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内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皇帝内径-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帝曰: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余已 
闻之矣,不知其所由然也。 
     岐伯曰: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 
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 
     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 
     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 
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帝曰:阳盛生外热奈何? 
     岐伯曰: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 
越,故外热。 
     帝曰:阴盛生内寒奈何? 
     岐伯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 
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 
     帝曰:阴与阳并,血气以并,病形以成,刺之奈何? 
     岐伯曰:刺此者,取之经隧,取血于营,取气于卫,用形哉,因四时多 
少高下。 
     帝曰:血气以并,病形以成,阴阳相倾,补泻奈何? 

… 页面 36…

     岐伯曰:泻实者气盛乃内针,针与气俱内,以开其门,如利其户;针与 
气俱出,精气不伤,邪气乃下,外门不闭,以出其疾;摇大其道,如利其路, 
是谓大泻。必切而出,大气乃屈。 
     帝曰:补虚奈何? 
     岐伯曰:持针勿置,以定其意,候呼内针,气出针入,针空四塞,精无 
从去。方实而疾出针,气入针出,热不得还,闭塞其门,邪气布散,精气乃 
得存。动气候时,近气不失,远气乃来,是谓追之。 
     帝曰:夫子言虚实者有十,生于五脏,五脏五脉耳。夫十二经脉皆生其 
病,今夫子独言五脏,夫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必被经 
脉,经脉之病,皆有虚实,何以合之?岐伯曰:五脏者,故得六腑与为表里, 
经络支节,各生虚实,其病所居,随而调之。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 
之络;病在气,调之卫;病在肉,调之分肉;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 
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焠针药熨;病不知所痛,两■为上; 
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之;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必谨察其 
九候,针道备矣。 

      【大意】 

     本篇首先讨论神、气、血、形、志有余不足所生病变及其针刺补泻方法。其次论述“邪之生也, 

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此即 

三因论之始。 

… 页面 37…

                                标本病传论篇 

     黄帝问曰: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奈何? 
     岐伯对曰: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故 
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 
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 
从取而得者。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 
谓妄行。 
     夫阴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小而大,言一而知百病之害;少而多,浅 
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也。以浅而知深,察近而知远。言标与本,易而勿及。 
     治反为逆,治得为从。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 
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病者治其本;先热 
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 
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 
人有客气,有同气。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病发而有余,本而标 
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先小大不利而后生病者,治其 
本。 
     夫病传者,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二日胁支痛;五日闭塞不通,身痛 
体重;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肺病喘咳,三日而胁支满痛;一日身重体痛;五日而胀;十日不已,死。 
冬日入,夏日出。 
     肝病头目眩,胁支满,三日体重身痛;五日而胀;三日腰脊少腹痛,胫 
酸;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脾病身痛体重,一日而胀;二日少腹 
腰脊痛径酸;三日背■筋痛,小便闭;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肾 
病少腹腰脊痛,■酸,三日背■筋痛,小便闭;三日腹胀;三日两胁支痛; 
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胃病胀满,五日少腹腰脊痛■酸;三日背■筋痛,小便闭;五日身体重; 
六日不已,死。冬夜半后,夏日昳。 
     膀胱病,小便闭,五日少腹胀,腰脊痛,■酸;一日腹胀;一日身体痛; 
三日不已,死。冬鸡鸣,夏下晡。 
     诸病以次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间一脏止,及至三四脏者, 
乃可刺也。 

      【大意】 

     本篇一论标本、二论病传。知标与本,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所言病传与《灵枢·病 

传》大旨同。 

… 页面 38…

                               五运行大论篇 

     黄帝坐明堂,始正大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请天师而问之曰:请言 
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 
夫子之所言,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余因论之。鬼臾区曰:“土主 
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阴主之; 
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戊之 
上,太阳主之;己亥之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其故何也? 
     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之阴阳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 
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 
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帝曰:愿闻其所始也。 
     岐伯曰:昭乎哉问也!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 
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 
亢氐昂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之门 
户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帝曰:善。论言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未知其所谓也。 
岐伯曰: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 
阴,右太阳;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 
左阳明,右太阴;见阳明,左太阳,右少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 
谓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 
     帝曰:何谓下? 
     岐伯曰: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 
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 
上,则厥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阴,右厥 
阴;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 
也。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帝曰:气相得而病者, 
何也? 
     岐伯曰:以下临上,不当位也。 
     帝曰:动静何如? 
     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 
     帝曰:余闻鬼臾区曰:应地者静。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 
愿闻何以生之乎? 
     岐伯曰:天地动静,五行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候而已,犹不能遍明。夫 
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 
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天 
象,虽远可知也。 
     帝曰:地之为下否乎? 
     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 
     帝曰:冯乎? 
     岐伯曰:大气举之也。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 
以坚之,火以温之。故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 
六入,故令虚而生化也。故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 
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矣。 

… 页面 39…

     帝曰:天地之气,何以候之? 
     岐伯曰: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诊也。《脉法》曰:“天地之变, 
无以脉诊。”此之谓也。 
     帝曰:间气何如? 
     岐伯曰:随气所在,期于左右。 
     帝曰:期之奈何? 
     岐伯曰: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不当其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 
守其位者危,尺寸反者死,阴阳交者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 
然后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帝曰: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 
何以生化? 
     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其在 
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气。神在 
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脏为肝。其性为暄,其德为和, 
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虫毛,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 
其眚为陨,其味为酸,其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 
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心生血,血生脾。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 
在体为脉,在气为息,在脏为心。其性为暑,其德为显,其用为躁,其色为 
赤,其化为茂,其虫羽,其政为明,其令郁蒸,其变炎烁,其眚燔焫,其味 
为苦,其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其在天为湿, 
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气为充,在脏为脾。其性静兼,其德为濡,其用为 
化,其色为黄,其化为盈,其虫倮,其政为谧,其令云雨,其变动注,其眚 
淫溃,其味为甘,其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脾, 
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其在天为 
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气为成,在脏为肺。其性为凉,其德为清, 
其用为固,其色为白,其化为敛,其虫介,其政为劲,其令雾露,其变肃杀, 
其眚苍落,其味为辛,其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 
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其在天为寒, 
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气为坚,在脏为肾。其性为凛,其德为寒,其用为 
藏,其色为黑,其化为肃,其虫麟,其政为静,其令□□,其变凝冽,其眚 
冰雹,其味为咸,其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 
甘胜咸。 
     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 
     帝曰:病生之变何如? 
     岐伯曰:气相得则微,不相得则甚。 
     帝曰:主岁何如? 
     岐伯曰: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 
乘之,已所胜轻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 
     帝曰:善! 

      【大意】 

… 页面 40…

     本篇论木火土金水五运五行各主岁气。阐明何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 

“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及五行生克制化之理。 

… 页面 41…

                               五常政大论篇 

     黄帝问曰:太虚廖廓,五运回薄,衰盛不同,损益相从。愿闻平气,何 
如而名!何如而纪也? 
     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 
水曰静顺。 
     帝曰:其不及奈何?岐伯曰: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 
革,水曰涸流。 
     帝曰:太过何谓? 
     岐伯曰: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帝曰: 
三气之纪,愿闻其候。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敷和之纪,木德周行,阳舒阴 
布,五化宣平,其气端,其性随,其用曲直,其化生荣,其类草木,其政发 
散,其候温和,其令风,其脏肝。肝其畏清,其主目,春谷麻,其果李,其 
实核,其应春,其虫毛,其畜犬,其色苍,其养筋,其病里急支满,其味酸, 
其音角,其物中坚,其数八。 
     升明之纪,正阳而治,德施周普,五化均衡,其气高,其性速,其用燔 
灼,其化蕃茂,其类火,其政明曜,其候炎暑,其令热,其脏心。心其畏寒, 
其主舌,其谷麦,其果杏,其实络,其应夏,其虫羽,其畜马,其色赤,其 
养血,其病瞤瞤,其味苦,其音徵,其物脉,其数七。备化之纪,气协天休, 
德流四政,五化齐修,其气平,其性顺,其用高下,其化丰满,其类土,其 
政安静,其候溽蒸,其令湿,其脏脾。脾其畏风,其主口,其谷稷,其果枣, 
其实肉,其应长夏,其虫倮,其畜牛,其色黄,其养肉,其病否,其味甘, 
其音宫,其物肤,其数五。审平之纪,收而不争,杀而无犯,五化宣明,其 
气洁,其性刚,其用散落,其化坚敛,其类金,其政劲肃,其候清切,其令 
燥,其脏肺。肺其畏热,其主鼻,其谷稻,其果桃,其实壳,其应秋,其虫 
介,其畜鸡,其色白,其养皮毛,其病咳,其味辛,其音商,其物外坚,其 
数九。静顺之纪,藏而勿害,治而善下,五化咸整,其气明,其性下,其用 
沃衍,其他凝坚,其类水,其政流演,其候凝肃,其令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