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百姓生活-姚淦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老子与百姓生活-姚淦铭-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赤子其人 

  如果把这后面的每个字联起来读,就是〃从文让人〃,沈从文有不折不从的性格,有灿烂得像星星北斗一样的创作,而且他慈祥又谦让,是一位赤子。我们知道老子就提倡做人要像赤子,对于人际关系主张要慈爱,要谦让,要〃不争〃,这些都可以在沈从文那里看到。而那正面的4句话,是教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去认识人的,就是我们在前面讲座中说到的〃识人〃问题。 

  这是文人的例子,确实值得分析一下的。今天的文人也是竞争得不得了,不妨看看沈从文的人际关系中的智慧。 

  他生在湘西凤凰城,这是靠近贵州的一座小城,十五、六岁(1917年)就当兵了,大约有5年的时间,这给他的人际交往有很不同于一般人的历练。有意思的是,他这么小年纪当兵,没有沾染上旧军队中兵油子的气味,相反学到了很多人际交往的东西。二十岁(1922年)他到北京求学,从此走上文学的道路。他说自己大概有两年,是穿单衣过冬的,气温是零下二十几度,算是个考验。因为大家欣赏〃这个气概,凤凰人嘛,我又在军队里混了五年,什么都不在乎,冬天穿单衣,也不觉得寒伧。北京还有个好处,习惯朴实,所以我这个穷学生,很快就同清华的、北大的、燕大的、农大的一些人熟了,遇到困难,得他们帮助,有时候就到人家那里吃饭,这,大概也得力于那个'不在乎''无所谓'〃(《在湖南吉首大学的讲演》)。以后的20多年中,他创作了《边城》、《湘行散记》等一系列文学精品,使他在文学上赢得了很大的成功,获得了很大的名声。 

  近现代文坛的论争很多,沈从文有他自己的见解,但是他〃不争〃,他喜欢〃清静〃,而采取了超然的态度,常显示自己不加入的态度。他遭到过很多的批判,有许多是不公平的,但是他不放在心上,这大概就是那种〃不在乎〃〃无所谓〃起了作用。 

  最后他主动地由〃不争〃走向退出,最后放弃了自己心爱的文学,今天说〃出局〃了。解放后,20世纪50年代初,到革命大学学习,又到四川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后来在历史博物馆管理文物,书写目录、标签等。后来〃文革〃中他自然被打倒,下放。70年代末,调到历史研究所,继续搞中国古代服饰史以及其他文物的研究。 

  大家可以想一想,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又正当四、五十岁壮年的创作颠峰时候,却被迫放弃了文学,来到了历史博物馆,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最普通不过的小职员,如果轮到的是自己,你受得了吗?不要鸣冤叫屈吗?不会牢骚满腹吗? 

  沈从文胸中自有大智慧!你看,近现代文坛的论争很多,很剧烈,沈从文有他自己的见解,他〃不争〃…〃为图清静〃而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他遭到过很多的批判,包括自己的朋友、战友等,有一些是有道理的,也有许多是不公正的,但是他不放在心上,而且他主动地由〃不争〃走向退出,最后放弃自己心爱的文学。 

  沈从文有这样的文学造诣却转而去搞考古文物的研究,很多人都为他可惜,但是他却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不能适应新的要求,要求不同了,所以我就转到研究历史文物方面〃,〃因为在新的要求下,写小说有的是新手,年轻的、生活经验丰富、思想很好的少壮,能够填补这个空缺,写得肯定比我更好〃(《在美国大学的讲演》)。这可以看到是他〃不争〃的心态的大概情况,而且他深深懂得〃不争〃未必不是好事,〃争〃未必就是好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其实不要说在国内,就是在日本、美国的许多朋友都为他惋惜。1980年78岁的沈从文在美国一所大学讲演时,说了一段话,很有启示意义,他说:〃我并不因为社会变动而丧气。社会的变动是必然的现象。我们中国有句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中国近30年的剧烈变动情况中,我许多很好很有成就的旧同行,老同事,都来不及适应这个环境中的新变化变成了古人。我现在居然能在这里很快乐地和各位谈谈这些事情,证明我在适应环境上,至少做了一个健康的选择,并不是消极地退隐。特别是国家变动大,社会变动过程太激烈了,许多人在运动当中都牺牲后,就更需要有人更顽强坚持工作,才能够保留下一点东西。〃 

  如果我们深入地解读一下,那么沈从文是充满着智慧的,而且与老子的理念是很契合的。 

  他不和别人争,在别人与他争时,他既能看清〃争〃的社会情势,又能认识对方,看清对方,还能认识自我。他选择的是不争…退出…退得远远的…以至一直退到你不想和我争了。这是他的〃不争〃中的一条智慧路径。 

  他有两条〃不争〃的智慧路径,还有一条路径,是我退出与你的争,我却选择另外一条成功的道路,这就是:我退出争…我转移…我另外开辟一条你不和我争、我不和你争的道路…我和我自己争…我重新取得成功…在不和你的争中取得成功! 

  沈从文这样说过:按照社会习惯来说,一个人进了历史博物馆,就等于说他本身已成为历史,也就是说等于报废了。但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机会,可以具体地把六千年的中华文物,劳动人民的创造成果,有条理有系统地看一个遍。从个人来说,我去搞考古似乎比较可惜,因为我在写作上有了底子;但从国家来说,我的转业却是有益而不是什么损失,因为我在试探进行研究的方法,还没有人做过。 

  有意思的是,反过来再看看那些当年参与〃争〃的人,或者说那些当年〃争〃了、又〃胜〃了的人,好多人后来又怎么样呢?后来又有多少可以留下来的成果呢?这一点大家都有数。而当年〃不争〃的沈从文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敬重,因为他以他的文学、他的考古学、他的人格、他的智慧,赢得了最后人生竞争中的胜利! 
 
第47节:健康的选择 
作者: 姚淦铭 
 
  沈从文在激烈的人际关系的〃竞争〃中采取〃不争〃的这两条智慧之路径是值得我们好好体味的。这里还有一个用语值得提示一下,就是沈从文把自己的这种选择称为〃做了一个健康的选择〃。为什么叫〃健康的选择〃? 

  这就是沈从文的智者之言,我们演绎一下其中的深意: 

  一是,〃竞争〃、〃争〃、〃斗〃超过一定的程度往往会不断地升级,从而使得人失去理智,人一旦失去理智,那还叫健康吗?不!那是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康,从而还会带来生理不健康。沈从文对于近代、现代文坛上的那些〃争〃与〃斗〃,他看得太多了,他是身历其中的过来人,明察得很。再说沈从文看到,在那些〃争〃与〃斗〃中有人升了官,有人升官了再跌下来,跌得更惨,有人后悔,有人最后浪费了人生宝贵的时间等等,不一而足。各位如果再转向当下商场上的、情场上、职场上等等,不也经常看到在〃竞争〃、〃争〃、〃斗〃中出现许多不健康的情况吗? 

  二是,沈从文的选择不仅避开了人家对他的进一步的迫害,使他最后得以长寿,而且做出了新的成绩,这不是〃健康的选择〃吗?这是在心理健康、人格健康、生理健康下的一个选择,他选择对了!他成功了! 

  不争而善胜 

  老子讲究〃不争〃,但他不是让你在竞争中失败,而是让你了解、运用、掌握这道道,从而正如他说的〃不争而善胜!〃老子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第73章),河上公注:〃,宽也。〃有些本子作〃坦〃字。这是说,天道不争而善得胜,不言说而善得呼应,不召唤而自来归趋,宽坦的样子而善谋划。老子还说过:〃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第22章) 

  这就是老子一贯的理念,效法道、效法天道,也就是效法自然的规律法则,从而〃不争而善胜〃。其次,他教你〃曲则全〃等智慧,用由曲而全、以柔克刚等等理念与方法来处置竞争。这是一种竞争的高级智慧。 

  上面沈从文的例子也解读到了一部分,再来看一个普通人的例子,虽然这个人不一定读过老子的书,但是却是与老子的理念暗合了。这也说明老子的智慧是从生活中抽取出来的,又可以回过来指导实际的生活。 

  清代有一个叫钱泳的,写过一本书《履园丛话》,中间讲到这样一件事情,我读了以后再也忘不了了,好有哲理啊! 

  当年北京城里有一个很出名的裁缝,就是成衣匠,他替人家做衣服很有意思,但是好麻烦啊,所有的细节都要了解。 

  他先要仔仔细细地看做衣服人的相貌,量量尺寸,这当然是要做的事情。 

  但是接下来还要问年龄,这就使人感到奇怪了。要是在今天,年龄是人的隐私,你一个裁缝问什么呀?特别我们的女性,现在有句话,千问万问,不能问女人的年龄! 

  这裁缝还不够,还要追问你的性情怎么样子。这就使得人更奇怪了,问人的性情、性格干什么啊?你这个裁缝太啰嗦了,你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啊? 

  可是,这还不够,如果他从询问中知道你是举人,那么他又要缠住不放,连什么时候中的举人都要打听得清清楚楚。裁缝你烦不烦啊? 

  人们都觉得奇怪,而且讨厌这样的询问,可是又想不通啊,就问他了,这是为什么啊? 

  裁缝说:〃胖的人,腰要宽;瘦的人,腰要窄。〃 

  这算什么话呀?这叫套话、空话,裁缝这话,谁不知道啊!这不稀罕,这个道理人人明白。 

  但是裁缝又慢慢地说:性子急的人或年纪小的人,衣服要短一点;性子慢的人或年纪大的人,衣服就要长一点。 

  听到这里,我想:妙!好一个厉害的裁缝!他往深里说道理了。这就是他为什么要问年龄、性情了。大家想想看,性子急的人做事风风火火的,还有那天真活泼的孩子、青少年,喜欢动。他们的衣服太长了行动不方便,说不定还要摔跤呢。至于不好动、年龄大些的人,衣服就可以长一些,很得体。你说这个裁缝不厉害吗! 

  裁缝又慢慢地接着说:若是举人,年少中举人的,大都性情骄傲,走起路来挺胸凸肚,所以衣服要做得前面长,后面短。如果是年老中举人的,大都意气消沉,走起路来弯腰曲背,所以衣服要做得前面短,后面长。 

  听到这里,我想:妙,太妙了!这个裁缝太高明了,太哲学了!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智慧啊,就是道道啊!他不仅是量体裁衣,而且是综合考虑了这么多的要素来裁衣,这不就是他的智慧、哲学? 

  我们可以想想,当年在京城里裁缝还会少吗?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的好裁缝也肯定不少啊,要在京城里立住脚可不容易啊,裁缝们都在那里竞争啊!但是看来,这位裁缝在竞争中自有高招。从那篇文章中我们没有看到,他这样子去搞竞争:比如耍手腕,拉客户,压低价钱,偷工减料,做伪劣产品,炒作广告等等。这些挖空心思的竞争手段,古人也不是没有,而今天大家更是看惯听惯的商家竞争手段了。他是〃竞争〃中〃不争〃,他是和自己〃争〃。他练内功,提高服务质量,顾客至上,质量至上。这样他自然会有好口碑,为他做广告,生意不就源源不断地来了! 

  我想有这样的裁缝,如果要在当年,各位也许都会愿意找他去做衣服的吧。特别我们的女性,再怎么问你年龄,你一定不嫌烦恼,因为这个裁缝一定掌握你的心理,裁出来的衣服显得比你的实际年龄更年轻。我们幽默一下,这叫〃衣服年龄〃啊! 

  我们再来看一个外国的经商例子,是如何不争而胜的。美国有位〃面包女王〃,原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这位妇女叫凯瑟琳·克拉克,开了一个家庭小面包店,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后来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企业。她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不是千方百计地怎样去挤垮人家,而是想办法提高自我的竞争能力,从而胜之。她是怎么做的?她当初开店的原则是〃诚实不欺〃,专门销售〃最新鲜的食品〃。这就是她非常朴实的〃广告〃。她每天在面包上注明生产日期,公开宣布决不卖超过三天的面包,若有人发现出售有超过三天的面包,当众奖励一千美元,结果生意越来越兴隆。有一年那个地方遭受大水灾,面包缺货,该店连日加班生产,但是有的地方洪水阻隔和路途遥远,有些面包运到目的地已经过了期限。按照该店的宗旨,凡是超过三天的面包,绝对不能出售,凯瑟琳就派人把超期的面包拉回来销毁。然而途中饥饿的人们围上来非要买不可。押货员就是不肯,说〃我们老板规定太严了,如果明知面包过期而卖给顾客,一律开除〃。所以他坚持不卖。人们责骂押货员是个大笨蛋,有钱不赚。这件事恰好被过路的记者碰上了,当即拍下了照片,一经宣传,凯瑟琳信誉大增,面包销售与日俱增。几个月后,面包制作设备扩大6倍,后来变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企业,每年的营业额由2。3万美元猛增到400万美元,凯瑟琳成了人们交口称赞的〃面包女王〃了(参见《方法》1995年2期文)。以信用去赢得顾客的信赖,用爱心去关怀顾客食品的新鲜,就用这种〃不争〃的方法去〃善胜〃。 
 
第48节:市场竞争理念 
作者: 姚淦铭 
 
  老子智慧与当下市场竞争理念 

  我们一些中年、老年人都知道当初计划经济是怎么一种情况,也知道了没有竞争,经济很难发展,国家也很难富强,当今的市场经济就是遵循竞争的原则,竞争是主旋律。那么,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说老子〃竞争〃中的〃不争〃的理念,是否可以和现代的市场竞争理念来做某些对话呢?我们也来解读演绎一下。 

  今天关于现代市场竞争的理念学者有许多研究,比如有这样一些理念:优者生存,劣者淘汰;收益的〃最大最小〃原则;公平合法的原则;时效性原则;信息性原则等等。我们先来解读这样一个故事。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