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村里种地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村里种地去-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全是『迷』信。”
方文点了点头,爷爷是建国后的初中生,接受了文化,对『迷』信的一套却是不怎么信,但方文却是信一些的。
“古井什么时候枯竭的,这么久村里人都没打开石板看看?”方文问出了疑『惑』。
『奶』『奶』这时候出声了,“二月二,龙抬头那天,村里人都说什么惊了水龙,古井碰不得,就一直没人敢去动,你也知道村里大多是老人,也下不了井去。”
方文这下好奇了,心里想着,要么晚上下井去看看,以他的臂膀力量,抓着绳子就下去了,不过也不想老人担心,就『插』开了话题,说些外面见到的趣闻。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晚饭时间,晚餐很丰盛,方文大口的吃着,自己家的农家菜吃着就是香。
晚饭后一家人围着电视机聊天,看了看时间,方文准备告辞回家去了。
走的时候二叔出声道,“文文,你妹妹五一要回来,说是还要带几个同学,到时候你带着四处转转。”
“恩,五一我肯定家呢。”方文点了点头,说到妹妹,也有两年多没见过了,也不知道读大学后变化有多大。
村里的路也熟悉,走夜路也不害怕,没一会方文到家了,找了跟细长的尼龙绳子,还有一些挖掘的工具,他打算乘着夜『色』下古井去,看看能不能把井里清理一下,不然要吃纯净的水,就只能上天接管子了,这是个麻烦事。
:先上一章,求收藏啊。



、第六章 夜下古井—百蛇聚会

是夜……
古井就小河边,旁边有竹林,到也隐蔽,寻常晚上不会有人来此!
借着电筒光,古井口并不大,只能容一个人下去,不过上面的石板却极为厚重,上面有雕刻的痕迹,只是岁月太过久远,已经布满了青苔,看不清楚雕刻了些什么。
以前当民工的时候,方文也挂过外墙的石材,以他估计这大石板起码有三百来斤重,起码要四个男人用绳子套着才能起下来。
不过以他的臂力应该能扛下来,可真的一入手,上面布满的青苔却让他无从下手,也不知道古井都枯竭了,怎么青苔上水分还相当充足。
接连试了几次,石板只是轻微晃动,愣人没让他抓起来,晦气,早知道该把带根大木棒子来锹上一锹!
后试了一次,没想居然让石板一角给划伤了手,血『液』滴答滴答就落石板上。
“不是这么倒霉吧。”方看看了看伤口,还挺深的,多年不工地上干活,这手也细腻了,连石块都能划伤。
随意从一旁抓了把'马蹄草'嚼烂盖伤口上,这草农家人经常用来止血用的草『药』,有水分的坎上很常见。
“我还就不信了。”方文有些犯了牛脾气,再次双手扣上去,打算猛的发力把石板掀起来,大不了摔坏了改天寻一块来就是。
“哼,哈!”大吼一声,双臂一鼓,爆炸的肌肉竟是差点把衣服撑破!
“轰!”
厚重大石板竟是被他一下给掀着飞出了三米,掉河边上。
接着,古井中仿佛有一道青光冲天而起,眨眼功夫就消失天际,方文看着好一阵摇头,心道,定是刚才发了蛮力,脑子冲血产生了幻觉。
古井开了,方文心情大好,走上前,用电筒往古井一照,入目一看,一瞬间只觉得头皮发麻,浑身颤抖个不停,脸『色』发青,这是惊吓到了极点。
入目之内,古井之下竟然是汇聚了密密麻麻的白蛇,此时正抬着头,冲天吐着蛇信,起码有上百条蛇交织一起。
“吗呀,密封的古井里怎么会有这么多蛇!”方文额头上已经流淌出了冷汗,想大声呼喊,可一想,叫来村民们又有什么用,凭空增加村子里的恐慌!
好古井深达十几米,这些蛇只是冲他吐着蛇信,却爬不上来!
冷风吹过,方文才发现后背已经湿透了,他胆子不算小,可任谁见到上百条蛇交织一起也会吓得不清,这些白蛇的个头都不大,但偏偏村里面何时见到过白蛇啊,只听说过白蛇传说,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
木然的『摸』出香烟点上一支,深吸了几口,让心情慢慢平复下来!
心一静,忽然想起流传的种种关于蛇的传说,什么晚上见蛇聚会一起,旁边恰好有荷花盛开,只要许愿就能成真。
也有流传这是晦气之事,家人近期可不外出,吃斋念佛以保平安。
不过本村里流传都是水田里见到,说是吉利的事情,这田以后就是灵田,以后会年年丰收,家人事事平安。
为传奇的一个传说,说是,如果你运气好到爆炸,看见蛇开会,一定要将你的手帕轻轻地放到蛇群中,如果没有手帕,那么腰帕,帽子,衣服都行,放好之后,你就躲藏附近,大约两个时辰后,蛇就会自己散开了,这时候你去拣起衣物,下面会盖着一个“夜明珠”也叫“龙珠”。
说是这东西很神奇,将它放米杠里米就长,放酒里酒长,放钱里钱长,谁得了就可以终身享受吃穿不愁,但只能自己用,不能传代下去。据记载,当年富可敌国的'沈万三',就是得了这么一个龙珠,也叫聚宝盆!
方文回想这些传说,忽然想到了祖母,莫非?脸上『露』出狂喜,也不管是不是如此,赶紧脱掉衣服,轻轻往井里一放,衣服掉下去,盖住了好几条,方文不多看,关了电筒光,跑到旁边高处坐好,是与不是,等上几个小时说,全到一场离奇事件,等老了,也可以跟儿孙吹嘘一番,当年咱也是见过蛇开会的有福之人不是!
夜,静悄悄的,凉风吹过,夹杂着丝丝稻花香,方文的心真正静下来,不去多想旁边的古井下的百蛇,等回过神来,一看表,竟是到了半夜两点,这一坐,竟是过了六个小时,他看来,不过走神了片刻而已,怪了!
“对了,看看蛇散了没有。”话一出口,方文自己就笑了,古井幽深,蛇又上不来,这些蛇又往什么地方跑,可这些蛇又是怎么到古井里去的呢,莫非是老鼠打穿了洞,把井里的水引往了其它地方,而蛇吃了老鼠,随着洞这才到了井里,封闭的古井正是蛇开会安全的地方。
甩了甩头,已经到了古井前,也不多想,电筒光照『射』下去,“疑,真是怪了,蛇呢,真的跑了?”
入目,井下除了他的衣服静静的放那里,那里还有蛇的影子,而且井下干枯,只有凝聚的泥土。
“到底下不下去呢!”方文拿不定主意了,不下去吧,万一传说是真的,这不是亏大发了;如果下去吧,万一蛇又跑了出来,他不死估计也会重伤!
“靠了,死就死吧。”男人的好奇心其实并不比女人来得小。
拿定了注意,就把尼龙绳套几颗竹子上,试了试,应该能承受他的体重,单手一抓绳子小心的下到了井里。
担心的百蛇并没有出现,井里也一点也不气闷,到像是一个存放东西的古窑子。
脚踏实地的落到了地上,用电筒光把井里照『射』了一遍,足有五个平米大小,啥情况也没发现,别说老鼠洞,就是黄鳝螃蟹洞也没发现。
心跳着拿起衣服,“不是吧,真的有。”
方文震惊了,衣服下一颗龙眼大的珠子正发着蒙蒙的光亮,不太亮眼,只照亮了磨盘大的范围,但珠子却是实实出现他的眼睛,绝对不是幻觉。
轻轻的拿起珠子,入手有些温热,方文感觉心跳得厉害,脑子里竟是啥想法也没了,连忙把珠子放进兜里,看着古井里很干净,没有沉淀物,也看不出还能出水,连忙抓着绳子就爬了上去。
等把石板从盖古井上,这才发现,这石板怎么就能扛起来了,摇了摇头,收拾好带来的东西,借着黑夜快速离去了。
回到家,一夜都没能睡着,拿着珠子看了一晚上,这事情根本找不到人说道,即便是爷爷『奶』『奶』也不好提,也没放米缸里试验到底长不长米,但他知道这玩意即使不是传说中的东西,也应该很值钱,买了?还是算了,这东西可能会招来祸事,还是留着当传家宝贝吧。
胡思『乱』想了一夜,天已经大亮了,这才想起,今天得去镇上畜牧站报道。连忙找了个小荷包,找了根结实的红绳子挂脖子上,珠子就贴胸口,说来也怪,天一亮,珠子就不发光了,看起来,就如一个玻璃珠子一样,如果不是昨天的经历还眼前,他还以为产生了幻觉呢。
到了公路上,远远的瞧见古井和昨天一样,干枯着没有出水。
“轰隆!”打上火,骑着摩托车上了路,不知道畜牧站报道会耽搁多少时间,中午还得请王晓燕吃饭呢!



、第七章 畜牧站

二十分钟后,方文到了镇上,此时天『色』还早,他也『摸』不准畜牧站什么时候上班,以往也没打过交道,只是见过村里以前的老兽医!
找了家老店,吃了豆花饭,连饭一起四块钱,算是相当便宜了!
此时街道上的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龙洞镇虽然偏僻,但是镇子的面积却不小,以小镇为中心,周围散布着几十个村庄,户籍人口应该能破五万,只是现常住人口比较少而已。
即便如此,隔一天的赶集日,镇上的行人也非常多,不过穿着时尚的并不多见,村里人赶集,大多背着小背篓,或是提着大口袋。
既然打算回家种地,也准备养殖一些家畜,方文就决定到菜市场上去看看,了解下现村里家畜的价格问题。
一路问下来,发现村里的除了小菜要便宜一些,肉食品的价格竟是与外面城市里相差无一,多也就一两元的差距而已。
今年猪肉的价格降了,从原来的平均十六元,降到了现的十三元钱,村里的养猪户也遭受了重创,这么说吧,除开高价买来的小猪,还有消耗的粮食,可能连自己养猪的人工费用都挣不出来,纯粹白忙活,帮人养猪了。
去年村里小猪的颠峰价格是十三块钱一斤,按六十斤算,一头小猪成本价要七八百块钱,现『毛』猪七块钱一斤,按成年猪两百斤算,卖价一千四百块钱,看起来貌似一头猪挣了七百多呢,可除掉一块钱一斤的玉米,几『毛』钱一斤的红薯,各种蔬菜无数,消耗的碳火钱,一头猪养殖六个月。好吧,说是养得越多,亏得越惨,这话还真的没说错。
十几年来,猪肉价格时常大起大落,先后经历了福尔马林肉,禽流感,猪流感,瘦肉精,注胶肉……猪肉市场经常遭受重创,低买高卖挣了钱的绝对有,但是大部分都是高买低卖,农民兄弟被忽悠了n次之后,一怒之下,咱老百姓不养猪了行不行。
村民都不养猪的后果就是,猪肉短缺,猪价又猛涨了,好吧,咱接着养猪,有搞头了啊,大家都买猪来养,好吧,几个月后,猪肉过剩,价格飞降,又是一次重创,端的是一个恶『性』循环。
方文不清楚其它地方,但是龙洞镇愿意养猪的人家真的不多了,即便养,一年也就养个两头猪,卖一头赚回小猪成本价,另外一头自己过年杀来吃了,咱养来不卖自己吃总行了吧!
就拿方文二叔家里来说,这五年加起来养的猪也抵不上以前一年养的数量。
走着走着,到了粮站门口,这是以前换粮票油票的地方,地址也保留了下来,从装修过,现还做粮油的生意,也卖农作物的种子。
白菜,黄瓜,红薯什么的种子一般村里自己就可以留种,但是稻谷、玉米什么的种子只能外面购买。
询问了一会价格,买了些小菜的种子,稻谷今年是赶不上了,自己田里还是荒草,红薯苗可以找村民买上一些,一般村民家里都有多余,买的玉米种子到是能赶上季节,回去培育出苗种,五月农忙的时候种地里就行,不过他也得赶紧把山上的几亩地挖出来,施上肥料。
玉米,红薯,稻谷,川内三大主流农作物,至于麦子,川内对面粉的需求不是很大,想吃的时候购买一些就行,已经鲜有人家还种子麦子。
把要买的东西购买好,背包里,看了看时间,差不多该去畜牧站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形,这村动物防疫员的活计是不是真的很轻松。
问了几个过往的行人,总算找到畜牧站的地址了,一个老旧的四层楼房下面,地方到是临街,楼下有两个铺面,门口挂着'龙洞镇畜牧防疫站',另外也有几个牌子。
铺子里显得很简约,一张靠墙的大桌子,一张长条的木椅子,一些零碎放墙角,这就是畜牧站?
方文看着有些意外,这也显得太简单了吧,而且铺子大开,里面一个人也没有,旁边的铺子是一个中『药』铺子,走上前开口问道:“你好,畜牧站是不是这里。”
中『药』铺子里是一个三十多岁的青瘦女子,听他一问,笑着说道:“你找杨站长吧,他去市场上了,要不你旁边等上一会,他应该快回来了。”
方文一听,原来是这样,礼貌的谢了女子,点上支烟,旁边铺子里坐了下来。
这才发现,铺子里墙壁上到是贴了上不少东西,一张如何分辨有病猪肉的图片,几张畜牧站的职责条列,方文正看得津津有味,一个中年人走进了铺子里。
“你是?”中年人看见他,出声问道。
方文估计这应该是畜牧站的工作人员了,连忙站起来,“你好,我是小河村的,报名防疫员,村长开了条子,叫我今天来报道。”
中年人一听,点了点头,笑着说道:“你就是方文,你们村长昨天给我打电话说了。”
“您是。”方文递上烟问道。
“呵呵,我就是畜牧站的杨站长,和你们杨支书还是亲戚呢。”中年人解释道,然后亲切的招呼他入座。
“情况你都知道了吧,正好,资料我都给你准备好了,等会你跟我去办公室填个入职表,工资就从今天开始算,资料你带回去看看,一个星期后,站里会安排下乡去抽血检查疫情,到时候你也去,有什么不懂的实际看看就会了。”中年人娓娓道来。
方文觉得这个中年人还真是不错,不仅没有架子,说话也让人很有好感,“恩,谢谢杨站长,我一定会努力做好工作的。”
“好,你这就跟我到楼上办公室去。”中年人招呼道。
两人一前一后就往旁边的楼道走去,路上,杨站长介绍道,镇上几十个村的兽医虽然有十来个,不过都是村里上班,只有每月五号到镇上领工资开会而已,畜牧站常驻人口也就三个人,另外有几个临时工守铺子卖些饲料什么的。
整栋楼有一半是属于畜牧站,四楼是办公室,一楼是铺面,二三楼是住房。
楼上办公室到是装修得不错,白『色』地砖,办公用具虽然不高档,但也比较『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