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医学纲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79-医学纲目- 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间,乃所胜之病。今正遇冬寒,得时乘其肝木,又实其母,肺金克木凌火,是大胜必有大复,其症善怒欠多 
嚏,鼻中如有物,不闻香臭,目视KT KT ,多悲健忘,少腹急痛,遍身黄,腹大胀,面目肿尤甚,食不下,痰 
唾涕有血,目 疡,大便不通,只二服皆愈。 
运气 大便闭有三∶ 
一曰热。经云∶热至则淋闭。又云∶少阴之复,膈肠不便是也。 
二曰寒。经云∶太阳所至,为禁止是也。 
三曰湿。经云∶太阴司天,湿淫所胜,病大便难是也。 
〔仲〕蜜煎导法。(方见伤寒胃实。丹溪云∶潞公夏中病泄,有人与石脂、龙骨、干姜等药,痢虽止而势甚 
苦,公又不乐大黄药,遂一夕用蜜煎三下结粪五十枚,遂安。若虚人秘者,难下药,宜用此法。) 
〔海〕霹雳煎用盐与蜜乘热捻如蜜煎法,上头锐,用十许纳谷道中,少许化开即通。(一法,用蜜煎不通者, 
纯用盐吹入谷道中,亦妙。) 
〔海〕蜜煎与盐相合,如用草乌头末相合亦可。盖盐能软坚润燥,草乌能化寒消结,可随症阴阳所宜用之。 
x急提盆散x 治杂病非阴候者。 
用草乌头不拘多少,为极细末,每用葱一枝,肥者削去须,圆头上有汁,湿蘸之纳谷道中。 
〔仲〕猪胆汁方(方见伤寒胃实。) 
〔孟〕大便不通,气奔欲死者。以乌梅十个置汤中,须臾挪去核,杵为丸,如枣大,纳下部,少时即通。 
又方,治大小便不通。 
江子肉 杏仁 皂角 
上为末,作饼置脐上,艾灸自通。 
〔世〕x通关散x 治卒闭不通。用盐入脐中灸即通,去之。 
〔《本》〕x宣积丸x 手心握药便通。 
巴豆 干姜 韭子 良姜 硫黄 甘遂 白槟榔(各等分) 
上为细末,研饭为丸,如龙眼大。早朝先用椒汤洗手,麻油涂手掌口,握药一粒,移时便泻。欲止,以冷 
水洗手。 
针灸 大便闭有二法∶ 
其一取胃。经云∶肠中不便,取三里。盛泻之,虚补之是也。 
其二取肾。经云∶邪在肾,病大便难,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之。 
〔《玉》〕大便秘塞∶照海(五分。补,二呼;泻,六吸,立通) 支沟(半寸,泻三吸) 
〔《撮》〕又法∶照海(泻之立通) 太白(泻之,灸亦可) 
〔《集》〕又法∶照海(半寸,灸二十壮,泻之) 章门(灸,二七壮) 太白(半寸,灸五壮。 
以上诸穴看虚实补泻之,虚结补则通,热结泻则通。寒结先泻后补,热结先补后泻之) 
〔《摘》〕又法∶气海(八分,令病患觉便三五次为度。出针时记令人挟脐揉之,却刺三里) 三里(五分, 
觉腹中鸣三五次即透) 
〔世〕又法∶合谷 
〔东〕大便闭。背七椎两傍相去各一寸(灸三壮) 承筋(灸三壮) 阳绕(挟玉泉相去二寸,随年壮针灸。 
书无此穴,或云非正穴也) 
又法∶石门(寸半) 大都(五分) 
〔《摘》〕治大便不通,并伤寒水结∶三间(沿皮下向至合谷穴,三补三泻,候腹中通出针)承山(七分, 
泻之) 
〔《甲》〕大便难。中渚及太白主之。又大钟主之。 
〔丹〕予观古方通大便,皆用降气品剂。盖肺气不降,则大便难传送,用杏仁、枳壳、沉香、诃子等是也。 
又老人、虚人、风人津液少而秘者,宜以药而滑之,用胡麻、麻仁、阿胶等是也。如妄以峻利药逐之,则津液 
走,气血耗,虽暂通而即秘矣,必更生他病。昔王少府患此疾,有人以快药利之者累矣,后为肺痿咯脓血,卒 
至不通而死。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大便不通
产后大便不通
属性:〔《本》〕妇人产后有三种疾,郁冒则多汗,汗多则大便秘,故难于用药,惟x麻子苏子粥x最为稳当。 
一用紫苏子、大麻子二味各半合,洗净,研极细,用水再研,取汁一盏,分二次,煮粥啜下。此粥不唯产 
后可服,大抵老人诸虚风秘,皆宜服之。尝有一人母,年八十四,忽尔腹痛头疼,恶心不食,召医数十,议皆 
用补脾进食、治风清利头目等药,数日虽愈,全不入食,其家忧惶。予辨说前药皆误矣。此症正是老人风秘, 
脏腑壅滞聚于胸中,则腹胀恶心,不思饮食。又上至于颠,则头痛神不清也。若脏腑流畅,诸疾悉去矣。予 
令作此粥两啜而气泄,先下结粪如胡椒者十余枚,后渐得通利,不用药而自愈矣。 
〔丹〕产后秘结不通膨满者,气急难坐卧。用麦 末,酒下一合,神效。(出《兵部手集》。)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大便不通
大小便不通
属性:〔丹〕一妇人脾疼,后患大小便不通,此是痰隔中焦,气聚上焦,二陈加木通。初服后吐,渣再服。 
〔《山》〕大小便不通。烧皂角灰为末,粥清调下。 
〔《本》〕x车狗散x 治大小便经久不通欲死者。 
用推车客七个,土狗七个,(在土名土狗,在水名水狗。)二物新瓦上焙干为末,以虎目树皮向东南者浓 
煎汤服之,经验如神。虎目即虎杖,其性大能利小便,又解暑毒。(一说,男子病,推车客用头,土 
狗用身;女人病,土狗用头,推车客用身,效。) 
〔海〕x回生神膏x 治阴症大小便不通,及诸杂病阴候,大小便不通者,宜用此治法。数日不通危急者用之, 
非急不用。 
牡蛎 陈粉 干姜(炮。各一两) 
上为细末。男病用女人唾调,手内擦热,紧掩二卵上,得汗出愈。女病用男子唾调,手内擦热,紧掩二乳 
上,得汗出愈。盖卵与乳,乃男女之根蒂,坎离之分属也。 
脉盛,皮热,肚胀,前后不通,瞀闷,此谓五实。(全文见治虚实法。) 
〔丹〕x掩脐法x 治大小便不通。 
用连根葱一二茎,带土生姜一块,淡豆豉二十一粒,盐二匙,同研烂作饼,烘热掩脐中,以帛扎定,良久 
气透自通,不通再换一饼。 
〔桑〕大小便不通∶大都(七分) 
〔东〕大小便难∶环冈(在小肠俞下二寸,横纹间灸取之) 水道(二十壮) 荣卫(在背脊四面各一 
寸八分,腰眼下三寸,挟脊相去四寸,两边各四穴,灸十壮至百壮。或云此穴未详。) 
〔《甲》〕三焦约,大小便不通,水道主之。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大便不通
产后大小便不通
属性:〔云〕疗产大小便不利,下血。 
车前子 黄芩 蒲黄 牡蛎 生地 芍药(各一两五钱) 
上为细末。空心米饮服方寸匕,忌面、蒜。 
〔《心》〕治妇人产后,忽小腹胀如蛊,大小便不通。气海、三里、关元、三阴交、阴谷主之。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水胀通论
属性:〔《灵》〕黄帝问曰∶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浓则为汗;悲哀气 
并则为泣;中热胃缓则为唾。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生?愿 
闻其道。岐伯曰∶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阴阳不和,则使液 
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阴阳气道不通,四海塞闭,三焦不泻,津液 
不化,水谷并行肠胃之中,别于回肠,留于下焦,不得渗膀胱,则下焦胀,水溢则为水胀。(五癃津液篇 下过 
度谓房劳过度也。) 
〔《本》〕脐腹、四肢悉肿者为水,但腹胀、四肢不甚肿为蛊。(蛊即胀也。) 
〔《灵》〕黄帝问于岐伯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何以别之?岐伯答曰∶水始起也,目 
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颈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 
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黄帝曰∶肤胀何以候之?岐伯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 然不坚,腹 
大,身尽肿,皮浓,按其腹, 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鼓胀何如?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腹胀等也, 
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肠覃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 
着,恶气乃起, 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 
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石瘕何如?岐伯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 
血当泻不泻, 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黄帝曰∶肤胀、鼓胀 
可刺邪?岐伯曰∶先泻其胀之血络,后调其经,刺去其血络也。(水胀论 石水,脐以下肿,其脉沉。) 
水肿(先自足肿,后腹大,为水。) 
〔《素》〕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津液充郭。(王注云∶不从毫毛生,言生于内也。津液者,水也。 
充,满也。郭,皮也。盖阳竭于外,津液得以充满于郭而浮肿也。)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 
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岐伯曰∶平治于权衡,去宛陈 ,微动四极,温衣, 
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 
乃平。(汤液醪醴论 开鬼门,发汗也。洁净府,利小便也。王注云∶平治权衡,谓察其脉浮沉也。脉浮为在表, 
脉沉为在里,在里者泄之,在表者汗之。故下文云∶开鬼门,洁净府也。去宛陈 ,谓去积久之水物, 
犹如草 之不可久留于身中也。微动四极,谓微动四肢,令阳气渐以宣行,故曰温衣也。) 
〔仲〕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x防己黄 汤x 
主之。 
防己(一两) 黄 (一两一分) 白术(三分) 甘草(炙,半两) 
上锉。每服五钱,生姜四片,枣一枚,水盏半,煎取八分,去渣温服。良久再服。腹痛加芍药。一法,洁 
古用此汤调五苓散,治因湿为肿者。(又方,防己汤治风湿,脉浮为在表;其人或头汗出,无表症,病者但 
下重,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常肿,及身重难以屈伸。)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x防己茯苓汤x主之。 
防己 黄 桂枝(各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方见淋。以上利小便法。) 
风水急风,一身悉疮,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x越婢汤x主之。 
麻黄(六两) 石膏(半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者,加附子一枚炮;风水,加术 
四两。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 
越婢加术汤主之,于前越婢汤加白术四两。x甘草麻黄汤x亦主之。 
甘草(二两) 麻黄(四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其汗即已。脉沉者,宜x麻黄附子汤x;浮者,宜杏 
子汤。 
麻黄(三两) 甘草(二两) 附子(一个,炮)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以上发汗出愈。) 
〔丹〕水肿因脾虚不能制水,水积妄行,当以参、术补脾,使脾气得实,则能健运,自然升降,运动其枢 
机,则水自行,非若五苓之行水也,宜补中行湿利小便,切不可下,当用二陈汤加白术、人参、苍术为主,佐 
以黄芩、麦门冬制肝木。若腹胀,少佐浓朴。气不运,加木香、木通。气若陷下,升麻、柴胡提之。随症加减, 
必须补中,用大剂白术补脾。如壅满,用半夏、陈皮、香附监之。有热者,当清肺金,门冬、黄芩之属。赤 
岸冯令八官,素饮食不知饱,但食肉必泄。忽遍身发肿,头面加多,致目亦不可开,膈间满如筑,两足麻至膝 
而止,浑身不可见风,阴器挺长,其脉左沉而重取不应,右三部虽短小,却有和滑气象。遂令单煮白术汤饮, 
早晨空心探而去之。食后,白术二钱、麻黄五分、川芎半钱、防风三分作汤,下保和丸五十丸。如此者二日, 
因吐中得汗,通体上截为多,遂得肿宽而眼开,气顺而食进。却于前方中去麻黄、防风,加白术三钱,木通、 
通草各半钱,下保和丸五十丸。如此者,五日而安。(此即开鬼门之法也。) 
卢节妇,年二十余,半月之前,夜间发热,面先肿,次及身、足肿,肚亦肿,口渴思冷水,食略减。 
大腹皮(半钱) 白术(一钱半) 苍术(一钱半) 栀子(四枚) 川芎(一钱) 麻黄(六分) 木通(一钱) 
干葛(二钱) 甘草梢(些) 
朱秀才,因久坐受湿,能饮酒,下血,以苦涩药兜之,遂成肿疾,而肚足皆肿,口渴中满,无力少汗,脉 
涩而短,乃血为湿气所伤,法当行湿顺气,清热进食化积。 
滑石(六钱) 白术(二钱) 木通(三钱) 浓朴 干葛(各二钱) 苍术(一钱) 
分四帖,加苏叶七片,每一帖煎至三之一,热下保和丸与点丸、温中丸各五十丸。 
王三九孺人,浮肿膈满,腹滑泄,口苦而渴,小便赤少,脉虚而豁大稍迟,此有污积病,为人性急。 
滑石(一两) 陈皮(四钱) 苏梗 白术 川芎 木通 浓朴(各二钱) 茯苓皮(一钱半) 甘草梢(半钱) 
分六帖,用顺流水煎下保和丸二十五丸、抑青丸十丸。 
吴孺人,胃中有积,发为肿,成疮疥,身倦食少,恶寒发热,脉虚而沉。 
白术(一两六钱) 滑石(二两) 生地 木通 川芎(各半两) 黄芩 茯苓皮 连翘(各四钱) 紫苏(三钱) 
甘草(炙,二钱半) 
下保和丸三十丸。 
一女子,年三十余岁,肿病有热,服药得安,但两足下节不退,肚内自觉尚有热,脉却平矣,饮食如昨。 
白术(一钱) 郁李仁(一两半) 苏梗 木通 条芩 槟榔 枳实(炒,半两) 青皮(一两) 甘草梢(一钱) 
分十帖,细研郁李仁,以顺流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