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近代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中国近代史- 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出口商品大量滞销,商品价格锐跌,投资者失去信心,日本的股票市场也随之暴跌。
  更是让日本就受不了的是,稍后中国《贸易法案》的公布。
  第一、第二大贸易国同时出现问题,等于说日本70%的对外贸易出现问题。对严重依赖外国市场的日本来讲,这不亚于灭顶之灾。
  美国那里,没有办法了,那是天灾;中国这里,日本当然要全力以赴,这还算是人祸的。
  对于日本大使芳泽谦吉的约见,唐绍仪早已准备就绪。我们商议后,觉得危机好,有危险才有机会,决定趁此机会,解决台湾问题。
  当天,唐绍仪根本就没有去外交部办公。推迟一天是一天,如今是日本人着急,不是我们。
  这时候,就看出私人关系在外交中的作用了。如果日置益在,他就会直接去拜访我,一般也不会被拒绝。芳泽谦吉犹豫之下,也去八角厅(内阁所在地)约见我。但被蜿蜒拒绝了。
  第二天,12月9日,芳泽见到了唐绍仪。
  唐绍仪的解释很有力,一来这是国会通过的法令,只怕不会轻易废除;二来这是大势所趋,所有的国家都会陆续采取这样的政策,中国也莫能例外……
  但这样的说法,除了火上加油以外,并不会减轻芳泽的压力。
  唐绍仪最后说,中国很愿意与日本协商解决此问题,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途径。
  话说到这个地步,芳泽谦吉也没有什么话好说了。
  12月10日,日本方面传来消息,日本外相币原喜重郎希望访问中国,中国表示了欢迎。
  12月14日,币原喜重郎一行抵达安庆。
  PS:这一章写起来很麻烦,却不能不写,过渡一下.本章数据和资料都来自<日本海军史话>,我做了部分改动,以适应我的世界.
  【看书要砸票,做人才厚道】  ?
  第96章[全]
  众所周知,中日之间民间交流和经贸往来极为频繁,还在中美之上——这是地理位置决定的。在官方交往上,也是如此。但真正的高层互访,却不多见。一般地说,日本访问中国的,多于中国回访的。就如同中国访问美国的,要比美国回访的多一样。经济基础决定了政治交往。
  1925年,日本裕仁出访欧美,回国时顺便访问了安庆。
  我接见到了裕仁,相谈甚欢,此后,两国高层交往日益频繁——这是官方说法。
  裕仁是个很有礼貌的年轻人,也很有学识修养的样子。我却一点儿也不喜欢他。
  日本人与众不同,是名副其实的“半兽人”,就是这样的日本人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并公开在报纸上宣扬“杀人比赛”。日本人似乎没有什么是非道德可言。
  这一次,日本外相币原喜重郎来华访问,大家都清楚其中缘故。
  日本方面报着很大的诚意,但中日贸易谈判进展却很不顺利。
  这不是由于中国不配合,唐绍仪亲自出马,一周七天,每天八小时,与币原喜重郎展开会谈。但是,谈判始终没有进展。
  各国的使节都在注意中日间的谈判。连中美谈判都停滞下来,美国人的盘算很简单。既然中国意图在美日之间搞平衡,那日本人取得的利益,美国人自然也能够分享。
  再说,中美贸易谈判也是困难重重。毕竟美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猛跌了20%左右,世界上原材料和矿石的价格更是降低了35%,而且还在进一步降低。在此情况下,要求中国放弃《贸易法案》,基本不可能——中国保护国内企业的利益,是理所当然的。选举总在继续,谁也不愿意得罪选民。最后的结果通常是,大家一起提高关税。然后,再慢慢往下降。
  美国可以等,但日本等不了。中日贸易只占中国贸易不足三层,却占日本贸易额的四层半,这是日本的生命线。现在日本,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破产,每天的损失数以千千百万计,币原喜重郎心急如焚。
  中国与日本之间的问题,很麻烦,就像个悖论。
  中日同盟是秘密的。中国公开在美日间骑墙,中国不可能单独给日本什么优惠待遇。如果同时给美国优惠待遇的话,等于给六层多的贸易额提供了优惠。这东东在国会里,很难通过的。我可不会牺牲自己的利益,强行通过它。任何事情,都会付出代价的,我也一样。
  况且,凭什么给优惠待遇,总要有个缘由的。中日同盟,可没有这个条款。中国答应给日本最惠国待遇,如今中国并没有违反约定。
  此外,就算在国会议员中,了解中日联盟情况的,也是少数人。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说法,就等于公布了中日秘密关系存在。而同盟还是不能公开的,我无意于东西方对抗,那不符合中国利益。
  黄祸像个幽灵,总在不经意间,出现在欧洲,出现在美国。
  中国为了保护国内企业,提高关税是理所当然的。
  提高后的效果显著,中国的股市迅速稳定,物价只降低不多10%。当然,这都是从外国商品夺取的市场,增加了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同样,对日本的效果也很显著,日本的物价降低幅度,比美国还大……
  但中国无缘无故给别国优惠待遇,是不正常的。
  日本也迫切需要优惠,假设中国愿意无条件给日本优惠,也找不到一个能够正大光明说出来,不引人怀疑的借口——一个价值以亿计的借口。
  参加会谈的双方,每方只有一个代表,一个助手,都是能够接触到核心机密的高层人物,都清楚中日同盟的存在。就连会议记录者都有很高的保密级别,至少也知道中日关系极好,远比表面要好的多。
  在会谈中,双方提出了种种设想,然后再一一否决,日本能够拿出来的筹码不多,也不够大。
  中国方面不愿意自己把台湾、北库页等问题提出来,那很容易让人觉得趁火打劫。
  日本方面一时想不到,或者说,不愿意往那里想。
  ……
  双方就在这里憋死牛。
  ……
  日本的形势越发不妙了。英国已经通过法令,加强了贸易保护。美、德、法等诸多国家,都在酝酿着要提高关税,加强了贸易保护。新一轮的贸易竞争,势在必行。这也是惯例了,越是经济危机的时候,竞争就越激烈。人们到了这个时候,就是生存第一了,其他的都要往后放。
  12月20日下午,日置益没有去参加会谈,到我这里来探口风。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日置益作为谈判助手,刚到安庆,就到我家拜访,并携带了许多日本特产。他知道我的性格,礼物都不很值钱,只是个稀罕。
  当然,那次我让他无功而返了。
  “来来来,今日无事,我们来喝茶吧!”我热情欢迎日置益。
  日置益也十分高兴地与我涵喧了几句。高兴是发自内心的。一国的总理怎么会没有事情,看来今日会有个答案了。
  ……
  我闻了闻茶中那满溢而出的桂香,一抬头,把整杯热茶,倒进了嘴了……喝多少回,也还是令人陶醉,大红袍不愧是茶中状元。
  日置益忍耐了一个小时,才谈起正事,也算是耐心极好了。不过此事的耐心,他却比不过我。无它,他关心,他着急,我不。
  待日置益开了口,我却有些为难。
  这事怎么说呢?
  我说,你把台湾还回来,我就给你们优惠,否则免谈——那非谈崩不可,日本的利用价值还是很高的。
  “经济不景气呀!”我叹息道。这话我们刚刚已经说过一遍了。但日置益并没有不耐之意,他明白这是个引子。
  “经济危机到来,中国提高关税,也是迫不得已。”——这话也说过了,日置益刚才还对“迫不得已”表示了谅解。
  “经济危机到来后,竞争越发激烈,各国都加强了贸易保护。”——这是辩解,还是威胁,或者兼而有之?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亲善友好,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也有着切实的现实交往。中国愿意为日本单独提供优惠待遇。”
  ……
  日置益耐心地等了我半天,见我不再开口,才知道我已经说完了——他没有把这话直接说出来,算他涵养好。
  于是,日置益拐弯磨角,问我中国有什么要求。
  一直磨到最后,我看实在没有办法了,就问了日置益几个问题:
  “中日是同盟国,但不包括此方面。中国答应给日本最惠国待遇,中国遵守了约定。
  中国给日本提供了如此优惠,每年的利益数以亿计,按理日本就应当提供等同,或基本等同的。
  而且中日盟约是秘密盟约,也需要一个公开的理由。
  有什么,是日本有?日本能够支付?而中国无法拒绝的?”
  然后,我不待日置益想明白,就把他送出了门。
  明白就明白,不明白,我也没办法了。如果非要明白地说出来,那也不应该是我。
  日置益在回去的路上,一直在想我的问题。
  “有什么,是日本有?日本能够支付?而中国无法拒绝的?”
  价值亿万的,日本拥有的不多,与中国有关的,更是屈指可数,日置益很快就想到了那个东西,尽管他早有准备,知道中国的要求多半如此。
  但是在这一刻,日置益还是惊怒地站了起来,肥胖的猪头重重的撞在车顶上,他没有感到疼痛,只是在心中高喊,“这是趁火打劫!”
  中国的要求,只有一个,“台湾”。只有如此,中国人才不好张嘴,才如此费尽心机。在中日盟约中,中国就曾经提出过用利益进行交换。但日本没有同意。
  日本拥有,而中国无法拒绝的,唯有“台湾”。
  日置益没有理会司机犬三郎关心的询问,他捂着脑袋,颓然遭在后座上。
  早就该想到的。
  自《马关条约》起,中国人就没有忘记这里;在《中日盟约》中,中国还希望收回这里;现如今中日形势大变,中国自然会想到台湾。
  ……
  回过头来,日置益又替中国进行辩护。
  这也是客观情况所迫,不这样,日本能够拿什么与交换呢?
  如果不归还台湾,日本还有什么拿的出手,中国不能拒绝。
  在国际上,也能够说的通。
  ……
  日置益用力捶了下自己的大腿。
  想什么呢?你是大日本国人,不要想这些非国民的东西……
  日置益努力把思绪转移到其他方面,开始考虑,日本是否可以提出其它条件交换。但是,他们已经考虑那么些时间,也没有找到办法,他在心烦意乱之下,又怎么能想到什么办法。
  日置益不由自主的可怜起自己,他知道这下子糟糕了,“诛国贼”的声音又该响亮了吧。他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脑袋。
  想起一句中国的古话,“这大好头颅,不知要便宜谁了?”
  日置益也曾想,隐瞒真相,就说动正朝什么也没有说。
  但转念一想,这会耽误国家大事的——去,日置益又不是GCD。
  日置益考虑再三,也没有办法封住这个司机的嘴,一时间他甚至动了杀机。杀个小人物不算什么,但要求日置益亲手杀人,他还真不一定能够干利落。
  铁嘴钢牙,一口咬住,董正朝就是没说什么……
  不行!
  这事早晚得露馅……
  日置益想了又想,决定实话实说,董正朝说什么,我就说什么。多一句话,多一个字,我都不说。
  日置益回到使馆,就跟币原喜重郎一五一十的汇报了。
  币原喜重郎也心中有数,这些天不就是考虑这个问题吗?
  答案只有一个,但中国方面不提,币原喜重郎自然也不会主动提出来。实在拖不过去了,他才让日置益去打听消息。
  现在,日置益明显猜出了答案,却只字不提。
  币原喜重郎出身富裕,又是三菱财阀岩崎弥太郎之婿,一生顺利,并没有经历坎坷,城府不如日置益。在几番逼问无果后,知日置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决不会先开口了。但事情还是得办,已经拖不得了。
  于是,币原喜重郎便把猜测说了出来。
  日置益接下来的表演极为出色,他先是震惊,并表示不相信,然后疑惑、愤怒交替出现在他的脸上,真是个慷慨激昂的爱国志士。
  币原喜重郎那有心思看日置益表演,见他决心不参与,也不理会,心里有了决定。
  币原喜重郎向国内发出密电,把中国提出的要求,详细说明,并提出了自己的猜测。然后,等待国内的复电。
  这消息一传回日本,立刻引起争议。
  愤怒是不用说了,但中国的要求也不是很过分。亲兄弟明算帐。中国凭什么白白帮助日本?
  一纸盟约?!
  别开玩笑了!
  利益,只有利益才是中日合作的基础。
  况且,客观条件如此。总要有个说的过去的理由。
  因为数次为中国说话,对国防军评价很高,首相田中义一一向被认为是亲中派。当然,这让田中有些委屈。田中是个不错的军官,却不是个合格的政治家。他既不会与他人合作,也没有前瞻性。就是说,田中只是个事务性首相,处理问题就事论事,考虑不到问题的长远影响。
  田中接到密电,极其愤怒,心情很是沉重。他清楚,台湾与“满洲”又不一样。台湾是有正式条约的日本领土。即使像“满洲”那样造成既成事实,也很难在国会通过……
  何况他根本就不会答应,但如何处置,这是个问题。
  田中紧急召开了内阁会议,对中国的要求加以讨论。
  但是,面对现实,日本实在没有拒绝的条件,田中不肯答应,也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内阁会议自然不会有结果。
  于是,田中回电,命令币原喜重郎明确中国的要求。如果需要的话,可以答应归还北库页,可以答应一切条件,可以与台湾通商、可以在台设立官方办事处,可以……但不应包括台湾主权——中国方面没有直接提出要求,就说明中国的决心不大,要想方设法找到其他办法。
  在币原喜重郎的试探下,中方的态度很快就明确了——“中国要求台湾主权”。
  唐绍仪允诺把台湾“设为中日自由贸易区,进出免签证,免关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