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分钟企业经营战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0分钟企业经营战略-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了吸引顾客,餐厅向顾客递送了广告夹页。在花去10万日元的广告夹页费用后,得到了10名顾客。这样的话,平均每一个顾客的获得成本就是1万日元。换另外一个角度说,投资1万日元后获得一名顾客,经过1。5年之后,这1万日元的投资就能收回9万日元。比起存银行收益要好得多。    
    把这个例子代入刚才的公式,如下所示:    
    9万日元(顾客的终生价值)>1万日元(顾客的获得成本)    
    这种情况符合第一原则,所以广告发得越多顾客数就会越多。你只要把广告夹到报纸当中去,广告夹页就会成为推销员,为你把顾客带过来。    
    如果顾客的终生价值=顾客的获得成本呢?    
    也是说你在顾客身上投资了9万日元,从顾客那里得到了9万的回报。乍看上去,你会觉得好像没有什么利润可言,可是,考虑到顾客会向亲戚朋友们介绍这里,所以即使这种情况下也有很大的利润。也就是说你没有花一分钱就得到了新顾客,在这之后,你可以期待乘法效应的产生,盼望着有大批的顾客上门。    
    可是,假如投资了10万日元发出了广告单,却只获得了一个顾客,这种情况下会怎么样呢?    
    于是顾客的获得成本为每人10万日元。刚才的那个不等式便发生了逆转。    
    9万日元(顾客的终生价值)<10万日元(顾客的获得成本)    
    如此一来,你越努力的经营事业,你就会越痛苦。即使你奋斗了许多年,即使你每天工作到深夜,也看不到一点获取利润的希望。你在顾客身上投下了巨资,可是几乎不可能把它们收回。就算这个顾客带来他的10个朋友成为你的顾客,收支也刚刚平衡。从一开始你就参加了一场必输的游戏。可是一旦停发广告夹页销售额必然会下滑,所以大多数公司只能像染上了毒瘾一样,无法停止广告宣传的攻势。    
    


第五篇 愚蠢的人竞争,聪明的人却轻松赚钱第4节 使事业成长的资金能从事业中获得吗?

    公司如果资金充足,那么参照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就足够了。可在向银行借贷的今天,事业的发展不能依赖于融资,也就是说发展所需的资金就必须在事业自身中产生。这样一来,我们就需要更严密的数字游戏。将它公式化就是:    
    第二基本条件:短时间内(尽可能在3个月以内)获得的顾客价值>顾客获得成本。    
    还以餐厅为例来说明吧。    
    在刚才的例子中,餐厅的顾客获得成本是1万日元。在这种情况下,顾客如果来过了两次,就能收回投资。从第三次来店开始,就会有5000日元的利润留在手里。    
    不过,如果每次从一名顾客身上得到的平均利润下降到1000日元后,情况会怎么样呢?那么为了收回投资就要花去一年漫长的时间。于是,在这个漫长的投资回收期中,每月的现金流就会出现缺口。    
    当然,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司能够坚持到底的话,最终也会转亏为赢。可是遗憾的很,银行可等不了这么长的时间。如果现金就这样一个月一个月的流失的话,银行就会停止融资。    
    对于我们来说,有必要建立起一种不依赖于银行的、以经营毛利为事业融资基础的机制。简单地说就是要建立起无借贷的经营机制。    
    要达到这一目的,有两种方法。    
    在短期内提高毛利    
    降低顾客获得成本    
    


第五篇 愚蠢的人竞争,聪明的人却轻松赚钱第5节 毛利是石油,没有石油,商务之车就无法飞奔

    在建立事业机制方面,我想告诉你们两个大多数人不知道的具有震撼力的事实。    
    1。对那些希望被频繁重复购买的商品而言,毛利率必须达到70-80%。(不是以70%-80%的价格进货,而是毛利达到70%-80%)。    
    2。不可能频繁购买的商品,初次购入的毛利额必须在10万日元以上。    
    上面所写的终归只是个标准而已,可是如果你满足不了这些条件的话,那么你就会培养出一条吞噬金钱的大虫。你出的力越多,你的资金就会越缺乏。不过说实在的,不满足条件却依旧在经营事业的公司非常之多。赚到钱的就只剩下银行一家了。    
    至于为什么要符合上述的数字公式,简而言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吸引一个新顾客所需的广告宣传费用一开始就被决定了。要想收回这些广告费用,如果不是毛利率高且购买频度大的商品或者是毛利额极其高的商品,那就连成本都会被亏损掉。    
    比如说,你发现了一种非常好的化妆品。你非常自信只要顾客用过一次就会了解到它的神奇功效。而且商品原价很便宜,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进行销售。你就想:“太好了,这就是我要做的事业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要找到顾客。那么现实又会是怎样呢?    
    首先,你必须要让他们用你的产品。你打算发送广告夹页并提供免费样品。这个时候,得到一个索取样品的请求要花多少钱呢?    
    广告夹页的反馈率假定为每2000张有一份请求。将广告叠入报纸的费用、纸张费、折叠费、再加上彩色印刷费,所有的算在一起一张广告平均要花10日元。这样的话,得到一个样品请求的费用成本是20000日元。    
    换而言之,为了免费送上样品,你就要花上2万日元。“我给您2万日元,求您务必收下我们的样品。”事情就是这样。要想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对自己商品感兴趣的、想要样品的人,就要花去不菲的费用。用直销术语来说,这种成本被称为一份资料的请求成本(CPI:cost per inquiry)。    
    可是,事情到这里还远没有结束。    
    这毕竟只是顾客免费地领取了样品,他依然只是潜在顾客。并没有成为付钱的、买入商品的、真正的顾客。那么使用免费样品后觉得很不错并购买的比率,即成交率是多少呢?    
    最好的情况是20%-25%,通常有10%就算很成功了。在情况严峻的时候,根本没有人购买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让我们来思考一下下面这个假设吧。    
    假设成交率为25%,也就是说每4个人里有一个人购入,20000日元(一份资料的请求成本)×4=80000日元,那么为了获得一个顾客需要花去8万日元。不仅如此,还要再加上样品费用、邮费,这将近10万日元了。也就是说你花去10万日元后,才能得到一个新的顾客。在直销业中,这种费用被称为一次订货的费用(CPO:cost per order)。    
    即使我们付出了如此之高的费用,可是根据统计顾客两个月才购买一次,一般持续购买两年,那么赚取利益就是很久以后的事了。如果是资金充足的大公司,付出如此高的费用来获得新顾客当然没有任何问题。可是对于资金不那么充足的普通公司来说,如果不下很大的功夫让数字的齿轮互相啮合的话,现金就会哗哗地流失出去。    
    


第五篇 愚蠢的人竞争,聪明的人却轻松赚钱第6节 为什么走上失败之路的人络绎不绝?

    这个事例和现实的数字应该没有太大的差距。即使是非常出色的化妆品大概也停留在这个数字的水平。我想您现在明白了为什么那些毛利不高、没有持续购买可能性的商品不具备赢利潜质了吧。    
    许多公司实行直销后惨遭失败就是因为不知道这个数字游戏的平均值。在不了解直销的人心中是这样进行想像的:    
    “据说每发1000份广告夹页会得到三个反馈,就是说会得到三个样品索取的请求。试用之后,了解到这种化妆品的优点后,两人中会有一个人购买……啊,太棒了(微笑状)。即使只有我说的一半的好,也是一座金矿啊。”    
    然后他就会以此数字为根据,在原价的基础上进行推算,定下了非常便宜的销售价格。他的经营理念是:这样一来我比对手的商品要便宜,所以顾客一定会买我的商品。    
    可是,当他看到实际结果时就会大惊失色。    
    “没有道理呀。真的把我的广告夹到报纸里面去了吗?”    
    他一定会这样惊呼。    
    一旦开始了这样的事业,由于毛利额太低,在短时间内无法收回投到顾客身上的资金。其结果就是资金长期流失,只剩下连夜逃跑这一条路。要问我为什么知道的,那是因为不断有犯下同样错误的人来找我咨询谈话。    
    问题在于支持这一想像的前提是1000份中就有三件请求(即所谓的“千三”标准),可这是1970的古老数字了。现在不能再抱有这样的期待了。如果这个数字还有效的话,那么谁都可以在数月之内成为亿万富翁了。    
    现在这个数字游戏的平均值已经变得非常的严峻了。    
    如果是装修公司的话,每发出4500份广告夹页才会有一个电话响起。广告夹页用薄一点的单色纸就行了,连同折叠费在内一张值5日元。这样算来,每份资料请求成本为22500日元。然后假如三通电话中有一个人成交的话,每次订货的费用中光是广告夹页费用就达到了67500日元。在这次交易中取得的收益,从中去除商品进价、市场人员、职员的费用后才是剩在手中的现金。而且装修的频率也不会很高。我们由此可知,最低限度没有10万日元的毛利的话,就会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    
    一般来说,“塾”(补习班)送出7000份广告才会有一个电话响起。折叠费用如上例同样算是5日元,假如三个人中有一个人会成交,那么就要花去10万日元的顾客获得成本。如果学费每月为2万日元,那么光是要收回广告夹页费用就要花到大约5个月的时间。如果考虑到教师工资、教室租金,第一年根本赚不到什么钱。在现实中,经常会有人含泪对我诉说,说他们从大企业中退休后,倾尽退休金加盟了一家“塾”的特许专营,可是赚到的钱仅够日常零用。不仅如此。回收前期投资费用就要花去三年的时间。我前面也说过了,这种事例不是失败者独有的,那些比较顺利的吸引到客源的“塾”的经营者当初也是如此。    
    在以广告宣传为主要手段吸引顾客时,由于计算很简单,所以人们会时刻意识到这一点。可是在进行店铺经营时,人们几乎都没有这种意识。因为潜在顾客在店门口走来走去,所以容易让人有种错觉,觉得不用花钱顾客也会踏破门槛。可是要把潜在顾客吸引到店里来是很花钱的,而且每月维持店铺的费用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于是,在把每月所花的费用除以每月获得的新顾客数后,你就会大惊失色。因为你终于看到了你是花了多大的代价之后才得到这些新顾客。以前你总是想不通:“啊,为什么每月资金都不足呢?”现在,你终于第一次发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事业战略书籍、创业指南都没有具体地叙述过这个问题。但它的确是一个标准。当然即使不符合这一标准,人们也可以凭借热血和汗水、还有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精神去努力争取。这种精神力量能够持续下来当然最好,可是人们从本质上而言是懒惰的,想要持续下去很难。就算坚持下来了,在收入水准上也会产生质的差别。因为收入是由事业的模式决定的,不是以人们的能力和努力为转移的。    
    如果你进军了一个“吃钱大虫”的事业,那么过了数年之后,你将会感叹:“为什么我这么拼命干还赚不到钱呢?”所以,在你发出这样的感叹之前,请先确认那是不是一个能赚到钱的事业模式--也就是说它符合不符合第二个基本条件,之后再开始事业也不迟。    
    出于为您的考虑,我强烈地推荐这一点。    
    让我们把上面的讨论用图表总结出来。    
    在销售不同的商品时,参照图6-2中的定位,我们就可以判断出能否从顾客身上得到终生价值了。    
    在这个表中定位靠近右上位置的商品(或商品类别)毛利额很高。即它的毛利额足以从财力上支撑事业的成长。也就是说它可以建立起无须借贷的事业体系。    
    可是满足第二个基本条件的事业并不是随处可见的。就算是幸运之神降临到你的头上,让你遇到了这样的事业,可是这时的事业还只是“原始矿阶段的钻石”,还需要对此进行打磨雕琢。    
    


第五篇 愚蠢的人竞争,聪明的人却轻松赚钱第7节 怎样增加毛利率、毛利额?

    “您说毛利率要达到70%-80%?像这种商品到底哪会有呢?”    
    大多数的人会很吃惊。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小卖店的毛利最多也只有四成左右。不过,我在和专业从事直销的公司——通贩公司(通过电话、邮寄、网购进行销售的公司)谈生意时,谈判是从四折(也就是说毛利是六成)开始的。当然一般来说成交数字会比这个折扣价要贵一点,可是在那个时候,如此低的折扣已经让习惯于和量贩店谈判的我感到很吃惊了。因为量贩店要求的毛利率大约是三成,而在现实中更会低于这个程度。    
    虽然和其他公司谈判时毛利率多以60%为上限,不过我还是把70%-80%作为毛利率的标准,并依此提出要求。我想有许多人都会怀疑:“您是不是在开玩笑呀?:可是发展之中的公司的毛利率就是这样的。当你翻看著名的化妆品及健康食品的公司的财务账目时,会发现它们通常利润会超过20%,由此可知它们的原价是多么低了。它们的毛利率可能会超过90%吧!虽然诸如”斩掉流通差价“之类的宣传口号句会让人觉得直销要比在小卖店里买要便宜,可是在现实中还是有必要保持高毛利的。    
    “根本不会有毛利70%-80%的商品。“如果这么说的话,干脆放弃倒也未必不是一个方法。与其兴冲冲地开始,丝毫没料到自己将要为此付出代价,还不如一开始就放弃呢。    
    不过,我希望您能再稍等一下。    
    正因为这样的事业踏破铁鞋无觅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