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总学+太虚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法总学+太虚大师-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乘以濟如來姓,五、一乘以濟不定姓。此皆佛住世時,已有差別種姓之人所乘差別
行果之教矣。雖或說一性無別,然有情習性,亦應許此差別。
第三節  佛示寂後結集諸藏差別
佛為一切教法之本。佛應世時,親聞佛說,佛示寂後,依佛遺教,佛之遺教,即
諸拢茏铀劤纸Y集之法藏也。然法藏之結集,傳說非一。善見律傳經藏、律藏、論
藏之結集。摩訶僧祇律但傳經藏,論藏;真諦則傳阿難誦經、富樓那誦論、優波離誦
律、大迦葉為上首,由七葉窟界內上座眾結集之。其未及加入窟中者,曰界外大眾,
別以婆師婆為上首,結集佛說。此祇及小乘者。四分律則傳經藏律藏論藏之結集;而
阿含經外別有雜經藏,兼攝方等諸經,此則兼通大小乘者。西域記則傳阿難誦經、優
波離誦律、大迦葉誦論;其不加入窟中之大眾部,別開會誦出經藏、律藏、論藏、雜
集藏、禁咒藏。雜集藏攝根本大乘經,禁咒藏攝陀羅尼,此則兼通大小乘顯密教者。

真諦又傳說文殊師利阿逸多等與阿難在鐵圍山結集大乘經;或傳大乘經由廣慧菩薩結
集;而佛地經論亦言傳法菩薩結集;此三則專屬大乘者。故雖總唯一佛法藏,或分為
聲聞與菩薩之二藏,或分為經律論之三藏,或分為經律論雜之四藏,或分為經律論雜
集禁咒之五藏,因結集時已有差別也。按七葉窟中迦葉阿難優波離(或加富樓那)等界
內上座,係當時儀式最嚴正之結集,然僅小乘之三藏(或經律藏) 耳。此外大小乘諸
拢茏又Y集其所聞者,應不一而足。文殊彌勒等應亦曾結集。相傳迦葉眾結集已,
出至窟外見復有眾弟子之結集,即宣言:『未制者莫制,已制者我等隨順』,殆結集
後曾和合界內外大小乘眾,共相參印。而文殊等或嘗請阿難證其所傳,故有與阿難在
鐵圍山結集大乘經之傳說,此讀增一阿含之序分,亦可想見髣彿。而大乘莊嚴經論,
謂大小乘契經原來並行流傳者,深為可懀乓病
第四節  小乘大乘之差別
綜上三節所論,則佛從菩提場之自證法界而起,應機說法,已有諸乘差別。示寂

後,諸拢茏咏Y集法藏,復有諸藏差別。此辗鸾桃磺蟹髯谂刹顒e之源海也。然根
本唯是小乘大乘而已。在藏即為聲聞與菩薩藏,以緣覺大都出無佛教之世,值遇佛世
即攝於聲聞眾,雖智解稍廣,功行稍深,而自利之心生空之果相同故。人天業果,或
為出世階梯,或為利他方便,附屬於小乘大乘故。一乘或為大乘別名,或為由小乘轉
入大乘之漸悟菩薩說。故諸乘諸藏之差別,要唯小乘大乘之差別耳。由小乘大乘乃復
流出一切宗派,於下列各章次第分述之。
第二章  印度之小乘宗派源流
第一節  教義之分派
一  上座大眾之分派
甲  分裂之遠緣
今考佛弟子中有上座大眾之部類名稱者,實起於佛示寂後窟內外之結集。彼時雖

未分裂為二派,且佛寂百餘年後分裂為上座大眾之二派亦與結集時窟內上座及窟外大
眾無何淵源,但名稱之襲用,未始非一遠緣也。又相傳阿難陀尊者經行林間,聞一沙
彌誦伽陀云:『若人生百歲,不見水潦鶴,不如生一日  而能得見之』。尊者呵以此
非佛說,亟令更正誦云:『若人生百歲,不了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見了之』。
數日後聞前沙彌誦水潦鶴如故,詢之,乃由彼剃度師謂阿難陀已老耄昏懀洃涘e亂
,乃令沙彌仍誦如故,尊者嘆息示寂云云( 見付法藏因緣傳)。亦可見當時已有各宗其
所聞之眾矣。復次,佛教初期盛行中印度,至阿育王時遍布五天兼及西域、南洋、混
合多數方土風尚各異之民族同為一佛教徒,其內部自應易起分歧。若耶舍尊者與吠舍
離僧會議非法十事,雖義關律學,且仍勒歸一律,要亦僧眾分裂之見端也。設非醞釀
已至成熟,則大天縱雄辯,亦何至遽得大多數僧之宗仰哉?故細察其分裂之緣,所由
來遠矣。
乙  分裂之主因

按玄奘三藏譯世友菩薩造異部宗輪論云:「如是傳聞:佛薄伽梵般涅槃後百有餘
年,去拢龝r淹,如日久洠АD咄訃闾K摩城,王號無憂,統攝瞻部感一白蓋,化洽
人神;是時佛法大眾初破,謂因四眾共議大天五事不同,分為兩部。一、大眾部,二
、上座部。四眾者何?一、龍象眾,二、邊鄙眾,三、多聞眾,四、大德眾。其五事
者,如彼頌言:餘所誘、無知,猶豫、他令入,道因聲故起,是名真佛教」。基師述
記引大毗婆沙論,敘大天在家時曾烝母、弒父、弒阿羅漢、弒母。出家後又誑徒、誣
佛,乃為一五逆十惡具備之人。五事者:一、阿羅漢為餘魔等所誘,得有漏失不淨之
事,頌餘所誘是。二、阿羅漢得有不染汙無知,頌無知是。三、阿羅漢得有處非處疑
,頌猶豫是。四、阿羅漢但由師令證入,不能自知,頌他令入是。七、大天自知罪重
,夜呼苦哉,弟子驚問,飾謂拢理氁蚩嗦暺穑灥酪蚵暪势鹗恰4艘豁灱创筇旒
誑徒之說,以誣為真佛教者也。由諍五事,致僧分裂:以無憂王時,高僧多聚居雞園
寺;大天出家後,善能講誦三藏,王時請入內宮說法,臣庶多所歸仰。後雞園寺上座

漸殻紴⑼訒r輪大天昇座說戒,當眾宣說誑徒之五事,誣稱是真佛教;眾中之有學
無學持戒多聞修靜懀д撸唐鸪庠疲骸喝暄苑欠鸾獭唬妒菑V集四眾,分成兩朋,鬥
諍紛然,不能和息。無憂王躬至寺中,從大天請,依多數為解決,時附和大天五事之
凡眾多,而否認大天五事之賢拢伲跛煸X伏上座之賢拢姡朔至褳樯献c大眾
二部云。
丙  分裂後之狀祝
無憂王既贊成附和大天五事之多眾,彼否認大天五事諸上座,乃相約捨離雞園寺
,現神通力,同往迦濕彌羅國。無憂王聞之,雖嘗堅請重返雞園寺,卒以上座眾不允
,遂就迦濕彌羅造鴿園寺等數百僧伽耍跃又⑿猩献恐6鵁o憂王所居波吒
釐城,則相率奉雞園寺內附和大天之大眾部僧,於是上座與大眾之二派,分道揚鑣,
各傳所宗。依此二部為本,遂更分裂出下述諸部。然異部宗輪論傳佛示寂二百年時,
更有一名大天者,多聞精進,重提五事,似係一人傳說異詞,論主隨聞兩存耳,又基

師瑜伽略纂頗褒譽大天;分別功德論且云『唯大天一人是大士』,則若非別有一人名
大天者,必出於宗奉大天之大眾部所傳說耳。由是可反證上座部所傳說大天五事及其
惡行,未可盡信。而此中所云大天,必係多聞精進之傑出人才,為僧中後起之新進派
領袖,由之分立為大眾部,可無疑義。抑推其諍論之起,起於上座漸殻喆筇鞎N座
說戒,可知向來雖未分裂,第因上座猶多,致新進派無由表見耳,實則其潛勢力積之
深矣。
二  大眾部之一再分派
甲  一說部、說出世部、雞胤部
論云:「後即於此第二百年,大眾部中流出三部:一、一說部,二、說出世部,
三、雞胤部」。按述記謂大眾部中凡多拢伲菀追至眩什痪糜殖鋈俊R徽f部說
:世出世法唯一假名,皆無實體。與大眾部本旨不合,遂別分為派。以說唯一假名,
故名一說,此依所立義為名者。說出世部說:世間法但有假名,出世間法則皆真實。

與大眾部本旨及一說部皆有不同,因又另成一派。以說出世法實,名說出世,亦依所
立義為名者。雞胤部梵語憍矩胝部,此從部主之姓立名者,真諦三藏譯名灰山住部,
述記曾辨其非。此部於三藏中唯宏阿毗達摩不宏經律,謂經律是佛方便之教,應捨經
律為說之心,唯依正理正勤修行,疾斷煩惱。此其主張頗近宗門,故又另立一派。此
大眾部第一期所分出之三派也。
乙  多聞部、說假部
論云:「次後於此第二百年,大眾部中復出一部,名多聞部。次後於此第二百年
,大眾部中更出一部,名說假部」。此為大眾部中第二期第三期所分出之二派。按述
記名多聞部者,廣學三藏,深悟佛言,從部主德,立多聞名。又傳佛世有一無學名祀
皮衣,入定雪山經二百年,出定至大眾部宏其三藏,多有深義,超舊所聞,或信不信
,遂又分為一派。說假部則說世出世法中皆有少分是假,與大眾部本旨有異,亦不同
一說部說出世部,故另名說假部,從所宗之義立名也;或譯分別說部。

丙  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
論云:「第二百年滿時,有一出家外道,捨邪歸正,亦名大天,於大眾部中出家
受具,多聞精進,居制多山。與彼部僧重詳五事,因茲乖諍,分為三部:一、制多山
部,二、西山住部,三、北山住部」。此中大天即疑與前大天是一人者。然宗輪論於
前大天不詳所以,於此則指其先係出家外道,次於大眾部中出家受具多聞精進,後與
彼眾重詳五事,乖諍分為三部。言之鑿鑿,或係同名之另一人亦未可知,以印度人往
往同名也。制多此云臁畯R,乃山名也。大概彼時大眾部僧,多有聚居於制多山者。一
日重論大天五事,或然或否,分為三部,占優勝者仍居制多山;曰制多山部;其餘二
部,或遷居制多山之西,曰西山住部,或遷居制多山之北,曰北山住部,皆以所居之
處立名。以上為大眾部之分派。
三  上座部之一再分派
甲  說一切有部、雪山部

論云:「其上座部經爾所時一味和合,三百年初,有小乖諍,分為兩部:一、說
一切有部,亦名說因部。二、即本上座部,轉名雪山部」。按述記,上座部傳承迦葉
之教,首宏經教,律論次之。造大毗婆沙本論之迦多尼衍子,彼時於上座部中出家,
首宏對法,經律為次,與本旨有異。復因上座中有信奉大天五事者,致稍起乖諍,順
迦多尼衍子不信大天五事者,以說有為無為一切法皆有實體故,名說一切有部,即梵
語薩婆多部也。復於一法廣為分別說其所以,亦名說因部。義理深長,人多信奉。於
是遵迦葉先經後律論、而復信大天五事之耆舊,雖仍襲用上座之名,以遷避於雪山,
故轉名雪山部,雪山部即本上座部。述記取真諦三藏譯本及文殊問經,辨十八部即二
十部,與雪山部即本上座部甚詳。按上座部分為說因部與雪山部之二部時,頗與大眾
部流出各部不同,蓋裂成二部後,即無復本上座部之存在也。
乙  犢子部、法上部、賢冑部、正量部、密林山部
論云:「後即於此第三百年中,從說一切有部流出一部名犢子部。次後於此第三

百年,從犢子部流出四部:一、法上部,二、賢冑部,三、正量部,四、密林山部」
。犢子部乃以部主之姓立名者,真諦譯可住子部,述記辨其非是。此部與眾不同,獨
說有我,後世多指為附佛法外道云。法上、賢冑、大量、密林山之四部,則皆從犢子
部流出。據述記法上乃部主之名,法中之上,故名法上。賢亦部主之名,冑指苗裔,
此眾皆賢阿羅漢之苗裔,故名賢冑。量謂衡審刊定,自以所立法義,審定無邪,故名
正量。密林之山部主所居,故依居處立名。此四部各釋舍利弗阿毗達磨,義有出入,
後又各取經義添著造論,與犢子部本旨乖異,遂離犢子各成一派。
丙  化地部、法藏部
論云:「次後於此第三百年,從說一切有部復出一部名化地部。次後於此第三百
年,從化地部流出一部名法藏部,自稱我襲采菽氏師」。按述記化地部主,先是國王
,後於說一切有部中捨國出家,宏宣佛法,化所統地,名為化地。大概因化盛僧多,
別成一派者,即梵音彌沙塞部也。次法藏者是部主名,亦得名為法密,梵音即曇無德

。此部中說法藏有五:一、經,二、律,三、論,四、明咒,五、菩薩。既乖化地,
他部亦不信之,遂獨立一派,引大目犍連為師以證。
丁  飲光部、經量部
論云:「至三百年末,從說一切有部復出一部名飲光部,亦名善歲部」。按飲光
即迦葉波,乃部主姓也。善歲是稱部主早歲便有賢善之德也。此部即或存梵音、名為
迦葉維部者是也。論云:「至第四百年初,從說一切有部復出一部名經量部,亦名說
轉部,自稱我以慶喜為師」。按述記此師唯依經為正量,不依律及對法,凡所援據,
以經為證,即經部師,從所宗法名經量部。亦名說轉部者,此師說有種子,唯一種子
現在相續轉至後世,故言說轉。或說度部,與說轉同。慶喜即阿難陀,於結集時慶喜
宏經,滿慈宏論,近執宏律,今既宗經不宗律論,故以慶喜為師。
四  印度小乘二十部之統系
論云:「如是大眾部四破或五破,本末別說合成九部:一、大眾部,二、一說部

,三、說出世部,四、雞胤部,五、多聞部,六、說假部,七、制多山部,八、西山
住部,九、北山住部」。「如是上座部七破或八破,本末別說成十一部:一、說一切
有部,二、雪山部,三、犢子部,四、法上部,五、賢冑部,六、正量部,七、密林
山部,八、化地部,九、法藏部,十、飲光部,十一、經量部」。按所云大眾部四破
或五破者,連根本之分為大眾部上座部,則有五次破裂,若專從大眾部所分出者以言
,則但有四次破裂也。所云上座部七破八破者,亦連根本之分為大眾部上座部,則有
八次破裂,若專從上座部所分出者以言,則但有七次破裂也。今依各派所從出及破裂
之先後,撮為一表如下:


                              ┌一 說 部──┐
                              │說出世部──┼第一破………第二百年
                              │雞 胤 部──┘
                              │多 聞 部───第二破………第二百年
        ┌大眾部───────┤說 假 部───第三破………第二百年
        │                    │制多山部──┐
印度小乘┤                    │西山住部──┼第四破………二百年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