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毒清- 第5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优势。

    杨猛的提醒,也让大沽炮台,多了许多巨炮、重炮,进入大沽口的十艘战舰,三个小时之内,四艘被击沉,六艘丧失了战斗与行动能力,至于舢板上的英法联军,只能用凄惨来形容了。

    没有舰炮的掩护,舢板暴露在大沽的炮口之下,这些英法联军只是活靶子而已,一艘艘的舢板被击沉,而舢板上的英法联军,除了跳海,没有别的活路可走。

    这仗打到这种程度,僧格林沁已经算是胜了,但遥控指挥的僧格林沁不知道,大沽协副将龙汝元,却是被杨家收买的人,见强犯海口的洋夷战舰失去了行动能力,龙汝元在杨家管事的撺掇下,对已经失去行动能力的战舰与海里的英法联军,又进行了长达半个小时的炮击。

    本来正常进行的战争,一下就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进入拦江沙的十艘战舰全数被击毁,船上的人员生还极少,而乘坐舢板打算登陆大沽的英法联军,只存活了不足百人。

    与杨部堂说的一样,即使联军的残兵打出了白旗,大沽的炮火依旧,不受降,三个字被大沽守将龙汝元,完美的诠释了一番。

    龙汝元虽说是杨家收买的,但一次击毁十艘洋夷战舰这样的军功,与全歼洋夷兵马、击毁十艘战舰,相比可是天差地远的,上位的想法、杨家的金银、唾手可得的大功绩,让龙汝元按照杨猛的法子行事了。

    这也算是大清帝国最后的余晖吧?等到英法联军大举报复的时候,僧格林沁?肃顺?他们的兵力再多几倍,怕是也扛不住港岛的那三万多英法联军的攻势。

    到了那个时候,他杨猛就可以打着勤王的大旗,肆无忌惮的突入京师,接受大清帝国的权柄了。

    大沽惨败,是额尔金和葛罗完全无法接受的,战事到了最后完全是单方面的屠杀,清国这么做,就意味着英法两国不得不扩大战争的规模了。

    英吉利虽然增援了港岛,但前期的战争,英法两国政府,给港岛的命令是出动三十艘战舰、五千人左右,现在看来不全军出动,是不可能战胜清国政府的!

    撤退,只能撤退了,不甘的望着夜幕之中的大沽,额尔金无奈的下了撤退的命令。

    回到港岛,事情就简单多了,一是给政府打报告,二是准备扩大战争的规模,英法联军与大清之间的这场战争,打的也是极为微妙。

    英法的舰队,并不攻击海上的清国舰船,而大清的人马,也不攻击两国在各大商埠的驻兵与战舰,战争只在津口打响,这样有重重限制的战争,恐怕也是各方相互妥协的产物。(未完待续。。)

 第七百三十二章 溃退

    大沽口一战,英法联军惨败,是他们不熟悉海域地理所致,而官军对于英法联军的屠杀,则是杨猛和秦子祺一手导演的。

    从谈判船上下来,杨猛就预想到了额尔金等人想要打破信息封锁的计划,这次大沽口一战,英法联军主要是为了示威,结果阴差阳错的造成了一场屠杀,这对杨猛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结果了。

    “知会曾涤生、左季高、冯桂芬,这段时间,保持对太平军的强大压力,让我二哥也动一动,这几个月的时间,绝不能给杨秀清内讧的机会!

    知会泰辰,水雷近期也要运往登莱、辽东一带了,这段时间正好是个空隙,额尔金那边要等本土的命令,趁这个机会,将锚雷运送到渤海湾入口的小岛上,接下来,英法联军弄不好就会封锁渤海湾,到时候,咱们再给他们填上一把锁头,老子要生生的困死这帮洋鬼子。

    将一半驳船送到上海道,加上两条翻江龙,待老子的勤王大军出动之后,清理一下运河周边的太平军,咱们的物资,可不能让太平军给劫了。

    韦驼子那边,让他抓紧时间探路,新军到了直隶一带,就要做好战斗准备。”

    如今,杨猛这边的一切都是为了勤王做准备,无论是对外的生意,还是对内的战事,杨猛都需要几个月的稳定期,过了这段时间,其他的事情,才会落入杨猛的眼中。

    “三爷且放宽心,咱们这些年的筹划,也不是白给的。只要洋鬼子按着咱们的路子来。国内的事情。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在徐子渭看来,自家的三爷,有些过分的关注勤王之事了,说实话有了新军,这国内就是杨家说了算。

    “大势!这事儿必须完美的执行,咱们一定要死死的占住了大义的名分,如今西北、东北和蒙古都不在咱们的掌握之中,要谨防沙俄搞分裂呐!

    进京勤王。咱们要让天下的臣子,无论满蒙回汉,都要赞成咱们,都要把咱们看成国之柱石,至于皇帝那边就无所谓了。

    有了这个大义的名分,咱们之后才能从容的掌握西北、东北和蒙古!”

    所谓大势所趋、所谓顺天应人也不过就是大义上说的过去,强力篡清,难免要引发内战,魏五所言的大势,到如今杨猛已经彻底的明白了。这大势无非是照顾大多数人的感受而已,一蹴而就与温水煮蛙。在国家兴替上,得到的结果绝不相同。

    多一些等待,多一分实力,许多事情是可以水到渠成的。

    “三爷思虑周详,我这就下去安排!”

    胜利果实在望,需要谨慎再谨慎,徐子渭等人可以急躁,但杨猛却绝对不能急躁,英法联军不打到京畿附近,杨猛的勤王大军,也绝不能先入京师。

    许多事情到了一定程度,是不由人的,额尔金和葛罗,如今就有这样的感受,米利坚和峨罗斯先后脱离了四国联盟,这是之前两人想不到的,虽说如今米利坚的战船依旧在联军的序列之中,但美俄两国,却已经通过两广总督叶名琛,宣布了两国中立的态度。

    这与大沽一战,有莫大的关系,杨部堂之前所说的不受降,实实在在的在战争之中发生了,对于打出白旗的英法联军,大沽炮台的应对,是长达半个小时的炮击,结果就是英法联军的战舰被全歼,士兵基本被全歼,以后的局势会发展成什么样,说实话,已经超出了英法这两位全权公使的能力范围。

    就认知上说,额尔金与葛罗,觉得清国仍旧是外强中干的样子,但就情感上说,对上一个屠杀降军的国家,绝对不是理智的行为,一旦战败,就意味着大批的士兵会被屠杀,这样的仇恨延续下去,很可能会与那个杨部堂说的一样,使战争持续几十上百年。

    英法之间有过这样的教训,但两国之间的战争,还没有到大批屠杀降军的程度,一旦开始了屠杀,是部分军民的,这样的战争一旦开始,就如杨部堂说的一样,仇恨是化解不了的,不打到战争的双方都无力再战的程度,这场战争是停不下来的。

    战争的结果很容易预测,但两国政府的态度却让额尔金与葛罗有些无奈,大沽口屠杀,在欧洲尤其是在英法两国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反对继续战争也有人叫嚣着报复。

    报复的呼声是高过反对的呼声的,这对英法两国政府来说是好事儿,这样的呼声,正好掩盖了之前,英法主动发起战争的舆论,看热闹不嫌事儿大,这对欧洲人来说也是适用的。

    在很多欧洲人的眼里,东方或者美洲,就该是欧洲的殖民地,一个武勋强盛的国家,也是值得骄傲的国家。

    战争的发起者,在初期都是没有理智的,英法两国之内不多的理智呼声,逐渐的被报复的叫嚣压制下去,战争规模的扩大已经不可避免了,但如今的英法两国却是极为矛盾的,他们一边准备大举进攻清国的京师,另一边却在给商人们保证,要保护清国通商的五大商埠,这样矛盾的战争,恐怕在殖民地才有吧?

    扩大战争规模的命令,很快在英法两国的政府被通过,也很快到达了港岛,三万两千英军士兵,三千法军士兵,英军军舰七十艘、法军军舰十五艘,运兵的商船一百余艘,各色小艇几十艘,一支三五五千人,二百多艘舰艇组成的舰队,在港岛成型。

    庞大的军队,消耗也是极为庞大的,英法联军成军之后,第一战选在了定海,定海炮台位于舟山群岛,这对英法联军来说无疑是个进攻上海道的好地方。

    但对杨猛来说,这也是一个不错的诱饵,定海的位置虽好。但周边的水情复杂、暗礁丛生。只要在周边的主要水道布雷。这定海就是一个天然的军舰牢笼。

    杨猛让马青虎的人马主动撤出定海炮台,在岛上留下几千新军之后,英法联军自然轻而易举的占据了舟山群岛。

    接下来,额尔金等人也表现出了相当的军事水准,占大连湾、占烟台,他们的想法倒是与杨猛差不多,封锁渤海湾,这样一来。这片天然的港湾,就是最好的军港。

    而且烟台和大连也可以作为联军攻击大沽口的陆基踏板,大沽口的恶劣水情,让英法联军的统帅绞尽了脑汁,但大沽的口外之险,却是大型战舰的天堑,小型炮艇,又不足以应对大沽炮台的炮群,两难的抉择之中,老毛子给英法联军送来了一个好消息。他们手中有条直达北塘的通道,可以从北塘绕到大沽炮台的背后。这样一来,就不必强攻大沽炮台了。

    这也是大清朝廷,多年疲软的结果,洋人高人一等,自然会有软骨头去巴结,这北塘水道是怎么泄露出去的,杨猛麾下的影子也不得而知,时间有些长了,仓促之间很难找到这个泄露水道路线的人。

    英法战舰三十艘、陆战队八千余人,在老毛子的带领下,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在北塘登陆了。

    这事儿也是僧傻子大意了,自大沽口大捷之后,僧傻子的威名日盛,为了在大沽再立新功,这傻犊子,竟把防守北塘的人马,给调到了大沽口。

    北塘一个小小的漏洞,就决定攻防战的结果,借着北塘的漏洞,英法联军开始大规模的登陆北塘,两万人的大军集结之后,大沽口乃至于津口都危险了。

    探路、驻扎、休整,花去英法联军一天多的时间,杨猛通过电报得到英法联军登陆北塘的消息,也是一天之后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杨猛却笑不出来了。

    “混蛋!现在能不能给津口那边发个消息?如果来得及,让他们将大沽口的火炮撤回津口吧!

    一旦津口的防御强大,英法联军必然会选择直插京师,英法联军的补给有限,直插京师对他们来说最为有效,攻打津口,很容易被拖死的!

    让韦驼子的人马,昼伏夜行,尽快赶到京畿和津口附近!”

    战局不可预料,在杨猛的预想之中,僧格林沁的人马,怎么也能扛上十天半月才会让英法联军登陆,这些可好,直接开门迎客,局势对于杨猛来说,有些被动了。

    登陆之后,英法联军的一万人马,进攻新河与军粮城一带,僧格林沁留守的两千骑兵全军覆没,一天之后新河、军粮城陷落,第二天塘沽、大沽北岸炮台失陷,第三天,半数火炮撤到津口的大沽炮台失陷。

    得了清军的粮草、军械,没了大沽炮台的威胁,还有一大片土地,英法联军也就有了立足之本,休整与适应,才是英法联军该做的事情。

    与杨猛的猜测一样,额尔金等人,对津口没什么兴趣,他们要攻打的是清国的京师,除了示威与报复之外,财富才是他们最关注的东西,长久的殖民地战争,让英法侵略者知道,一个帝国的京师,往往是财富聚集的地方,津口,在额尔金等人的心目之中,只是一个要塞城市而已,与其在津口增加伤亡,不如直接俘虏清国的皇帝,这样对英法联军才是最有利的。

    新河、军粮城、塘沽、大沽口接连失守,也拉开了官军和当地百姓溃退的序幕,洋夷锐不可当之言,短短的一两天,就在津口附近传的沸沸扬扬。

    僧格林沁那货,早在英军登陆歼灭他那支骑兵的时候,就将津口的防务丢给了谭廷襄自己跑路了,而谭廷襄也不是傻子,有了影子的间接提醒,他撤回了大沽口的半数火炮和军资,缩进了津口城中,这么一来倒是变相的防守了津口。

    战争,就意味着罪恶,即使有影子活动,即使理教的人马,也抢在了英法联军前头动手,但津口一带的许多百姓还是遭了兵灾,英法联军打着报复的口号,战争之中屠戮百姓,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对于这些,杨猛虽然早有安排,等英法联军登陆之时,组织周边的百姓逃难,掩护进京勤王的新军,但北塘毫无防御,却是杨猛无法预料的,毕竟京师的防务,他是不能插手的。

    虽说之前数次警告过朝廷,但僧格林沁这厮,却进退失当,坏了杨猛的大好谋划,被兵灾戕害的百姓,虽说是个意外,但杨猛也的背负起罪责啊!不是他诱使英法联军攻打津口,这样的灾难就不会发生。

    若是僧格林沁能适当的抵挡一下,给影子和理教一些时间,或许结果也会好上许多,但事已至此,杨猛能做的只有同样的报复了,不使一个联军士兵逃离,就是杨猛微不足道的赎罪了。

    “上折子,入京勤王!”

    再咬牙再愤怒,也是无济于事的,阴森森的望着北方,有些人的命运,也被杨猛在上海决定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败

    僧格林沁逃离津口,理由也是充分的很,整军再战,为了矫饰罪责,僧格林沁隐瞒了英法洋夷数万大军登陆津口的消息,只是说有一部洋夷军队登陆北塘,为保京畿安稳,他退回张家湾整顿防务。

    津口与京师近在咫尺之间,僧格林沁的折子,就这么糊弄了朝廷,僧格林沁觉得,他还有再战之力,整合张家湾的数万人马,应该可以挡住洋鬼子的攻势。

    但这样的底气,僧格林沁究竟有没有,谁也不知道,大沽防御战是僧格林沁主导的,火器的威力,他恐怕比谁都清楚吧?

    用拿着大刀长矛的绿营兵、京营兵,以及提着马刀蒙古马队,对抗火枪、火炮,作为一军之主将,僧格林沁应该有所觉悟的,他最好的选择是请肃顺的三千火枪兵,或是装备了西洋火枪的火器营出手襄助,为了矫饰罪责,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