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道教- 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道人最初与方士同义。《汉书·京房传》和《五行志》记西汉京房易法云:〃道人始去,寒,涌水为灾。〃〃道人始去兹谓伤。〃诸家注皆云〃道人〃即〃有道术之人〃⑧《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注引《献帝起居法》亦记有道人及女巫歌讴击鼓下神事。王充《论衡·道虚》云:〃夫文挚,道人也,入水不濡,入火不爇。〃⑨此处道人即谓有仙道者。道教创立之后,道人一词曾专门指道士,见于东汉至西晋间道书。例如《太平经》和《老子想尔注》多处提到道人,即具此义。《妙真经》云:〃道人图生,盖不谋名。〃AB《老君家令经》云:〃道人百行当备,千善当著。〃AC亦均指道士。南北朝时代,乃以道人专指沙门,而区别于道士。唐以后,又以道人泛指道术之人,或指道士。宋元以降,常以〃某某道人〃为道士道号,如〃林间羽客樗栎道人〃等等。文人亦多取以为号,但以道人指道士更为常见。
黄冠黄冠一词始见于《礼记·郊特牲》指祭时所戴之冠。早期道教徒尚黄。《后汉书·滕抚传》载,汉顺帝末年,马勉反,〃皮冠黄衣,带玉印,称黄帝〃。AD《后汉书·皇甫嵩传》谓张角黄巾军〃皆著黄巾为标帜,时人谓之黄巾〃AE。北朝佛教徒也说,张角、张鲁等始服黄衣。《南史·沈庆之传》谓:〃僧昭别号法昭,少事天师道士,常以甲子及甲午日夜著黄巾衣褐,醮于私室。〃AF故世人根据道士衣冠颜色,称道士为黄冠。
羽客也作〃羽士〃、〃羽人〃。语出《楚辞·远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故乡。〃AG本义为仙人,以鸟羽比喻仙人可飞升上天,引申为神仙方士,进而专指道士。《史记·封禅书》记载方士栾大穿着羽衣,即象征能升仙。后世道士多取以自号。
居士此称盛于南北朝。《老君存思图》云:〃出俗居道,居道化俗,涅而不缁,故号居士。一曰道士,士即事也,习事超伦,谓之大觉。〃AH但后世多不用此名,一般用以指称在家奉道的信众,如同佛教所称。或谓〃道民〃。
先生是道士的尊称或谥号、赐号。《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注引《江表传》称,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往来于吴会,人多师事之,孙策母尊其为〃于先生〃。AI《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注引《魏氏春秋》及《晋阳秋》皆称嵇康尊道士孙登为〃先生〃。AJ《真诰·真胄世谱》称东晋道士许迈〃即先生也〃,后世道书即共尊其为〃许先生〃。
自东晋以后,道士也可自称先生(但须盟誓于神或经众道士认可),并依其本命干支所属五岳方位而称〃某岳先生〃,或以其志向、道行而称〃某某先生〃。《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以下简称《敷斋威仪经》)规定:〃学士若能弃世累,有远游山水之志,宗极法轮,称先生,常坐高座读经,教化愚贤,开度一切学人也。假令本命寅卯属东方二辰,称东岳先生。四方效此辰,(如)戌丑未生,称中岳先生。若复清真至德,能通玄妙义者,随行弟子同学为称某先生。某人钩深致远,才学玄洞,志在大乘,当称玄称先生,或游玄先生、远游先生,或宣道先生、畅玄先生。略言其比,不可逆载。须世有其人,学者称焉。大都法如是耳。言名上清,清斋七日。先生位重,不可妄称,鬼神不承事,以天考考人。先生者,道士也。〃AK这在道教中成为定例。南朝宋以后,称某道士某某先生,多系朝廷赐予高道的谥号,如〃简寂先生〃(陆修静)、〃贞白先生〃(陶弘景)、〃升真先生〃(王远知,原谥〃升玄先生〃)、〃体玄先生〃(潘师正)、〃贞一先生〃(司马承祯);也有生前赐号,如〃玄静先生〃(李含光)。宋代赐〃先生〃号,是表示一种殊荣,其名位高于大师。但道教内部一般仍以先生尊称道士,例如称褚伯玉为〃褚先生〃,陶弘景为〃陶先生〃,黄知微为〃养正先生〃,李志方为〃李先生〃等。
真人是一种尊称或修行名位。真人一词见于《庄子·大宗师》,指不惧水火、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异于常人者。
《史记》载方士所谓真人〃陵云气,与天地久长〃LB,即仙人的别称。道教亦用此义,但用以指道行甚高的道士。如东晋南北朝道士已称张陵为〃正一真人〃,许谧为〃上清真人〃。《敷斋威仪经》谓道士称先生后,〃于此学仙道成,曰真人。体道大法,谓之真人矣〃LC。唐代道士也有称真人的,如称王远知为〃王法主真人〃,孙思邈为〃孙真人〃,叶法善为〃叶真人〃。北宋神宗时曾定神仙封号,先〃真人〃,后〃真君〃。元代则用以封道教首领和高道。〃真君〃品级高于〃真人〃一等,但通常不用于尊称在世的道士。
天师是个别道士的尊称。狭义专指张陵或其嗣号之后裔。但后世也有个别道士称〃天师〃,如北魏寇谦之、隋焦子顺、唐胡惠超、叶法善、薛季昌、刘处静等等。
前期正一道又有〃师君〃一号,意谓首领,称张鲁、寇谦之(分别见《三国志·张鲁传》和《中岳嵩高灵庙之碑》)。
另有〃鬼卒〃、〃祭酒〃、〃治头大祭酒〃诸号。祭酒本为古代宴飧时的主持人,三张借以为教职。
大师道士尊称和名位。唐宋间封建王朝为了加强对道士的控制,增强道士的荣誉感,赐予道士紫衣、师号,称〃某某大师〃。如聂师道号〃逍遥大师〃,王栖霞号〃玄博大师〃,刘从善号〃全素大师〃,贾善翔号〃崇德悟真大师〃。一些被认为道品高尚、为朝廷所尊礼的个别道士,如王远知、申仙翁、朱自英、邱处机等,则赐号〃国师〃。
法师精通经戒、主持斋仪、度人入道、堪为众范的道士。始见于东晋末南朝宋初。《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戒法轮妙经》借太上玄一真人告葛玄说,往昔受此经,〃今复被师命,为子作三度法师〃。又云:〃太上命太极真人徐来勒保汝为三洞大法师。〃LD陆修静《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法师〃条称:〃经云:当举高德,玄解经义。斯人也,道德内充,威仪外备,俯仰动止,莫非法式。三界所范,鬼神所瞻,关启祝愿,通真召灵,释疑解滞,导达群贤。〃LE《太清五十八愿文》亦云:〃能养生教化,为人轨范,是法师也。〃LF这一时期已称张陵为〃正一真人三天法师〃。后又按所受经箓整备为各种法师,如正一法师高玄法师、洞神法师、洞玄法师、洞真法师、大洞法师、三洞法师等。
炼师修炼高深的道士。起初多指修习上清法者。《唐六典》卷四云:〃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其德高思精,谓之炼师。〃LG这反映了唐统治者推崇上清修炼法的情况,因为上清派道士偏重于个人修炼。例如,唐睿宗、玄宗皆称司马承祯为〃司马炼师〃。《龙鹤山成炼师植松柏碑》谓上清派女道士成无为(丹棱人)〃调形炼骨,却粒茹芝〃LH。《茅山志》记北宋茅山二十三代宗师朱自英曾与明真张炼师(即张绍英)居积金山顶试辟谷术。后又泛称行内丹等修炼法者,例如称宋修绝粒之女道士陈琼玉为〃妙靖炼师〃,金元修内丹的全真道士李志源为〃圆明真人李炼师〃。
炼师与法师的主要区别在于:法师侧重于传授经箓、修斋行道,炼师侧重于修炼内外丹。
律师传授戒律之师。早期道教戒律是与经教一并传授,由法师兼此任,故无律师专名。自唐以后始有律师一号。后世全真道重视戒律,律师称号颇尊。《金盖心灯》载,全真龙门派称其各代主要传人为律师,如第七代王昆阳(名常月)律师,第八代伍冲虚律师等。《白云观志》所载历代住持,多由律师担任。
祖师、宗师祖师为各道派的创始人。例如正一道称张陵为〃祖天师〃,全真道称王嚞为〃重阳祖师〃。宗师则为各派传道的首领,如茅山宗尊历代传宗人为〃第若干代宗师〃,全真道、正一玄教皆称首领为〃某某大宗师〃。又泛指师之师。
《要修科仪戒律钞》卷三云:〃师之师准祖师,祖师之师准曾祖,曾祖之师准高祖,高祖之师,一号宗师。宗师至弟子身,是为五代祖师。〃LI住持、方丈宫观首领或主持人。南朝时代称〃馆主〃,如陆逸冲、丁景达、冯法明称华阳馆主,许灵真称嗣真馆主。
唐代以后则称〃观主〃,如黎元兴称至真观主。又号〃法主〃,如孟静素称至德观法主。《唐六典》卷四云:〃每观观主一人,上座一人,监斋一人,共统众事。〃LJ唐以后多称观主为住持,后世则住持亦号〃方丈〃。〃方丈〃一名较晚出,实由〃上座〃嬗变而来,实际上是一种荣誉职称。全真道重视传戒,故方丈多由律师担任,平日不管观中事务,传戒之后就退居后院。此外,还有监院、都管、知客、都讲等各种名号。
注:
①《老子想尔注校证》4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②《太平御览》第3册2943页,中华书局影印本
③④⑤⑥ABACAHAKLCLDLELFLI《道藏》第6册139页,139页,第24册728页、729页,第6册983页,979页,982页(按:〃著〃原作〃苦〃,今据《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校改),第22册300页,第9册872页,872页,第6册172页、171页,第9册825页,第3册454页,第6册933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⑦《燕翼诒谋录》卷三,《学津讨原》本,上海博古斋据明汲古阁本影印
⑧《汉书》第10册3164页及第5册1422页,中华书局,1962年
⑨《论衡注释》第2册421页,中华书局,1979年
ADAE《后汉书》第5册1279页,第8册2300页,中华书局,1965年
AF《南史》第3册970页,中华书局,1975年
AG《屈骚指掌》卷四,北京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AIAJ《三国志》第5册1110页,第3册606页,中华书局,1959年
LB《史记》第1册257页,中华书局,1975年
LGLJ《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95册49页,49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LH《道家金石略》143页,文物出版社,1988年

道教节日 
道教以与自己信仰关系重大的日子和所奉神灵、祖师之诞辰日为节日。某些重大节日,将举行盛大斋醮,以示庆祝。
由于各个节日庆祝的对象不同,其始年并不一样。据现存资料看,三会日、三元日、五腊日等是较早的节日,其余皆后起。由于各派在信仰上的差异,所崇奉的神灵和祖师即有同有异。一般说来,各派共尊的最高神三清、最高天神玉皇,及历史悠久的三官、社会影响很大的西王母、东岳大帝、文昌帝君、真武大帝等之〃诞辰〃日,是各派共奉的节日。各派所奉的祖师,如正一派的张陵、三茅真君、许真君,全真道的吕洞宾、王重阳、邱处机等之诞辰日,则是分奉的节日。
由于道教派别的纷繁和地域世俗信仰的影响,各个地区众多小派所崇拜的神灵、祖师更为繁多,节日也相应增多。现仅就节日之重要者简述如下:
三会日据陆修静《道门科略》等载,三会日为农历(下同)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①据称,此三日为〃三官考核(道民)功过〃的日子,也是早期正一道(即五斗米道和天师道时期)道民聚会的三个日子。在此三日里,道民须赴本师治所,申报家口录籍,听道官宣讲科戒,接受三官考核功过,以定受箓之等次。此制盛行于张鲁统治汉中时期,此后由于条件的变化,制度逐渐废弛。南朝宋陆修静改革、整顿天师道时,曾经重申科戒,意欲使三会日制度长期坚持下去,但收效甚微,此后,即不再实行。
三元日一称三元节。三元指天、地、水三官,是五斗米道初创时信奉的主要神灵。三张时的〃三官手书〃,即上章给此三神。魏晋南北朝时,此信仰盛行不衰,出现了所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说。②认为三官掌握人之生死命籍,它们将于一年的特定三天中分别下降人间,考校人之功过,以定人之寿命。南北朝所出的《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云:〃一切众生生死命籍、善恶簿录,谱皆系在三元九府。
天地水三官考校功过,毫分无失。所言三元者,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即天官检勾;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地官检勾;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即水官检勾。〃③以后,此三个考校世人功过的日子又演变而为三官的生日,此见明代所出的《诸神圣诞日玉匣记等集目录》之《圣诞令节日期》,谓: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圣诞;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圣诞;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圣诞。④从此,三元日作为道教节日,一直留传至今。
五腊日道教据古代〃腊日〃祭先祖、百神之制,⑤创五腊日。称正月一日为天腊,是〃五帝校定生人神气时限长短〃之日;五月五日为地腊,是〃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之日;七月七日为道德腊,是〃五帝校定生人骨体枯盛〃之日;十月一日为民岁腊,是〃五帝校定生人禄科官爵〃之日;十二月(缺日引者注)为王侯腊,是〃五帝校定生人处所,受禄分野〃之日。⑥此节日兴起既早(南北朝成书的《赤松子章历》已载此),至今亦为道教所奉行。特别是正月一日的天腊之辰,仍为今日道教之重要节日,届时要按传统设醮祭天,祭先祖,以求福寿。
三清圣诞三清作为道教最高神,在唐初已经确立。其中的元始天尊、灵宝天尊本为〃道〃之化身,是无始无先的,本无所谓生日,但后世道教经过解释,仍给它们定了生日。据称,元始天尊象征混沌,为阴阳初判的第一个大世纪,因此以阳生阴降、夜短昼长的冬至日为其诞辰;灵宝天尊象征混沌始清,为阴阳开始分明的第二个大世纪,因此以阴生阳消、昼短夜长的夏至日为其诞辰。⑦第三位道德天尊,即老子,历史上实有其人。但因留下的记载太少,仅能推知其为春秋时人,无从知晓他的生年月日。在两晋南北朝佛、道斗争中,道教为推崇其教,不断将老子生年提前,南北朝时,已将其提至周初。唐王悬河《三洞珠囊》卷九《老子为帝师品》曰:
〃太平部卷第八《老子传授经戒仪注诀》云:老子者,得道之大圣,……近出世化,生乎周初。……文王之时,仕为守藏史。〃⑧其《老子化西胡品》曰:〃生殷周之际。〃⑨其时尚无具体出生年月日。唐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再将老子生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