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雄关漫道-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连根一挺胸:“到!” 
  罗扬说:“你给我盯着,谁再多说话,不睡觉,还有,谁在行军的时候不坚强,哭鼻子,你就记下来,哪天我发炒面的时候,就没他的份!” 
  众人发出一点笑声。杨连根道:“是!喂喂,都去睡觉吧。” 
  罗扬带头躺下了,他紧紧地捂住粮袋。众人分头躺下。 
  第二天,继续前行。后卫连这几十号人在罗扬带领下,艰难地往前挪动。到中午时,一个小战士摇晃着,坐到地上,大口喘气。小杜上前搀扶他:“你不能停啊,杨排长说,连长今晚就发炒面。”   
  雄关漫道 第三部分(7)   
  小战士吧唧着嘴:“炒面……炒面……”他咬牙站起来,随小杜一块往前挪动。 
  这一幕罗扬看在眼里,欣慰地一笑。自从坐过贺师长的马之后,小杜突然之间就成熟了,成了骨干。罗扬让他当了二班的班长。 
  中午,只能拔野菜吃。 
  到了傍晚,快到宿营地时,罗扬又昏过去了。小杜叫唤了好一阵才把他唤醒,醒来后他问:“我们的人,都跟上了吗?” 
  小杜说:“今天除了三个牺牲的,都跟上了。” 
  罗扬说:“告诉大家,伤病员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不能丢下。” 
  小杜点点头。 
  却在这时,杨连根趔趄着跑过来:“连长!连长!” 
  罗扬坐起来:“怎么了?” 
  杨连根说:“何梅……她在前面。” 
  罗扬一惊:“什么?……快扶我起来。” 
  小杜和杨连根架着罗扬往前走去。十多分钟后,在那条异常清澈的小河边,何梅躺在一块油布上,身上盖着大衣,她憔悴极了,奄奄一息。见罗扬过来了,小夏伏在她耳边说:“何梅姐!你快看,罗参谋来了!” 
  昏迷了许久的何梅,终于动了动。罗扬推开杨连根和小杜的手,踉跄着奔过来,跪在何梅面前,急切地喊道:“何梅!是我啊……” 
  何梅猛地睁开眼,百感交集地说:“罗扬,真的是你……真的是你……” 
  她的眼泪哗哗地流下来,罗扬抚摸她的额头:“是我,何梅,是我……你病得很厉害……我去给你找医生!” 
  小夏和杨连根、小杜都背过脸去抹眼泪。何梅却缓缓地、绝望地摇头。能见罗扬一眼,她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罗扬把杨连根和小杜打发走,让他们回去照顾部队,他自己留下陪何梅。小夏哭着往前赶路了,她要回到自己的队伍中去。好在一路上都是自己人,只要自己不倒下,就没有什么危险。入夜,远处近处都有一堆堆的篝火燃烧着。罗扬守着何梅,尽管他也是快撑不住了,但他感到很幸福,认识快两年了,还没有这样和她靠近过。 
  何梅睡一会醒一会,她断断续续地说:“罗扬,总算等到你了……就是因为想见你,才坚持到现在……如果没有你,我早就不行了……” 
  罗扬替何梅抹去眼角的泪,他自己眼里却又流出感动的泪水:“何梅,别说傻话,你没事的,你要挺住,我们一起往前走,啊?我们一定会走出草地的……” 
  何梅居然抬起手,替罗扬抹去脸上的泪水。罗扬握住她冰凉的手,自己脑子里也是一会儿清醒一会儿糊涂。后半夜,他们背靠背坐着。草地一片沉寂。何梅似乎来了精神,说:“天黑了,看不到这美丽的草地了,你注意了吗?草地上的野花,要多漂亮有多漂亮……” 
  罗扬虚弱地说:“是的,好漂亮。将来革命胜利了,我们还要来这里,专为欣赏这些美丽的花儿……” 
  “要是活到那一天,我愿意来这儿放牧,成群的牛羊、骆驼、骡马,还有泉水、森林……” 
  “太好了,我陪你来……” 
  “我为你唱歌、跳舞,给你做饭、洗衣服……” 
  罗扬无力地点点头。 
  何梅闭上眼睛:“可我等不到了……但我不后悔……” 
  罗扬也闭上眼睛:“是的,不后悔……这辈子能当红军,给穷人打天下,是多么了不起啊……我们走了两万里的路,这真是世界上最难最险的路,连鬼神都会被感动的,你说是吗?……” 
  何梅吃力地说:“罗扬,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当红军……” 
  “我也是……” 
  “我们一块当,好吗?” 
  “一块当。” 
  “罗扬,我死了,就让阳光来掩埋我,让鲜花来掩埋我,让清风来掩埋我吧……” 
  两颗硕大的泪珠从罗扬深陷的眼窝里钻出来:“何梅,我给你唱个歌吧……唱个我们洪湖根据地的老歌子。” 
  “好,我想听。”   
  雄关漫道 第三部分(8)   
  罗扬轻轻地,其实是在用最后的气力唱:“芦林是我房/船板是我床/菱角是我粮/红军呀,是我亲爹娘……” 
  微弱的歌声随风飘向远处……他们背靠背,紧紧地依靠着。两双手,颤抖着,紧紧地相握在一起。 
  歌声停了。月亮升上来,草地上月光如水。他们像是在沉睡,一动不动,宁静而安详。 
  清晨,一轮朝阳升起。悠扬的军号声弥漫在荒凉的草原上空,罗扬与何梅凝固在那里,他们背靠背,微闭着眼睛,又仿佛睡着了一般,面容极其安详。初升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罗扬一只手仍然紧紧抓住腰间那只鼓鼓的粮袋。一些五颜六色的野花环绕着他们,迎风摇摆。 
  杨连根缓慢地向这边走来,他走近,驻足,轻声地喊:“连长,何梅大姐……” 
  没有反应。 
  杨连根提高声音:“连长!何大姐!” 
  在他身后,很多战士围上来。杨连根终于意识到什么,张开大嘴,泪流满面、悲痛欲绝地呼喊:“罗连长——何大姐——” 
  众人也都从震惊中清醒过来,张开大嘴,悲壮地呼唤:“罗连长——何大姐——” 
  那天晚些时候,杨连根带领众人,在那条清澈的小河边,埋葬了罗扬和何梅。一座新坟堆起来了,杨连根首先把一束野花放在坟头上,接着,小杜上前,把一束野花放好。战士们依次上前,把他们手中的野花放到坟头上。 
  小小的坟头上堆满了美丽的野花。 
  杨连根对号手一挥手,号手运足力气,吹出舒缓的号声…… 
  号声中,杨连根对着坟头举手敬礼。在他身后,战士们也都举手敬礼。杨连根的眼里已经没有了泪水,他的神色是坚毅的。 
  杨连根又率领后卫连,继续向前走去。他忍不住回回头,那座布满鲜花的坟头已被他们甩在身后。小杜靠近杨连根,小声问:“杨排长,罗连长的粮袋呢?” 
  “在我这儿。”杨连根从腰上解下那条粮袋,他们走到避人的地方,杨连根解开袋口的绳子,突然惊呆了! 
  他挖了两下,里面竟然全是黄土!二人面面相觑,愕然不已。见有人朝这边走来,杨连根想了想,急忙封好袋口,把粮袋紧紧绑在腰上。 
  全连战士都围拢过来了。杨连根拍拍腰上的粮袋,笑一笑,说:“同志们,连长的粮食,全在我这儿呢!满满一袋香喷喷的炒面,到了最最关键的时候,我就发给大家。希望大家听我的指挥,咬牙往前走,一个也不许掉队!” 
  小杜说:“我们都听杨排长的,快走啊!” 
  几十号人期待地望着杨连根,抬脚向前走去。杨连根走在最后面,他身上背着两支枪。显然,他接替了罗扬。   
  雄关漫道 第三部分(1)   
  这天傍晚,红军总部人员在一片大水洼附近宿营。朱德突然冲妻子康克清要针线包。康克清翻动她的小背包,不解地问:“老总,你要缝衣针干什么呀?” 
  朱德望着不远处的水面,沉思着。康克清拿出一枚针:“还好,找到了,给!”朱德接过针,放进嘴里,用牙咬着,弯成鱼钩:“还有线呢?”康克清明白了,老总是要钓鱼,她笑了笑,又去翻背包。 
  朱德做了个简易的钓鱼竿就去钓鱼了。草地里的鱼长不大,一般只有手指大小。朱德忙活了一个时辰,还算不错,钓到了五六条小鱼,最大的一条像一支钢笔大小。他把鱼放到搪瓷缸里,吩咐康克清和警卫员小赵抓紧熬鱼汤。他亲自去找柴火,忙活了半个时辰,搪瓷缸里咕嘟咕嘟冒出的热气有了香味了。他又说,再多熬一会儿,鱼汤浓一点才好。 
  康克清和警卫员小赵心想,老总看来是饿坏了,也馋了。哪知老总却突然说:“克清,一会把这碗鱼汤,端给弼时同志的夫人陈琮英同志。” 
  康克清这才醒悟过来,点点头。 
  朱德说:“弼时两口子,为革命献出的太多了。前面两个孩子,一个不幸死去,一个送了人。在甘孜时,弼时见了孩子,就想抱一抱,那眼神告诉我,他是真想孩子啊……小远征生在草地里,说什么这回也得把这孩子养活啊……” 
  康克清专注地熬着鱼汤,她叹口气:“唉,要是再有点盐巴就好了。” 
  搪瓷缸下面的火渐渐熄灭了。小赵说:“老总,熬好了,我去送。”康克清想了想:“小赵,还是我去吧。”朱德赞许地点点头。康克清端起鱼汤往任弼时等人宿营的地方走去。 
  第二天上午,康克清不放心,又去看陈琮英和孩子。不大一会儿,她兴奋地跑过来,老远就说:“老总!好消息!琮英有奶水了!” 
  朱德欣慰地笑了,他拍着大手:“好啊,孩子有救了!” 
  快要走出草地了,草地上最后的行军显得异常艰辛,大家的体力消耗得快到极限了,不断有人倒地,一声不哼就死去了。任弼时的身体时好时坏,他瘦得成了一把骨头,即便如此,晚上他仍然是点着蜡烛看书,或者写文章,有时找人谈话,一点都不爱惜自己。白天行军,人们只好用担架抬着他。担架员小毛两年来一直跟着任弼时,小毛和另一个担架员小陈抬担架的水平高,走起路来不摇不晃,首长躺在上面睡觉,一点不影响。 
  但是自从有了女儿后,每每听到女儿的哭声,任弼时就会突然醒来。这天行军途中,过一片水草地,人们七歪八倒地往前挪动,小远征又哭了。几个身体好的女兵轮流抱着小远征走,陈琮英跟在她们后面。孩子是饿了,她就给女儿喂奶,奶水虽然不多,但总比没有好。喂过奶,女儿不哭了。 
  任弼时睁开眼睛,见小毛和小陈满脸是汗,累得气喘吁吁,他示意他们停下。他们把担架放到一块干燥的草皮上,任弼时说:“小毛,扶我起来。” 
  小毛不动,任弼时口气严厉地说:“快扶我起来。”小毛只好扶任弼时站起来。任弼时走到怀抱女儿的一位女兵面前,说:“把孩子给我。” 
  女战士说:“任政委,我们抱孩子就行了,你病成这个样子,就别管了。” 
  任弼时摇摇头:“我是孩子的父亲,理应尽点责任,你们就让我抱孩子走一段路吧,好不好?” 
  陈琮英理解自己的丈夫,就地冲女战士点点头。任弼时接过襁褓,爱惜地抱住,一步一步,在泥水中艰难地朝前挪动…… 
  在他身后,人们紧紧跟上。 
  贺龙在任弼时他们身后,约有三天的行程。贺龙的枣红马上驮着一位重伤员,他端着大烟斗,跟在枣红马后面走。他抽一下烟斗,已经不冒烟了。警卫员小周靠过来:“老总,烟叶断顿了吧?” 
  贺龙从嘴里拔出烟杆:“小周,想办法给我找一点干树叶,对付对付。烟瘾上来,我浑身没劲。” 
  小周说:“这大草地,鸟都不生蛋,连棵树都看不到。老总,你先忍忍,遇到敌人时,我想办法缴获一点烟叶。”   
  雄关漫道 第三部分(2)   
  贺龙说:“我真盼着草地上冒出敌人来,我们跟他们打一仗,就可以缴获点战利品。”他闻一闻烟袋锅,“没有树叶,找一点干草叶也行。我多抽一袋烟,可以节省一口饭哪!” 
  小周说:“老总,你可不能再节省了。你要是饿坏了,我们没法向任政委交待,走之前他特意嘱咐我们,一定要照顾好你。” 
  贺龙说:“小周,你看我这体格,壮得很,少吃几顿没事的。哎,直属队的粮食,还能坚持多久?” 
  小周摇摇头:“体格好的同志,从昨天起就主动断粮了。” 
  贺龙沉思道:“从阿坝到包座,这段草地最难走,挺过去就好了……” 
  到了傍晚,炊事班的大锅里只有野菜,一点粮食都见不到了。人们告诉贺龙,下午周素园老先生饿昏了两次,小婉也昏迷过去了…… 
  贺龙焦急地对众人说:“周老先生、张将军、小婉他们,不能有闪失啊!还有十八团的政治委员余秋里,他拖着一条断臂,跟着部队从乌蒙山走到这里,多不容易啊!昨天卫生部的同志告诉我,他的伤口都腐烂生蛆了,不增加点营养,不行啊!” 
  小周说:“可是,粮食都没了,不知明天能不能搞到一点……” 
  贺龙道:“告诉供给部,继续杀马。” 
  小周说:“老总,直属队的骡马都杀光了。” 
  贺龙一愣:“都杀光了?” 
  众人点头。贺龙目光缓缓望着远处,枣红马进入他的视线……人们散开后,贺龙只身走向枣红马。走近了,他停住,久久地望着它,仿佛他又看到丁天娃制服它的情景,还有,敌机来袭,它冒着炮火硝烟,驮着他钻入森林隐蔽的情景……这是一匹好马啊!它不但救过他的命,还救过不少伤员。如今,却只能牺牲它了。 
  贺龙上前,轻轻抚摸枣红马的面额。枣红马通灵性,也许它意识了什么,它流泪了,一下一下舔他的手。他把马脖子上的红缨子取下来,爱惜地装进衣兜里。然后,他猛地抱住枣红马的脖子,眼眶里涌出大滴大滴的泪水…… 
  听说贺龙要杀马,警卫员们都流泪了,大伙一迭声地叫嚷—— 
  “老总!不能啊!” 
  “老总!不能杀它!” 
  “老总!求求你,留下它吧!” 
  “老总,它还救过你的命呢!” 
  “老总!它驮过那么多的伤员,它有功啊!” 
  …… 
  贺龙平静一下自己,挥挥手:“娃儿们,不要哭了。我不到十岁就放马,十多岁就出去赶马帮,比你们更爱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