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罗大伦博士讲古代中医名家医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听罗大伦博士讲古代中医名家医案- 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从黄元御给这位钱叔玉老乡治好以后,钱老乡非常的高兴,而额外的收获是:他对这个世界上的圆圈开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种田之余,坐在田间地头儿会出神地想一会儿,这个圆圈很有点意思嘛。

例案2、让我们再来看个例子吧,这位姓赵,叫赵彦威,他患的病叫“齁(读hou)喘”,就是类似于我们现在说的哮喘,各位有的人可能见到过这种病,一犯病张口抬肩,上不来气,喉咙里发出非常刺耳的声音,著名歌星邓丽君就是这个病发作,来不及拿药去世的。我们这位赵同志的病发作还挺有特点,就是在秋天和冬天的时候特别容易犯,一犯起病来,先是开始打喷嚏,然后流出鼻涕,再接着就感觉喉咙发堵了,然后就开始喘。
  这可太难受了,这喉咙堵的滋味估计各位没感受过,呼吸这在平常人是最正常的事情,在他们那里却简直是可望不可及的啊。
  这可怎么办啊,大家都愁坏了,这事儿要搁现在,还有好多方法,西药有很多喷雾的制剂,可以缓解喉部痉挛的,也有好多的激素类的药物,可以救急,但是容易产生依赖,这辈子总不能靠着激素活着啊?
  那会儿可什么西药都没有,赵同志简直觉得生活要绝望了,这个时候,有人说昌邑的黄元御学问好,因为身体残疾,发誓攻读医学,现在那是颇有心得,不如我们把他请来吧。
  于是,黄元御就来到了赵同志的家里,此时的黄元御,已经彻底地摆脱了伤残所带来的悲伤,他已经从救治别人的过程中,重新找到了自信。
  让我们来看看黄元御的诊病过程吧!
  黄元御问患者:“你除了齁喘,还有什么症状呢?”
  赵同志说:“我总是觉得腹胀(这个很关键,我下面给各位解释),有时候还呕吐(这就更说明问题了),但是如果矢气后就好转了。”
  黄元御点点头,其实此刻他的心里就全明白了,但还是问了问:“这病是怎么得上的呢?”
  赵同志和家里人对望了一下,说:“那是我在二十多岁时的一个秋天,傍晚吃饭,一只该死的黑猫,从房檐上掉下来,掉到我的后背,把我吓了一下,从此就作病了,打那儿以后,不敢吃晚饭,如果夜里被冷风吹到了,或者碰到了阴雨天,或者白天吃多了些,都要犯病,一发作就是两三天,有的时候还要八九天,二十几天才好,现在已经病了十二年了!”
  黄元御一听,天啊,十二年,这个患者可真是够痛苦的啊,想到这,他顿起恻隐之心。
  于是,黄元御就又不怕麻烦地开始给患者和他的家属讲起了圆圈的故事。
  这个圆圈的故事太重要了,明白了它,其实好多病我们自己都可以分析了。
  黄老师讲的这个故事大意如下:这个哮喘啊,是一个肺气上逆的病,就是肺气不降了,正常的我们体内是有一个圆圈的,这个肺处于圆圈的最顶端,那么肺为什么不降了呢?是因为胃气不降了,我们说过,这脾胃是这个圆圈中心的轴,胃气是从右边下降的,如果胃气不降,那么肺气就没有了下降的道路,被堵在那儿了,于是就上逆作病。
  可这胃为什么不降呢?那是因为脾土被水湿给郁住了,不再上升,也不把胃接受的食物给吸收(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脾主吸收,中医的脾的部份功能实际是肠道的功能),脾这里不吸收,那胃从嘴那儿接受的东西还不都堵在胃里了?结果就没法儿下降了。
  您看这赵同志为什么腹胀啊?那就是脾胃都堵在那儿了,为什么呕吐啊?这是胃气不能下降,上逆的缘故啊。
  您再看他患病的诱因吧,吃饭的时候被吓到了,本来这个圆圈运转的就要出问题了,被这么一吓,“咔嚓”一下,食物就停在胃里了,圆圈的转动就受到了阻碍,结果就病了,黄元御的说法是:“平日湿旺而胃逆,相火之下蛰不秘,一遇非常之事,动其神志,胆木上拔而惊生,肾水下沦而恐作。己土侮于寒水,故脾气下陷;戊土贼于甲木,故胃气上逆”,他是从神志受惊这方面来论述的圆圈是怎么异常的,这是根本。
  那为什么碰到阴雨天会发病呢?因为阴雨天湿气重,会使本来就湿气重的脾气更加不升,吃饱饭发病,那是胃气本来就堵在那里了,您再给他增加负担,还不发病?
  那怎么治疗呢?黄元御说:我把你的湿气给去掉,这样脾土之气就可以上升了,我在疏条肝气,那么脾土升的就更痛快了,这样,我在用点降胃气的药,那这个圆圈不就转动起来了吗?
  方子是:茯苓、甘草、半夏、干姜、细辛、橘皮、桂枝、砂仁。
  就是这么个小方子,我们看着都眼熟,其中茯苓是去湿气的,让脾土上升,甘草是坐镇中州,补脾胃的,半夏燥湿,药性下行,是让胃气下降的,这三付药我讲过了,是个典型的车轴的构思;干姜是暖脾肾的,因为湿气大,不用热药湿气不能去;细辛这味药我给各位说说,这个药是散风寒的,药性比较猛烈,有一定的毒性,所以有“细辛不过钱”之说,不过那是指入散剂,如果是熬汤药,其实没有问题,但是现在药店绝对是三克以上不给抓药,细辛这味药的特点是可以动用肾中的真气,来把风寒给顶出去,所以对某些顽固的风寒头痛、咳喘等都有效果,但是有个问题,在用了细辛以后,肾气虚的人很可能需要补一下肾,因为动用了肾气了,我曾经开方子治疗顽固咳嗽,用了细辛以后,患者很快就好了,但是在舌头的中后部,舌苔出现了一个硬币大小的缺苔,就是这个地方舌苔没有了,这是肾气虚损的表现,我马上让患者服用了金匮肾气丸,结果几天后,这块舌苔就长上去了。
  方中的橘皮是梳理肺经之气的,可以止咳降逆,桂枝黄元御的说法是暖肝升陷,使肝气上升的(这是黄元御的独特心得),砂仁这味药是行气调中的,可以醒脾开胃,如果这胃气被食物堵住了,用点儿砂仁,可以使得胃气立刻振奋起来。
  而且砂仁还暖肾燥湿,引气归肾,这是个一药多用的好东西。
  就这么个方子,主要的思路就是把脾胃给疏导开,也没什么止咳的药物,顶多说橘皮能有点作用,估计有些同志都会问,这么简单的方子,还没有止咳的药物,能治疗哮喘吗?
  让我们来看看赵同志服药后怎么样了吧?
  赵彦威同志,在服用药物十几付以后,这个病就痊愈了,后来一直没有发作过。
  这又是一个没有按照西医的科研思路,进行双盲对照分组,然后应用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的医案,但是我估计黄元御老师一定特不在乎这个,看到患者十几年的病,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康复了,他只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自己从一个被庸医残害的残疾人,到可以治病救人,其中种种艰辛,他的心里自己知道啊。
  那么黄老师的这套理论到底有什么道理啊?难道所有的疾病都这么画个圆圈就可以治愈了?这到底是什么道理呢?
黄元御的这个“中土回环”的理论,其实说白了,就是说明:人体各个脏腑的机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出现了问题,会影响其它所有的脏腑的功能。我们从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来调整,都可以促使人体向正常的方向运转,而黄元御认为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环是脾胃。

例案3、为了把黄元御的这个思想给各位解释清楚,我再给各位讲个中风的患者吧。
  这位叫马孝和,这位老马同志生活比较辛苦,那个年头,吃口饭不容易啊,要拼命打工赚钱,本来就“生计忧劳”,结果由于生活不顺,就情绪不好,又因为生了点儿气,结果就中风了(相当于现在的脑梗塞或者脑出血),症状是左边的手和脚卷曲着,左边的肢体冰冷,象没有血液一样,浑身的骨头都痛,左边的身体却没有任何的知觉,晚上烦躁,说胡话,无法睡觉,能吃饭,但是不能喝水,喝水就气逆,身体的皮肤发黑。
  患者得了这个病以后,精神状态非常的不好,觉得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现在看病还要花钱,也没有劳保,每次上医院检查的钱都是向亲戚借的,这未来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当有朋友来看望的时候,老马同志就不禁潸潸落泪,心里禁不住的难过(泣下沾衣)。
  这么下去哪儿还有个指望呢?
  这时候,有人说昌邑的黄元御现在看病可非常的厉害,经常是药到病除,我们不妨请人家来看看吧。
  于是就请了黄元御,各位,这就又给了我们一次机会,看看黄元御到底是如何治病的,现在如果要找这样的大师,您还真找不着了。
  黄元御来了以后,诊了脉,然后问老马:“你痰多不多啊?”
  老马回答:“痰多啊,先生诊脉真厉害。”
  黄元御又问:“你的大小便情况如何呢?”
  老马回答:“大便干燥,小便尿的时候发涩,还有疼痛的感觉。”
  黄元御点点头,说:“这样吧,我把你患这个病的来由给讲一下吧,大家都听听,以后周围的人有遇到这样问题的,可以有个思路。”
  周围的人一听,连忙称好,于是就听黄元御介绍了起来。
  黄元御老师的原话太深奥,他写的书基本都是排比对仗的句子,比较华丽,我给简单地说说大意吧。
  黄老师认为,这个病首先一定是脾胃虚弱,本来脾土应该是干燥的,可是由于劳累等原因,导致功能下降,这样湿气就多了,脾土的上升就出了问题,本来肝气是可以和脾土一起上升的,可现在脾土不升了,把肝气也给憋在了那里。
  这个肝气一郁在那里,可了不得了,因为其志为怒,其气为风,如果它郁闷,导致的结果就是风气在体内乱窜,时间长了,体内就会津液消亡,最后就会出现筋脉挛缩,导致中风。
  您再看看患者的症状吧,他为什么这么悲伤呢?各位不要以为他这只是情绪的问题,这是因为肺属金,是负责输布人体的津液的,它在情绪方面的归属就是悲(其志悲),由于肺现在没有津液可输布,因此燥气动,就产生了悲观的情绪,这个我们也要想到人家的生理问题,不仅仅是情绪,是生理影响了情绪。
  你再看看他为什么左边身体冰冷呢?那是因为肝气从左边生发,《黄帝内经》说: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现在肝气特郁闷,憋在了那里,生发之令不行,结果导致这里成为冰雪之地。
  患者为什么失眠呢?那是因为这个圆圈转不起来,心火不能下降,阳气不敛,结果晚上睡不着觉;他又为什么晚上烦躁说胡话呢?那是因为肝和心是母子的关系(肝属木,心属火,木生火),肝病则心也病,心神乱就烦躁说胡话啊。
  患者的呕吐也很明显,是胃气不能下降的缘故啊。
  总之,是这个圆圈的上下旋转出了问题,所以要拨动这个枢机,让它转动才能使身体恢复啊。
  怎么治疗呢?很遗憾,黄元御只说了要温水燥土、滋木清风之法。没有记载药方。
  但是我们再看看他写的《四圣心源》里,他详细地记载了中风的治疗方法。
  这个方法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黄元御有个秘诀,就是用熨法,这个熨法就是把药磨成药末,然后用布包住,然后放在热炉子上加热,再放在患者的病侧的肢体关节处来回的熨,让药气透入关节肌肤,这样筋脉就慢慢地舒缓了,一般熨三四次后,药味淡了,就要换新药,以患者身体被熨出汗为好。
  熨药的方子是:左边的身体瘫痪,用何首乌、茯苓、桂枝、附子;右边的身体瘫痪,用生黄芪、茯苓、生姜(另研后放)、附子,黄元御没有写份量,各位可以每种药用二十克一次。
  至于服药,黄元御也是根据身体偏废的左右不同开出两个方子,左半身瘫痪不灵的,用: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甘草二钱、何首乌三钱、茯苓三钱、砂仁一钱;如果是右半身瘫痪不灵,则用生黄芪三钱、人参三钱、甘草二钱、茯苓三钱、半夏三钱、生姜三钱。
  关于这个中风治疗的秘密我们揭示的还不够,让我们来看看麻瑞亭老中医的经验吧,看看他有些什么传承。
  麻瑞亭老中医那里把右半身偏废的叫气虚型,因为中医认为右半身属气;左半身叫血虚型,因为左半身属血。
  麻老在左半身偏废的血虚型中加入了鸡血藤五钱、丹参五钱、路路通四钱,以通血络;在右半身的血虚型中加入了夏枯草、茺蔚子、决明子各五钱,以疏肝气。
  麻先生并没有完全搬用黄元御老师的方子,他在两个方子里各加入了杏仁三钱,以降肺气。
  两人略有不同,但是思路大概相当。
  让我们说回这位老马吧,老马同志在服用了黄元御开出的方子以后,十多付药,就拄着拐杖起床了,然后大家都来看他,送客说笑之间,不自觉地把拐杖放在一旁,就起来送客了,居然不知道自己已经能走步了(不知病之去也)。
  反应过来后,不觉得放声大笑,原来健康的状态是这么好的啊!(放杖而笑)
  患者笑了,黄元御的眼泪,却在心里流淌了出来。
  他回想起了自己在最失意的时候,望着同学们去读书的情景,想起自己,在悲伤地凝望着远方的情景,那个时候,他简直觉得自己以后就是一个废人了。
  可是现在,自己已经成为一个能够救人的医生了!
  我是一个可以救人的医生了!

例案4、光绪皇帝案例分析
现在的历史研究领域根据清宫医案的记载,普遍认为光绪帝自幼体弱多病,有长期遗精史,身体素质一直很差,成年后遗精、腰背痠沉等病又继续发展,维新失败被幽囚瀛台、珍妃的被囚、惨死所遭受精神、肉体上虐待、凌辱更加重了他的疾病,以致日渐恶化直至腑脏功能失调,毫无救治之望。据所记载的脉案从现代医学去分析,主要是肺结核、肝脏、心脏及风湿等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抵抗力下降,出现了多系统的疾病,心肺功能慢性衰竭,合併、急性感染以致造成死亡。因此属于正常性病亡,并无中毒或其他伤害现象,更无突发性暴亡之迹象。
  这是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