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直解+憨山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直解+憨山大-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明 憨山大師 釋德清 譯

  此經以單法為名,一真法界如來藏心為體,以圓照覺相為宗,以離妄證真為用,以一乘圓頓為教相。
  以單法為名者,論云所言法者,謂眾生心。圓覺二字,直指一心以為法体。此有多稱,亦名大圓滿覺,亦名妙覺明心,亦名一真法界,亦云如來藏清淨真心。楞伽云寂滅一心,即起信所言一法界大總相法門。体稱雖多,總是圓覺妙心。唯此一心,乃十法界凡圣迷悟依正因果之本。為諸佛之本源,號為法身;為眾生之心地故名佛性。一切諸法,皆依此心建立,故單以法為名。其大方廣乃此心法所具体相用三大之義。然大即体大,謂此一心包法界而有余,擴大虛而無外。橫該豎遍大而無外故名大也。方即相大,又方訓法也,謂此一心為眾生之佛性,以有此性軌別,一聞佛性便能生解。長劫輪回持而不失。故曰軌生物解任持自性。以無相真心而為有相之法則,故方為相大也。廣即用大,以稱此心体周遍無遺,無剎不現,無物不周,故為用大也。以此法義圓備一心,以此經中直指此心,為生佛迷悟修証之本。故云單法為名也。修多羅是梵語,此云契經。以凡是佛所說之經,通名契經,謂是契理契机之教。但應机有大小,為小乘人說者名不了義經,為大乘人說者,名了義經。謂顯了究竟之极談。以睿型ㄖ复私洝D私洸刂辛肆x之經,非不了義經也。上十字乃一經所詮之法義,下一經字乃別指當經能詮之文字也。一真法界如來藏心為体者,經云入於神通大光明藏。即如來藏清淨心体平等不二。故曰一真,又云如來法界性,究竟圓滿,是則名為因地法行。首稱大陀羅尼門,即一法界大總相法門体,為諸佛之因地,菩薩之行本,故以此為一經之体也。以圓照覺相為宗者,經云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故以為一經之宗也。離妄証真為用者,經云知是空華即無輪轉,又云知幻即離,離幻即覺。故以此為用也。一乘圓頓為教相者,以此經純談覺性,圓修三觀,頓証一心,雖列二十五輪,但是一心轉換,并無階級次第。故以圓頓為教相也。 然此五重乃天台釋經之軌則,攝盡全經之旨趣。故學者開卷了此,則思之過半矣。

初序分

  《如是我聞。一時,》
  此下至平等法會總名,証信序以諸經之首,皆有此序名為通序。以阿難請問佛遺命立言証法有所授也。如是我聞者謂阿難結集法藏時,口宣佛言,謂如是之法,我阿難從佛所聞,非臆說也。一時之言本無定指,但是佛与弟子机感會集之時,故凡經皆曰一時。
  《婆伽婆,》
  亦云薄伽梵。乃梵音楚夏耳,是佛之果號,此號從來不翻,以有多義故不翻。謂此一語具有六義 : 一、自在; 二、熾盛; 三、端嚴; 四、名稱; 五、吉祥; 六、尊貴,皆稱佛德。若翻一名則攝義不盡,故存梵語耳。此五不翻之一例也。此為說法主。
  《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嚴住持,》
  此說經處也。佛有三身謂法報化。所依土亦有三,謂寂光實報莊嚴及方便有余。法身佛依寂光土,報身佛依實報土,即彛崮欠鹱∪A藏土,与地上菩薩說華嚴化身。乃釋迦佛依人間臁缴嵝l精舍等處為人天等說三乘法今說經處。言大神通光明藏者,乃常寂光土,是法身所依,言三昧此云正定。正受者乃正定中受用意。顯此經乃法報同体之佛所說,正定正受乃自受法樂之處也。一切如來光嚴住持者,言法性土乃諸佛所証。常寂光土,以光為嚴,非余寶物莊嚴也。以此寂光乃法身之安宅,故云住持。即此說處依真便非他佛余處可比,顯法最殊胜也。
  《是諸眾生清淨覺地,》
  此言寂光乃生佛平等之實際。謂諸佛之安宅。即是眾生本有不迷之覺地。此顯真妄不二之真境也。
  《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
  此言寂光真境。乃諸佛眾生若身若心皆同寂滅平等之實際,此体深也。圓滿十方謂用廣,言其用圓滿含裹十方廣大無外也。不二隨順,文倒應云隨順不二,謂一切圣凡皆歸此中平等一際,故云隨順不二。
  《於不二境現諸淨土。》
  上不二境乃諸佛自受法樂之地也,以無身心之相,何有主伴之分。若無主伴,無說無示,則無說法之事矣。今言從不二境現諸淨土者,正顯從自受用現他受用土,乃為地上菩薩說自性法之報土。此中乃有說听,然此土中雖有說听,而如來尚在三昧未曾出定,何以有說。意顯此經乃法身如來所說之法,顯示離心意意識境界相,此正如來最胜清淨禪,殊非他經可比也,楞伽經中法身說法乃以法証佛,此經以處証佛。二經合觀良有深旨。此從來所未達者請深觀之。
  《與大菩薩摩訶薩十萬人俱,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辨音菩薩、淨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賢善首菩薩等而為上首,與諸眷屬皆入三昧,同住如來平等法會。》
  此標伴眾列上首之名也,十二大士舊解皆以三觀釋其名,然各具其德,似不必拘。言皆入三昧者,以佛乃即法身之報相,土即寂光之報土,況佛自入三昧說自性法,豈有听眾散心而可入耳,故必入三昧然后可同住此平等法會也。問曰主伴皆在三昧,則無听矣,將何以顯法耶,答曰此不思議之妙法也。昔空生巖中宴坐,天帝散花讚為善說般若。空生曰我實無說。天帝曰尊者以不說說,我以絕听听。如此說听是真般若。了此可信三昧中善說善听也。舊說菩薩既有啟請威儀,必有出入之文,或譯人略之。此說太拘,豈不聞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豈獨佛常在定而菩薩便不定耶。八地菩薩現三昧,樂意生身而度生,豈出定耶。若執必出定而有听受啟請,則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豈非菩薩之事,那因便及此,學者識之。
  《於是文殊師利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此經家敘置問法之威儀也
  《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來法眾,說於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及諸菩薩於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眾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
  此正陳請辭也。問有二意,一問如來因地發心,依何等法,修何等行,而得成佛。二問菩薩於大乘中已發清淨愿成佛度生之心,但不知如何用心修行,得正知見,不墮偏邪之病。若蒙開示,則使未來末世眾生有發大乘心者,即依今日所說而修,則不墮邪見矣。此雖為現在而問,其實多為未來之机,此悲愿之心也。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此敘置求法之懇找病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諮詢如來因地行法,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墮邪見,汝今諦聽,當位汝說。』
  此讚善問眨犜S說也。下同。
  《時文殊師利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此欣承法音冥心佇听也。下同此,以敘十二大士請法之儀。一一皆同其文。最整故不重釋。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此直示本起因地也。如來因地獨標圓覺一法,而為行本。然稱此圓覺為陀羅尼門者,梵語陀羅尼,此云總持。謂總一切法持無量義。以此圓覺為十法界大總相門,体一切圣凡依正迷悟因果,皆依此圓覺一心而為建立。以無一法而不具,故曰總;因果纖毫不失不壞,故曰持。一切圣凡無不由之,故稱為門。流出者即由此建立之義。然此覺体為諸佛之法身,為眾生本覺之心地,雖染而不染,故曰清淨。從來不妄不變,故稱真如。但以無明障蔽而不現諸佛如來於因地,依此本覺真心,發始覺之智,斷盡無明,始本合一,名究竟覺,為得菩提之果,還歸寂滅一心,名為圓寂,是稱涅槃。是知諸佛果德,皆依此圓覺一心建立,故云流出。然不獨佛果即菩薩因地,諸波羅密亦從此出,故云及也。以諸佛之因地,為菩薩之行本,故云教授,是故一切如來成佛本起之因地,更無別法,皆依此圓覺自性之光明,還照寂滅清淨之覺体相,即性体也。以此圓滿照徹無遺,則無明永斷,圓証法身,唯此一法而已,故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也。然圓朝即一心三觀之智,清淨覺相即一心三諦之体。全經但發明此一句而已。 問曰:此云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云云等,与首楞嚴云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等,語勢似同,義有何別。 答曰:語雖似同,義有少別。以此經直指覺体,為因地心。彼經以首楞嚴大定為成佛初心之方便。此体彼用,為不同耳。然所同者,彼經先以不生滅心為本修因,依之建立首楞嚴大定。然不生滅心即此覺体,彼首楞嚴定即此圓照清淨覺相。以此圓照,即彼大定。此中覺相,即彼不生滅心,攝用歸体,究竟無二,故皆為成佛之本。問曰:佛言圓覺陀羅尼門為如來本起之因地,又曰,清淨真如則為眾生不迷之佛性,又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則本無無明可斷也,忽曰永斷無明,方成佛道。則義不相蒙,敢問其旨。答曰:此義幽深,非麤心可擬。請試言之。然圓覺妙心,乃諸佛眾生平等無二之法身也。以法身流轉五道,名曰眾生,然清淨真如,乃諸佛之法身,眾生之佛性。良由最初一念無明,不覺迷此法身,而成五蘊幻妄之身心,則本有圓覺而為不迷之佛性,以煩惱不能染,故曰清淨;本來不妄不變,故曰真如。故清淨真如一語,直指眾生迷中之佛性也。以諸佛因地,同是眾生,但能依本覺之佛性,發起始覺之智,斷盡無明,始本合一,名得菩提,還証寂滅一心,故曰涅槃。是則諸佛菩提涅槃之果德,皆從迷返悟,修而後得,故曰永斷無明,方成佛道。然修斷之方,皆依圓覺自性之智光,還照寂滅清淨之心体,故曰圓照清淨覺相。以自性光明一照,則無明頓破,故曰永斷,此實成佛之秘訣,頓悟頓証之妙門。為如來因地之法行。此經直指一心圓頓之旨,故首揭於此,為一經之宗趣,語義幽深,非溩R可了,故特發之。
  《云何無明。》
  此徵釋無明之体。將顯圓照之功也,此徵下釋。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
  此釋無明之元也。謂眾生本有法身,元無生死,今因最初一念不覺之無明,迷本來之佛性,起貪嗔痴,造種種業,妄取六趣之生死,故云種種顛倒。雖在往來生死之中,而法身湛然不動,故如人迷方,而方實不轉也。所以迷者,以背法身,但認四大假合之幻身為己身。妄認攀緣六塵影子,妄想緣懀е臑檎嫘摹F┤绮∧浚娍罩腥A及第二月。病目喻無明,空華喻妄身,二月喻妄心,認妄失真,故云顛倒。
  《善男子,空實無華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華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
  此喻示無明之体也。謂法身本無身心之相。如空本無華。今妄認四大為身,如執空華為實有,由妄執故,不唯迷本法身,故云惑此虛空自性,亦復不知妄身從無明有,故云迷彼實華生處。由此顛倒故,有輪轉生死,此乃無明之体也。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如眾空華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此釋無明体空,以明生死本來不有也。以生死乃迷中之顛倒,如夢中事,覺後即空。以生本無生,故滅亦無滅,故如空華無定滅處。
  《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
  此的示頓悟妙門,以顯圓照之功,唯一知字也。謂諸佛因地修行,唯以圓覺自性光明,圓照自心寂滅之体,一念了知身心世界,如空中華,本來不有。則生死當下頓斷,以身心本空,故無可受生死者。此非造作而後無,特以本來自性元無故也。
  《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為淨覺隨順。》
  此遣能所對待之跡,以顯圓照平等,寂滅究竟,一心淨覺之智也。云彼知覺者,乃指上知是空華之知,即所謂圓照乃自性本有之智光,為能照之智。者字指所照之境,即清淨之覺相。如虛空乃喻所照之覺体。所謂清淨法身,猶若虛空謂此覺体,雖是本有,向被無明障蔽,從來不覺,今仗智光一照,則無明頓破,本体當下現前,則歷劫生死,一時頓斷,是所謂知是空華,即無輪轉,此特顯智照有功也。知虛空者,此者字乃指上能照之智,意謂初以智照惑,惑滅則智亦不存。然所照既寂,若存能照之知,猶是無明,故須遣之,故云知虛空者,即空華相,此則能所雙忘,寂照不二,到此唯有如智照体獨立,故云亦不可說無知覺性,直至心境兩忘,能所俱泯,故云有無俱遣。如此乃合寂滅一心,故云是則名為淨覺隨順,此文倒,應云隨順淨覺,即前云隨順不二。
  《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是則名為因地法行》
  此徵釋所照寂滅心体,重顯絕待真心,以示清淨覺相也。何故要重重遣拂能所耶,以寂滅心体,本來如虛空性,常住不動,此顯空也。謂今雖有身心生死,本來如空中花,以如來藏中無起滅故,不容有知見故。此顯假也。如者稱也,謂稱法界性,究竟圓滿周遍十方故。此顯中也,此實妙覺明心之實際,如來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