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一八八零年代,美国人开始大量应用〃神经衰弱〃(neurasthenia)这个新名

词,它是现代生活的压力及其不自然的节奏对人的神经造成的损害。它很快地成

为不健康的现代生活的同义词。7 〃神经衰弱〃已不获今日医学界承认,但从〃世纪

末〃到第一次大战期间它是美国的流行病,其势头犹如今日的忧郁症(depression)

一般。 

  〃神经衰弱〃这个名词的创造者正是贺尔的好友乔治·皮耳德(George Beard)

,特别被用来〃指谓男性的性枯竭〃。8 白种人是全人类最文明开化者,和女性两

极分化的白种男性该是最纯粹的男子,但却患上了文明病…〃神经衰弱〃。贺尔为

了逆转这个恶性发展,遂提倡从尚未全面进入〃文明〃的男孩下手,要求教育者、

尤其是女老师不要约束他们的蛮性,在这个阶段上尽量让他们发挥原始本能。既

然他们成长的各阶段会〃重温〃人类文明的进化史,待到了成年阶段自然会超越〃初

民〃阶段,但如能保留一个健康的本能内核,就可让品种朝更高阶段进化。至于女

孩,贺尔却不主张她们去〃重温〃初民阶段。在他的眼中,女性代表的正是〃文明化

〃功能,对复活了的男性本能具制衡作用,但文明只有女性一面就静止了,没有男

性带头冲锋的文明就是守成。 

  在第一章里,我们已提到美国人的原野理想。现在不妨用上述两种对立的〃达

尔文主义〃来参照它。在乐观的启蒙式社会进化论的话语里面,〃文明〃是男性,被

克服和改造的〃自然〃则是女性…在个体的层次上,男性人格代表理性已控驭了自

然(本能),而比较不节制感情、倾向身体化的女性则更为接近自然状态。但在〃

世纪末〃退化论的话语里,〃文明〃则是女性,而返回自然界、图恢复原始本能的男

性则用粗犷的〃原野〃来象征。这两种自然观都扯不上母亲的怀抱。前者正体现前

一章里〃美国人对未经人手改造的自然是不生感情的〃这句话。后者则是注射一两

剂原始兽性,而这个兽性的〃自然〃乃生存竞争的领域。 

  文明程度最高的白种男性按理该最具男子汉气概(manliness),他有健康的本

能同时加以理性的调节,不像野蛮人或初民一般性滥交…在这点上,低等民族也

像女性一般,少能控制身体和情感作用,他们只不过比文明的女性多了一道性攻

击能力而已。在这个意义上,低等民族徒有蛮力,表现的只是〃雄

性〃(masculinity),而不是〃男子汉气概〃…他们甚至当龟公,让自己的女人去卖

淫。 

  待到过分文明化的白种男人患上〃神经衰弱症〃,上述的说法就难于自圆其说

。神经衰弱的男人,性冲动微弱,在〃雄性〃方面固然比不上黑人,也说不上有〃男

子汉气概〃,事实上形同女子。美国这个种族危机,即具体表现在一九一零年的一

次闻名国际的拳击赛上:黑人拳师杰克·约翰孙(Jack Johnson)把白人拳王詹姆

·杰佛理斯(Jim Jeffries)击败。拳击不只靠蛮力,它还讲究训练和策略,因此

这场拳赛成为两个种族的男性理想的较量。白人选手被击败后,引起各地白人的

种族暴动。约翰孙偏偏又喜欢与白种女子发生性行为,被联邦政府用过时的法律

,构陷成贩卖白奴罪,锒铛入狱,后来又被排挤出境。 9 

  担心白种男性呈现退化状态,正是贺尔主张让小男孩〃重温〃原始的时代背景

。同样的顾虑,在那个时代促成了童子军的出现。在十九世纪初,美国母亲教养

儿子的角色比重远不如今日,但到了世纪末,母亲的角色变成了主导。同时,小

学里开始聘用女老师,女性的〃阴〃影沉沉地笼罩在男童头上。于是大众传媒开始

敲响〃男性被女性化〃的警钟。此种焦虑在二十世纪初催生了童子军运动,该运动〃

具有减轻童军教练及其所教练的男童之男性化焦虑的功能〃。10


注释:
1。Bram Dijkstra:《Idols of Perversity: Fantasies of Feminine Evil in 

Fin…de…Siecle Culture》(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pp。 

158…159; 219…220。
2。Otto Weininger;《Sex & Character》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03; 

English translation from the sixth German edition (London: William 

HeinemannNew York: G。 P。 Putnam's Sons; 1906)。 怀宁格学说在五四时代曾

被鲁迅提及。
3。引自Simone de Beauvoir;《The Second Sex》(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89); pp。 199…200。 希腊神话故事里的阿基理斯刀枪不入,乃婴儿时被她妈妈

浸泡在具有魔法的河流里的结果,但妈妈提着他脚根的地方没有沾到水。阿基理

斯最后死于脚根中箭。
4。G。 Stanley Hall:〈Coeducation in the High School〉 (1903); in 

Charles E。 Strickland and Charles Burgess; eds。;《Health; Growth; and 

Heredity: G。 5。Stanley Hall on Natural Education》(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Columbia University; 1965); pp。 179…180。
6。Gail Bederman:《Manliness & Civilization: A Cultural History of 

Gender and Race in the United States; 1880…1917》(Chicag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pp。88…101。
7。同上,pp。 25…25。
8。Stephen Kern:《The Culture of Time and Space; 1880…1918》(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p。 125。
9。Angus McLaren:《The Trials of Masculinity: Policing Sexual 

Boundaries; 1870…1930》(Chicag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7); 

pp。 141…142。
详Bederman前引书; pp。 1…4; 41…42。
10。Joseph H。 Pleck:〈The Theory of Male Sex…Role Identity: Its Rise 

and Fall; 1936 to the Present〉; in Harry Brod; ed。;《The Making of 

Masculinities》(Boston: Allen & Unwin; 1987); p。 23。 



 2005…5…22 21:56:42           

  yuweiyuwei     
  
  
  头衔:管理科学与工程 
  等级:论坛游民 
  文章:135
  积分:313
  注册:2005…4…11
              第 8 楼  




中国文化与儒家的影响 
  中国文化(也可称其为汉文化)的主干是儒家文化,其经典是四书五经,而

其核心思想则是孔子的实用理性。回归传统,维护礼教宗法则是其具体适用。儒

家文化在中国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并不一定要人们自觉地认同和接受它,而

更在于他成为汉民族某种心理结构的主要成分。随着千百年统治阶级和知识分子

的鼓吹灌输,这种文化意识逐渐潜移默化为中国人的无意识心理,成为中国的思

维定式和价值取向,当然其中有一些积极的成分,如对大一统国家的认同,某些

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注重立身处世的道德修养,至今仍对中国的知识分子有着

很深的影响,这些东西不能说是错的,你也无法说他是错的,这是因为他骨子里

透出的崇高和威严让你战战兢兢,话不敢出。甚至于在五四期间高举反传统大旗

,痛击孔家店的鲁迅和陈独秀们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能摆脱这种困惑。而对

中国最深远的影响是对中国农民的影响,一个中国农民不一定要知道孔子这个人

,也不一定要知道儒家是什么东西,但在生活中一定有一种孔子的生活态度,儒

家文化已经渗透到中国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层结构。 

  儒家注重今生而对来世,前世等彼岸持一种否定的态度,也即只有一个世界

。所谓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以此时的幸福为人生的幸福这就

是孔子学说中的实用主义,在政治主张上他强调维护权威,回归周礼的保守主义

,具体到家庭生活中就是维护父权,夫权,兄权的绝对权威,在生活中强调一种

乐感主义,培养民众的乐观主义情绪,处事上则以仁为核心,讲究温良恭俭让,

讲求一种平衡和淡欲,对知识分子的要求则是修身齐家平天下式的爱国主义,对

于血亲关系尤为看重,至于犬马,犹能有养,不敬,何以别呼?这些以上种种,

本来不错,单独的拿出来看也都是很好的理论和教导,可把他合为一种思想体系

就显现出十足的书生气和不思进取,说儒家思想使中国停滞不前是不会错的,因

为他是中国传统的核心,一个民族的落后是他的文化的衰败的一个直接体现,很

难解释说一种文化的衰败而的核心还是合理的,从东西方的比较来看中国的落后

是在清朝的事,马可勃罗来中国的时候还为中国的文明惊叹不已,可在中国强大

的背后是欧洲的停滞,而不是中国的进步,事实上欧洲的古代文明并不比中国逊

色多少,恰恰是在中世纪神权一统天下的时代欧洲大大地落后于中国,欧洲人对

这种愚民政策的运用显然比不上中国老练,这是因为一方面他缺乏这样的基础,

另一方面是欧洲民族的复杂性和文化的多样性使欧洲人很难长期不变的认同某一

种文化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出现,欧洲没有一个人口占绝

大多数的主体民族,这一点与东方各国的差别极大,历史的传统也使欧洲人对独

裁不感冒,这种传统主要得益于古希腊的哲学和实践。中国则不然,在中原地代

只有一个主体民族,虽然有过白家争鸣的黄金时代,但随着秦王朝的焚书坑儒和

汉代的独尊儒术(这两个儒的含义完全不同),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从上到下的遵

循的行为准则,中国文化的落后也就埋下了伏笔。 

  儒家思想(其实也就是所谓的士大夫文化)的一大特点是其伪崇高性和狭隘

性。当然他有很多华丽的词藻来对这一点进行修饰,后世的知识分子把这一点发

扬光大,中国历史给人的感觉是人的好坏对比强烈,非忠即奸,越往后这种汉贼

不两立的倾象越明显,每一个朝代在建立后都忙于对前朝的忠臣树碑立传,不论

在此之前他对这个被他摧毁的王朝有多少深仇大恨,但他绝不会忘记为这给朝代

的统治者树立一座丰碑,这主要是为了树立正统的观念,天无二日,人无二主,

统治集团再不好,他的权威也是动不得的,你要想名垂青史,只有为他卖命,为

他殉葬。否则你就是叛臣逆子,人人得而诛之,完了不忘在史书上给你浓墨厚彩

地添上一笔,让你永世不得翻身,当然他也不会忘了给你安上种种如驱逐鞑虏忠

君爱国之类的美名,让你在付出生命后有一个比较完美的回报。 

  中国文化中的汉本位意识使这种崇高和狭隘发挥到了极点,每一朝代都有一

个正统,汉民族则是永远的正统。这样的说法并不错,汉民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

,他的地位本来就是无可取代的,这样的意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使

中国在两千年历史长河的惊涛骇浪中得以维护住了统一,保持了一定的民族尊严

,这是应该肯定的,假如没有这种对民族的认同感,中国难保不会分裂。可是要

看到,一但某种思维过于敏感和深入,其反作用是明显的,汉本位最大的坏处是

赔养了汉民族的妄尊自大,目空一切。他在唐代以后对外来的文化基本是持一种

否定和排斥的看法,对自己的传统则是盲目崇拜,即便是在中原一再被外族入侵

,对外作战一败涂地的危险时刻,仍不肯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改良,而是抱残守缺

,利用人口的优势和汉文化的强大心理攻势被动地对其他民族进行同化,乃至付

出亡国的代价也不肯变革。这里有统治阶级的利益在作怪,历代统治阶级对于统

治范围内的反抗是不余余力的镇压的,死再多的人,付出再大的代价都在所不惜

,而对外族则是一味的退缩求饶,强大如汉唐也是采取合亲政策姑且安抚,唐以

后就更不用说,割地赔款非从满清始,宋代既以深谙此道。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无不与战争息息相关,我们的思维里大概不会把李白

,杜辅,曹雪芹看成是民族英雄吧?这表明我们的思维一直到近代还停留在一种

古希腊的英雄主义时代,英雄必然和血腥有关,合平年代和盛世是出不了英雄的

,这实际是统治阶级的一种策略,他有利于在统治受到危胁时有英雄从天而降来

拯救他,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英雄的身上而不是社会的改良上,比如但教庐城飞

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每当遭到挫折时就呼唤英雄的出现,曹操在赤壁之败后

呼唤郭嘉就是这种思维的深动描写。甚至他们成功了也是糊里糊涂,不明白为什

么会成功,这一点上倒是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更为清醒。中国的历史充满了偶

然,这其中又蕴含着无奈的必然,成者王候败者寇,而不论成败,他们实际都没

有多大区别,只是一个轮回而已,农民英雄推翻了一个朝代,他又能如何?还不

是走上前朝的老路,他不走,就没法维持下去,走了这条路就可以多坐几年的龙

庭,中国人的骨子里是不会反对孔孟之道的,他不懂自然有懂的人来教他怎么做

,中国的知识分子对此是架轻就熟的,虽然他们也是受害者。 

  儒家另一大致命处是他的愚民政策,这是统治阶级的一大法宝,他的作法之

一是培养你对英雄人物的崇拜,而不是超越,一部二十四史,只是教你该做什么

,不做什么,每一件事都告你说别人是怎么做的,你不能怎么做,而这个别人自

然是忠臣烈女,只有他们的做法附和道德,你只能老老实实的种地,不许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