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百姓生活-姚淦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老子与百姓生活-姚淦铭-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材料,很有启发。 

  据说美国有这样一位农场主,他种的农作物每年都获得当地农会竞赛的最高荣誉奖,而他获奖后必定把自己所获奖的最佳的品种分给他的邻居们。 

  大家觉得不理解,难道他不怕别人获得了他的种子,在下一次的比赛中超过他? 

  这位农场主看出大家的疑问,做了一次非常感动人的解释。他讲了道理: 

  〃我无法避免,因风吹而使邻居的花粉飘到我的田里。倘若我不将好的种子分享给每个邻人,那么飘过来的花粉不好,也必然会使我的田地产出不好的品种,惟有在我周围的品种都是好的,才能保证我的田里产出最好的品种。而我在得奖之后,不会就此松懈偷懒,坐享其成,仍然继续努力研究改良,因此我能继续不断地获得最高荣誉,因为当别人赶上我去年的水准时,我早已又往前迈了一大步。所以我从来不担心别人超越我。相反,若有人超越我,将带给我精益求精的动力,让我追求更大的进步空间。〃(《读者》2003年23期) 

  我觉得这个农场主的竞争,已经不是个竞争的技术问题、智慧问题了,他已经上升为一种感动人的很高的精神境界层面了。这和老子说的就很相象,我们可以联系起来加以阐说。 

  我们就依照现代市场竞争理念来分析一下: 

  第一个竞争理念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优者生存,劣者淘汰。那么这个农场主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个农场主当然也处在竞争中,而且他当然是适者、优者、生存者,而且是优秀的适者、优者、生存者。可贵的是,他不去挤压别人,一定要把别人挤垮压垮,而是尽管我是适者、优者,你是不适者、不优者,我却要你也转变为一个适者、优者、生存者。这就是境界了。这里有老子所说的〃不争之德〃。(第68章) 

  第二个竞争理念是,最小的耗费,获取最大的利益。这叫〃最小最大〃理念。我们看,这个农场主不就是这样?他把自己的好种子送给别人,对他来说这是一种很小的,或者说是最小的耗费,但是第二年别人种得好,花粉好,这些花粉飘到他的田地,不是让他自己的农作物获得最大的利益?不是可以获得更大的丰收?这里真如老子说的〃夫唯不争,故无尤〃。(第8章)无尤,就是无过失。如果设想一下,在竞争中你不关心别人,那么别人也不会关心你,还可能捣蛋、破坏,那不就是有〃尤〃了? 

  第三个竞争理念是,要公平又合法。那个农场主在竞争中做得很好,合法是当然的,不用说了,就说那个公平,不仅做得很好,而且有境界。这怎么说?因为农场主的竞争有高层次的公平,就是我不是每年就像一个九段棋手,跟一个三段棋手来比赛,这没有意思了。我把好的种子给你,帮助你,然后提高你的水平,明年我们就在差不多的水准上竞争,这不是更高层次的公平合理吗?这种竞争不是生存竞争了,而是变成了一种生产与生活的艺术性的竞争了!这也符合了老子说的〃无为无不为〃了。 

  第四个竞争理念是,要有时间观念,效能观念。这个农场主,太懂得这一点了,他把好种子给别人,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去取得最好的效能。比如他的作物可以在第二年就获得别人田里飘来的最好的花粉,另外人家的进步逼着他加快自己研究开发的速度。这不是智慧的时间观念,效能观念吗?这就是老子说的〃无执故无失〃。(第64章)无执,就是不执泥、局限、斤斤计较于一己之身、一己之私、一己之欲、一己之利益,那么就会无过失。 

  第五个竞争理念是,信息就是资源,就是竞争的资源。当下国外普遍流行这样的观点,谁控制着信息就掌握了命运,失去了信息就失去了主动。这个农场主,表面上做得太傻了,你把自己的信息给了别人,你不是失去了主动了吗?不!农场主对这一点是太智慧了,我把自己的好种子送给邻居们,我确实是把信息都给了你们,但是你们都去用这些种子,你们在使用过程中以及最后结果,可以反馈给我许许多多的信息,这是我一个人实验种植所得不到的,那么就会给我进一步研究、改进、提高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我给你们信息资源,但是你们也给了我信息资源,而且给了我更多更广泛的信息资源。这不是大智慧?这就是老子说的〃不争而善胜〃。(第73章) 

  这个外国的农场主人,大概也不知道老子的理念,但是却和老子的理念相吻合,这本身说明老子哲学为什么受到世界上的欢迎,就是因为在人心、人事的〃道〃中有相同相通的地方。 

  现在我们的竞争只看到〃优生劣汰〃、〃你死我活〃、〃残酷竞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今天还有说〃快鱼吃慢鱼,慢鱼吃更慢的鱼〃等等,充满着硝烟味。但是竞争中不要忘了,我们还有个走共同富裕的目标啊!而在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就还可以看到〃竞争〃中的和谐,和谐中的〃竞争〃,这也就是老子期望的〃使民不争〃(第3章)的理想境界。 

  有时我会遐思,亚当·斯密(1723-1790)是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他的《国富论》是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部巨著,他提出的著名的〃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论断一直到今天还挂在现代人的口上。确实这种理念下的自由竞争,使得英国经济在当时飞速发展,但是斯密所向往的利己主义与经济规律自发作用相结合的社会秩序也没有看到。后来就有李嘉图、马歇尔等,一直到凯恩斯、熊彼特等等经济学家,他们不断地修正推进市场经济的理论,已经很成熟了,有许多宝贵的智慧、经验与教训,是珍贵的人类共同的财产。我想,如果他们读过老子的书,不知道心灵上会产生什么碰撞,发生怎样的对话,一定会精彩纷呈的,不过,这当然是一个无解的玄想罢了! 
 
第49节:心灵淳朴 
作者: 姚淦铭 
 
  第十三讲老子智慧与交往的心灵淳朴 

  最近从媒体听到,有一个小学毕业生给同学的留言,令我深思。这么写着:〃祝你以后开宝马,住洋楼,吃海鲜,娶美女,包二奶,夜夜做新郎!〃诸位想一想啊,这是什么话呀?什么味道啊!我还从媒体中听到这样的事,有一个城市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认为在当今社会做老实人吃亏吗?统计下来竟然有90%以上的学生认为做老实人吃亏。这也再度发人深省。对于这两个具体问题大家都会作出评判,不用我多说。我从总体上想到一个问题,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无论是青少年还是其他人群,都有个心灵向度的问题。老子在这方面有许多的教诲与智慧,我就来谈谈心灵向度中的淳厚朴实的问题,这在人际交往中很重要。 

  处厚不居薄 

  我们可以先来自己测试一下,在现实生活的人际交往中,对于下面的问题,你选择的是愿意还是不愿意: 

  你愿意与不诚实的人交朋友吗? 

  你愿意跟没有信用的人作生意吗? 

  你愿意在一个无赖的老板下面干活吗? 

  你愿意娶一个不忠诚的老婆吗? 

  你愿意嫁给一个骗子吗? 

  你愿意你的父母是一个不清不白的人吗? 

  你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变得像痞子一样? 

  一个正直的人大约都会毫不犹豫地说:谁愿意啊?谁都不愿意,除非是另类的人群! 

  确实这是古往今来、古今中外一代又一代人心、人性、人道的取舍、选择、向背,是人类集体的正面选项。 

  当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人是最复杂的,所以也有负面的选择,比如曹操有句话大家都很熟悉:〃宁可我负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负我。〃 

  那么老子怎么说的?老子说:〃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第38章)什么叫处其厚?河上公注释:〃'处其厚'者,处身于敦朴。〃老子说的是,在人际关系中大丈夫要处在敦厚、忠厚、淳厚中,而不要浇薄,也就是不要居处在薄处。这薄处就是不讲信用,不诚心,不厚道。 

  有人会说了,这是对大丈夫来说的,而不是对于小人、小丈夫而言的,我可算不上是一个大丈夫,这话对我有用吗?其实,如果我们细细想想,谁活着不想活得像个人样啊,谁不希望做一个大丈夫、伟丈夫啊!那么什么叫大丈夫?我们来看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照孟子的说法,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的男子就是一个大丈夫,所以我们常连着说〃男子汉大丈夫〃。我们要活得像个人样,要人生成功,不就是要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吗?那么老子的话对我们不是很有用吗? 

  再看《韩非子》于此句子中的〃大丈夫〃的解释,他认为此〃谓其智之大者〃。我觉得解释的很有针对性,大智慧的人有的是智慧,他完全可以玩弄他的高人一筹的智慧,可以蒙人家,可以骗人家,但他选择的不是投机取巧,不是尔虞我诈,而是〃处其厚,不居其薄〃。大智大慧的人尚且如此,那么我们小智慧的人、少智慧的人不就更应该有正确选择了吗? 

  既然如此,我们就得在人际交往中听听老子的教诲,〃处其厚,不居其薄〃,那么就算不是大丈夫的人,遵循此道而行,也可以改变自己,重新雕塑自我,获得成功的。 

  如果联系到上面所说的选项,我们可以又一次真切地体会到,老子在人际交往中〃处厚不居薄〃的哲理、智慧,就是从最普遍的现实生活、百姓的智慧中抽取出来,升华出来的。 

  有人对此要说〃不〃了,在人际交往中,特别现在这样的市场经济情况下,〃处其厚,不居薄〃真的行得通吗?不,不,不!你看,几千年来中国的商业文化不就总结出这样的名言吗?这说是:〃无商不奸!〃你做个商人,你要做个大商人你就得不讲忠厚、淳厚,就是你不奸就发不了财,更发不了大财。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这只是对奸商的概括,真正的大商家不是这样的,正直的人也不会这样。 

  今天大家都知道香港巨商和财富化身的李嘉诚。他是曾经连续6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连续8年雄踞港商首席的〃超人〃。他学历很低,甚至连小学都没有读完,而且开始的时候手头没有资金,社会上没有地位,但是他获得了神话般的成功。许多人特别是经商的人都希望从他那里学到他的成功之道。我想,他的成功之道值得研究,而其中有一点就是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灵修炼,这在他名字上就体现出来了,一个是〃诚〃字,一个是〃嘉〃字,合起来就是真诚可嘉,精诚可嘉,这是获取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从小他母亲就教导他学会做人,要遵循古训,以后他是自觉地锤炼自我的人格。 

  我读到李嘉诚说过的一段话,觉得讲得很好,可以作为解读老子智慧的一个例证。李嘉诚说: 

  在我小的时候,母亲就教育我,要学会给予,学会诚实守信,对朋友讲信义。现在做生意,资金即使高出资产的几十倍也不够,生意是靠别人给你的,世间每个人都是精明的,要学会和别人沟通,让别人喜欢你。世界经济全球化,牵一发而动全局,金融风暴经常发生,要经常提防,信义是最重要的,所以,现在也是一样,信义二字是与人交往的准则。遵守信义可以受益终生。因此我经常教导儿子要遵守信义。 

  李嘉诚讲得很深刻,这是因为他长时间地认真观察过、实践过、检验过、思考过,受益过。他讲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商家的人际关系,是老子所提倡的〃处其厚,不居其薄〃的很有说服力的现代注解。 

  一是,你要和别人做生意,李嘉诚点醒得很透彻,〃生意是靠别人给你的〃,那就是你得依靠别人啊!这就是说有个很重要的交往问题!你要让别人把生意给你,你就得好好对待别人!你就〃要学会和别人沟通,让别人喜欢你〃。否则,凭什么人家要把生意给你? 

  二是,李嘉诚又点醒得极其到位,〃世间每个人都是精明的〃。是啊,你千万不要以为在人际交往中只有自己聪明、精明、高明。你错了!只要没有精神疾病,虽然智商上有些高低,但是人人都不傻,而生意人更是精明得很!因此,你骗人行不通,你使坏也行不通,你做奸商最终也行不通!那么倒不如你就如李嘉诚说的那样去做:〃遵守信义〃! 

  三是,李嘉诚具有大商家的战略眼光,他看到〃世界经济全球化〃,〃看到金融风暴经常发生,要经常提防〃,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要靠信义。正如他说的〃要经常提防,信义是最重要的〃。这一点更深刻,说明变化的是商业,但不变的是人际交往中的诚信,不一样的商业,却是一样的诚信,一样的正是老子所说的〃处其厚,不居其薄〃! 
第50节:处实不居华 
作者: 姚淦铭 
 
  四是,这一套理念,有的是李嘉诚的母亲从小灌输给他的,而李嘉诚又因这些理念受益终生,现在他又灌输给他的两个儿子。他很注意对儿子的教育,除了要艰苦朴素,还要他们树立自己事业上的信誉,恪守承诺,而且要儿子为别人着想,不贪图小利,勤劳肯干,诚实奉献。在他们的家庭里,这一理念已经传递了三代人! 

  所以大家再回过头来想想,老子的话是有深刻道理的,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处实不居华 

  老子教导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处厚不居薄,还教导我们要处实不居华。 

  我读到过这样一个材料,印象很深刻,老是忘不了,这里面有好多值得回味的地方,可以用来解读老子的理念。 

  我们先来想象一下,英国的黛安娜是人人都知道的著名人物,她第一次被查尔斯王子邀请到皇宫里去吃饭,你想会怎样招待她呢? 

  不知道大家怎么想,就我来想象的话,那一定是极其隆重的,比如用的是高档的餐具,吃的是少见的美味佳肴,饮的是收藏了很久很远的陈酿美酒。这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