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本经逢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19-本经逢原-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益,则风藏有度,肝阴得养则疏泄无虞,乙癸同源也。命门火旺,赤浊淋痛及小便不利者禁 
服。《本经》食茱萸主治从古,误列山茱萸条内,今移入彼,庶不失先圣立言本旨,具眼者 
辨诸。 

卷三灌木部
金樱子
内容:甘酸涩温,无毒。剖开去核及毛用。 
x发明x 金樱子止小便遗泄、涩精气,取其甘温而涩也。夫经络隧道以通畅为和平,而昧 
者无过服之,以取快欲则不可。若精气不固者服之,何咎之有。但阴虚多火人误服,每致溺 
涩茎痛,不可不慎。 

卷三灌木部
郁李仁
内容:x即棠棣,一名雀李x 
仁辛苦平无毒。汤浸去皮及双仁者,研如膏,勿去油,忌 
牛马肉及诸酪。 
《本经》主大腹水气,面目、四肢浮肿,利小便水道。 
x发明x 郁李仁性润而降,为大便风秘专药。《本经》治大腹水气,面目、四肢浮肿,取 
其润下之意。利小便水道者,水气从之下趋也,搜风顺气丸用之。虽有润燥之功,而下后令 
人津液亏损,燥结愈甚。老人津液不足而燥结者戒之。根治风虫牙痛,浓煎含漱,冷即吐去 
更含,勿咽汁,以其能降泄也。 

卷三灌木部
鼠李
内容:x当作楮李子,一名牛李子,熬汁可以染绿,今造纸,马铺取汁刷印绿色,故又名x 
x绿子x 
苦凉微毒。 
《本经》主寒热瘰 疮。 
x发明x 牛李,生青熟黑,而带红紫,入肝肾血分。其味苦凉,善解诸经伏匿之毒。《本 
经》治寒热瘰 ,《大明》治水肿腹满,苏恭治下血及疝瘕积冷。捣敷牛马疮中生虫。时珍 
治疥癣有虫,总取其去湿热之功。惜乎世鲜知用。惟钱氏必胜膏治痘疮黑陷及出不快,或触 
秽气黑陷,方用牛李熬膏,桃胶汤化皂子大一丸;如人行十里再进一丸,其疮自然红活。盖 
牛李解毒去湿热,桃胶辟恶气活血耳。 

卷三灌木部
女贞实
内容:苦甘微寒,无毒。其子黑者为女贞实,若红色者即为冬青,非女贞也。 
x发明x 女贞,少阴之精,但性禀纯阴,味偏寒滑。脾胃虚人服之,往往减食作泻。以《 
本经》枸骨主治误列此味之下,后世谬认女贞有补中安五脏之功,多致误用滋患特甚,因表 
而出之。 

卷三灌木部
枸骨
内容:x一名猫儿刺,俗名十大功劳x 
微苦甘平,无毒。 
《本经》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病。久服肥健,轻身不老。 
x发明x 枸骨,《本经》诸家本草皆误列女贞条下。苦味甘平有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 
百病、久服肥健轻身不老之功,皆指枸骨而言。女贞至阴之物,安有如上等治乎。其木严冬 
不凋,叶生五刺,其子正赤。允为活血散瘀坚强筋骨之专药,又为填补髓脏,固敛精血之要 
品,仅见《丹方》不入汤丸。古方惟浸酒补腰脚令健。枝叶烧灰淋汁,或煎膏涂白癜风。今 
方士每用数斤去刺,入红枣二三斤熬膏蜜收,治劳伤失血、痿软,往往获效,以其能调养血 
气而无伤中之患也。其脂为 以粘禽鸟,其能滋培精血可知。 

卷三灌木部
卫矛
内容:x即鬼箭羽x 
苦寒无毒。生山石间,小株成丛,叶似野茶,三四月生小黄绿花。实 
如冬青子,条上有羽如箭,视之若三羽,故名。 
《本经》主女子崩中下血,腹满汗出,除邪杀鬼毒蛊疰。 
x发明x 鬼箭专散恶血,故《本经》有崩中下血之治。《别录》治中恶腹痛,去白虫,消 
皮肤风毒肿,即腹满汗出,除邪杀鬼毒蛊疰之治。今人治贼风历节诸痹,妇人产后血晕血结 
聚于胸中,或偏于胁肋少腹者,四物倍归加鬼箭羽、红花、玄胡索煎服,以其性专破血。力 
能堕胎,妊娠禁用。 

卷三灌木部
南烛
内容:x牛筋树也,俗名鸟叶x 
苦平无毒。 
x发明x 凡滋肾药皆能伤脾,此独止泄除睡者,气与神通。藏器言,久服轻身不饥,变白 
不老者,强精益气之验。《千金》《月令》方用之,令四月八日煮汁,造青精饭是也。 

卷三灌木部
五加根皮
内容:辛温无毒。 
《本经》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疗 ,小儿三岁不能行,疽疮阴蚀。 
x发明x 五加者,五车星之精也。为风湿痿痹、壮筋骨、助阳气之要药。《本经》治心腹 
疝气腹痛、益气疗 ,小儿三岁不能行,其温补下元,壮筋除湿可知。《别录》治男子阴痿 
囊下湿,小便余沥,女人阴痒,腰脊痛,脚痹风弱。《大明》治骨节拘挛。苏恭主四肢挛急 
种种,皆须酿酒,则力势易行,非汤药中所宜。 

卷三灌木部
枸杞
内容:甘平无毒。河西及甘州者良。 
《本经》主热中消渴,久服坚筋骨耐寒暑。 
x发明x 枸杞子味甘色赤,性温无疑,根味微苦,性必微寒,缘《本经》根子合论无分, 
以致后人或言,子性微寒,根性大寒,或言子性大温,根性苦寒。盖有惑于一,本无寒热两 
殊之理。夫天之生物不齐,都有丰于此,而涩于彼者。如山茱萸之肉涩精,核滑精。当归之 
头止血,尾破血。橘实之皮涤痰,膜聚痰,不一而足。即炎帝之尝药,不过详气、味、形、 
色,安有味甘色赤,形质滋腴之物,性寒之理。《本经》所言主热中消渴,坚筋骨耐寒暑, 
是指其子而言,质润味浓,峻补肝肾冲督之精血,精得补益,水旺骨强,而肾虚火炎热中消 
渴,血虚目昏,腰膝疼痛悉愈,而无寒暑之患矣。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古谚有云, 
去家千里,勿食枸杞。甚言补益精气之速耳。然无阳气衰,阴虚精滑,及妇人失合,劳嗽蒸 
热之人慎用;以能益精血,精旺则思偶,理固然也。 

卷三灌木部
地骨皮
内容:甘淡微寒无毒。泉州者良。 
《本经》主五内邪气,周痹风湿,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 
x发明x 地骨皮,枸杞根也,三焦气分之药。下焦肝肾虚热、骨蒸自汗者宜之。热淫于内 
,泻以甘寒也。人但知芩、连治上焦之火,知、柏治下焦之火,谓之补阴降火。不知地骨之 
甘寒平补,有益精气退邪火之妙。时珍尝以青蒿佐地骨退热,屡有殊功。又主骨槽风证,亦 
取入足少阴,味薄即通也。《本经》主五内邪气,周痹风湿,轻身不老,取其甘淡化热,苦 
寒散湿,湿散则痹着通,化热则五内安。其气清,其味薄,其质轻,诚为修真服食之仙药。 
按∶《续仙传》云,朱孺子见溪侧二花犬,逐入枸杞丛下,掘之得根形如二犬,烹而食之, 
忽觉身轻,《本经》之轻身不老,可确征矣。则枸杞之滋益不独在子,而根亦止于退热也。 
苗叶微苦,亦能降火及清头目。 

卷三灌木部
溲疏
内容:x一名巨骨x 
苦平。一云辛寒,无毒。 
《本经》主皮肤中热,除邪气,止遗溺,利水道。 
x发明x 溲疏与枸杞相类,先哲虽以有刺无刺、树高树小分辨。然枸杞未尝无刺,但树小 
则刺多,树大则刺少。与酸枣、白棘无异。《本经》枸杞条下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即溲 
疏之除邪气也。枸杞条下主周痹风湿即溲疏之止遗溺、利水道也。除去五内之邪则热中消渴 
愈矣。疏利水道之热则周痹风湿痊矣。溲溺疏利则气化无滞,子脏安和。观《千金方》与梅 
核仁、辛荑、 本、泽兰子、葛上亭长同清子脏三十六疾,其清利风热之性可知。或云巨骨 
即地骨之大者,按∶种树书云,收子及掘根种肥壤中,待苗生剪为蔬食甚佳,溲疏之名未必 
非此。 

卷三灌木部
石南
内容:辛苦平无毒。 
《本经》养肾气,内伤阴衰,利筋骨皮毛。 
x发明x 石南严冬不凋,凌霜正赤,性温益肾可知,《本经》养肾气,内伤阴衰,利筋骨 
皮毛,皆取益肾之功。古方为风痹肾弱要药,今人绝不知用,盖由甄氏《药性论》有令人阴 
痿之说,殊不知服此药者,能令肾强。嗜欲之人借此放恣,以致痿弱而归咎于药,良可慨也 
。 

卷三灌木部
石南
内容:x即黄荆x 
实苦温,根茎甘苦平,茎沥甘平无毒。 
x发明x 荆为治风逐湿、祛痰解热之药。实除骨间寒热下气,治心痛及妇人白带。炒熟酒 
煎服治小肠疝气。酒浸治耳聋。叶治霍乱转筋,下部湿 香港脚肿满,以荆茎入坛中烧烟熏涌 
泉穴及痛处,汗出则愈。捣烂罨蛇伤。根主头心肢体诸风,解肌发汗。茎治火灼疮烂。煎水 
漱风牙痛。荆沥除风热,开经络,导痰涎,行血气,解热痢。《千金翼》云,凡患风人多热 
,尝宜以竹沥、荆沥、姜汁和匀热服,以瘥为度。热多用竹沥,寒多用荆沥。二汁同用并以 
姜汁助送则不凝滞。但气虚不能食者则用竹沥,气实能食者则用荆沥。 

卷三灌木部
蔓荆子
内容:苦辛温,无毒。 
《本经》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 
x发明x 蔓荆子入足太阳,体轻而浮,故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急。上行而散,故能明目, 
坚齿,利九窍,去白虫,及风寒目痛,头面风虚之证。然胃虚人不可服,恐助痰湿为患也。 
凡头痛目痛,不因风邪而血虚有火者禁用;瞳神散大尤忌。 

卷三灌木部
紫荆皮
内容:苦平无毒。苦如胆而紫浓者良。 
x发明x 紫荆,木之精也,入手足厥阴血分。能破宿血,下五淋,通小肠,解诸毒。治伤 
寒赤膈,黄耳,活血消肿,为杖疮必用之药。治痈疽流注诸毒,冷热不明者用紫荆皮、独活 
、赤芍、白芷、白蜡炒为末,葱汤调敷。痛甚筋不舒者加乳香甚验。 

卷三灌木部
木槿根皮
内容:甘苦微寒无毒。 
x发明x 槿为癣科要药,润燥活血。川中所产质浓色红称胜,而世不易得,土槿皮亦可用 
之,但力薄耳。其治肠风下血,取其清热滑利也。其治痢后作渴,余热在经,津液不足也。 
其花以千瓣白者为胜,阴干为末,治反胃吐食,陈糯米汤下二钱,日再服。红者治肠风血痢 
,白者治白带、白痢,并焙入药。子治偏正头风,烧烟熏患处,并用为末,酒服一钱匕效。 

卷三灌木部
芙蓉
内容:辛平无毒。 
x发明x 芙蓉叶散痈疽殊有神效。疡医秘其名为清凉膏,铁箍散皆此药也。加生大黄,赤 
小豆末、麝香,其功甚捷。 

卷三灌木部
山茶花
内容:苦温无毒。 
x发明x 山茶花色红味苦,开于青阳初动之时,得肝木之气而生心火。肝藏血,心主血, 
故吐血、衄血、下血为要药。生用则能破宿生新。入童便炒黑则能止血,其功不减郁金,真 
血家之良药也。 

卷三灌木部
密蒙花
内容:甘平微寒无毒。嗅之即嚏者真。拣净酒浸一宿,漉出晒干用。 
x发明x 密蒙入肝经血分,润肝燥,为搜风散结目疾之专药。治青盲昏翳,赤肿多眵泪, 
消目中赤脉及小儿痘疮余毒,疳气攻眼宜之。 

卷三灌木部
木棉子
内容:辛温微毒。 
x发明x木棉叶青花黄茎赤,棉白、子黑,允为温走命门之品。取子烧存性,不独解霉疮 
毒,而痔漏脱肛下血,每服半两,黑豆淋酒服之。其油燃灯能昏人目,以其助淫火也。 

卷三灌木部
柞木皮
内容:苦平无毒。 
x发明x 柞专利窍,故治黄瘅鼠 ,催生,并烧末用之。 

卷三灌木部
黄杨
内容:苦平无毒。 
x发明x 黄杨性敛而降,妇人难产,入达生散中服之,则痛阵便紧。又捣叶涂疮疖,以其 
性敛也。 

卷三灌木部
放杖木
内容:甘温无毒。 
x发明x 放杖专治一切风气、血气,理腰脚,老人浸酒服之一月放杖,故名。 

卷三灌木部
接骨木
内容:x一名续骨木,又名木蒴 ,俗名扦扦活x 
甘苦平无毒。 
x发明x 此木专主折伤续筋骨,除风痹,龋齿,可作浴汤。根皮主痰饮水气痰疟,打伤瘀 
血,一切血不行,并煮汁服之,不可多服,以气腥伤伐胃气也。 

卷三寓木部
茯苓
内容:甘淡平无毒。入补气药,人乳润蒸入利水药,桂酒拌晒入补阴药,童便浸切。一种栽 
莳而成者曰莳苓,出浙中,但白不坚,入药少力。凡用须去尽皮膜则不伤真气,以皮能泄利 
,利津液。膜能阻滞经络也。 
《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x发明x 茯苓得松之余气而成,甘淡性平,能守五脏真气;其性先升后降,入手足太阴、 
少阴,足太阳、阳明。开胃化痰,利水定悸,止呕逆泄泻,除湿气,散虚热,《本经》治胸 
胁逆气,以其降泄也。忧恚惊悸心下结痛,以其上通心气也。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 
小便,以其导热、滋干流通津液也。《本草》言其利小便,伐胃邪。东垣云,小便多者能止 
,涩者能通,又大便泻者可止,大便约者可通。丹溪言阴虚者不宜用,义似相反者,何哉? 
盖茯苓淡渗,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之源,而下降利小便。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 
其性也。东垣言其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也。《经》言,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 
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知淡渗之性,必先上升而后下降,膀胱 
气化而小便利矣。若肺气盛则上盛下虚,上盛则烦满喘乏,下虚则痿 软弱而小便频。茯苓 
先升后降,引热下渗,故小便多者能止也。大便泻者,胃气不和,不能分利水谷,偏渗大肠 
而泄注也,茯苓分利阴阳则泻自止矣。大便约者以膀胱之水不行,膀胱硬满,上撑大肠,故 
大便不能下通也,宜茯苓先利小便,则大便随出也。至若肺虚则遗溺,心虚则少气遗溺,下 
焦虚则遗溺,胞遗热于膀胱则遗溺,膀胱不约为遗溺,厥阴病则遗溺,皆虚热也。必上热下 
寒,当用升阳之药,非茯苓辈淡渗所宜,故阴虚不宜用也。此物有行水之功,久服损人。八 
味丸用之,不过接引他药归就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