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政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梁山政治-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机关,一时吵得兴起,就和孔明叫板,赌他不敢进入。孔明知道厉害,口上叫喊却并未真进,偏孔亮是个没有深浅的,那边吵着,他这边自己悄悄带人转过山就要闯进,结果中了草丛里的机关,胳膊上着了箭。这下不得了,见兄弟受伤,孔明揪住郭盛要拼命,郭盛慌得没了主张,忙派人来请吕方。幸好吕方是有主意的,赶紧送孔亮来安道全处调治,先让神医给个公道,确认孔亮并无危险只是小伤。可是孔家兄弟不依不饶,一个在外边闹,一个在屋里耍,一干人都不知道事情到底该如何收场,情急之下就来找我。  
  我对安道全说:“眼下最要紧的是遣散众人和稳住孔明。那边可以派个医官请孔明进屋知会孔亮伤势,他惦记兄弟一定会进来。孔明一旦进屋,我这边就和安神医一起出去严词遣散两边闹事的喽哕。预先暗示吕方,叫他那边的喽哕可以带头散去,只要人一散,事情就好控制了。“大家点头,各自行事。没一会儿,人群都散了,院子里安静下来。这边刚安静,那边孔明又在屋里闹了起来。我先让人赶了郭、吕二人出去,然后才来和孔明说话。  
  我先请孔明坐下,吃一碗茶给他,让他定定心神,然后才对着他二人劝解道:“孔家兄弟今天要讨回公道很容易,策略就叫做忍在明处、说在暗处。今天的事情万不能在此吵闹,不吵不闹形势有利,一吵一闹优势尽失。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三:  
  其一,孔亮兄弟今日受伤属于误伤,不是械斗。你在这里吵闹,却把误伤吵成了械斗,一旦让大家有了械斗的印象,梁山山规森严,必然受重罚。而且明摆着对方唯唯诺诺,你自己却气势汹汹,大家会更加怀疑你是械斗的根由,这下子有利就变成了不利,伤也白受了,而且还要受处罚。这叫做变小事为大祸,一旦上边追究下来,你岂不是鸡飞蛋打。  
  其二,今日郭盛无意伤人,你兄弟二人却是有心闯山。本来孔亮兄弟一受伤,众人对伤者的同情会冲淡闯山的鲁莽。偏偏你蛮横地闹下去,众人的同情一下子会被冲淡。这样一来,闯山的事情又会显出来。这叫做变同情为指责,岂不是自讨无趣。  
  其三,二位是宋大哥徒弟,身份特殊。宋大哥为维护威信,在处理上肯定会碍于这个关系特别谨慎,他肯定不会袒护徒弟,却会偏向弱者。你不闹,就是被伤害的一方,宋大哥心疼爱徒,顺水推舟自然就会给你一个好的处理结果。你偏要闹,这一闹,先就有了仗势欺人的味道,宋大哥就是想偏着点,也不好决断了。这叫做变支持为回避,一旦发展下去,岂不是自绝退路。  
  因此,两位兄弟切不可在这里鲁莽吵闹,要忍在明处,忍给众人看,也忍给宋大哥看。同时呢,要是有火气,你们可以私下里找宋大哥诉诉苦,叫叫屈。你们是他徒弟,这样做合情合理,既能倾诉委屈,又给你师傅留了回旋余地。他看你们这样懂事,一定会加倍地心疼,难道还愁得不到一个好结果?“一番话说得孔明低头不语,孔亮连连点头,两人起身一拜,口里说道:“谢谢先生指教,我等有数了。“说走了孔家弟兄,安道全如释重负,郭、吕二人也连连道谢。我辞了众人,径直回自己的小寨,杨春也和我一道同行。路上,杨春走着走着忽然吃吃地笑了。我纳闷地问:“杨兄弟笑什么?“杨春道:“我笑先生也是个偏心的,他们都看不出来,反倒来谢你。“我反问他:“如何说我是偏心呢?“  
  杨春说:“本来孔家弟兄无理,你明里教孔家兄弟不闹,暗里却教他们找宋大哥讨便宜去。郭盛、吕方那边还千恩万谢,这不是你偏心么?“我笑了,说道:“杨春贤弟不知道里边的曲直,我不妨给你讲一讲。“‘我不从孔家弟兄讲起,却从安道全治病讲起。我问杨春:“贤弟注意到安神医如何给孔亮拔箭吗?“杨春摇摇头,不知道我要说什么。我就势给他讲起来。  
  安神医拔箭的时候有一个必备的工具,就是剪子。大家都以为拔箭的时候钳子最要紧,用剪子做什么呢?其实剪子作用非常大,用它来把箭杆齐根先剪断。箭杆剪下来了,虽然箭头还在肉里,但是伤口表面上平了,没有长长的箭杆插在外边了,于是病人自己的心理压力就会减轻,周围人也会感觉好很多。这样,大家都不慌张了。局势平稳了,然后就可以安稳地起箭头了。这就是剪子的作用。安神医每次拔箭都是如此!  
  我今天就是效仿安神医拔箭先断箭的技巧。  
  孔家兄弟和郭、吕二人都带了手下,双方一旦闹起来,一定是轰动山寨,后果不堪收拾。我先遣散了两群小喽哕,这是控制局势的第一步。然后又稳住了孔家弟兄,给他们出点子,把他们也打发走了。这是控制局势的第二步。虽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孔家兄弟还是怀恨在心,还是会找宋大哥告状,但是至少表面上看,事情平静了。这就好比拔箭的时候,我先把箭杆去掉了。虽然我拔不出箭头,但是我控制了局势,避免了更恶劣的影响,让事情表面上看起来不那么严重了,为下一步拔箭头奠定了基础。  
  至于说为孔家弟兄出谋划策的那些话,只不过是权宜之计,为的是把他们稳住,让他们先离开现场,防止出事情。下一步,宋大哥自然会出面拔出箭头。我相信,宋大哥一定会秉公而断的,郭、吕二人绝不会吃亏。反过来,如果孔家兄弟他们不离开,不依不饶地闹,双方言语不和真的动手,把事情闹大了,郭、吕即使原来有理,也难免受处罚,那样可就真的要吃亏了。这就是俗话说的:“没理的闹三分,把水搅浑;有理的让三分,把水澄清。“我其实是在帮郭、吕二人啊,他们当然要谢我了!  
  一番话点醒了杨春。白花蛇也学着陈达的样子在那里不住点头,说:“先生高明,先生高明。“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我的门口,和杨春分手前,我又提醒他,以后要在中军做事情了,位置高了,处理事情也更复杂了,要多多动脑筋。今天的事情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学习一个技巧,就是:做下属的要学会“断箭“。拔不出箭头,就先把箭杆剪了;治不了本,就先治标。这样可以把局面控制住,让事情表面上看起来好一些,防止恶劣影响扩散,从而能给领导下一步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杨春得了我的计策拍马而去.         
第十一回之——孔明悟禅     
  宋大哥果然高明,在处理孔家弟兄和郭、吕二人矛盾时用了分槽喂马的技巧。他把中军一分为二,一支由吕方、郭盛统领,跟着自己;一支由孔明、孔亮统领,跟着卢员外。这样做既化解了矛盾,又避免了冲突,而且给双方都提了职位,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不过事情办完后我知道有一个人不欢喜,这个人就是卢员外。卢员外对孔家弟兄本来印象不好,这次让这两个人给他做办公室正副主任,帮助他处理日常事务,他心里当然不痛快。  
  任命下达没几天,一个晚上,我刚从公孙先生那里回来,孔明就带了礼物前来拜访。呵呵,一看架势我就知道肯定是为卢员外。我故意装出很兴奋的样子说:“贤弟近日获得提升,前途无量啊,实在可喜可贺!“孔明无奈地摇摇头,说:“朱大哥休要说笑,小弟这几天实在是快要走投无路了。“我问道:“不知贤弟为了何事这般烦恼呢?“孔明看看我,说:“朱大哥不要装糊涂了。小弟初到卢员外手下,这个差使实在是难啊。“孔明得了这个任命,心里是很高兴的。不过,他以前根本没有干过办公室的工作,对于做好这个大总管心里没谱。上任不久,连续地出了延误文件、日程冲突、档案杂乱之类的几个小差错,惹得卢员外大发脾气。最让孔明苦恼的是,卢员外总觉得孔明出错不是因为缺乏经验,而是因为公子哥脾气,不想好好干,只想应付人。  
  “今日小弟冒昧前来,就是想请朱军师帮小弟想个办法。素闻朱大哥足智多谋,且深得卢员外赏识,还望朱大哥能给小弟指一条明路。“看孔明说得恳切,我决定帮帮他。我端起手中茶杯,笑吟吟地说:“贤弟先给愚兄把杯中的茶水斟满吧。“孔明有点诧异,但还是很听话地拿起茶壶来给我斟茶。在他倒茶的时候,我故意把茶杯举高。他连倒了两次,我连续抬高了两次,茶水根本倒不进。孔明停了手,迷惑地问:“朱大哥这是何意啊?“我见火候已到,就接过他的茶壶,示意他坐下,然后边给他演示边教导他:  
  你看,从茶壶里往杯子里边倒茶水,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细节,就是杯子一定要比茶壶位置低,一旦高了,就一滴水也倒不出来。为人处世也是此理。要想从别人处获得,需要把自家位置放得比别人低才好。  
  要想获得别人的理解和信任,就要保持低调,纵然有理有力也能谦和礼让,不急不争,这是最佳法门。你看你现在,自恃无错,心浮气躁,怒火上浮,如何能得人家的理解?  
  孔明边听边问道:“朱大哥这似乎是在说禅啊?“我点点头,说:“这个叫做茶水禅。贤弟一定要牢记,处下位者能成上人。你如今身处要职,日后会遇到种种人情世故,但守住谦和二字,定不会吃亏的。“有了这个态度,其实对卢员外的暂时误解就很好应付了。  
  一是要忍得住,不急于表白和辩解,让时间说明一切。人和人交往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眼前卢员外正在气头上,你向他解释他很难听进去,效果反而不好。  
  二是要主动掩盖矛盾。做到不背包袱,努力工作,面对矛盾不争吵、不传播,制止事态的扩大,不把矛盾表面化,给双方都留下余地。  
  三是要继续积极支持上级。做到人前尊重上级,人后褒扬上级,紧要时候主动出力,一如既往,坦诚相待。用行动改善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印象。  
  四是找准机会消除误会。俗语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待文章做足了以后,上级会对你慢慢产生好感,这时再利用机会进行诚恳坦率的交流,解释误会、承认不足,恳请进一步的批评帮助。这样一定能令上级不计前嫌,和好如初。  
  五是经常加强沟通和交流。待误解烟消云散之后,还要注意顺势扩大成果。要趁热打铁,经常创造机会、寻找理由,与上级进行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从而交流感情、巩固信任,这就确保了类似的误会以后不会再发生。  
  孔明听完以后双眉紧锁,沉思良久,对我说出了他的忧愁。孔明办事能力绝对没有问题,只是自己心里没有这么多理论,事到临头虽然知道怎么做,但是见到人家都能说上个一二三,自己说不出,总是难免心虚和不自信,这种无法自我肯定的状态反倒影响了做事情的效率和决心。孔明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所以,每次见到有理论的人,自己心中都特别烦恼,自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我十分了解他的这种心理状态,我问他:“你知道慧能禅师吗?“他茫然地摇摇头。  
  慧能禅师是禅宗六祖,生活在初唐时代。他自己是个文盲,不识字,没有读过任何佛经,关于佛经的知识都是听别人讲的。有一次,慧能禅师遇到了一位遍读各种佛学经典、知识渊博的僧人,那个僧人听说慧能不认识字、没有读过佛经感到很惊讶。他问慧能,不读佛经,怎么可能明白佛法呢?当时正是月圆的夜晚,慧能问那个知识渊博的僧人月亮在哪里?僧人指着天空说:“在那里啊!“慧能说:你用手指月亮,月亮在那里;我不用手指月亮,月亮还是在那里。  
  你指月亮的时候见到了月亮,我不指月亮,我一样也见到了月亮。文字就是这根手指,而佛法就是天上明月。  
  “既见明月在天,何必扬手一指!“  
  孔明呆呆地看着我。我进一步给他解释。  
  你并非一个做学问或者写书的人,你的责任在于完成具体的事。所以,不必非要说出理论来,只要把事情办好就可以了。有道是“理在事中“。能成事就是有理。能把事情办好,就说明你已经把握了其中的理,这就好比慧能禅师讲的,那些能讲道理的人是在用手指月亮,你不善于用手去指,但是你也同样见到月亮了,不必在乎是不是要手去指它。做具体事的人就是要有“既见明月在天,何必扬手一指“的从容和自信!  
  “这个你明白了吗?“  
  孔明恍然大悟,面露欣喜,说:“听朱大哥一席话,让小弟茅塞顿开。“我微笑着点头,说:“这一个就叫做明月禅。“送孔明出门的时候,我又嘱咐他:“兄弟今非昔比,既然已经做到了中军大将,就要勤勉自励,当初的那些声色犬马之类的东西可是要放下了!“孔明拿手指指我园子里的菜地说:“大哥放心,这地里长了菜就不会长草;这人心里装了正事,就不会有邪念。小弟有数了。“孔明的悟性很好!         
第十一回之——吕方得病     
  梁山最受欢迎的食品是什么?是干肉烧饼。众家兄弟遇有巡山哨探、外出公干、行军打仗,一定随身多带此物。这东西不容易坏,又当饿又方便而且味道不错,四季皆宜。  
  不过平时在山寨里大家是不吃的。有酒有菜的,谁也不吃得这么简单。  
  这日,轮我巡山,我领了大令顺道来曹正处定做些干肉烧饼。在曹正处遇上了小温侯吕方,他也在定干肉烧饼。我很奇怪,因为今天巡山的头领里没有他。吕方看出了我的疑惑,就解释说自从做了这个大总管,诸般事情,大大小小,头绪太多,忙碌起来就没办法停下来。买些干肉烧饼为的是让三餐方便省事些。曹正边包烧饼边插嘴道:“吕方兄弟这些天可是我的大主顾,天天光顾一天不漏。“我看了看吕方气色,额头发暗,嘴唇干裂,明显是阴气不足、阳气过旺的征兆,就嘱咐他:“贤弟,事情要做,也要保重身体啊。少熬夜,吃点好的。“吕方点点头,匆匆地走了。  
  曹正看着他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