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自选文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里程-自选文集-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神的话语就是生命。圣经是活神的活道。神的话语不是知识,而是力量、生命。神用他的话语造天造地,用他的话语赐给人生命。神的话语可以开启我们属灵的眼睛,使我们知道基督徒是属天的子民,让我们顾念那肉眼看不见的、属天的、有永恒价值的事情,轻看摆在眼前的、属世的、暂时的东西。所以,神的话语才能使我们认识神、信靠神、始终定睛于神,神的话语是我们对神的信心的根基。

   2。神迹与信心

   耶稣复活、升天后,神再也没有兴起先知,因为神的启示已经完全,并记在圣经中,这是共识。但对使徒时代以后是否有神迹,却有争议。我个人相信今天仍有神迹,因为这是事实。

   但是,神迹本身不能造就信心。神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人身上所显的神迹是神为了彰显他的大能与荣耀。神也确实藉著神迹使不少人相信和跟随他。然而,离开了神的话语,神迹本身并不一定能使人相信神(如耶稣赶鬼后,犹太人反应截然不同);没有神的话语的不断启示,神迹本身并不能对人的信心发生持久的影响。 

   关于神迹与神的话语的关系,圣经有清楚的论述。当在阴间受苦的财主请求亚伯拉罕派拉撒路去劝说他的五个兄弟悔改时,亚伯拉罕说:〃他们有摩西和先知的话,可以听从。〃他说:〃我祖亚伯拉罕啊,不是的,若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到他们那里去,他们必要悔改。〃亚伯拉罕说:〃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路加福音16:19…31) 

   神迹可能使人来到神的面前,然而只有通过研读神的话语,全面认识神,进而坚定地信靠神,才能铸造信心。一些人见到了神迹仍不信有神,或虽信了神,却不能依靠神;而有些人终生未见任何神迹,却成为很有信心的基督徒,原因就在这里。神迹只是一个指向神的兆头,而不是信心的根基。神的话语是我们灵命的粮食,神迹只是一付营养剂。如果一个人不能正常进食,全靠隔几天打一针营养针,这人一定活不好,甚至会死亡。不学神的话语,不信神的启示,只要神迹的信徒,灵命不仅不能长进,反而会萎缩以致死亡。

   现在我们回到那位神学生。他因不能完全相信神的话,所以拼命寻找神迹以坚固他的信心。但他没有找到神迹,没有抓住圣经以外的任何凭据,所以他的信心崩溃了。他把眼见的神迹作为他信心的根基。然而他真找到了眼见的神迹又怎么样呢?如果那位神医大会上的医生的病真的被治好了,如果他最后一次四小时的祷告中神作出了反应,他的信心也许不会立即崩溃。但是,假若此后他的亲人重病,恒切祷告后仍然死去,假若他后来再祷告时又感觉不到神的反应了,他的信心还站立得住吗?

   这位神学生的心路是我们很多人的写照。渴望与神亲近、渴慕神迹的心人皆有之。只有学习、相信神的话语,见到神迹后我们才能更深刻地认识神,更坚定地信靠神。如果不读经,如何认识、信靠神?如果不知道神的应许,如何紧紧地抓住神的应许?

   真正的信心不仅是对真理的认知,更是意志的降服;不仅是知识,更是因认知而产生的委身。认识到神的大而可畏去敬拜他;认识耶稣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而跟随他;认识到我们在世上是寄居的、是客旅,我们就能抛弃一切虚浮的荣华,把自己当作活祭献给神。

   真正的信心会使我们时时处处以神的事为念,把寻求、顺服神的旨意当作人生最重要的事。我们靠信心从以个人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神为中心。我们当今一些信徒的悲剧,正是由于没有完成这一转变,基本上仍以自己为中心:不是问神要我们做甚么,而总是要神为我们做甚么;不是将我们纳入神的计划,而是要神成全我们的计划。结果我们仍然自做主宰,神只是参谋或听差;我们成了主,主成了仆。这样,无论神为我们成就了何等大事,我们都会觉得理所当然;一旦一个困难未及时克服,一次祷告未蒙应允,我们立即对神产生怀疑、不满,甚至悖逆。

   定睛在神和神的事工上,我们才会真正过信心的生活,才能在患难中无惧怕,在逆境中有平安,我们的信心才不会随环境和感觉的变化而起伏不定。信心是需要操练和可以铸造的。只要恒切祷告、勤于读经、参与事奉,我们的信心就会由小变大,由起伏不定到坚定不移。 




 


' 置 顶  返回目录 ' 



行为与信心
( 本章字数:5391 更新时间:2006…7…18 11:47:42) 


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这信心能救他么?若是弟兄,或是姊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的去罢;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必有人说:“你有信心,我有行为。你将你没有行为的信心指给我看,我便藉著我的行为,将我的信心指给你看。”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错;鬼魔也信,却是战兢。虚浮的人哪!你愿意知道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么?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把他儿子以撒献在坛上,岂不是因行为称义么?可见信心是与他的行为并行,而且信心因著行为才得成全;这就应验经上所说:“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他又得称为神的朋友。这样看来,人称义是因著行为,不是单因著信。妓女喇合接待使者,又放他们从别的路上出去,不也是一样因行为称义么?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 
──雅各书2:14…26 
   圣经中有不少二律相悖真理。它们看似彼此矛盾,实则相辅相成,是同一真理中不能分离、不可偏颇的两个方面,展示了圣经的博大精深。圣经中关于行为与信心的关系的教导,就是一个例子。“因信称义”是圣经启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真理,“所以我们看定了,人称义是因著信,不在乎遵行律法”(罗马书3:28)。使徒保罗强调,人的得救完全依赖信心,行为在得救的过程中没有丝毫的地位。然而,主耶稣的弟弟、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雅各在《雅各书》中则声称,“这样看来,人称义是因著行为,不是单因著信。”(雅各书2:24)。主后初期几个世纪,有些教会不同意将《雅各书》收入新约圣经;甚至到了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还称《雅各书》为一部“禾秸书信”,认为它与保罗书信所著重的因信称义的教导背道而驰。感谢神,圣灵的光照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表面字句的冲突,正是得救真理的两个方面。保罗旨在对非基督徒阐明,人单单因著相信耶稣就能得救,这完全是神的恩典。雅各则对信徒而发,若真正相信耶稣,一定会有相应的好行为,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如果只强调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不独容易产生神学上的谬误,更会造成信徒灵命生活的障碍和病态。本文仅根据《雅各书》,谈谈一个基督徒的行为与信心的关系。 
   “若是弟兄,或是姊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的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2:15…16)这种情形也经常发生在我们身上。当主内肢体遇到困难时,我们常常说一些“这一定有神的美意”、“神会保守你”等空洞的话语,最多再加上一句,“我会为你祷告的,拜拜!”然后就匆匆离去。事后是否祷告、祷告几次就难说了。有时见弟兄姊妹处于逆境或病痛之中,我们也很著急,但苦于没有恰当的话语和解救良策,故怯于去安慰、去探访。我自己也曾颇感困惑。后来才知道这种顾虑是不必的。只管去探访。探访时,有感动就说,没感动不强说;与他们一起沉默,一起叹息,一起祷告,一起哭泣。真诚地把自己摆上:“请告诉我,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对他们来说,此时需要的是确信神与他们同在,是体察到弟兄、姊妹的关爱。 
   “必有人说:‘你有信心,我有行为。你将你没有行为的信心指给我看,我便藉著我的行为,将我的信心指给你看’。”(2:18)雅各这句话表明,行为与信心是无法分开的。没有好行为,就没有真信心;但有一时的好行为,并不一定源于真信心。那些成心把好事做在人前、专门在大街上祷告的法利赛人曾一再受到主耶稣的严厉批评。所以,如果一个人坚持认为,他虽然没有好行为却仍有真信心的话,这无异是说,好行为一定是出于真信心,两者都是荒谬的。 
   “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错;鬼魔也信,却是战兢。”(2:19)《马太福音》记载,当耶稣到了加大拉人的地方,附在人身上的污鬼见耶稣后便惊慌地喊到:“神的儿子,我们与你有甚么相干?时候还没有到,你就上这里来叫我们受苦么?”(参见太8:28~34)鬼魔虽然明白无误地知道耶稣是真神,但它们并不顺服他,反而千方百计诱骗人相信假神。所以,理性的认知远不是信心的全部内涵。真正的信心必需包含意志的降服和生命的委身,即愿意把生命的主权交给主耶稣掌管,逐渐由以自己为中心转变为以耶稣为中心,活在他的旨意中。或者说,信心总是包括“信靠”、“信爱”、“信从”三部分。 
   “虚浮的人哪!你愿意知道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么?”(2:20)雅各的“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这一立论与整本新约所著重的教训是一致的,即基督教必需藉信徒的伦理、道德行为表达其信仰的真实性和可行性。施洗约翰向那些表示愿意悔改的罪人挑战,以行为来证实他们真诚悔改,“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马太福音3:8)主耶稣谆谆教导门徒要活出善行、荣耀神:“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马太福音5:16)。使徒彼得的信息也是如此,“你们在外邦人中,应当品行端正,叫那些毁谤你们是作恶的,因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在鉴察的日子,归荣耀给神。”彼得前书2:12)信心必须有相应的行为,使徒保罗也是这样劝勉的。他在被押解至罗马途中,在亚基帕王面前自我申辩时说,“亚基帕王啊!我故此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先在大马色,后在耶路撒冷,劝勉他们应当悔改归向神,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使徒行传26:19)。 
   不时有初信的弟兄姊妹问我:“不是说只要相信耶稣,就得救成为基督徒了吗?为甚么信主以后,又对我们的行为提出这么多严格的要求?这不是有点像分期付款卖东西了吗?”脸上露出似乎上当受骗了的困惑。这是一个合乎情理的误解。因为他们虽然已懂得在得救真理中关于“因信称义”这一方面的道理,却还不明白得救真理中关于“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的另一方面的道理。是的,人得救完全因著相信耶稣,不靠任何行为。然而,一个悔改信主的人,是一个已被圣灵重生、得到神所赐的新生命的人。“你们既听见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们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应记;这圣灵,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直等到神之民被赎,使他的荣耀得著称赞。”(以弗所书1:13…14)。信徒在永住心中的圣灵的感动、引导下,灵命不断长进,言行举止就会有新生的式样。不是刻意做出来的,是生命的自然流露。 
   《路加福音》第十九章生动地描述了耶利哥城里一名叫撒该的税吏长信主的情景。他因身量矮小,在拥挤的人群之中无法看到耶稣,于是往前跑,爬到耶稣必经路旁的一棵桑树上等著。其急切之情,跃然于纸上。“耶稣到了那里,抬头一看,对他说:‘撒该!快下来,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他就急忙下来,欢欢喜喜地接待耶稣。”(路加福音19:5…6)。没有经任何人要求或催逼,撒该心甘情愿地、主动地用实际行动悔改:“撒该站著,对主说:‘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我若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路加福音19:8)据说,有一个小偷悔改信主以后,非常释放和喜乐。但有一天深夜去敲牧师的门。牧师见他哭的那么伤心,忙问他出了什么事。他说,“牧师,我可能没有重生得救。”“为什么呢?”他说,“我信主时已下决心痛改前非。没想到今天忍不住又偷了一点东西……”牧师问他,“信主前,你是偷到东西难过呢,还是偷不到东西难过呢?”他回答说,“当然是偷不到东西难过。”牧师追问道,“那么,你今天偷到了东西,为甚么反而难过呢?”“……”牧师开启他说,“这是进入你心中的圣灵在责备你;这也说明你已经重生得救了。” 
   所以,一个人的好行为,不是得救的先决条件,却是得救的必然结果。有人说得好:信仰、盼望是信徒的特质,行为、见证是信徒的标志。
   “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把他儿子以撒献在坛上,岂不是因行为称义么?可见信心是与他的行为并行,而且信心因著行为才得成全;这就应验经上所说:‘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他又得称为神的朋友。这样看来,人称义是因著行为,不是单因著信。”(2:21…24)这段经文说道,亚伯拉罕献以撒是因行为称义。雅各这里讲的因行为称义的“称义”与保罗讲的因信称义的“称义”显然不是一个意思。亚伯拉罕因信称义是在他七十五岁的时候,“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创世记15:6)。亚伯拉罕一百岁生以撒。亚伯拉罕献以撒时,以撒已可以走三天的路程,估计会有十岁,那时亚伯拉罕该是一百一十岁左右。也就是说,在献以撒以前二、三十年,亚伯拉罕就因信称义了。可见,保罗说的“称义”是指人在神面前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