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雄关漫道-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总!它驮过那么多的伤员,它有功啊!” 
  …… 
  贺龙平静一下自己,挥挥手:“娃儿们,不要哭了。我不到十岁就放马,十多岁就出去赶马帮,比你们更爱马。人对马亲,马也对人亲。可是,现在是非常时刻,为了革命,我们大家必须走出草地。快牵走它,交给供给部的同志杀掉,大家都吃一点肉,喝几口汤,好有力气走出去。将来革命成功了,别忘了,在草地上,有一匹枣红马,为我们红军献出了生命……” 
  说完,贺龙钻进帐篷,他手里拿着那条红缨子,久久地端详着。过了一会儿,从不远处,传来一声清脆的枪响。他浑身一震,把没有烟丝的大烟斗含在嘴里,他强迫自己不再想枣红马,而是多想想下面的路怎么走…… 
  那天晚上,围着一堆篝火,周素园、张振汉、小婉、余秋里,以及几十个伤病员,都含着眼泪,吃了几块马肉,喝了一碗马肉汤。小周把一碗肉汤端给贺龙,贺龙挥挥手,让他端走了。 
  第二天一早,大队人马在行军号声中,再次出发。贺龙把他的警卫员们全都派出去,他们搀着周素园、小婉、张振汉、余秋里等伤病员,向前方跋涉…… 
  终于,到达了草地尽头! 
  前方,有炊烟升起。隐约可见房屋、牛羊。草地边上,衣衫破旧、疲惫不堪的士兵望着面前的人间景色,都不由愣住了。有人高喊:“同志们!我们终于活着走出草地了!” 
  人们明白了,呼喊着,用最后的力气,离开草地,扑向田园。一拨一拨的士兵,重复着前面人的动作,前赴后继,扑向田园。所有人的眼里,都噙着泪珠。奔涌的士兵,像浪头一样扑过来,一批批扑倒在田地里……   
  雄关漫道 第三部分(3)   
  到了包座,就算是彻底走出了茫茫千里的水草地。包座是草地边缘上的一个不大的集镇,这里粮草充足,大部队就在这一带短暂休整。饿极了的人们第一件事就是先填饱肚子,两个警卫员把一筐大烧饼抬到红二方面军临时指挥所内,贺龙、关向应、李达、甘泗淇等人拿过烧饼,张开大嘴猛吃起来。贺龙边吃边说:“好香啊……听说部队有战士一下子吃得太饱,撑坏了肚子,出了人命。”李达说,是有这回事。关向应说:“那就告诉各连队干部,让他们严格控制战士的食量,饿得太久,不能一下子吃得太多。” 
  贺龙吃完一个,又拿过一个烧饼。关向应说:“老贺,你也不能吃太饱啊!”贺龙说:“我肚子大,没事,向应你肚子小,多加小心啊!”关向应又拿过一个烧饼,大咬一口:“我也没事。” 
  几个人大笑起来。贺龙说:“饿肚子的滋味,真是不好受啊!你们说,以后这样的经历,还会有吗?”关向应说:“我认为,不会有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这种经历可谓空前绝后!”贺龙说:“是啊,但愿不会再有了!” 
  这时,机要科的龙科长赶来报告说,任政委来信了。关向应接过信,看了一会儿,说道:“弼时同志说,为促进三个方面军会师及会师后的大团结,他已建议中共中央在会师后召开六届六中全会,以解决团结、统一的问题,总结过去的教训并着重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讨论。他还说,二方面军在促成一、二、四方面军顺利大会合上,是负有重大责任的,要求二方面军立即为大会师作政治动员和进行一切必要的准备工作。” 
  贺龙感慨道:“弼时同志站得高,看得远,顾大局,一心想着党和红军的团结。我建议,给弼时同志回封信,就说,我们完全同意他的立场。” 
  众人均表示赞同。贺龙又说:“别忘了加上一句:希望弼时同志早日回到二方面军工作。我们都想他了!” 
  众人都说这句话加得好。 
  有人欢喜有人愁。红军两个方面军走出草地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南京。蒋介石把陈诚等人召到他的官邸问情况,陈诚硬着头皮说:“委座,据可靠情报,共匪徐向前、贺龙、萧克所部,确实已经走出了川康一带的大草地,有北上与毛泽东会合的迹象。” 
  蒋介石面无表情,大步走到地图前观看一阵,指着一个地方说:“是到了这一带吗?” 
  陈诚说:“是的。” 
  蒋介石愤怒地说:“一年多以前,我们动用了十几万中央军和几个省的力量,来防堵萧克与贺龙合股,没有防住;半年多以前,我们动用了更多的力量,来防止贺龙、萧克到四川与徐向前合股,还是没防住。眼下呢?他们合兵一处,又要到陕北去会合毛泽东,为什么几十万的国军,就制服不了区区几万人的他们?” 
  陈诚汗颜道:“委座息怒……国军将领有负委座栽培……” 
  “我早说过,赤匪之患是党国最大的祸患,共匪一日不除,国家就一日不得安宁!毛泽东写文章,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说得很对!他们如果燎原了,我们呢?我们只能有一个下场——被他们活活烧死!” 
  “委座,趁他们刚走出草地,人困马乏,我们调得力部队围剿,尚不算晚。” 
  “抓紧解决两广事件,好腾出手来进剿西北。” 
  陈诚立正:“是!” 
  从包座继续往前走,就是哈达铺。这天,任弼时带警卫员小徐等人骑马来到哈达铺。贺龙、关向应等人早已候在街口,任弼时一下马,几人便热烈拥抱。贺龙说:“弼时同志,可把你给盼回来了。”关向应说:“这都分手两个月了,你不在,感觉心里空荡荡的。”任弼时说:“我也盼着早点回来啊!” 
  他们说说笑笑来到作战室,十几位师以上的干部已经在此等候。大家寒暄一番,进入正题。贺龙说:“两广事变一解决,老蒋就把胡宗南部由湖南迅速调回陕甘,同时,他命令位于定西、陇西和武山地区的第三十七军毛炳文部,和位于天水、秦安和武都地区的第三军王钧部,阻止红军会合。”   
  雄关漫道 第三部分(4)   
  任弼时说:“针对蒋介石的企图,中革军委的作战部署是:红一方面军以一部兵力保卫陕甘苏区,主力西进,策应我们二方面军和四方面军作战。我们为右路,占领成县、徽县、两当、康县等地,建立苏区,四方面军为左路,占领岷州、武山等地,而后会同一方面军向定西、陇西及西兰大道进攻。进而实现三个方面军的会师。” 
  关向应兴奋地说:“三军就要大会师了,简直像做梦一样啊!”卢冬生、贺炳炎、廖汉生等人高兴得合不拢嘴。贺龙说:“根据军委的整体部署,我们制定了《第二方面军基本命令》。李达同志,请你给大伙讲讲。” 
  李达走到地图前,一五一十地把作战计划讲了,二方面军主要的意图是,趁陕甘的敌人分兵据守城市,而胡宗南部尚未到达的时机,穿过其封锁钱,袭占成县、徽县、两当地区。 
  大部队又要出发。在哈达铺,供给部的同志给贺龙找来了一匹白马。贺龙望着漂亮的大白马,眼前总是闪现那匹枣红马的影子。他还想到了丁天娃,想到了牺牲在草地上的罗扬和何梅。这些人总是进入他的脑中、梦中,使他难以忘怀。 
  白马在贺龙面前驻足,贺龙爱惜地抚摸着白马。他从口袋里掏出那条红缨子,那条曾经拴在枣红马脖子上的红缨子,仔仔细细地系在白马的脖子上。 
  秋日的陇南大地,一片金黄的颜色。在起伏不定的丘陵地带,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人纵马奔驰。他们刚刚接到报告,二方面军的部队已经攻占了成县、徽县、两当、康县四座县城。他们感到无限的欣慰,毕竟过了金沙江以后,部队没再打仗,现在一出手就占领四座县城,他们又找回了打胜仗的感觉。 
  他们来到徽县,在一座气派的民宅门前下马,这里是六军团的临时指挥部。萧克、王震等红六军团领导高兴地迎上来,众人握手问候。贺龙说:“萧克同志、王胡子,你们六军团干得不错,十天就攻占了四座县城!” 
  王震依然是长须飘飘,他说:“自从离开黔大毕,好久没这么打仗了,缴获了大量战利品,真是痛快!” 
  贺龙突然想起什么:“哎,战利品里面,有药品和医疗器材吗?” 
  王震说:“这要查一查。” 
  任弼时道:“老贺,你怎么关心起这个来了。” 
  贺龙道:“我想起余秋里的那条断胳膊了。” 
  当晚吃过饭,他们几个人来到一处小院内。余秋里暂时住在这个小院里。余秋里见到众位首长,很是高兴,说到自己的伤,他要求把左手锯掉,不能再拖了。 
  贺龙征求任弼时的意见,任弼时道:“既然这条胳膊保不住,手术又有把握,那就下决心做吧!” 
  众人均点头同意。任弼时对余秋里说:“本来应该早一点给你做这个手术,可是我们过金沙江的时候,医疗器材都掉到江里了。后来不停地转移,没有时间,也没有医疗器材,无法做啊!让你受苦了。” 
  余秋里感动地说:“首长,这一路上,同志们都想着办法照顾我。敌机轰炸时,同志们总是找个安全的地方,把我掩护起来。爬雪山,过草地,大伙总是把好走的路让给我,找到的粮食,挖到的野菜、草根,尽量先让我吃。要是没有他们,我余秋里命再大,也活不到今天……” 
  余秋里的眼窝湿漉漉的。关向应说:“有了这个经历,你余秋里就是个钢铁汉子了,以后谁还能打得倒你?” 
  气氛变得轻松了。这时,二方面军卫生部派来的一位医生来到小院,报告说,截肢用的药品和器械都准备齐全了。 
  任弼时问:“不是说,没有锯子吗?” 
  医生说:“卫生部的同志从一家钟表店找到一块钢锯条,又从修械所找到一把锯弓,可以了。” 
  贺龙说:“余秋里,你比贺炳炎幸运,他截肢的时候,连麻醉药都没有。那个痛苦啊,常人是受不住的。” 
  余秋里说:“贺炳炎是我的榜样,想到他,我就一点不害怕了。”   
  雄关漫道 第三部分(5)   
  任弼时感慨地说:“贺炳炎、余秋里,这两个人是我们二方面军名副其实的左膀右臂啊!……” 
  次日上午,医生们在一间民房内为余秋里进行了截肢手术,手术很顺利。他睡了一天一夜,醒来时已是第二天的凌晨。他睁开眼,习惯性地抬起右手,去摸左臂。左臂袖管空空荡荡,他愣了一下,全明白了。 
  医生进来说:“余政委,你醒了。” 
  余秋里喃喃道:“一百九十二天了,就这一觉,睡得最香……” 
  又过了几天,贺炳炎来看他。他听说贺炳炎来了,放下手中的书,急忙下床往外走。贺炳炎站在小院中,见他出门,也不说话,只是久久地望着他。二人都不说话,久久地对望着。这时,起风了,大风掀起他们的那空荡荡的袖管。袖管飘扬着,飘扬着…… 
  突然,他们向前几步,各伸出自己仅有的一只手,无言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二人的眼里,都噙满了泪水。 
  红二方面军走出草地后,起初一切顺利。但接下来,情况越来越不妙。在徽县,他们接到了中央新的电报。电报上说,为迅速实现三个方面军的会合,中革军委下达了集中三个方面军主力,以打击蒋介石嫡系胡宗南为主要目的的静会战役计划。电报指出,这一计划的实施,是实现三个方面军会合、发展西北新局面,以至推动全国抗战的关键。中央还号召,在这个关键时刻,我红军的三个方面军需用最大的努力与最亲密的团结,全力以赴之! 
  中央给二方面军的任务是在外围牵制敌人。贺龙、任弼时自然对中央的电报毫无异议。但是在岷州,张国焘却不干了,事情的经过缘于几天后中央的又一封电报。他气哼哼地把那封电报拍在桌子上,愤怒地说:“不是说好一、四方面军南北共同夹击胡宗南吗?怎么都成了我们四方面军的任务?我们干不了!” 
  朱德、陈昌浩面面相觑。朱德说:“中央的这封电报已经说清楚了,一方面军主力暂不宜离开陕甘宁边区南下作战。” 
  张国焘说:“他们不干,我们也不能与胡宗南硬碰。我主张,四方面军立即西渡黄河,翻越祁连山进入甘肃西北部,夺取宁夏,实现河西计划。” 
  陈昌浩突然爆发了:“过黄河是死路一条!我坚决不同意!” 
  张国焘顿时呆在那里,仿佛不认识似的望着陈昌浩。几年来,陈昌浩对他是言听计从,今天突然不听他的了!这简直让他做梦都没想到。他气得双手直打哆嗦。 
  朱德说:“国焘同志,昌浩的意见是对的。” 
  陈昌浩说:“我主张,坚决执行中央的命令,即刻北上,与胡宗南决战,会合一方面军。” 
  张国焘眼里冒火:“昌浩,好啊!……我这个主席干不了啦!让你干吧!我走人!” 
  朱德道:“国焘!你不要冲动!” 
  张国焘含着眼泪:“我是不行了,到陕北准备坐监狱,开除党籍,四方面军的事情,就让你陈昌浩搞吧!” 
  朱德、陈昌浩惊愕地望着张国焘大步离开,喊也喊不住。张国焘回到临时住处,烦躁地抽着烟,踱了一会儿步,他把万秘书叫来。他丢掉烟头,对万秘书说:“你记一下。立即命令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停止北进,掉头向西,做好渡黄河的准备,渡河之后,抢占永登、红城子地区作立足点。” 
  万秘书记录完毕,交张国焘签字。 
  张国焘签上名字:“赶快发出。” 
  “是!朱德那边怎么办?……” 
  “我是西北局书记、红军总政委,有权单独调动部队。” 
  张国焘不满地望一眼万秘书。万秘书不敢再吭气,扭头往外走。张国焘又叫住他:“你通知机要局,以后,所有未经我签字的电报,一律不准发出!” 
  四方面军的部队还在自己手里,这是对张国焘最大的安慰。 
  然而,正是由于张国焘突然改变计划,才造成了全盘的被动。消息传到徽县红二方面军临时指挥部,贺龙说:“张国焘这一撤走,中央制定的静、会战役计划已经不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