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4-证治准绳·杂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44-证治准绳·杂病-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火调弗能取之。洁古云∶身热如火,足冷如冰,可灸阳辅穴。又云∶ 酸冷,绝骨取之。 
x【热厥手足热】x丹溪曰∶司丞叔平生脚自踝以下常觉热,冬不可加绵于上,尝自言曰,我资禀 
壮不怕冷。予曰,此足三阴虚,宜断欲事,以补养阴血,庶乎可免,笑而不答,年 
方十七患痿,半年而死。《千金方》手足烦者,小便三升,盆中温渍手足。《素问》 
热厥,取足太阴、少阳,皆留之。 
暴不知人之厥,已前见卒中暴厥门,但有轻而未至于卒仆者,难以诸中目之, 
故复附见于此。厥有涎潮,如拽锯声在咽中,为痰厥。先用瓜蒂散,或稀涎散,或 
人参芦煎汤探吐,随用导痰汤,多加竹沥,少加姜汁。暴怒气逆而昏运者,为气厥。 
宜八味顺气散,或调气散,或四七汤。手足搐搦为风厥,宜小续命汤。因酒而得为 
酒厥,宜二陈汤加干葛、青皮,或葛花解酲汤。又有骨枯爪痛为骨厥,身立如椽为 
厥,喘而惋为阳明厥,此皆由气逆也。厥亦有腹满不知人者,一二日稍知人者, 
皆卒然闷乱者,皆因邪气乱,阳气逆,是少阴肾脉不至也。肾气衰少,精血奔逸,使 
气促迫,上入胸胁,宗气反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股腹,与阴相助,令身不仁。 
又五络皆会于耳,五络俱绝,则令人身脉皆动,而形体皆无知,其状如尸,故曰尸 
厥。正由脏气相刑,或与外邪相忤,则气郁不行,闭于经络,诸脉伏匿,昏不知人。 
唯当随其脏气而通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闭则通之。仲景云∶尸厥脉动而无气, 
气闭不通,故静而死也。菖蒲屑内鼻孔中吹之,令人以桂屑着舌下。又剔取左角发 
方寸,烧灰末酒和灌之,立起。以竹管吹其两耳。还魂汤。奄忽死去,四肢逆冷, 
不醒人事,腹中气走如雷鸣,此尸厥也。以焰硝五钱,硫黄二钱,研细作三服,每 
服好陈酒一大盏煎,觉硝焰起,倾于盆内,盖着温服,如人行五里,又进一服,不 
过三服即醒,灸百会四十九壮,气海、丹田三百壮,身温灸止。如无前药,用黑附 
子一只炮制,人参一两,分作二服,酒三盏煎服,或生姜汁、酒合煎亦妙。灸百会, 
艾炷止许如绿豆大,粗则伤人。 
x【诊】x沉微不数为寒厥。沉伏而数为热厥。细为气虚。大如葱管为血虚。浮 
数为痰。弦数为热。浮者外感。脉至如喘为气厥。寸沉大而滑,沉为实,滑为气, 
实气相搏,血气入脏,唇口青、身冷死。如身和、汗自出为入腑,此为尸厥。 

第二册诸气门
诸气
属性:经云∶诸痛皆因于气。百病皆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 
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也。按子 
和云∶天地之气,常则安,变则病。而况人禀天地之气,五运迭侵于外,七情交战 
于中,是以圣人啬气如持至宝,庸人役物而反伤太和,此轩岐所以论诸痛皆因于气, 
百病皆生于气,遂有九气不同之说。气本一也,因所触而为九,怒、喜、悲、恐、 
寒、热、惊、思、劳也。盖怒气逆甚则呕血及餐泄,故气逆上矣。怒则阳气逆上 
而肝木乘脾,故甚则呕血及餐泄也。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 
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精却,却 
则上焦闭,闭则气逆,逆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 
热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矣。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 
故气乱矣。劳则喘息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 
留而不行,故气结矣。尝考其为病之详,变化多端,如怒气所至为呕血,为餐泄, 
为煎厥,为薄厥,为阳厥,为胸满胁痛,食则气逆而不下,为喘渴烦心,为消瘅, 
为肥气,为目暴盲,耳暴闭,筋缓,发于外为痈疽。喜气所至,为笑不休,为毛革 
焦,为内病,为阳气不收,甚则为狂。悲气所至,为阴缩,为筋挛,为肌痹,为脉 
痿,男为数溲血,女为血崩,为酸鼻辛 ,为目昏,为少气不能报息,为泣则臂麻。 
恐气所至,为破 脱肉,为骨酸痿厥,为暴下绿水,为面热肤急,为阴痿,为惧而 
脱颐。惊气所至,为潮涎,为目HT ,为口 ,为痴痫,为不省人,为僵仆,久则为 
痹。劳气所至,为嗌噎病,为喘促,为嗽血,为腰痛骨痿,为肺鸣,为高骨坏, 
为阴痿,为唾血,为冥目视,为耳闭,男为少精,女为不月,衰甚则溃溃乎若坏都, 
汨汨乎不可止。思气所至,为不眠,为嗜卧,为昏瞀,为中痞,三焦闭塞,为咽嗌 
不利,为胆瘅呕苦,为筋痿,为白淫,为得后与气,快然如衰,为不嗜食。寒气所 
至,为上下所出水液,澄彻清冷,下利清白(云云)。热气所至,为喘呕吐酸,暴注下 
迫(云云)。窃又稽之《内经》治法,但以五行相胜之理,互相为治。如怒伤肝,肝属 
木。怒则气并于肝,而脾土受邪。木太过则肝亦自病。喜伤心,心属火。喜则气并 
于心,而肺金受邪。火太过则心亦自病。悲伤肺,肺属金。悲则气并于肺,而肝木 
受邪。金太过则肺亦自病。恐伤肾,肾属水。恐则气并于肾,而心火受邪。水太过 
则肾亦自病。思伤脾,脾属土。思则气并于脾,而肾水受邪。土太过则脾亦自病。 
寒伤形,形属阴。寒胜热则阳受病。寒太过则阴亦自病。热伤气,气属阳。热胜寒 
则阴受病。热太过则阳亦自病。凡此数者,更相为治。故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 
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 
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 
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视听。若胸中无才器之人,亦不敢 
用此法也。热可以治寒,寒可以治热,逸可以治劳,习可以治惊。经曰∶惊者平之。 
夫惊以其忽然而遇之也,使习见习闻则不惊矣。如丹溪先生治一女子,许婚后,夫 
经商二年不归,因不食困卧如痴,他无所病,但向里床坐,此思想气结也,药难独 
治,得喜可解,不然令其怒。(脾主思,过思则脾气结而不食。怒属肝木,怒则木气升发 
而冲开脾气矣。)因激之大怒而哭至二时许,令解之,与药一帖,即求食矣。然其病 
虽愈,必得喜方已,乃 以夫回,既而果然病不举。又如子和治一妇人,久思而不眠,令触 
其怒,妇果怒,是夕困睡,捷于影响。惟劳而气耗,恐而气夺者为难治。喜者少病,百脉舒 
和故也。又闻庄先生治喜劳之极而病者,庄切其脉,为之失声,佯曰∶吾取药去, 
数日更不来,病者悲泣,后即愈矣。《素问》曰∶惧胜喜,可谓得玄关者也。凡此 
之类,《内经》自有治法,庸工废而不行,亦已久矣。幸河间、子和、丹溪数先生 
出,而其理始明,后之学人,宜知所从事。丹溪云∶冷气、滞气、逆气,皆是 
肺受火邪,气得炎上之化,有升无降,熏蒸清道,甚而转成剧病,《局方》类 
用辛香燥热之剂,以火济火,咎将谁执。气无补法,世俗之言也。以其为病,痞闷 
壅塞,似难于补,不思正气虚者不能营运,邪滞着而不出,所以为病。经曰∶壮者 
气行则愈,怯者着而成病。苟或气怯,不用补法,气何由行。气属阳,无寒之理。 
上升之气觉恶寒者,亢则害,承乃制也。气有余,便是火。冷生气者,高阳生之谬 
言也。自觉冷气自下而上者,非真冷也。盖上升之气,自肝而出,中挟相火,自下 
而上,其热为甚,火极似水,阳亢阴微也。(按河间论气为阳而主轻微,诸所动乱劳伤。 
乃阳火之化,神狂气乱而病热矣。又云∶五志过极,皆为火也。而其治法,独得言外之意。 
凡见喜、怒、悲、恐、思之证,皆以平心火为主。至于劳者伤于动,动便属阳,惊者骇于心, 
心便属火,二者必以平心火为主。俗医不达此者,遂有寒凉之谤。)气郁,用香附、苍术、抚芎。 
调气用木香,然味辛,气能上升,如气郁而不达,固宜用之。若阴火冲上而用之,则反助火邪矣。 
故必用黄柏、知母,而少用木香佐之。气从左边起者,肝火也。气刺痛,皆属火。当降火药中 
加枳壳。破滞气用枳壳,枳壳能损至高之气,二三服即止,恐伤真气,气实者可服。实热在内, 
相火上冲,有如气滞,用知母、黄柏、芩、连。阴虚气滞,用四物以补血。因事气郁不舒伸而痛 
者,木香调达之。忧而痰气,香附五钱,栝蒌一两,贝母、山楂各三钱,半夏一两。禀受 
素壮而气刺痛,用枳壳、乌药。因死血而痛者,桃仁、红花、归头。解五脏结气, 
益少阴经血,用栀子炒黑为末,入汤同煎,饮之甚效。河间云∶妇人性执,故气疾 
为多,宜正气天香汤先导之。戴复庵云∶七气致病,虽本一气,而所以为气者,随 
症而变,《三因方》论最详。喜、怒、忧、思、悲、恐、惊,谓之七气。有痰在咽喉 
间,如绵絮相似,咯不出,咽不下,并宜四七汤,未效,进丁沉透膈汤。(内有热者不宜。) 
审知是思虑过度,宜四七汤去茯苓,加半夏、人参、菖蒲。审知是盛怒成疾,面色 
青黄,或两胁胀满,宜调气散,或四七汤加枳壳、木香各半钱。因惊恐得疾,心下 
怔忡者,见惊悸门。脉滑者,多血少气。涩者,少血多气。大者,血气俱多。小者, 
血气俱少。下手脉沉,便知是气。其或沉滑,气兼痰饮。脉弦软,或虚大,虚滑微弱, 
饮食不节,劳伤过度,精神倦怠,四肢困乏,法当补益。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 
十全大补汤。夏月清暑益气汤、四君、四物之类加减。脉结涩,或沉弦,急疾收敛, 
四肢腹胁腰胯间牵引疼痛,不能转侧,皆由七情郁滞,HT 闪伤损,谨察病原,随证 
疏导。《三因》七气汤、流气饮子、大七气汤、苏子降气汤、化气散、四磨汤、大 
玄胡汤选用。脉沉滑,气兼痰饮者,二陈汤、桔梗半夏汤、四七汤,枳壳、乌药、 
紫苏、大腹皮、桑白皮之类,随证加减。 

第二册诸气门

属性: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 
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王安道曰∶木郁达之五句,治郁之法也。 
调其气一句,治郁之余法也。过者折之三句,调气之余法也。夫五法者,经虽为病 
由五运之郁所致而立,然扩而充之,则未尝不可也。且凡病之起也,多由乎郁,郁 
者、滞而不通之义。或因所乘而为郁,或不因所乘而本气自郁,皆郁也。岂惟五运 
之变能使然哉。郁既非五运之变可拘,则达之、发之、夺之、泄之、折之之法,固 
可扩焉而充之矣。木郁达之,达者、通畅之也。如肝性急,怒气逆, 胁或胀,火 
时上炎,治以苦寒辛散而不愈者,则用升发之药,加以厥阴报使而从治之。又如 
久风入中为餐泄,及不因外风之人而清气在下为餐泄,则以轻扬之剂,举而散之。 
凡此之类,皆达之之法也。王氏谓吐之令其条达,为木郁达之。东垣谓食塞胸中, 
食为坤土,胸为金位,金主杀伐,与坤土俱在于上而旺于天,金能克木,故肝木生 
发之气伏于地下,非木郁而何?吐去上焦阴土之物,木得舒畅则郁结去矣,此木郁 
达之也。窃意王氏以吐训达,此不能使人无疑者,以为肺金盛而抑制肝木欤,则泻 
肺气举肝气可矣,不必吐也。以为脾胃浊气下流,而少阳清气不升欤,则益胃升阳 
可也,不必吐也。虽然木郁固有吐之之理,今以吐字总该达字,则是凡木郁皆当用 
吐矣,其可乎哉。至于东垣所谓食塞肺分,为金与土旺于上而克木,又不能使人无 
疑者,夫金之克木,五行之常道,固不待夫物伤而后能也。且为物所伤,岂有反旺 
之理。若曰吐去其物以伸木气,乃是反为木郁而施治,非为食伤而施治矣。夫食塞 
胸中而用吐,正《内经》所谓其高者因而越之之义耳。恐不劳引木郁之说以汨之也。 
火郁发之,发者、汗之也,升举之也。如腠理外闭,邪热怫郁,则解表取汗以散之。 
又如龙火郁甚于内,非苦寒降沉之剂可治,则用升浮之药,佐以甘温,顺其性而从 
治之,使势穷则止。如东垣升阳散火汤是也。凡此之类,皆发之之法也。土郁夺之, 
夺者、攻下也,劫而衰之也。如邪热入胃,用咸寒之剂以攻去之。又如中满腹胀, 
湿热内甚,其人壮气实者,则攻下之,其或势盛而不能顿除者,则劫夺其势而使之 
衰。又如湿热为痢,有非力轻之剂可治者,则或攻或劫,以致其平。凡此之类,皆 
夺之之法也。金郁泄之,泄者、渗泄而利小便也,疏通其气也。如肺金为肾水上原, 
金受火烁,其令不行,原郁而渗道闭矣。宜整肃金化,滋以利之。又如肺气 满, 
胸凭仰息,非利肺气之剂,不足以疏通之。凡此之类,皆泄之之法也。王氏谓渗泄、 
解表、利小便,为金郁泄之。夫渗泄利小便,固为泄金郁矣,其解表二字,莫晓其 
意,得非以人之皮毛属肺,其受邪为金郁,而解表为泄之乎。窃谓如此,则凡筋病 
便是木郁,肉病便是土郁耶,此二字未当于理,今删去。且解表间于渗泄利小便之 
中,是渗泄利小便为二治矣。若以渗泄为滋肺生水,以利小便为直治膀胱,则直治 
膀胱,既责不在肺,何为金郁乎,是亦不通,故予易之曰,渗泄而利小便也。水郁 
折之,折者、制御也,伐而挫之也,渐杀其势也。如肿胀之病,水气淫溢而渗道以塞, 
夫水之所不胜者土也。今土气衰弱不能制之,故反受其侮,治当实其脾土,资其运 
化,俾可以制水而不敢犯,则渗道达而后愈。或病势既旺,非上法所能遽制,则用 
泄水之药以伐而挫之,或去菀陈 ,开鬼门,洁净府,三治备举,迭用以渐平之。 
王氏所谓抑之制其冲逆,正欲折挫其泛滥之势也。夫实土者、守也,泄水者、攻也, 
兼三治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