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道绵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斯道绵绵-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莱青喇嘛见到这种场面多了。他不慌不忙地看了看孩子的面相,又看了看孩子的手掌,有些吃惊地说:“取名字?嗯,按说这个婴儿降生时应该有许多征兆的。”
“征兆?有啊!”巴应嘎在一旁向莱青喇嘛诉说临产前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我快要生这个孩子时,有些昏昏沉沉的,不久睡了过去,便做了一个无法解释的梦。我梦见自己走到查干湖边去打水,不留神滑入湖里,湖水很快把我吞没了。正当我拼命挣扎之际,湖中突然升起的一座高山将我轻轻地托出了湖面。此时,我好像被什么东西托举着,慢慢地升入了空中。我往下一看,只见水面波涛汹涌,巨浪的冲击声震耳欲聋。我安静地躺在高高的山峰上,三朵白云缭绕在我的头部,就在此时,我感到了阵阵腹疼。”
恩和老爷接过来说:“巴应嘎醒来后,疼得大喊,经过一阵的折腾后生下了这个男婴。后来,巴应嘎将这个奇怪的梦讲给了我听。我听完后,颇为吃惊,感到这个孩子绝非等闲之辈。您说是不是?”
听巴应嘎和恩和老爷讲完这个奇怪的梦境,莱青喇嘛捋着雪白的胡子说:“这孩子在梦中降生,而且还梦见降生时有水中巨浪助产。卦象上讲,‘生于水,立于山者,贵人也。’让我掐算,此人日后必定是个风起云涌之人。古人云,‘树大则招风,云聚则降雨。’你们想保全他平安无事,那就给他取名为陶克陶胡吧。行么?”
“陶克陶胡”是蒙古语,汉语就是“占住”“留下”的意思。
“陶克陶胡?不错,不错!还是莱青喇嘛博学多识,这个名字蛮顺我心意呢。您受累,再看看他的面相。”
莱青喇嘛闭上眼睛,用手拈着佛珠,沉思了好一会儿。突然,他睁开眼睛,那眼神分明放射出震惊的光芒。他一把抓住恩和老爷的胳膊:“这个孩子哪个时辰出生?”
恩和老爷的胳膊被掐得生疼,他有些害怕:“四月初八出生的。怎么,不好吗?”
“我的天,这可是佛祖显世降生之日啊。”莱青喇嘛感叹地说。
“啊!佛祖显世降生之日?这么巧?”
莱青喇嘛没有回答恩和老爷的问题,继续道:“这婴儿降临之时,巴应嘎梦见查干湖里升起一座山峰,是祥瑞之兆。而且还是在佛祖显世降生之日降生,这预示着我们查干湖畔将要出现一位大英雄了。你们家是哈萨尔大王的直系后裔,是我们蒙古人中极为显赫的家族。面相上看他威光重重,颇似关羽。从这三方面来讲,这孩子将来,不是能征惯战的大将,就是个威震八方的大‘马鞑子’,会让你的家族名扬天下的。”
恩和老爷有些惊慌:“马鞑子?不是土匪么?快吓死我了!大将咱高攀不上,只要他平平安安保住我们这一族的地位我就心满意足了。”
莱青喇嘛说:“继续做个四等毫克台吉?要知道,他可是‘一代神弓’的后裔啊!”
说起自己的祖先,恩和老爷惭愧不已,他哑口无言了。
莱青喇嘛从自己脖子上摘下一尊小佛像郑重地戴在了小陶克陶胡颈上,说:“这尊小佛像是我在多伦诺尔汇宗寺学经时,甘珠尔瓦活佛送给我的,我都珍藏半辈子了。我的小徒弟特穆彦扎布要了很多次,我都没给他。我看小陶克陶胡绝非等闲之辈,将来必定是个名满天下的人物。我占卜多年,还未碰到过这么好的命相。所以,我就把这佛像送给他吧。希望佛祖保佑他平安,也希望老爷您好好栽培他。”
莱青喇嘛的小徒弟特穆彦扎布见自己最钟爱的小佛像被师父送给了别人,他不满地撅起了小嘴。
恩和老爷摸着小佛像,羡慕地说:“这是甘珠尔瓦活佛送给您的?您真幸运啊。我们这里不知有多少人连做梦都想见到甘珠尔瓦活佛呢!”
在查干草原、巴尔虎一带,甘珠尔瓦活佛的信徒简直是多如牛毛。
莱青喇嘛似乎又回到了幸福的往事中:“我十四岁时,作为我们郭尔罗斯前旗派驻多伦诺尔汇宗寺的喇嘛,就住在汇宗寺东墙外的本旗当子房里。一日,我在练习功课,没想到甘珠尔瓦活佛闻声走了进来。别的喇嘛一见马上伏地叩拜,而我背对着活佛,专心致志诵经,竟然没有发现。甘珠尔瓦活佛见状,大为高兴。说我勤奋习经,将来必有出息。为了鼓励我,甘珠尔瓦活佛就将这尊随身携带的小佛像送给我做纪念。”
恩和?毕力格图说:“那得有几十年了吧?”
“是啊!自从离开汇宗寺,我就再也没见到他老人家。听说活佛已经圆寂多年,他的转世??第四世甘珠尔瓦活佛都快五十了。前几年,甘珠尔瓦活佛前来巴尔虎旗讲经,正赶上我染上重症,没能聆听活佛弘讲佛法,唉!”
“要是有一天,我家的小陶克陶胡能得到甘珠尔瓦活佛的摩顶赐福就好了。”恩和?毕力格图说。
“你就耐心地等着吧,小陶克陶胡一定会见到甘珠尔瓦活佛的。”
莱青喇嘛这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日后,在陶克陶胡攻打多伦诺尔时,差一点成为了现实。
  
第024:第六章:圣湖畔,陶克陶父子齐抗垦 '本章字数:5714 最新更新时间:20120602 02:10:15。0'
 
 听了莱青喇嘛的忠告,恩和?毕力格图决定为培养陶克陶胡倾注全部的心血。恩和老爷从小就教他骑马习武,这可是蒙古人的强项。谁知,不到三岁的陶克陶胡学骑马没两天,竟能垮马飞驰,还能在飞奔的马上做各种危险动作,这让周围的人吃惊不已。小陶克陶胡性情刚毅、桀骜不驯,不持强欺弱。他聪明伶俐,什么东西一学就会。这时,草原上的狼成群结队,经常危害畜群。陶克陶胡便苦练枪法,实战经验颇为丰富。几年下来,虽说浪费了不少的弹药,但也练出了百步穿杨之功。同治十年(1871)年,陶克陶胡八岁。莱青喇嘛见陶克陶胡活泼乖巧,不能就这样耽误着。于是,他来到了恩和老爷家里,一再劝说恩和老爷让陶克陶胡念书,让他能有机会博取功名,将来好飞黄腾达,超出他们家这个四等毫克台吉。恩和?毕力格图却总想着让陶克陶胡接替他这个穷台吉的封诰,娶妻生子,过安稳日子。能让他粗通刀枪棍棒不让人欺负就得了,还读哪门子的书?最后,他拗不过来莱青喇嘛的苦苦相劝,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陶克陶胡送进了私塾。在私塾,陶克陶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眼界也开阔了许多。仅仅两年时间,他便学会了蒙汉两种文字,汉语说的相当流利。
早年,清统治者入关后实行民族等级与隔离制度,严禁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垦殖和居住。朝廷这样做,一是怕汉人大量涌入,排挤满人的生存空间;二怕满汉通婚,污浊满族血统。从而颁布了禁关令。顺治皇帝曾告诫满洲贵族一旦在中原站不住脚,便退往关东,其他民族不得染指这块宝地。满人倾巢入关后,东北人口骤减。统治者又借口东北是“祖宗肇迹兴王之所”,要保护“参山珠河之利”,长期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从顺治皇帝开始,朝廷在满洲境分段修筑两千余里的“柳条边”??篱笆墙,也就是满洲长城。康熙中期才竣工。从山海关经开原、新宾至凤城南的柳条边叫“老边”;自开原东北至吉林城北叫“新边” 。朝廷还派重兵把守,以阻止汉人出关,使得东北这片沃土长期处于蛮荒状态,人迹罕至。
咸丰皇帝继位的第五年,一场百年未见的水灾席卷了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中原各省。这一场巨大的灾难对于山东等省的打击是巨大的,连咸丰皇帝都慌了手脚。由于洪水冲毁了大运河,导致漕运不得不改道海上。因此,山东济宁周围大批依靠漕运生存的人们不得不面对无地可种、无饭可吃的局面。而其他地方遭受水灾的人们,也因为田地、家园被淹而无家可归。除此之外,捻军等也揭竿而起。战火在这片受灾最为严重的土地上开始蔓延开来。为了生存,也为了躲避战祸,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往外地谋生。
在巨大的天灾人祸和俄国人蚕食东北土地的情况下,为了维护统治,朝廷不得不考虑开发东北这个问题。随后逐渐废除了禁关令,对关外实行放垦和移民实边。大批内地农民涌入东北,去寻找美丽的憧憬。一些勤奋的人在东北大地找到了栖身之所,衣食渐丰。但江河日下,鱼龙混杂。一些被发配到这“极边寒苦” 边陲“烟瘴”之地的内地“造反者”、触犯刑律之囚犯以及本地的一些游手好闲之徒在这广阔的东北草原,啸聚山林,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
与东三省毗邻的哲里木盟郭尔罗斯一带;聚集的土匪竟有六股之多。他们来影无踪,彪悍无比,经常抢劫百姓。这一带的牧民无奈之下,只好出钱建立了自保武装??会兵。可这些会兵与那些惯匪对起阵来,哪里是对手?牧民们还是继续遭殃。陶克陶胡见状,气愤不已。他携枪带马,加入了会兵行列。由于陶克陶胡作战勇敢、枪法超群,打得土匪落荒而逃。牧民们喜出望外,推举年仅十七岁的陶克陶胡担任了会兵首领。这时,塔奔塔虎以南还有几股土匪,最大的一股有百人之多。陶克陶胡巧用计谋,率领会兵相继摧毁了这几支武装,保住了地方安宁。查干湖周围的蒙古人都尊称十七岁的陶克陶胡为‘陶老爷’。
望着儿子如此出息,恩和老爷真是看在眼里喜上心头,他感谢当年莱青喇嘛的苦苦相劝,让陶克陶胡成了人。所以,恩和老爷琢磨起陶克陶胡的婚事来。这一天,恩和把正在带领会兵操练的陶克陶胡叫到身边,说:“陶克陶胡,你不能总是想着打土匪,该想想自己的婚事了。”
陶克陶胡拍打着满身尘土,满不在乎地说:“婚事?还早着呢!现在我正在带领会兵操练、修筑炮台,准备把查干湖以北深山里的土匪窝全部端掉,永绝后患。哪有时间考虑这事儿?再说,我还小着呢。”
“还小?都十七岁了,我像你这个年纪时,你都会骑马了。再说,我已经答应耐烈呼的阿爸了。”恩和老爷说。
陶克陶胡说:“哪个耐烈呼?”
母亲巴应嘎在一旁笑眯眯地插了一句:“明知故问!咱这儿能有几个耐烈呼呀?”
陶克陶胡揣着明白装糊涂。其实,陶克陶胡与耐烈呼二人感情日深,相爱已经一年了,只是无人捅破这层窗户纸罢了。刚才他之所以说没有时间去考虑婚事儿,就是怕额奇格给他介绍别的姑娘。要是额奇格早说是耐烈呼的话,那他还找什么借口?
陶克陶胡见母亲微笑着望着自己,只得红着脸回道:“婚姻大事,那、那就听阿爸和额吉安排就是了。不过,我有个条件。”
恩和老爷问:“啥条件?”
陶克陶胡说:“我们已经找到了土匪的老巢,这两天就去攻打他们了。等消灭了他们之后,再谈婚事好么?”
恩和老爷一笑:“嗯,这还像个‘陶老爷’说的话。这事儿两不耽误。你先去剿匪,我明天到莱青喇嘛那里去一趟,让他老人家算算,定个良辰吉日,好将耐烈呼娶过门来。莱青喇嘛可是最疼爱你的,他要是听说你要成家这个消息,说不定有多高兴呢。”
巴应嘎乐了,她对恩和老爷说:“还说人家莱青喇嘛高兴呢,我看是你吧?想孙子都快想疯了!”
“你不也是?”恩和老爷笑着回了一句。

查干湖以北深山里的土匪被消灭了,结婚日期也临近了。
他的结婚日期,是由莱青喇嘛选择的,定于深秋牛马膘肥体壮的时候。随后,恩和老爷通过媒人通知了耐烈呼家,并由媒人和自家亲友将聘礼送到那里。耐烈呼的父母早有此意,所以,爽快地答应下来。
结婚前几天,恩和老爷挑出了十几只肥壮的绵羊,准备在结婚那天宰杀,并备下美酒、奶制品。他还给陶克陶胡和耐烈呼分别做好了蒙古袍、蒙古靴、马靴等衣物。接着通知了亲友们参加婚礼。陶克陶胡的亲戚和朋友们闻讯后,都过来帮着打扫毡房或新搭蒙古包。结婚用的新蒙古包扎在西北角,紧挨着恩和老爷的蒙古包。新蒙古包的门被漆成了红色,远远望去,像一团火般鲜艳。蒙古包里,新毡、新被、新锅碗一应俱全。前来庆贺的亲友用的蒙古包有八个,由此往东排在一旁,作厨房用的蒙古包则扎在东北角最靠边的位置上。恩和老爷的居住地,一派新人、新事、新气象。大家忙活了好几天,诸事准备完毕,就等着迎娶耐烈呼了。
结婚那天,恩和老爷喜气洋洋,家里人欢马叫、热闹非凡。一些陶克陶胡的义友??乃旦扎布、那顺巴图等都在忙着宰杀羊只,准备下锅煮肉。陶克陶胡在吉祥喜庆的气氛中换上崭新的装束。只见他红锻结冠,戴一顶“布里亚特”式的圆锥红缨帽,身着印着吉祥图案的丝缎长袍,腰扎金黄色的宽腰带,脚登长靴,背弓负箭,腰间揣着哈达,显得十分威武英俊。媒人、伴郎们也都穿上节日盛装。出发前,陶克陶胡在欢呼声中举起酒杯,在悠扬的马头琴声中唱起了蒙古人传统的娶亲歌:

成吉思汗传下来的婚礼, 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
让我们在辽阔的查干草原上, 纵情歌唱,幸福万年长。
…………

唱完娶亲歌,陶克陶胡在众人的簇拥下,跨上骏马,浩浩荡荡地向耐烈呼家奔驰而去。
这时,正在宰杀羊只的那顺巴图扔掉手中的活计,赶紧跑了上来,争着要去迎亲:“陶老爷,您这么重大的事,我一定要去!您若是不让我去,我就啥也不干了。”说完,他抓住马缰绳说啥也不放。
担任婚礼祝颂人的是那顺巴图的父亲,他责备道:“这么隆重的事儿,你小孩子掺乎啥?回去干你的活!”
那顺巴图撅着嘴说:“让别人干不行?我都干了一个早上了。”
陶克陶胡一笑:“大叔!我的义友要去,您就让他去吧,让他与我一起分享这幸福的时光!”
那顺巴图一听,也没等父亲同意,他一溜小跑奔向了自己的坐骑。
一路上欢歌笑语。陶克陶胡掩饰不住心中的激动,不知不觉地跑在了队伍前面,他多么想早一刻见到心爱的耐烈呼呀。
那顺巴图赶了上来:“呦,咱们的陶老爷这么心急呀?”说着,他还调皮地挤了一下眼睛。
陶克陶胡豁然一笑:“换了谁都会心急的。耐烈呼可是这查干草原最漂亮的姑娘了。”
“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哈哈……”说完,那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