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本经逢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19-本经逢原-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南方皮腠薄弱,良非所宜。《肘后》治乳痈用柳根。《永类钤方》以水杨根捣贴乳痈,其热 
如火,再贴遂平。大抵二根性味不甚相远。 

卷三乔木部
榆根白皮
内容:x《本经》名零榆x 
甘平滑,无毒。 
《本经》治大小便不通,利水道,除邪气。 
x发明x 榆有二种。一种二月生荚,其荚飘零,故谓零榆。一者八月生荚,皮有滑汁,谓 
之榔榆。性皆滑利。然入手足太阳、手阳明经。《本经》治大小便不通,取其有逐湿利窍之 
功,故五淋肿满及胎产宜之。《本草十剂》云,滑以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属,盖亦取其 
通利渗湿,消留着有形之物耳。榔榆甘寒,其下热淋利水道之功则一,但服之令人睡,较零 
榆之除邪气稍有不同,二者性皆疏利。若胃寒而虚者服之,恐泄真气,良非所宜。 

卷三乔木部
芜荑
内容:辛平无毒。去壳取仁,微炒用。 
《本经》主五内邪气,散皮肤、骨节中淫淫湿,行毒,去三虫化食。 
x发明x 芜荑辛散,能祛五内、皮肤、骨节湿热之病。近世但知其有去疳杀虫及肠风痔 
、恶疮疥癣之用。殊失《本经》之旨。《千金》治妇人经带崩淋之病,每同泽兰、浓朴、 
本、白芷、细辛、防风、柏仁、石斛辈用之,取其去子脏中风热垢腻也。和猪脂捣涂疮。和 
蜜治湿癣。及治腹中气血痰酒诸癖,以芜荑仁炒香,兼暖胃活血理气药为散服之。 

卷三乔木部
苏方木
内容:甘咸平无毒。 
x发明x 苏木阳中之阴,降多升少,肝经血分药也。性能破血,产后血肿胀闷欲死者,苦 
酒煮浓汁服之。本虚不可攻者,用二味参苏饮补中寓泻之法,凛然可宗。但能开泄大便,临 
证宜审。若因恼怒气阻经闭者,宜加用之,少用则和血,多用则破血。如产后恶露已净,而 
血虚腹痛大便不实者禁用。 

卷三乔木部
桦木皮
内容:苦平,无毒。 
x发明x 桦皮能收肥腻,故用以治湿热疠风、痈毒,取其能辟恶气、杀虫 也。《开宝 
》治诸黄瘅,浓煮汁饮之,以其能利小便也。《和剂》治遍身疮疥如疠及瘾疹搔痒,面上生 
风,妇人粉刺。《灵苑方》治乳痈肿痛结硬欲破,烧存性,无灰酒服之。 

卷三乔木部
棕榈
内容:苦涩平,无毒。陈久者良。 
x发明x 棕灰性涩,失血去多瘀滞已尽者,用之切当,取涩以固脱也。如积瘀未尽,误服 
则气滞血瘀,益增痛结之患矣。 

卷三乔木部
乌根
内容:辛苦温,有毒。 
x发明x 乌 味苦而辛,性沉而降。故能主暴水症结积聚,功胜大戟,气虚人不可用之 
。叶治食牛马六畜肉腹中绞痛欲死者,捣自然汁一二盏,顿服大利,毒去则愈。冬用根皮捣 
烂和酒绞服。 油涂头变白为黑。涂一切肿痛疮疥, 油烛抽去心导大便秘结效。 

卷三乔木部
巴豆
内容:辛热,大毒。去壳及心炒紫黑,或烧存性,或研烂纸包压去油,取霜,各随方制 
。 
《本经》主伤寒湿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荡练五脏六腑,开通 
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除鬼毒蛊疰邪物,杀虫鱼。 
x发明x 巴豆辛热,能荡练五脏六腑,不特破症瘕结聚之坚积,并可治伤寒湿疟之寒热 
,如仲景治寒实结胸用白散,深得《本经》之旨。世本作温疟,当是湿疟,亥豕之谬也。其 
性峻利,有破血排脓、攻痰逐水之力,宜随证轻重而施。生用则峻攻,熟用则温利,去油用 
霜则推陈致新,随证之缓急而施反正之治。峻用则有戡乱却病之功,少用亦有抚绥调中之妙 
。可以通肠,可以止泻,此发千古之秘也。一老妇人,久病溏泄,遍服调脾升提止涩诸药, 
则泻反甚,脉沉而滑,此脾胃久伤、冷积凝滞所致。法当以热下之则寒去利止,自后每用以 
治泄痢结聚诸病,多有不泻而病痊者,妙在得宜耳。苟用不当则犯损阴之戒矣。按∶巴豆、 
大黄同为攻下之剂,但大黄性寒,腑病多热者宜之;巴豆性热,脏病多寒者宜之。其壳烧灰 
存性,能止泻痢亦却病之效也。孕妇禁用,以力能堕胎也。元素曰,巴豆乃斩关夺门之将, 
不可轻用。世以治酒病膈气,以其辛热能开通肠胃郁热耳,第郁结虽通,血液随亡,其阴亏 
损。伤寒结胸,小儿疳积用之,不死亦危。奈何庸人畏大黄而不畏巴豆,以其性热剂小耳, 
试以少许轻擦完肤,须臾发泡,况下肠胃能无熏灼溃烂之患乎。即有急证不得已而用之,压 
去其油取霜少许入药可也。 

卷三乔木部
大风子
内容:辛热有毒。去壳取仁用。 
x发明x 丹溪曰,粗工治大风病,佐以大风油,殊不知此物性热,有燥痰之功,而伤血特 
甚,至有病将愈而先失明者。时珍曰,大风油有杀虫却病之功,然不可多服。用之外涂,其 
功不可没也。 

卷三乔木部
相思子
内容:苦平小毒。 
x发明x 相思子味苦有毒,立能吐人。其粒半黑半红,故以命名。能通九窍,去心腹邪气 
,止热闷头痛,风痰瘴疟,杀一切虫毒、蛊毒,取三七枚研水服之,即当吐出。今人皆认此 
为赤小豆,以之配入六神曲中。铺家以误认而罔名,医家亦不辨而混用。噫,医之道可胜道 
哉。 

卷三灌木部
桑根白皮
内容:甘寒无毒。须蜜酒相和拌令湿透,炙熟用。否则伤肺泄气,大不利人。根见 
土面者有毒伤人。 
x发明x 桑根白皮泻肺气之有余,止嗽而能利水。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肺虚无 
火,因风寒而嗽者服之,风邪反闭固不散而成久嗽者有之。甄权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 
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虫。可以缝金疮,缝后以热鸡血涂之,桑皮之功用尽矣。 

卷三灌木部
桑椹
内容:甘温无毒。 
《本经》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绝脉,补虚益气。 
x发明x 桑椹手足少阴、太阴血分药,《本经》所主皆言桑椹之功。而宗 云∶《本经 
》言桑甚详,独遗其椹,即濒湖之博识尚不加察,但以其功误列根皮之下,所以世鲜采用, 
惟高寿酒用之。 

卷三灌木部
桑叶
内容:苦甘微寒,小毒,蜜水拌蒸用。 
《本经》除寒热出汗。 
x发明x 桑叶清肺胃去风明目,取经霜者。煎汤洗风眼下泪,同黑芝麻蜜丸,久服须发不 
白,不老延年。《本经》言除寒热出汗,即《大明》蒸熟捣罨风痛出汗之谓。煎饮利五脏, 
通关节下气。煎酒服治一切风。桑根烧灰淋汁与锻石点面上风,灭痣去恶肉。 

卷三灌木部
桑枝
内容:苦平无毒。 
x发明x 桑枝清热去风,故遍体风痒干燥,水气、香港脚、风气,四肢拘挛,无不宜之。时 
珍云,煎药用桑者,取其能利关节,除风寒湿痹诸痛也。观《灵枢》治寒痹用桂酒法,以桑 
炭炙布巾熨痹处。治口僻用马膏法,以桑钩钩其口,坐桑灰上。又痈疽发背,流注顽疮,久 
不愈者,用桑木炙法,未溃则拔毒止痛,已溃则补接阳气。其法以桑柴劈作小片,束作小把 
,燃火吹息,炙患处,每吹炙片时瘀肉渐腐,用此以助内服之药。又治久嗽不止,用桑枝煎 
汤,渴即饮之。桑柴灰熬膏点大风恶疾。或淋取汁,洗头面,不过十度即瘥,此《圣惠》法 
也。 

卷三灌木部
柘根白皮
内容:甘温无毒。 
x发明x 时珍曰,柘能通肾气,故《圣惠方》治耳鸣耳聋。藏器煮汁酿酒服,止风虚耳聋 
,劳损虚羸腰肾冷。《千金》治耳鸣汗出,皆由肾虚或一二十年不瘥者,方用柘根三十斤、 
菖蒲五斗、故铁二十斤烧赤浸三宿,用米二石、曲二斗,用上三味汁,酿如常法制服必效, 
方具《千金》二十卷中。 

卷三灌木部
楮实
内容:x俗名谷树子根,皮名谷白皮x 
甘平无毒。 
x发明x 楮实走肝肾血分,《别录》治阴痿水肿,益气充肌,明目。《大明》言,壮筋骨 
,助阳气,补虚劳,健腰膝,益颜色。而《修真秘旨》言,久服令人骨软。《济生秘旨》言 
,治骨鲠用楮实煎汤服之,岂非软骨之征乎。脾胃虚人禁用。楮根白皮《别录》主逐水利小 
便。甄权治水肿气满。《吴普》治喉痹,总取散风祛毒之义。 

卷三灌木部
枳壳
内容:辛苦平无毒。陈者良。生熟各随本方。 
《本经》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 
x发明x 枳壳破气化痰,泄肺走大肠,多用损胸中至高之气。枳壳主高,枳实主下;高者 
主气,下者主血。故壳主胸膈皮毛之病。《本经》所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 
,是指表病而言。实主脾胃心腹之病。《本经》所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是指 
里病而言。凡人脏腑清利则气自益,身自轻矣。详枳壳、枳实皆能利气,气下则痰喘止,气 
行则痞胀消,气通则刺痛已,气利则后重除也。仲景治胸胁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方治下 
血痔痢,大肠秘塞,里急后重,又以枳壳为通利,则枳实不独治下,枳壳不独治高也。然枳 
实性沉兼能入肝脾血分,而消食积痰气瘀血,有冲墙倒壁之喻。枳壳性浮兼通肺胃气分,而 
治喘咳,霍乱水肿,有乘风破浪之势。与桔梗同为舟楫之剂,故柴胡、枳壳除寒热痞满之专 
药。凡夹食伤寒感冒与表药同用,皆无妨碍。妊娠胞肥,有瘦胎饮,乃因气壅阻滞而设。设 
素禀怯弱者误服,令母气耗难产,子亦气弱难育,是取虚虚之祸也。 

卷三灌木部
枳实
内容:辛苦平,无毒。 
《本经》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x发明x 枳实入肝脾血分,消食泻痰,滑窍破气,心下痞及宿食不消并宜枳术。故洁古枳 
术丸以调脾胃,实祖《金匮》治心下坚大如盘。用枳实白术汤之法,腹即软消。洁古曰,心 
下痞及宿食不消发热并宜枳实、黄连。好古曰,益气则佐之以参、术、干姜,破气则佐之以 
大黄、芒硝,此《本经》所以言益气,而洁古复言消瘀也。李士材云,自东垣分枳壳治高, 
枳实治下。好古分枳壳治气,枳实治血。然究其功用皆利气也。凡气弱脾虚致停食痞满,治 
当补中益气,则食自化,痞自散。若用枳壳、枳实是抱薪救火也。 

卷三灌木部
枸橘
内容:辛温无毒。 
x发明x 枸橘与枳同类,其干多刺,故破气散热之力过之。时珍治下痢脓血后重,今人解 
酒毒用之,总取其破气之力也。《丹方》以枸橘 末存性酒服方寸匕,治胃脘结痛。又以醋 
浸熬膏,摊贴内伤诸痛,贴即痛止,但须久贴方不复发。 

卷三灌木部
栀子
内容:苦寒无毒。入吐剂取肥栀生用,入降火药以建栀、姜汁炒黑用。 
《本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 , 鼻白癞,赤癞疮疡。 
x发明x 栀子仁体性轻浮,专除心肺客热。《本经》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等病,不独除 
心肺客热也。其去赤癞白癞疮疡者,诸痛痒疮,皆属心火也。炮黑则专泻三焦之火及痞块中 
火,最清胃脘之血,屈曲下行能降火,从小便中泄去。仲景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 
心中懊 ,栀子豉汤主之。因其虚故不用大黄,即亡血亡津。内生虚热,非此不去也。治身 
黄发热,用栀子柏皮汤。身黄腹满小便不利,用茵陈栀子大黄汤,取其利大小便,而蠲湿热 
也。古方治心痛恒用栀子,此为火气上逆,气不得下者设也,今人泥丹溪之说,不分寒热通 
用,虚寒何以堪之?大苦大寒能损伐胃气,不无减食泄泻之虞。故仲景云,病患旧有微溏者 
不可与之。世人每用治血,不知血寒则凝,反为败证。治实火之吐血顺气为先,气行则血自 
归经。治虚火之吐血养正为主,气壮则自能摄血,此治疗之大法,不可少违者也。 

卷三灌木部
酸枣仁
内容:实酸平,仁甘平,无毒。 
《本经》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痛湿痹,久服安五脏。 
x发明x 酸枣仁味甘而润。熟则收敛津液,故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生则导虚热 
,故疗胆热好眠,神昏倦怠之证;足厥阴少阳本药,兼入足太阴脾经。按∶酸枣本酸而性收 
,其仁则甘润而性温,能散肝胆二经之滞。故《本经》治心腹寒热,邪气结聚酸痛,血痹等 
证,皆生用,以疏利肝脾之血脉也。盖肝虚则阴伤两烦心,不能藏魂,故不得眠也。伤寒虚 
烦多汗及虚人盗汗,皆炒熟用之,总取收敛肝脾之津液也。归脾汤用以滋养营气,则脾热自 
除。单用煮粥除烦益胆气,胆气宁而魂梦安矣。今人专以为心家药,殊昧此理。 

卷三灌木部
白棘
内容:辛寒无毒。 
《本经》主心腹痛,痈肿溃脓,止痛决刺结。 
x发明x 白棘乃小枣树上针,故能决刺破结。《本经》主痈肿溃脓,与皂刺不甚相远。《 
别录》治丈夫虚损、阴痿、精自出,补肾气,益精髓,疗喉痹不通。又治腹胁刺痛,尿血痔 
漏,皆取其透达肝肾二经也。 

卷三灌木部
蕤仁
内容:甘温无毒。去壳汤浸,去皮尖水煮过,研细纸包,压去油用。 
《本经》主心腹邪热结气,明目、目赤痛伤泪出,目肿 烂。 
x发明x 蕤仁甘温而润,能治诸经风热之邪,心腹邪热结气,不独治目疾也。眼风痒,或 
生翳,或赤 ,黄连、蕤仁去皮研膏等分,以干枣去核填入煎水,点眼甚验,但不因风热而 
因于虚勿用。 

卷三灌木部
山茱萸
内容:酸温无毒。去核微焙用,核能泄精。 
x发明x 滑则气脱,涩以收之。山茱萸止小便利,秘精气,取其酸涩以收滑也。甄权治脑 
骨痛,疗耳鸣,补肾气,兴阳道,坚阴茎,添精髓,止老人尿不节,治面上疮,能发汗,止 
月水不定。详能发汗,当是能敛汗之误。以其酸收无发越之理,仲景八味丸用之。盖肾气受 
益,则风藏有度,肝阴得养则疏泄无虞,乙癸同源也。命门火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