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近代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中国近代史-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我是谁,我是伟大的推销专家,卡耐基讲师,我能行。可是,我是不会加入美国国籍的,这必然会影响报纸的发展和对报纸的控制。我立即赶回匹兹堡,与阿庭闭门商议了整整一天。决定让阿庭直接接管《纽约时报》,虽然他也是个华人,但最多一两年,就会有机会加入美国国籍。于是,我接管了中餐馆,阿庭去管理《纽约时报》。
  阿庭的首要任务,是将报社的员工保留,《纽约时报》排版风格很正规,很有一张大报的模样。史密斯后来跟我说,阿庭将来一定会是大人物。阿庭面对着目瞪口呆的报社员工,发表了一篇精彩的演讲:
  “各位先生,你们好。请不要这样的看着我,因为我会害羞。我的名字是皮特·董,大家可以叫我董,或者董先生。从今往后,我既是大家的老板,也是各位的同事,我希望能合各位一起将《纽约时报》办好。我很赞同亨利·J·雷蒙德和乔治·琼斯两位先生的主张:‘报业应当有社会责任感’。所以,《纽约时报》仍将是一张严肃的报纸。我们的宗旨是‘真实、公正’。‘真实’是指我门应力求真实,无所畏惧;‘公正’是指不偏不倚,并不分党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
  很平实的话,却被阿庭讲的鼓舞人心,让人热血沸腾。这多少也算阿庭的特技了。
  接下来,阿庭把报价从3美分降到1美分——报纸从来不是靠卖报本身挣钱,每天亏损1000块和1200块也没什么区别。阿庭在新闻报道上不惜投资,大量增加在当时颇为稀有的国际新闻内容。当编辑抱怨没有版面时,阿庭取消了小说版面,还不够时,他随意地说了句——“那就增加版面”。于是,在亏损的情况下,《纽约时报》扩版增容了。按阿庭也很清楚,名声对一份报纸的影响,时报只需要可靠的新闻报道和社论观点,他把“所有适于刊印的新闻”这句名言登在头版报眼位置。然后,阿庭加强了销售力度,针对自身特点提出了许多宣称口号。
  九月,《纽约时报》出版了第一份《周日》,这是一份财经杂志,对每周重要的财经新闻作深入报道——不关心国家大事的人很多,但不关心自己钱包的人很少。紧接着,又出版了《周六书评艺评》——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在二十一世纪就听说过,照做。
  与此同时,阿庭选拔麦森、罗森索等优秀编辑、经营人才,又挖了些儿同行的墙脚。说实在的,阿庭挖的人才,往往是其它报刊所看不上的,当时报界流行的是黄色新闻。反正,我给了阿庭二十万,花光为止
  9月3日,《纽约时报》刊登了对大清帝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专访。阿庭没有改动,也没有拜访李鸿章,一切由记者进行——记者被禁止透露阿庭的身份。
  (以上策略均是阿道夫·奥克斯先生接手《纽约时报》后,采用的。)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我在匹兹堡也没有闲着。我把中餐馆的一切操作都制定了严格的行为规范,现代管理是制度的管理,而不是人的管理。我就是在尝试制定一套类似肯得基的管理制度。我定做了大量的漆包弹,准备对大家进行实战训练。当然,在此之前,他们还需要完成匍伏前进、武装越野、攀援等一系列我在电视里看到过的训练。我把他们分成三组,吴猛、陈双成、韩铁,各领一组。学过拳脚,身手最好的刘恢,跟在阿庭身边。刘恢是第三个来的,当时他连病带饿晕倒在路上——这叫路倒,阿庭把他捡回来的。那时,我们还没开始治病,要不也不敢太相信他。说句不客气的话,谁知道,我们收的一百多人里有没有人派过来的。我最信任吴猛,他有个弟弟在国内霍元甲那里,来的又早。陈双成、韩铁就又差一层,韩铁有个妹妹,陈双成干脆就老哥一个。所以,这些天来,我让大家称我为老师——师徒如父子——这很有效。在每天的学习中,我也不断的给他们洗脑——我给他们讲历史讲差距——我们是在为国家为民族奋斗。共产主义能让儿子打老子,我让他们为国家奋斗一下,不背叛我,总可以吧。同时,我也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大家——感情牌也很有用。这样一来,我既是严师——学习训练中,又是慈兄——在生活中。我不是假装如此,我是真的怀这样的感情去做——有的人很敏感的。再说,我一向认为感情与利益的结合,会更牢固。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家关系迅速就融洽了。众人对我不再是简单的上下级,而有了一点儿心悦诚服的味道。
  虽然,我在匹兹堡一安顿下来,就给霍元甲写了信。然而,我收到回信已经是圣诞节了。不过想到信件要在宽阔的太平洋上飘荡半年多,我也无可奈何。对了,我突然间想起了无线电。不知道无线电,发明了没有,我要通了纽约的电话,把霍元甲来信的事给他说一下,顺便让阿庭查一下无线电的事。
  霍元甲很好的执行了保密工作,没有人在路上拦截,他带着众人顺利的回到了家中,有三个孩子XX、XX、XXX,不知是什么原因不见了,遵照我的嘱托,他没有寻找。霍已经在家乡办了个书院,课程有语文、算数、自然、外语、军训等内容。目前的学生主要是从上海带去的那些,家乡的子弟很少。估计过段时间以后,人会慢慢多起来。学院收取的学费很低,免费提供午饭,还有奖学金等,所以每月都要补贴几百两银子。不过,霍元甲那里,现在还有四万多两白银,几年内不虑匮乏。国术体系的事情已经有点儿眉目了,正以这些学子试验中。霍又抱怨说我陷害他,回去一说,就被父亲责备了。国术体系,这么大的事情,岂是他能自己定的?反正他会努力完成任务,但不会保证最终结果。
  圣诞节那天,我在匹兹堡的第三家连锁中餐馆开业了。我力求风格统一,菜色、布置、服务、收费,我都力求一致,反正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都已经对此有了明确的规定,严格执行就是。我雇佣了许多当地人,主要是年轻女子——美女优先,作为服务生,并对她们进行了培训。自然,培训不是我亲自出马,跟我学习了这么长时间,学生们这点儿事还不费劲。我也根据具体职位,给各人涨了工资。但不管怎样,训练不能停止,这是重中之重。
  餐馆开业不久就有人来收保护费,我爽快地给了。可能是我钱给的太痛快了,没几天又来收钱,看到三十几只枪指着他,那白痴的表情,我一想起来,现在还想乐。那时,我们到美国不久,刚用野生动物给他们开了杀戒,正是手辣的时候,就有人找上门来,真是找死。我让人痛打了那几个小子一顿,然后扔了50块作医药费。我明确告诉他们,我不想断人财路,但我也不在意杀几个人。社会多半如此,得寸进尺,这样搞一下,麻烦就少很多。
  97年,我们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我去了英国一趟,马可尼得到了英国官方的支持,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对我提出了极苛刻的条件。算了,挣钱第一。等我有了钱,发明两套无线电,用一套,扔一套。我在墨西哥旅行有半个月,回程时,在旧金山待了几天,就一个感觉——受气。于是,我老老实实的待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旁听——尽管我很想去剑桥(美国的),但我无法提供任何有效学历证明——哥伦比亚也不错,我安慰自己。我在哥大学习管理、政治、法律和教育等一切我觉得有用的知识。我不得不十分努力,需要学习的东西真是太多了。
  《纽约时报》稍有起色,销量增长到15000左右,亏损不大了。弟弟正式接管董式兄弟投资公司。掌管《纽约时报》的同时,还要管理一下中餐馆,并了解勃郎宁兄弟公司的运行情况——97年勃郎宁手枪全美销量第一。但我们还是人手备了一支M96 式7。63毫米毛瑟自动手枪——二十响的匣子炮,它射程远威力大射速快,混战更占优势。  ?
  第五章
  我要了阿庭的电话:“喂,阿庭吗?我呀!今天心情不好。”
  阿庭:“怎么了?”
  “申请签约,被拒绝了!”
  “那不很正常吗?文笔那么差。”
  “我也知道我文笔差,可编辑说我大纲不适合网络,推荐我去签约出版!!!”
  “那你把大纲读一下。”
  “……”
  “确实不适合网络呀!你看,历史小说,要想红,第一要打日本,第二要泡MM。自然,如果你文笔特别好,就怎么样都可以啦!”
  “可是,二十世纪初与日本决战,很不合理呀!日本刚刚被西洋人收刮了一遍,马关抢了中国一点钱,又都花光了一战时,日本政府马上就破产了。如果我与日本大战,胜负难测不说——海军不是那么好建的!就算打赢了,只怕连军费都挣不回来。有这笔钱,我与苏俄开战,不仅可以取得列强的支持,西伯利亚的石油和矿产资源,对中国的意义重大,怎么算都合适。再说,我也会与日本打两仗的。要不然,日本也不会老老实实的作中国的看门狗。”
  “网络第一就是要爽!如果军费开支不合算,那就不算!再说,如果你武装到牙齿,十万大军消灭了日本五万人,那有什么精彩的?!就是要用几艘小船,把日本海军都消灭了,那才爽!”
  “可是,我提前知道了战争,自然要准备大军,有十万人为什么不用?我就是喜欢让一个日本人单挑我们一群人!再说,日本人又不是傻瓜,怎么可能发生‘几艘小船消灭日本海军’这种事——赢了傻瓜,很愚蠢的。”
  “少啰嗦!一句话,你是想让读者爽?还是自己爽?”
  ——(我作沉思者状)
  “当…然…是…自…己!”
  恍惚间,我听到纽约传来一声怒吼:“扑街去吧!”
  PS:事情就是这样了,有一个收藏,我就会尽力更新,如果一个都没有,我也不会TJ——编辑说,实在不行,就把大纲发上去,要好过TJ。
  不过,此文定位为练笔,我会用心去写,但世界性差异可能会增加到50%。记住!是世界性差异,不是作者不查资料。
  **************************正文*************************************
  97年下半年,发生了一件我期待已久的事情——美国最高法院开始审理黄金德案。《纽约时报》对此予以关注,《纽约时报》的老板是华人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在年初还引起争议。但法律无禁止,即为合法,而《纽约时报》也初步建立了“真实、公正”的名声,其读者多为东部人,也比较理智。销量只下降了不到2000。黄金德案引起了激烈的争议,《纽约时报》对此保持了谨慎立场。这是我和弟弟商议决定的,因为我清楚的知道——黄金德胜诉了,我害怕改变这个结果。阿庭也很赞同,就象他给我解释的那样,“这个世界讲的不是道理,我的存在就是胜利,我将报社做大做强,才是真正的胜利。”
  ……
  1898年4月,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根据宪法第十四修正案,投票以6:2判决黄金德胜诉。《纽约时报》当月的销量也增长到16000——不亏损了,还略有盈余。
  随后,美西战争爆发了。《纽约时报》不惜工本,对此进行了全程报道。事实证明,灾难和战争总是民众乐于关注的。从战争爆发到战争结束,短短几月的时间,《纽约时报》的销量就增加了50%,达到24000。
  5月,阿庭取得美国国籍,成为美国正式公民。我的假期结束了,紧张的工作马上开始。我拢了拢手里的钱,我从国内带了一百二十几万来美国,餐馆住房等杂七杂八的花了两万,勃郎宁那儿花了十万,《纽约时报》先后投入十七万,这样一来,就剩下九十几万。勃郎宁那儿挣的钱基本都用来扩大生产,没有分红;《纽约时报》现在刚刚停止亏损;只有餐馆挣钱,至今大约有七万块,除留下五万给阿庭周转外,我大致可以动用的资金是一百万美元,勉强够用了。
  我和阿庭带着陈双成和韩铁等七八个身手好的,直奔墨西哥坎佩切州;作为一个美国公司,拿着花花绿绿的美元来购买土地和石油勘探权,并没有什么障碍。连行贿在内,我们一共支付了八十五万美元购买下赛罗阿则尔县周边的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然后,阿庭返回纽约继续他那份前途无量的报社老板工作,而我则带领雇佣来的美国工程师开始石油勘探工作,不久,阿庭结束了中餐馆的营业,将大部分人员派来我处。(因为这个构思来自1911,就不细写了)几个月后,我们发现了石油。资本的每个毛孔都带着血腥,我这份快钱也不能例外,经过三个月的血腥厮杀,阿庭与标准石油公司在纽约富丽堂皇的办公楼里签定了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就是“标准石油公司以两千万美元的代价购买了路路石油公司80%的股份,并注资千万用于扩大生产。”该油田的产量预计将达到日产10万桶,原油每桶在一美元上下波动,我估计了一下,油田正常生产后,将给我们每年提供400~500万美元的分红,足以支持下一步计划。
  种子已经种下了,就不需要我了。
  10月,我订好了一周后的船票,准备回国。阿庭与原来相比,成熟了许多。特别是领导报社以来,我也帮不上忙,完全由阿庭独立操作,将行将破产的《纽约时报》,发展成销量逾2万的无亏损的大报,阿庭付出了很多心血。尽管阿庭已能独当一面,尽管我们已将计划反复研究许多遍,我还是忍不住与阿庭再次商议了一遍。
  我在墨西哥拼命时,阿庭也在努力。我们带来的众人,都已和阿庭一起加入美国国籍了。黄金德一胜诉,我们就在华埠广为宣传,帮助许多华人加入美国国籍。我走后,阿庭又拨出一万元作为经费,成立了华侨互助会,在华埠雇了四十七名热心的华人,他们都会英语,出发到西部地区去帮助那里的华人。每个受雇佣的华人,每天会得到五角的补贴。这样低的补贴,是为了筛选出那些愿意帮助同胞的热心人,以便在将来的互助会作为骨干力量。阿庭带着五个留下来保护他的,对这些人进行了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