的井井有条,仅上两个月就为我们解来十八万两税银。照此下去,每年那里可缴税银七八十万两,极大地填补了我省的亏欠呢!”
醇亲王见杨士骧不是来要钱的,心里舒展了许多。
杨士骧接着说:“不仅如此。在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西太后西游,是山西商人接待了老佛爷,并给了老佛爷二十万两银子做花销。太后回京后,下懿旨将各省摊派的赔款交给山西商人来办理。而且还要求地方官在山西商人做生意之地要严加保护他们。多伦诺尔是山西商人经商的重要城市,故晋商们提出要加强对多伦诺尔保护的要求,下官不得不尽力而为之。”
载沣说:“这个本王知道。当年太后西游的时候,经过山西,直奔西安府。在那里,光常家的大德亨分号就送给老佛爷十万两银子做花销。老佛爷回宫后,便把大德亨的经理继英一下子提为我大清国银号总裁。这家伙可是一步登天了。前几天,他还来本王这跑门路呢。杨大人,你说本王能不保护山西商人吗?”
杨士骧道:“那些山西商人可就仰仗王爷您了。听说,这常家的大德亨在多伦诺尔就设有分号的。”
载沣继续说:“多伦诺尔本王印象很深。和本王交情甚厚的甘珠尔瓦活佛就驻扎在那里,每年夏季他都会来王府给本王做法事。关于陶克陶胡马匪一事,不只是你们直隶省,就连东三省我们的龙兴之地都被他搅得像一锅粥一般。本王看这样吧,等太后和光绪皇帝陵寝建造好,并安葬了以后,我们再商量剿灭陶匪之事,不能让这一颗老鼠粪搅得满锅腥。你刚才说的那个同知,回头,本王发一道圣旨,好好奖赏他一下。对了,他叫什么来着?”
醇亲王此刻又以为杨士骧是来说情的。
杨士骧介绍说:“他叫戴彰勋,是常在西太后面前行走的编修戴彬元的儿子。”
“戴彬元本王知道,但没见过。听说老佛爷非常赏识他。早先,他还专门负责书写圣旨呢!那字,简直是绝了!本王的府里还珍藏他的几幅字,现在来说,应该是很值钱的了。”
号称“书癖”的载沣对名人字画收藏情有独钟。
杨士骧说:“就是嘛!戴彰勋本人师承其父,他的字比起他父亲来,有过而无不及呢!”
载沣说:“真的吗?有机会可以找他几幅字画来看看!这样的人才,你可得好好用他啊!”
“下官在这里替他谢过摄政王了。不过,他目前就有一事想求摄政王。”
醇亲王心想,我只是让一让,他倒顺杆爬起来了。好在一个小小的五品同知,能有多大的事儿?自己可是大清国堂堂的摄政王啊!连王府的管家都会比他大出很多呢。再说,这点小事也得给他杨总督一个面子吧?想到这儿,醇亲王大咧咧地说道:“你杨总督都开了口,本王还能不准啊?说吧。”
“王爷!是这样的。下官派戴彰勋到多伦诺尔就任同知,是肩负有特殊使命的。这个戴彰勋为人正直,办法也很多。他很快就让漠南这个最大的商业中心繁荣起来,稳固了孤悬于塞外的这座桥头堡。谁知,多伦诺尔协台衙门右营守备穆兴云,在那里敲诈商户、肆意杀人。而且,穆兴云杀的就是山西商人。咱们都清楚,那里地处塞外,没有什么原住民,都是临时到那里经商的商人。如此一来,受到惊吓的商人们势必会返回原籍,山西商帮自然不会答应。税赋少了不说,最要命的是穆兴云的做法使得那里人心涣散,汇宗寺、善因寺两座漠南藏传佛教中心会直接暴露在陶匪的威胁之下。如果陶匪攻下了多伦诺尔,捉到了甘珠尔瓦等活佛,并挟迫他们,这在蒙古地区的影响难以估量,我们的处境可就极为不利了。再说,多伦诺尔又是京师至喀尔喀蒙古库伦的中转站,也是维系二者之间的纽带。要是那里衰败下去,北面必乱。现在,南方革命党尚未根除,北面又会战乱重启,我大清国南北受到夹击,这会涉及到我大清国的切身利益,甚至可以说是核心利益啊!望监国摄政王三思。”
醇亲王听完,一墩茶杯,怒道:“一个小小的五品守备,竟然敢祸害我大清国!”
醇亲王这才明白过来,杨士骧的来访是为我大清国的江山社稷啊!如此忠心耿耿的贤臣在朝廷内可是不多了。想到这儿,他又有些疑惑,问了一句:“咦?这点小事儿,你把他抓起来不就行了,何必上报给本王啊?”
“戴彰勋就是这样做的!他把穆兴云暂时看管起来。然后,将案卷和请求将穆兴云革职的报告逐级上报,可是到了内阁却音信全无!原来??”
杨士骧看了看醇亲王,似乎是有些难言之隐。
“继续说!”
“原来,这个穆兴云的姐夫就是内阁大学士陆润风!是他把这个案子扣了起来的。”
醇亲王一听,“蹭”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暗想:原来这里还有他一腿呀!自打光绪皇帝和老佛爷驾崩以来,自己作为监国摄政王也就十来天,但这小子和袁世凯勾勾搭搭的,弄得自己一点实权都捞不到。前两天,袁世凯来找过自己,说是要举荐陆润风为军机大臣。看那样子,不批准都不行呢!在军机处里,一个袁世凯就让他够头痛的了,如果再来个陆润风,那可就更麻烦了。袁世凯这小子连光绪皇帝都能出卖,何况是地位不稳固的我?再说,自己的儿子??宣统皇帝才三岁,要是他们里外勾结,再来个什么‘戊戌政变’( 是指1898年发生在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帝为首的改良派势力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由于袁世凯的告密,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光绪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囚禁于瀛台,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重新掌权。)一类的,我们爷俩不就给包饺子了么?不行!得赶紧抓住陆润风的小辫子。这样一来,既可以保住我大清的江山社稷,巩固了自己儿子的地位,又可以给足杨士骧面子,把他拉到自己身边来。同时,还可以让袁世凯想把陆润风弄到军机处的打算化为泡影,进而削弱他的势力,真可谓是“一箭三雕”啊。对!就这么办。
想到这儿,醇亲王说道:“在我大清国怎会有这事儿?明天本王去查查。按说,陆润风的小舅子犯了重罪,他理应回避。可是,他竟然把这个案子捂住不报,本王看他这个内阁大学士是不想当了!”
杨士骧站起身来,说道:“有了监国摄政王过问,这案子肯定能结了。王爷您比戏文里的包青天还厉害呢!”
“杨大人真会开玩笑。你杨大人一心为国,本王自愧不如啊!”
“见笑啦。如果监国摄政王没什么吩咐的话,那下官就告退了。”
“回府?要是让人知道我醇王府竟管不起杨大人一顿饭,可真是让人笑掉大牙了。来,为杨大人设宴!”
杨士骧煞有介事地说:“醇亲王的厨子可是最有名的了,这下下官可是有口福了、”
二人相视大笑了起来。
  
第071:第十五章  遇险阻,杨总督力援戴 '本章字数:3312 最新更新时间:20120810 01:37:31。0'
 
 
四、 摄政王问案

为了这“一箭三雕”之计,醇亲王决定召开内阁大臣会议。他在担任摄政王之前,是军机大臣,只能参加军机会议。现在,他是监国摄政王??皇上的老子了。他想召集内阁大学士们议事,哪还有人敢拦着?
第二天一早,醇亲王先是到海淀老虎洞街军机处看了看。然后,乘上八人抬的明轿,来到了设在靠近紫禁城内廷隆宗门左侧的军机处办公处,顺便处理了几件不痛不痒的事务。看到时间差不多了,他便转向了离军机处不远的内阁大臣们的办公地点。
醇亲王到达这里的时候,孙家鼐、世续、那桐、张之洞、陆润风、鹿传森等七位内阁大学士在这里等了一个多时辰了。内阁大学士们见到醇亲王进来,急忙起身相迎这位名义上的最大权力者,尽管这些大学士随便挑出一个都要比他的资历老得多。醇亲王背着手,踱着四方步走到主位上坐下后,环顾了一下四周,最后,瞅了一眼坐在后面的陆润风,嘴边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嘲笑。
“你们都坐下吧!”
但大学士们都不敢在监国摄政王面前造次。醇亲王看到这种情形,非常得意。他说了话:“本王来你们内阁,是想看看最近的奏折。”
几位大学士心里都在想:到底是二十六岁的年纪。朝中这么多繁重的事务,他还有闲心来看这平常的奏折,精力很旺盛的呢!老资格的内阁大学士孙家鼐走上前来,将一大叠奏折放在了醇亲王身边的桌上,请醇亲王过目。
醇亲王心里清楚,近来,由于大学士们忙于光绪皇帝、慈禧太后驾崩之事,无暇顾及转奏折子,这里积压的一定不少。醇亲王随意翻了翻那些让他头痛不已的奏折,好像是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积压的奏折还真不少呢!看来你们得加紧处理了。”
 孙家鼐小心地说道:“回监国摄政王。这两天时间不那么太紧了,我们正在处理,尽量不让折子积压。”
“就是就是,我们抓紧时间办理。”其他的几位内阁大学士也随声附和着。
“嗯,得处理多长时间呀?”醇亲王问。
“积压了很多,最快也得十几天。”
醇亲王又好似是随意地说了一句:“这些日子,各部上奏的折子全都在这里了?”
孙家鼐有些奇怪:你醇亲王平日里整个一个锦衣玉食的膏粱子弟一般,今天怎倒关心起政事来了?也许是太后临终前给他封的监国摄政王还真是管用了。要不,他才不会这么勤快呢!孙家鼐用询问的目光看了看身边的几位内阁大学士,大学士们都摇了摇头。孙家鼐回过头来,说道:“回监国摄政王,没有了!”
醇亲王有些疑惑地问道:“没有了?不会吧!”
几个内阁大臣相互对视了一下,相继说道:“没有了,真的没有了!”
醇亲王一边翻奏折,一边说道:“本王来的路上可是听到了刑部的大人们说是好像有一个直隶省多伦诺尔厅的案子和请求免去一个守备职务的奏折早就交到了内阁,咋就没有了呢?”
几个内阁大学士们面面相觑。陆润风却有些坐不住了,他心想:“这个草包从哪里听到这事儿的?从刑部?不太可能,因为自己已经同刑部打好招呼了。看来,醇亲王是听到了什么风声,想要整我!这个该死的穆兴云,我这个当姐夫的对他比他的父亲对他还好,可他就是不争气。不管怎样,得赶紧弄清楚。自己的小舅子数都数不过来,犯不上为他六房姨太的弟弟丢了乌纱帽!”
陆润风仔细斟酌了一下要说的话。然后,站起身来,说道:“回王爷!这个案卷和奏折在下官这儿。”
醇亲王迫不及待地打断了他的话:“怎么会在你这儿?你不是说没有了吗?”
陆润风脸上有些窘迫,急忙解释:“下官之所以没有上交,是因为下官想当面向摄政王报告的。”
醇亲王说:“向本王报告?”
“是的,这个案子……非常特殊!”
“特殊什么?”
陆润风说话有些不连贯了:“……因为这个人……是下官六姨太的弟弟。所以,下官想当面向摄政王解释清楚。”
“解释清楚?这程序你比本王清楚得很!按照我朝规矩,你应该先向其他几位内阁大学士解释清楚,采取回避措施就是了,怎么还直接找本王?”
“这……这……下官不是怕引火烧身嘛!”
醇亲王说:“你引火烧身倒是小事,可这穆兴云想害我大清国呢!”
陆润风结结巴巴地回答:“下官……下官不太了解案情……”
“不了解案情,你向本王解释什么?”
陆润风无言以对。
醇亲王接着把杨士骧说的案情说了一遍。然后,醇亲王问了孙家鼐一句:“陆大人是说过‘想当面向摄政王报告’这句话,对么?”
孙家鼐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只好机械地回答:“回王爷,是的。”
“本王从刑部了解到,这个案卷上到陆大人手里时,本王还没当上监国摄政王呢!那时,本王不负责这里的事儿,你怎说向本王报告?经过了这么长时间,这是不是刻意扣押案卷,你又如何解释?”
陆润风冷汗立刻就淌了下来。心想,这个罪名太重了,是要被诛九族的。醇亲王这一招简直是太损啦!这些天,袁世凯正在为我跑军机大臣的事儿呢。还军机大臣呢!能保住这个内阁大学士就算不错了。想到这儿,他赶紧说道:“回禀摄政王!是这么回事儿。这个穆兴云是下官六姨太的亲弟弟,她们家就这么一个男根。平日里下官的六姨太对他疼爱有加,下官也管不了。自从穆兴云出事以后,她总是在家里哭闹,闹得下官也没办法。我们内阁接到刑部的奏折之后,下官原本要转到其他的内阁大学士那里处理,下官必须得回避。可是,就在这个时候,皇上和太后相继驾崩了,我们都忙于后事,就把这件事给耽误了。这不,我们今天才凑齐,下官正要准备向各位大学士说这事儿呢!”
醇亲王似笑非笑地说道:“原来是这样呀!那可是巧得很了。本王一问,你却正要说。不过这件事情棘手得很,本王和这几位内阁大臣清楚这是怎么回事,朝中其他的大臣们心里清楚么?要是有人借题发挥,来弹劾你,你咋说得清?要是你处在我这个监国摄政王的位子上,你会怎么处理?”
醇亲王一连串的问话,让老于世故的陆润风也难以回答,他嘟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