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本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走进本里-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想,键哥此刻拍摄的照片是留给卓玛的一份嫁妆,只愿哈日能赶在卓玛真正出嫁前将照片送到她的手中。    
    我们走了,卓玛停下了挤奶,站起来目送我们。    
    我和键哥静静地穿过牦牛群,它们的眼神依然很温柔,它们或许知道,是因为键哥手中的相机才会让卓玛在这个早晨打伴得犹如草原上即将出嫁的新娘般美丽动人。    
    走了,吉普车开出好远,还能看见蓝天下阳光里站在山坡上被牦牛群的温柔目光所笼罩着如新娘般的卓玛。她安然站立的姿态成了我记忆里的一种纯美等待方式,她将以这种等待方式等来她的草原纯美爱情,如阿妈或老阿妈那样跟随着男人在高原的深处,守候着流动的火塘,将酥油茶煮了又煮,将青稞酒酿了又酿,将日子过得简单而幸福……    
    小贴士    
    走进木里,千万别想着是一般意义的旅游。走出木里县城就没有旅店,也没有餐馆,是真正意义上的风餐露宿,必须自带帐篷与睡袋,吃的食物倒不必自己准备,由向导带上野外做饭的餐具,并根据行程准备好食物。向导还会带上一样让你意想不到的东西—打酥油茶的器具,一路上,火堆一升起,向导就会坐在火堆边打酥油茶,让你醉在酥油茶的浓香中。    
    离开木里县城,手机就无用了,没有信号,安心地过几天与世隔绝的生活。如果带的相机是数码的,记着充好电,最好是多配备一块电池,深山里好些村庄都没有通电,尽管自家有小型发电设备,但电压常常不足。还要带足胶卷和数码储存卡。进一次木里,至少要带十个胶卷,带可以存500张以上照片的储存卡。村庄里可没有胶卷卖。原始古老的木里,风光美不胜收,让人目不暇接,雪山、森林、寺庙、野花、牦牛群、清澈的溪流、奇特的建筑、纯朴的村民等,都会让你的相机情不自禁地不停闪烁,张张照片都能捕捉到让你感到宁静的东西。    
    走进木里,能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每个人都信教,都想着一生中转一次神山,五体投地跪拜进寺庙,这与木里有着302年的政教合一的历史有关。


沿着最后的马帮路走去沿着最后的马帮路走去(1)

    天才蒙蒙亮,屋顶上响起了雨滴声,不是很密集,稀稀疏疏。    
    下雨了,地面还没打湿,雨大滴大滴的,却很柔和,滴落的速度很慢,把空气沁润得格外清新。旁边那间低矮的厨房里升起了炊烟,热情的依吉乡书记又在煮酥油茶了。    
    我走进低矮的厨房,依吉乡书记立即就为我倒了一碗酥油茶。早饭还没吃完,屋外便响起了马铃声,依吉乡书记说:马脚子赶着马来了。    
    我和键哥走出厨房,想先看看将与我们一起行走的六匹马和两位赶马人。那六匹马都装扮好了,头马是一匹黑色的极其健壮的马,头颅上插着一根用牛尾巴做成的染成红色的饰物,脖颈上挂了一个很大的铃铛,声音悠扬而深远。另五匹马也有一些装饰物,马铃铛相应要小一些。两位赶马人都很年轻,二十来岁,是当地的老乡。一位穿着一件黑色的仿制皮夹克,带着一顶很旧的毡帽,皮肤很黑,嘴里含着一根自制的铜烟杆,从嘴里溢出的烟雾让一只眼老是半眯着,只有不吸烟的时候,两只眼才睁得大大的,眼神有些忧郁,还有一抹游历的飘忽,仿佛心思都是飘逸的。另一位个子稍微矮小一些,憨厚老实,穿着绿色的军上衣,一顶绿色的军帽罩不完卷曲的头发,眼神里一直含着一抹微笑。两位马脚子都穿着没有颜色了的军用胶鞋,是常年在外行走的搭档。    
    两位马脚子极其老练地将我们的行李平均捆绑在马背上。六匹马装备好后,都显得有些躁动不安,仿佛知道又将进行跋山涉水的艰难远行,全部在原地走动着,任脖子上的马铃声吸引很多老乡站在村口观望。几条狗也叫着来回跑动,似乎是给六匹即将出行的马饯行。    
    出发了,天空中飘飞的雨停了,天边还有厚厚的云,雨随时都可能来。    
    依吉乡书记说:你们今天的运气真的很好,要是大太阳,沿着河走,一股股的热浪会让人吃不消。或许冥冥中有神灵在帮助我和键哥的这次木里之行,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内心虔诚感谢今天的这场雨,它让我们在马铃声中的行走不至于那么艰难。    
    出发了,很多老乡都站在村口,善意地目送我们。那条狭窄的有着无数马蹄印的小路上响起了马铃声,我们将在马铃声的伴随下,感受久远的马帮文化,走向古老的村庄,走进梦开始的地方。    
    村口,有几座很大很气派被经年的风雨染成了黑色的玛尼堆,没有五彩缤纷的经幡,它们的中间又有几座小的玛尼堆。两位马脚子在路过的时候,都停下来拣起一块小石头放上去,我也入乡随俗,拣了一块石头放在玛尼堆上。    
    后来,我们过了一座桥,朝一座青山走去,山脚下的那条水洛河一直蜿蜒相随。天空中的小雨停停飘飘,我们穿上了雨衣,完全忘记了脚下那条狭窄小路的危险,被山林间飘动着的变幻莫测的云雾深深吸引。    
    木里的云与雾是有一份灵性的,以轻盈幽静的姿态在路前方的山林里、石头间、峡谷里缭绕,离它很近,近得可以吸进体内,离它也很远,远得触摸不到它的心跳。它不经意的就飘来,也会不经意的就飘走,人在云雾中,云雾在人中,人和云雾又都在马铃声中,那份意境就有些美了。    
    键哥是最辛苦的,为了照相,跑前跑后,把我们在山林中悠然骑在马背上的姿态定格在美丽的云雾间。当一位撑着蓝色小花雨伞的男人骑着马从对面走过来时,键哥拍下那张照片的时候笑着说:马背上撑着蓝色小花伞的木里男人真有意思。    
    山林里马铃声中有了那把蓝色的小花伞,会让人在瞬间滋生很多美丽的遐想。那或许是深山里某个村庄一位妩媚女人的伞,可以想象此刻骑在马背上的男人昨夜在那个女人处的风流浪漫,女人才会在送他走时,把蓝色小花雨伞给他。撑着那把在小雨中随着马蹄声起伏的蓝色小花伞,行走都诗意化了。    
    我是被歌声拉出关于蓝色小花伞的遐想的。那个戴顶毡帽喜欢将自制的铜烟杆含在嘴里的小伙子唱起了歌:听说在那遥远的天边,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姑娘你为何忧伤……    
    山林里很静,云雾凝固了,成一条条洁白的玉带,环绕在青翠的松树林里、对面的山腰间、前方的一块巨石前。此刻飘逸缭绕的是没有任何装饰只有马铃声伴奏的歌声,声音很宏亮,有一份真情,有一种质感,能够把内心里所有的情感都调动起来,去想象歌声里的那位在天边忧伤的姑娘……    
    后来,歌声停了,小伙子往铜制烟杆里装了一些烟丝,划一根火柴,点燃后深深吸了几口,烟雾顿然就让他的一只眼成了一条缝,溢出的忧郁就更加浓厚了。


沿着最后的马帮路走去沿着最后的马帮路走去(2)

    好几次,我都想问他结婚没有,但都没问出口。哈日说过,在木里的许多村庄,都还流行着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制,他们对情感都是比较敏感的,一般都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的情感生活。在木里这些深山里只有狭窄而艰难的马帮小路的村庄,他们的情感真挚而热烈,只是他们这种赶着马四处游走的方式会多多少少让那份情感有了一份忧郁。    
    小路上只有马铃声了,我和小罗骑在了马背上,键哥走在后面,哈日走在中间,两个马脚子走在一前一后。    
    键哥从后面小跑着到哈日身边,突然说道:你上辈子是神仙吧。    
    随着键哥的话,再看此刻的哈日,神仙的感觉油然而生。哈日并没有因为键哥的问话而改变一丝行走的方式,他戴着一顶黑色的太阳帽,低着头,双手背在身后,默默地行走在小雨里,每一步都走得悠闲自在,心思仿佛在那些飘逸的云雾之间。我几次叫哈日骑马,他都摇摇头说:走走再骑。我们行走的路很危险,一直在陡峭的山腰间行走,下面是滚滚的水洛河,路面狭窄而有一些石子,甚至还有一些松散的地方,稍不留意,就会打滑。一些石子便一路磕磕碰碰地坠落到水洛河中,根本看不清石子在河中击起的波澜,便无影无踪了。    
    头发卷曲的马脚子说过,这些路上,有过连人带马掉进水洛河的。    
    第一次走这些路的人或许都会心怀一份担忧,但哈日绝对没有担忧,他说他当公安的时候几乎跑遍了木里,可就是没有走过这条马帮路。    
    哈日走得悠闲自在,与身边的那些飘逸的云雾、小雨中青翠的松林、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巨石以及动听的歌声结合起来,他就成了神仙,他的心境就是神仙的心境。    
    然而,面对键哥的问话,哈日沉默了一阵说:我上辈子是土匪。    
    马帮路上很多山头都有碉楼残垣,不需要细细地去研究每一个故事,在它们的面前站那么一些时候,它们所蕴涵的故事自然就会静静地进入心底。我们走过山头的那几处碉楼残垣后,全是下坡,路又陡又险又长,我走得很小心,还是滑了长长一截,好在没伤到脚。半小时后,走进了山脚的小村庄——甲区,一个蒙古族聚居村。    
    甲区村庄都是独家独户,石板房。院子都是用石头垒起来的,不高,站在院外就可以看见院子里的一切。每个院子里都有一个晒粮食的高大木架,堆着一些柴火,还有一些家畜,偶尔有一位老人坐在院子里的屋檐下用混浊的眼神望着某一个地方发呆,会被突然响起的马铃声惊醒,目光就一直跟随着那些马走很远很远……    
    甲区村庄的那条通往水洛河的路全是泥泞,深一脚浅一脚的,鞋底积了厚厚一层混杂了很多东西的泥土,有穿行了几十年或几百年的马帮留下的脚印,有甲区村庄祖祖辈辈留下的脚印,有那些四处奔跑的家畜的脚印。    
    在那条泥泞小路上行走感觉就有些厚重,键哥是想用相机记录下那份厚重的,在选好角度、还没来得及按下快门的时候,突然被后面走上来的一匹不解风情的马挤了一下,一只脚顿然悬空,身体完全倾斜,下面是深深的峡谷,峡谷下面是滚滚水洛河。走在后面的我发出了一声尖叫,哈日则大声喊着:小心!    
    键哥反应很快,在重心完全脱离了地面的那一瞬间抓住了那匹马的缰绳,行走的马又将他拉回了地面。键哥深深喘了口气,哈日走到他面前说:一定要记着,安全第一,照相第二,这个季节还算好,如果是雨季,滑得要命,有可能连人带马滑进万丈深渊。    
    哈日说完继续往前走,键哥还站在原地,静静地望着下面峡谷中的水洛河。我走到了键哥旁边,什么也没说,只想陪着他静静地站一会儿。下面滚滚水洛河让人感觉有些头晕,滔滔水声却又延续着的马帮路上关于生命的一些凄美传说,静默的对视让头晕状态显得极其微不足道了。    
    键哥说:回去后,别告诉你嫂子。    
    我说:好。    
    我们没有在甲区停留,戴毡帽的小伙子说:回来的时候要在这住一夜,这里的女孩唱歌很好听。    
    在那头健壮的黑色头马的带领下,穿过甲区村的泥泞小路,我们直接来到了水洛河边。马脚子说:要在河边吃了午饭再走,过了河,前面全是山路,没有水源。


沿着最后的马帮路走去沿着最后的马帮路走去(3)

    在水洛河上那座很有些年代了的铁索桥旁边的石滩上,两位马脚子熟练地卸下了马背上的行李和食物,六匹马沿着河滩峡谷往上跑去,峡谷上方有些杂草,它们一定是那里的常客了。    
    哈日寻了些柴生起了火堆。两位马脚子便忙着打酥油茶和做饭。小罗在河边打水,键哥拿着相机走过了那座桥,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拍着我们午餐临时的营地,或许还会拍摄下那个差点让他坠落的峡谷。键哥拍摄了几张后,便坐在桥对面的一块大石上,默默地望着峡谷上方绿树掩映中的小村庄。没有人去打扰键哥,哈日守着那个火堆,将火烧得很旺,小罗跑上跑下地洗着食物,头发卷曲的马脚子在打酥油茶,戴毡帽的小伙子在周围寻着柴火,而我坐在桥下的一块石上用文字简单记录着今天行走的感受。    
    键哥突然就激动地冲着这边吼着:嗨,你好!    
    我们全部望着键哥,只见他站起了身,向峡谷的上方挥舞着手中的太阳帽,兴奋地连续大声吼着:嗨,你好!    
    我们又全部抬起头望着峡谷上方,什么也没看见,只有那几匹马在悠闲地吃着草。    
    我们再次望着键哥,他将相机挂在了胸前,手舞足蹈地喊着:嗨,对面的女孩,唱首歌好不好。    
    对面依然没有回音,键哥吼着:要不,我们一人唱一首好不好,我先唱,我唱了你就唱。    
    键哥唱起了歌: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这里的世界真精彩,不要对我不理不睬……    
    键哥手舞足蹈着,使劲挥舞着手中的太阳帽,歌声尽管有些走调,却含着一份真情。我们全部被键哥的歌声深深感染,那位爱唱歌的马脚子放下手中的柴火说道:我过去看看。    
    我也跟着过去了,走到桥上,就听见了峡谷上方传来了一位女孩优美动听的歌声,是用藏语唱的,听不懂内容,旋律很美。    
    我走到了河对岸,抬头望过去:在峡谷的左上方,一个低矮的院子里,一位身着红色上衣手中挥舞着红丝巾的女孩,依偎在一棵枝干弯曲枝叶茂密的老树下,旁边有一个比她矮一些的男孩。看不清那位女孩的脸,看不清女孩是长发还是短发,能看得清楚的就是那身红和那条飘飞的红丝巾。    
    又是一身红,又是红丝巾,情不自禁地就会想起卓玛,情不自禁地就会将木里的女孩定格为戴着或挥舞着红丝巾穿着红衣服的娇艳模样。木里最富饶的是绿的山绿的树绿的水,而木里最动人的便是绿意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