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修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在家居士修行-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五、不出恶声:
朋友失败时,或是朋友处于落魄之时,落魄是指他事业失败,或是在人事物上失败时,他的精神无法快乐,精神无法安住时,朋友间应该以语言安慰,包括鼓励他,千万不要用不妥当的语言对待他,让他觉得被落井下石。人掉到井底最需要的是一条求生的绳子或梯子或浮木让他暂时不往下沉,然后想办法救他,不要见别人落井又丢石头,落下井已够可怜了,你又丢石头下去。所以,社会应该别只是锦上添花,若能雪中送炭才能得到温暖。朋友若有需要时,我们一定要用爱语勉励他,千万不可用恶语、恶声对待他,这很重要。以我自己的经验,一个人若失去方针,需要别人时,只要一句安慰关心的话,内心当中就产生一种很知足的感觉,觉得有依靠,感到温馨、温暖。所以朋友与朋友之间,若能依照佛陀所说的这种作法,那社会就很温暖,朋友之间也很温暖,朋友间的甲对乙已经说五事了,但是乙也应该对甲产生五事,就是说彼此(甲与乙),朋友如此对待,我们也该如此对待朋友,这是佛陀他所说的。所以乙也应该对甲:
第一、保护不被诱惑:
朋友之间有责任,互相保护和提醒,照顾他不被社会恶事引诱,什么是恶事呢?赌、嫖、饮啦!或是贩毒、或是做危害社会的事情等等……。这些行为无利于自己和社会,不要让他被引诱,让恶牵着走。朋友之间必须有这样的责任,提醒他和保护他,提醒是说看他走错时,我们该提醒他说:哎哟!老朋友,这不能走,这走下去是会一失足成千古恨哦!是陷阱哦!如同拿火烧自己“引火自焚”一样哦!也就像夜晚点火,飞蛾扑火一样,自己“自投罗网”。所以我们有责任提醒朋友、及保护朋友,别让朋友掉落陷阱,也要保护朋友不被外道邪见引诱。什么叫做外道邪见呢?就是说:这种宗教的教义是骗人、拐人的,这种宗教教义简单说是违背道德行为的,对这种违背道德行为的,我们别让它引诱了,做朋友一定要互相,生活及心理二样,都要能互相照顾。
第二、已被引诱者,保护其财产:
眼见朋友已受影响,被污染了,已经染上毒瘾,屡经劝阻仍不能回头,发现他眼前不能马上自新,不能马上改正过来,有可能越陷越深,越深变成怎样呢?导致财产耗尽。站在朋友的立场上,必须设法保护朋友的财产,保护财产要做什么呢?不是要占为私有,也不是我们自私,不是。我们保护他的财产,是避免他影响家庭生活,也避免他财产耗尽。有朝一日朋友若改过自新时,没有本钱,没有生活的基础,他就没有重新建立家业,建立事业的机会。所以做朋友的能发现这样的问题时,可以这么做,等到有一天,朋友能改过自新又要创业时,他才还有本钱,还有机会,这是佛陀所说的。
第三、为其恐怖时之依处:
也就是说在朋友最需要的时候,我们以朋友的立场,应该设法安慰他、帮忙他、照顾他,给朋友有一个依靠,甚至一句话、一个行动或一通电话,给他安慰和照顾,让他觉得很安慰,很温暖、很可靠,这是我们与朋友之间必须要做的
第四、于不幸时不离舍:
不幸是说:朋友遭遇事情不幸、事业不幸或生命不幸等等,不可眼见朋友的不幸而离开他,不予理会,这不行。既然是朋友,朋友有幸时当然我们沾他的光,不幸时应该全力去支持他。不要看见朋友不幸时,就远离他,看不起朋友,成就时,就捧的像什么似的,亲近的像什么似的。看他不幸时,反而远离、看不起他,那这就不是朋友了。这种朋友是什么朋友?这种朋友叫“虎朋友”,不是“好朋友”,若是真的好朋友,看见朋友落难,看见朋友失败,看见朋友有不幸的事情,我们都要全力去支持,全力去帮忙他,全力去照顾他,这样才对。若是看见朋友困难就远离,反过来还毁谤他、骂他,又说他的是非,说:“这应该的,这是天在报应。”等等的恶言恶语,这叫做“虎朋友”,这不是好朋友。
第五、尊重其子孙:
朋友虽然不幸走了,这不幸是说生命不幸终了,但朋友应该要尊重他的子孙,朋友已遭逢不幸了,我们以朋友的立场,来帮忙处理家产的问题,处理他的后事,但做一切事情都不可以自己的主观,自己的主见,应该尊重他的子孙,要如何和平互相帮助、互相和乐来处理这件事情,让大家都能够圆满。任何事情都不可以自己的主观,一定要经过商议。必要时,应该要让他们都清楚整个过程是在做什么,以免让人误会,认为我们是要侵占,惹出一些纠纷。人在这个社会不可能没有朋友啊!人不能没有朋友,因为没有朋友会觉得很孤僻,我觉得朋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是交朋友应该要小心谨慎,不要乱交朋友。人家说你二、三句好话,捧你一下,你就信以为真,不冷静判断,交朋友必须听其言、观其行,听他说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一个人嘴巴说出来,是由心想出来了,嘴才会说出来。他所说的是什么?对不对、好或坏,要交朋友时应该要知道,不要交错了朋友,被朋友所影响,误入歧途造业,时间到时如人家所说:“演戏的要结束,看戏的却不结束。”拖你沉下去的很多。你当初和这朋友做一件不对的事,这朋友以后就拖你下去,你若不照着做,他就扬言举发你,连你一起拖下来,所以交朋友时,起初就应该多注意,发现交错朋友时,我们要面对现实,勇敢地向法律自首才有更新的机会,不可一步踏错,一错再错,这样永远内心不安。只是时间快慢而已,总有一天会被揭露出来,何况我们若做错后,不赶快坦白,不赶快改善,内心随时都提心吊胆,活在世间不自然、不自在啊!不怕做错事,最怕没发现到,最怕自己无心改过。过去的圣贤说:“错了只要改过,他就是好人。”那就是他有忏和悔,有内观、有忏悔,有忏有悔那就是好人。智者大师也说:“第一清净、第二清净、第三清净的人,错了可以忏悔,他也属于清净的人。”如同一件衣服,衣服脏了,洗一洗也会干净啊!只要以后不再沾染就好了。所以走入歧途的朋友,千万要自己谨慎,马上自己爬起来,不要走错路了,还继续错下去,这样就没有自新的机会,俗语有一句可以做为我们的座右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是说,亲近好人,就会变成好人,亲近坏人,就容易变坏人。可做为要交朋友的参考,要交朋友之前,一定要有理性,不要跳下去,全身黑漆漆了,才嫌难洗。不过没关系,尽管跳下去全身污染黑漆漆了,只要你有心想要洗,慢慢洗还是会干净的。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佛陀的时代,有一次,佛陀带领着阿难尊者一行人,经过鱼市场时,鱼市场当然有在杀鱼,鱼杀多腥味自然就会跑出来,大家从那儿经过虽然没触摸或沾上,但是那一股腥味从鼻孔闻入时,总还是会觉得腥味很重(我们的鼻子会闻到这是自然的现象,有精神跟物质当然就会闻到),嗅到腥味之后,佛陀就藉此机会向弟子开示说:我们该知道跟坏朋友相处,坏朋友的习气就如同鱼的腥味一样,会沾污我们的身心。你想想,佛陀当初就是带着弟子们,走到那里就藉机会开示,让弟子们亲身去体会,过去佛陀弟子们的修行方法较为贴切,不会只是说一大堆理论,而与实际差距太远。所以佛陀的弟子,经由听闻亲身体会滋润较多,这种活生生的教育,像现在有很多教育已走出了教室之外,带到户外观摩山峦崖壁的地层,看自然的演化,这种比较贴切,学生要吸收也比较快。所以佛陀藉这机会教化他的弟子,开示千万别交上坏朋友,沾污了我们的身心。
后来又有一次,佛陀又带着阿难尊者及许多的弟子,经过一处花店,也有记载说是卖香料的店,我们姑且不管,总归是说有香味的地方就对了,大家身上都沾满了花的香味。也就是说一经过花店,觉得有一股清香的花味,闻起来令人内心也觉得舒畅,佛陀掌握这因缘又开示弟子说:阿难啊!你们与好的朋友交往时,好的习气就如同这种花香一样,因为交的是良友,他所说的言语与习气,会清净我们的身及心,佛陀藉此机会开示好与坏。以这个个案来应对过去圣贤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说:不管是社会生活也好,在团体当中也好,在因地修行当中也好,不管是社会人或修行人都好,当未达果地时,必须要有善知识或适当的朋友,即使你开悟了,成佛了,你还是要有社会善知识良朋益友相扶持,佛陀当时也有他的知音,只不过他不以心分别,都平等对待。一般人总会觉得什么人因缘跟他较好,什么人跟他因缘较差,这难免的,这和过去的因及现在他的理想和习性有关,我们不能否认这件事,虽然有这种关系,但是对待仍要以平常心对待,不能说这个与我因缘较深,我就对他较好,这个因缘较差,我就排斥他,不是这样。因缘的问题是说,过去我们的生活习性,跟他的生活习性,比较接近、比较契合,但是对坏的习性方面,则应该赶紧用我们的毅力、内观的力量将之转变,好的习性则是大家维系。
所以朋友交往很重要,若是错交了朋友,而自己又没发觉,就如同做了一件不知道错的事,慢慢的陷下去。尤其我们曾亲身体验过,学好的较慢,学坏却特别快,很奇怪!所以慢慢被影响了还不自知,最后导致失足误入歧途,不知不觉也就越沉越深,等到你察觉时已经难以自拔,很难自己爬起来了。我希望你发现之后,不管是不是容易爬,只要你有要爬起来的念力,只要有想爬起来的念头,我敢保证都爬得起来,最怕的是你跌倒发现之后,毅力不坚,斗志不足,不敢爬起来,像现在很多贩毒的青少年,看起来智商都很高。结果都因一时的好奇陷了下去,要爬起来很难,我看一看、观察,与他们言谈过,发现他们是毅力不够,意志不坚,加上环境的种种因素。一个人有了改变自己的意志后,还得有那样的环境让他爬起来,有了坚毅信心之后,他若再和朋友相处就不致被污染了。刚改过没多久又陷下去,就是毅力不够坚定,若是毅力够坚定,既然已戒除了,再和过去染毒的朋友相处,应该是以你的力量拉他出来才对,那才是朋友。怎可能说又被拖下去呢?你毅力够,了解这是不对的,况且你已经亲身经历身受其苦的过程,你一定要以你走过改善的路将他拉起来,这才是真正的好朋友啊!不然也是“虎朋友”,残害朋友的“虎朋友”。

朋友人格有四类

佛陀曾经告示弟子,除了朋友彼此以五事相对待之外。朋友与朋友之间的格分四种。我们人有人的格,学修学佛就是要将我们的人格,身心的人格慢慢升华,简单说:让我们自己本身改善,升华内心,改善行为,由行为的改善,慢慢增长人格,但人格的增长不是我慢,不是贪爱,是改善自己、增长自己,所以各人有各人的格,内心的格绝对不可缺憾。所以他说朋友有分四种格。
第一、有朋友如华:
如华:意似花一般,有人所交的朋友,在他得意之时,事业成功时,将他捧得像贵人似的,当成花开正艳之时,每天浇水,插在头上走路,常常到处开口闭口都说这个朋友的好处,说得朋友像似仙人一般,等到有一天朋友若失意落魄的时候,惨了!犹如那朵花凋谢了,马上将它弃置于垃圾桶,就遗弃他,置于一旁。一听到他的名字,哇!不像以前那样赞叹他、捧他,还开始会毁谤骂他,看他从那来,就好像不曾相识闪到一旁。哎哟!你跟这种人结识,人家说句世间的粗鲁话,才不致于被他影响到。当时他得意时,你像似迎仙人般的接待他,赞叹他又替他宣扬,失败时看他来却闪到一旁,不愿被影响,甚至看他来了连忙转头,吃一碗面付钱都不愿顺便帮他付。所以朋友与朋友之间,佛陀曾提到有这样的朋友,这种朋友不宜深交,这种叫做现实的朋友,一定要注意。
第二、有朋友如秤:
说有一种朋友如同秤一样,如果你比较重的时候,他就怎样呢?他就垂下来。较轻的时候,他就翘起来。有一种朋友是属于这样的,等你有成就,你有功名,在你富贵之时,他就向你求助,向你邀功,我都是帮忙你啦!我都是如何照顾你啦!我在你身后费心费力帮忙你多少,你知道吗?你的成就与我有相当的关系,功名富贵的时候,他就向你邀功,对你百依百顺无所不从,对你好得不得了,捧你捧得很高。但是等到有一天,你不像以前那么威风如意时,他的态度就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了,这种朋友实在要不得。
第三、有朋友如山:
是说朋友像似山一般,什么山呢?山高如同金山一般。鸟儿都栖息在金山。山很高鸟儿都来栖息,很多朋友都来亲近你,也就是说,一旦你成就了,大家都争相亲近你,全身都会发光,像金山般会发亮、发光。就像一座宝山,与他相处日沾月沐,智慧具足,正见不失,会让我们觉得受益良多,也就是说:这朋友与我们相处时,都引导我们走好的,不是引导我们走不好的,一心一意都以智慧,教我们如何处事、如何修行、如何修身心,事业成就之外,身心安住净化等等,这种的好朋友如同一座山,能利益所有的人。这山很壮大,犹如金山,值得发掘,你有需要去找这个朋友,朋友就会教你,不管是世间或出世间法,他都能给予你适时导正的利益,可令鸟儿来此栖息生活,这种朋友可称益友,非常好的朋友,亲近他,不论是世间、出世间,做人处事等等,他都能帮忙你,跟他相处你可获得很多的利益。
第四、有朋友如地:
有朋友可替我们承担一切,犹如大地。我们的地,你看,车子在开,它都不要紧,你丢掷坏东西它也无所谓,它还可以装载万物,不会说你掘土,它就发脾气凶你,它依然如此不动、柔和,无论你好的、坏的倒在上面都一样,它都不生分别心,所以大地可装载万物,又包括慈忍(慈悲、忍辱)、对人处事柔和有始有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