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40-吕景琳正说洪武大帝朱元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940-吕景琳正说洪武大帝朱元璋-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谓钱法,就是政府设局铸钱。元代交易本来用钞,就是纸币。这种纸币用金、银、丝作钞本,发行有限额,还可以转兑金银,起初信誉很高。后来,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就大量印造,钞票就愈来愈贬值。随着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军需供应浩繁,更加日夜赶造,以致船装车载,舳舻相接,弄得到处都是钞票,就成了一堆废纸。政府又转而铸钱,但质地脆薄,易于损坏,同样无法流通,民间只好退回到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方法。这既阻碍了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也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在社会粗安,生产渐渐恢复以后,李善长就建议元璋通过发行铜钱,促进货物流通,增辟财源。至正二十一年(1361)二月,在应天设宝源局,正式铸钱。所铸“大中通宝”铜钱,以四百文为一贯,四十文为一两,四文为一钱,当年铸四百三十一万贯,与历代钱通用。这个办法,一定程度上繁荣了经济,政府也得了利。整个军需供给的状况一步步转向正规。


第四章 大踏步往皇帝宝座奔去一、刘基掐指算天意(3)

    经过近一年的准备,朱元璋决定对西部强敌陈友谅主动发起攻击。在这一年之内,有几场战事与西进关系密切。一是信州争夺战,一是安庆争夺战。至正二十二年(1361)五月,陈友谅将领李明道向信州发动反攻。信州守将胡大海的儿子胡德济向金华求援,胡大海挥师西进,父子合兵大败敌军,生擒李明道及宣慰王汉二。大海将他们送给镇守严州的元璋之甥李文忠,李文忠转送应天。李明道是陈友谅的干将,王汉二是陈友谅的建昌守将王溥的弟弟。元璋把他们放回原地,官复原职,以便于下一步攻打江西。李明道到达应天后,元璋向他详细询问了陈友谅的情况,李明道告诉他:“自从杀死徐寿辉以后,陈友谅将士离心,政令不一,骁勇的将领专权跋扈,像赵普胜这样的将领又遭到忌杀。所以他的将士虽广,却不足以为他所用。”这就增强了元璋必胜的信心。正在这时,至正二十一年(1361)七月二十四日,陈友谅太尉张定边向安庆发动攻击,守将赵仲中战败逃回应天,安庆陷落,使元璋大为震怒。他要的是将士与城池共存亡,大战就在面前,岂可弃城逃亡?这会给出征将士留下什么影响?为了严肃军纪,惩懦立威,他即命将赵仲中处死。这个赵仲中与他的弟弟赵庸都曾是巢湖水寨统领,与俞通海、廖永忠兄弟等一起归附元璋的。常遇春请元璋看在是渡江旧人屡立战功的分上,免他一死。元璋不允,说道:“今天法令不行,怎么惩治后来犯法的!”朱元璋给了赵仲中一根丝弦,令他自尽,立即委派他的弟弟赵庸接替了他行枢密院佥事的职务。这样一打一拉,既严肃了法纪,又买了赵庸的心。部众们除了继续卖命也没有话说。    
    他命令太平知府范常改筑了太平城,使它离开姑溪水二十余步。又命驻守严州的李文忠坚固城池,预防张士诚自杭州南下。东部江阴、长兴、宜兴也命令严加防范。八月初一,他还派遣使臣去河南汴梁与元将察罕帖木儿互通友好。    
    察罕帖木儿祖先为蒙古部,世居河南沈丘,汉姓李氏,曾应进士考试,是地方大族。刘福通在颍、汝造反,他很快组织地主武装结寨自保,后来与罗山李思齐的武装联合袭击了刘福通部队,元朝授给他汝宁府达鲁花赤之职。察罕帖木儿与李思齐成为元朝在江北镇压农民军的两支劲旅。    
    至正十七年(1357),刘福通大宋军三路北上。察罕帖木儿与李思齐合兵,将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的西路军赶出陕西,逼向四川。接着又率师东进山西,在晋南袭击关先生、破头潘的中路军。至正十九年(1359)五月,察罕帖木儿率水陆大军围攻宋都汴梁。八月攻陷,宋军五千余人被俘。刘福通拥韩林儿再次退守安丰。这时,西路军受挫后转战四川,中路军受挫后经上都远征高丽。东路军山东战场农民军内部展开厮杀,在毛贵横扫山东的时候,元驻守黄河的义兵万户田丰降宋,配合毛贵在山东攻州打县,一路推进。至正十九年(1359),淮南赵君用受张士诚的逼迫北走山东,投奔毛贵。在这里,他重演当年自徐州奔濠州挟制郭子兴的闹剧,与毛贵大搞摩擦,并乘机袭杀毛贵,把很好一个局面搅翻了。毛贵部将续继祖赶往益都杀死赵君用,两军部下互相仇杀。这样,山东东部战场就只有田丰和新来山东的中路将领王士诚在继续同元朝作战。至正二十一年(1361)六月,察罕帖木儿向据守东平的田丰、王士诚发动进攻。田丰、王士诚以及棣州俞宝、东昌杨诚等兵败投降。察罕帖木儿和他的养子外甥廓扩帖木儿兵围济南。这样,大宋农民军的三路北伐已然失败,在汴梁重开的大宋之天,已缩为安丰之一隅。韩林儿、刘福通对江南的屏障已被基本拆除。在江北战场最有实力的是察罕帖木儿,他的势焰已经使元璋感受到熏灼。从全局出发,必须对他加深了解,加强戒备,必要时还可以互通友好,成为暂时妥协。元璋派员出使,显然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察罕帖木儿传回消息,愿结友好。北边压力减轻了。    
    至正二十一年(1361)八月十二日,元璋誓师西征,亲率舰队从龙弯出发。元璋坐龙骧大舰,舰上高悬“吊民伐罪,纳顺招降”大旗。据说有数万只鸟雀夹着这只巨舰飞行,船到采石,又见黾蛇盘旋于舵后急流中。还散出消息,军师刘基和元璋夜观天象,见金星在前,火星在后,也是一种胜仗吉兆。总之,喜庆与祥瑞丛出叠见,把士气鼓动得十分高涨。八月二十日,抵达安庆。很快,廖永忠与原安庆守将新近投降的水师将领张志雄(外号长张)率部攻破安庆水寨。但攻城之战却遇到麻烦。守城部队坚壁不出,又死命抵抗。从早晨打到晚上,毫无进展,双方死伤惨重。刘基告诉元璋,陈友谅的后备力量很强大,下游的张士诚随时可能抄袭后路,数万军队困顿在这里,战事久拖不决,极容易陷进腹背受敌的险境。只有速战速决,才能使友谅震惊,士诚胆寒,克敌制胜。他建议立即放弃拔城计划,以陆军偏师围城作为疑兵,催大部水师疾驶而上,直捣友谅老巢江州(九江)。元璋依计而行。大军压境,使友谅的沿江一路小股布防,望风逃窜。船到彭泽县的小孤山,驻防的丁普郎和傅友德投降。这个傅友德是碭山人,原是刘福通手下的将领,跟随李喜喜西进被阻,转入四川,不为明玉珍所容纳,顺江投陈友谅,也未能重用,被派在丁普郎手下驻守小孤山。他久闻元璋大名,此时正赶上丁普郎无心恋战,便一起投降。元璋见他生得膀阔腰圆,又久历战阵,便十分喜欢,不久便委以重任。他后来成为元璋手下一员骁将。    
    沿途防线迅速崩溃,元璋水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抵达江州城下,友谅猝不及防,还以为是神兵自天而降。廖永忠在船尾造桥,名曰“天桥”,高与城齐,将船顺风倒行,使“天桥”与城墙连接,战士们攀缘而上,一下子攻进城去,陈友谅携妻子连夜逃奔武昌。江州是陈汉政权的都城,此地一失,江西全境震动。后方的安庆也不攻自破了。    
    不出刘基所料,当张士诚得知元璋西进的消息,几经犹豫,果然派出了攻击的部队。他遣手下大将李伯升统兵十万,水陆并进,攻打太湖西岸通向应天的要塞长兴。长兴城中守卒不过七千,情况十分危急。但是,刘基与元璋运兵的神速,决策的果断,更显出士诚部署的拖泥带水,待他的部队压向长兴的时候,元璋早已在酋线奏凯,早已自江州四处略地,扫荡蕲州、黄州、饶州、建昌等州郡了。他完全可以抽出兵力赶赴支援。元璋先派出应天、宜兴、宁国部队,暂时没有能够阻挡住敌人兵锋。李伯升以九个军寨扎于长兴四周,造楼车伏瞰城中动静,又运土石填城壕,放火船烧水关,昼夜攻击,势在必克。守将耿炳文闭城固守,相持一个多月。元璋决定派出常遇春率师前往。说来也实在可笑,常遇春兵到城下,还没有交战,李伯升就连夜弃营逃跑了。常遇春纵队追击,倒将李伯升的部队斩杀俘虏五千多人。李伯升逃也有逃的道理。常遇春勇悍难敌,战未必胜,而一旦逃到平江城就安全多了,反正张士诚对逃将并不惩治。


第四章 大踏步往皇帝宝座奔去一、刘基掐指算天意(4)

    朱元璋坐镇江州,锐意经营江西。江州路、袁州路、抚州路、建昌路、饶州路都先后从友谅手中夺得。江西省会龙兴路(治南昌)已在四面包围之中。城中守将主战主降,各持一端。行省丞相胡廷瑞犹豫不决,手下祝宗、康泰二员战将疑惧更深,极力主战。最后,胡廷瑞决定派郑仁杰到江州面见朱元璋。在谈判过程中,当元璋听到以不改编和解散原有部队为投降条件时,不禁勃然变色。这些都看在刘基的眼里,他急在元璋侧后踢了踢他的坐椅。元璋也真够机灵,他立即醒悟了:投降是关键,条件是可以转变的,何必以执著坏大事。随即改换口气,满口应承,并写了一封长信给胡廷瑞,以消除他们的疑虑。信中写道:“足下恐分散所部,属之他将,此足下之过虑也。吾起兵以来,十年于兹,奇才英士,得之四方多矣,其有能审天时料事机不待交兵挺然委身而来者,盖其意亦欲立功当时,垂名后世。大丈夫相遇,磊磊落落,一语契合,洞见肺腑,故常赤心以待之。随其才而任使,兵少则益之以兵,位卑则隆之以爵,财乏则厚之以赏,初无彼此之分,此吾待将士之心也,安有散其部属,使人自疑,而负其来归之心哉!且以陈氏诸将观之,如赵普胜,骁勇善战,以疑见戮,猜忌若此,事竟何成?近建康龙湾之役,予所获长张、梁铉诸人,用之如故,视吾诸将,恩均义一,无有所间,其长张破安庆水寨,梁铉等攻江北,功绩茂著,并膺厚赏。此数人者,其自视无复生理,尚待之如此,况如足下不劳一卒以完城来归者耶!然得失之机,间不容发,足下当早为之计!”胡廷瑞得到书信的承诺,即派康泰到江州请元璋亲到龙兴受降。龙兴的降附,又带动了瑞州、临江、吉安等路纷纷归顺。江西大部分地面已在元璋的掌握之中。    
    元璋此次督师大获全胜。至正二十二年(1362)二月初,他命令邓愈以行中书省参政镇守洪都(元璋改龙兴为洪都,即南昌),继续经营江西,便准备与刘基一起返回应天了。但刘基却恳求元璋放他回青田去。原来去年八月将要自应天出发时,刘基接到了他母亲去世的噩耗。在这个节骨眼上突来这种消息,元璋也很震惊,一怕刘基过于感伤,更怕弃他而去,便立即写了封亲笔信,加以劝留。书信写道:“今日闻知老先生尊堂辞世去矣,寿八十余岁,人生在世能有几个如此。先生闻知,莫不思归否?先生既来助我,事业未成,若果思归,必当且宽。于礼,我正当不合解(教)先生休去,为何?此一小城中,我掌纲常,正宜教人忠孝,却不当挡先生归去。昔日徐庶助刘先主,母被曹操操将去,庶云:方寸乱矣,乞放我归。先主容去,致使子母团圆。然此先生之母若生而他处,以徐庶论之,比当以徐庶之去。今日先生老母任逍遥之路,踏更生之境,有何不可。先生当以宽容加餐,以养怀才抱德之体,助我成功。那时必当遣官与先生一同乡里,荐母之劬劳,岂不美哉。”鉴于大战在即和元璋苦苦挽留,刘基只好以国事为重,暂留在元璋身旁。现在已是战争间歇,刘基无论如何也要回家葬母。元璋也只好答应,但请他早去早回,不要拘守三年守制之礼。并问,先生还有什么交代。刘基说,陈友谅、张士诚一时都不会有什么大的动作,所担心的,一是浙东投诚的苗兵,一是洪都新附的降将。因为他们各有自己的将校部曲,一有疑惧和机会,就可能酿成祸乱。    
    刘基所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    
    至至二十二年(1362)二月初七,金华、处州苗兵叛乱,整个浙东震动。    
    苗军元帅杨完者的部将蒋英、刘震、李福等从桐庐归降,一直隶属胡大海麾下。胡大海大胆使用他们,信任他们,对他们的烧杀淫掠也严加限制。这些痞匪成性的人便想摆脱约束,俟机谋叛,只是碍于胡大海的恩德,不忍下手。李福说道:“胡参政固然是待我们不薄,但是,既然兵权在他手里,不杀了他,又怎么行动呢?举大事就不能顾私恩。”刘震、蒋英被说动了,便与驻衢州、处州的苗师李佑之等取得联络,约定二月七日同时行动。这天,蒋英到金华分省官署请胡大海去八咏楼观射,大海欣然前往,正准备上马,一个叫钟矮子的突然跪于马前,诉说蒋英等要杀死他,请参政救命,如何如何,大海没来得及询问,回头去看蒋英,蒋英从袖中拿出铁槌,做出要击杀钟矮子的样子,手一抖动,直向大海头部击去,大海立时倒地。蒋英割了大海人头,上马而去,胁迫大海的将领屈服,刘震、李福等一时俱起,杀死大海儿子关住,逮捕分司郎中王恺等。王恺自太平跟了朱元璋,就很受器重。苗军之降,王恺亲自到桐庐军中抚喻,与苗帅结交为朋友。胡大海镇金华,王恺措置军赋兵器,保障后方。当时常遇春也驻兵金华,他的部将曾骚扰百姓,王恺得知,命令捆到街道通衢,鞭打示众。常遇春认为损了他的面子,找王恺理论,王恺正色道。“民是国家之本,打一个部将而民得安居,这应该是将军乐闻乐见,求之不得的,有什么不好。”遇春立时气消,并向王恺道了歉。当时正赶上金华饥馑瘟疫,王恺便开仓赈济,开设惠济局为百姓士兵送药治病。百姓将士都感戴传颂王恺的恩德。此时王恺被俘,宁死不屈,好多人都为他求情。蒋英、刘震、李福也不忍杀他,有一个党羽叫吴得真的与王恺有矛盾,说留着他只会遗患,遂将他处死。金华落入苗帅之手,典史李斌用绳子吊出城,向严州李文忠告变。文忠发兵征讨。蒋英等便放兵抢掠,投奔张士诚而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