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往直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益往直前-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被挪动了位置的一个美国摄像见状,马上跑过来阻止我们,我对他说,我们是中国的,我们也是被邀请的一家,大家人人有份,新闻局的人让我们自己抢地方。那老兄一看我态度挺横,转头找总统新闻局的人说理,只见新闻局的人两手一摊,脸上堆出为难的苦笑。就这样,我们成功地从美国人手里抢下了一个位置,为了防止再被他们“踢”出去,我们那位可怜的摄像师,在那之后的四个小时里,一动不动坚守阵地直到采访开始。
    接下来是另一场斗争。我们六家媒体的主持人和制片人,被请到了五楼的一间休息室里,总统新闻局的一位负责人给我们集体开会,商讨采访的问题范围和提问顺序。俄方允许的问题范围有六个领域,虽然没什么商量的余地,倒也算比较开放:奥运基础建设、安保、同性恋、体育、俄罗斯与奥运、普京个人。新闻局的人强调,所有问题都必须和奥运有关,关于普京的个人问题,不能涉及总统的私生活。
    就在半年前,普京和夫人柳德米拉共同向外界宣布,两人决定结束30年的婚姻。当时在全世界都是一条爆炸性新闻,人们不仅感叹普京的敢作敢当,更是对他的私生活有着各种遐想和猜测。在俄罗斯国内几乎人尽皆知的一个版本,说普京的红颜知己是俄罗斯前体操世界冠军、现国家杜马议员卡巴耶娃,甚至传言两人几年前育有一子,云云。
    但是对于这样的八卦问题,无论是西方记者还是俄罗斯记者,当然也包括我,都知道这是普京的红线。谁要是敢问这个问题,准保让你吃不了兜着走。我可能还能安全地返回北京,但我们在俄罗斯的记者同事们,估计以后再也别想顺利地在俄罗斯采访了。所以,不用新闻局的人提醒我们,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
    关于提问顺序和采访规则,经过我们六家近一个小时的唇枪舌剑,明争暗斗,最后在我的提议下,大家达成了一个比较文明的君子协定,每一家挑选一个主领域的话题率先开始发问,然后这家主持人还有一个追问的权利,接下来现场按照顺时针的方向,其他各家依次有一个关于这个领域话题的追问机会。当然,如果不想追问,也可以弃权。
    在分配话题的时候,各家媒体的立场和倾向性便暴露得一览无余了。美英两家在安保和同性恋的话题上争得互不相让,最后还是英国的BBC抢到了“同性恋”,美国的ABC拿到了“安保”,这两个话题也是西方媒体最关注的问题。俄罗斯两家电视台分别分到了“体育”和“个人”话题,“奥运基础建设”分给了美国奥运网站。我要了“俄罗斯与奥运”的话题。
    在话题争夺上,我比较超脱。因为一方面,我已经帮大家制定了提问规则,我明白,BBC和ABC这两家只会对“安保”和“同性恋”的话题感兴趣,别的问题他们基本上连问都不问,而我在每一个领域都有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到头来我比他们都问得多,整个“圆桌对话”会很突出CCTV记者的存在和主导;另一方面,作为中国记者,我感兴趣的问题是普京怎么评价中俄关系,特别在中日争端问题上会有什么表态。所以,我打算从奥运会入手让普京谈谈俄罗斯的强国梦,因此俄罗斯与奥运的话题正合我意。至于“同性恋”的问题,我希望后发制人,跟着BBC他们问出“奥运凉战”角度的问题,那样既可以表明中俄两国面对西方冷战思维的同患难,没准现场还可以帮普京解解围。
    一切尘埃落定后,大家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耐心地等待,等待普京的驾到。
    不过,对我来说,还有一件事要做。我要为专访普京的新闻报道,精心设计一个“绝妙”的开头。按照俄罗斯总统新闻局事前给我们的通知,普京在面对六家媒体的“圆桌对话”之后,还会单独和每一家媒体的主持人聊上几分钟,地点就在“圆桌对话”室外的滑雪场看台上。
    采访的前一天晚上,我向摄像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利用普京和我单独的那几分钟,为将来播出的《新闻联播》设计一个意想不到的开头。具体讲就是,普京来到我身边的时候,我先不面对他,而是面对镜头快速地说几句,比如:这里是俄罗斯索契,离冬奥会开幕还有多少天,索契准备得如何?俄罗斯如何应对外界的某些质疑?俄罗斯又如何看待与中国的关系?说这些的时候,镜头里只有我一个人,然后我说:回答这些问题最权威的人就站在我身边。这时镜头拉开,画面里出现普京站在我身边,我再继续说:他就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先生。
    这样的采访镜头,之前经常用于我们记者采访普通百姓或者路人,而将普京这样一位重量级的人物,在采访中如此这般引入央视屏幕,绝对是空前的。如果真能实现的话,也可以从一个细节显示CCTV采访高端人物的能量。
    当然,这样的设计存在着高风险,普京不配合怎么办?俄罗斯总统新闻局不同意怎么办?现场一时忙乱,摄像师没有捕捉到那样的镜头也不行。于是,我想到了一个备用方案:提前录制这一段我介绍普京的开场词。一旦现场镜头无法实现,可以把提前录制的同我实际采访普京的画面接起来。当然,这只是备用,最好还是能够征得普京同意,现场一气呵成。
    录完了这个备用串场,时间已经接近下午3点了。这是原定普京接受采访开始的时间,但现场的气氛和总统府新闻局工作人员脸上的表情,让我马上猜到,普京要“晚点”。迟到是普京一种近似固定的风格。不光这些年我采访过他的几次,就是面对所有外国和俄罗斯本国的媒体采访,还有出席各种正式活动,普京几乎总会迟到,短则几十分钟,长则数小时。甚至有人分析,迟到是普京的一种态度,他希望借此向人们展示,作为俄罗斯总统的他是多么地繁忙和重要。
    接近下午4点的时候,新闻局的人要求我们各家媒体的主持人,马上到5楼的休息室集合,普京要到了,而且要在正式采访开始前先单独接见我们。
    俄罗斯总统新闻局在5楼的休息室里特意备了专人,招待我们喝咖啡、茶,吃点心、三明治和各种水果。据说所有的食品和服务人员,都是专程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带来的。运到索契后再用专车花几个小时,爬上高高的雪山运到劳拉滑雪场。
    当天的采访结束后,当所有人都离开劳拉滑雪场后,我在昏暗的灯光下,看到所有为此次“圆桌对话”服务的人员和器材,乘坐七八辆大大小小的车辆在夜色中驶离。这中间有电视服务机构的,也有5楼休息室的人员。仅仅这一幕就足见俄罗斯方面和普京本人对这次采访的重视程度。当然,从克里姆林宫运来的东西自然也令人大开眼界。我们驻莫斯科记者站的站长王斌就对我说,那天在5楼休息室吃到的面包,是他几年常驻俄罗斯以来吃过最好吃的面包。“总统专供”就是不一样啊!
    下午4点的时候,休息室的门突然打开,我们几个正在聊天的主持人还没反应过来,普京就走了进来。他上身穿一件西服,但里面的衬衫没有打领带,领口也没有系扣,下身是一条蓝色的牛仔裤。之前总统府要求我们每一位主持人的服装,务必要穿成“smart casual”(干净整洁的休闲),看来普京果然是“smart casual”了。
    普京笑容可掬地同我们每一位握手。见到我时,他似乎想起什么来了,说:“我们见过好几次了吧?”
    我说:“这是第五次了,总统先生。”
    普京点点头,然后对我们说:“我去收拾一下,我们一会儿见吧。”估计他说的“收拾”,应该是去补补妆吧。因为我看到他脸上带着淡淡的妆。
    十分钟后,我们在三楼那间采访的大房间里全体就位。普京走进来径直坐在了扇形采访区中心的座位上。“圆桌对话”开始了。按照事先的约定,各位主持人有条不紊,规规矩矩地按顺序开始向普京发问。美国那家奥运专题网站的老记者,问了俄罗斯为索契投入500亿美元的问题,普京认认真真地替他算了账,告诉他没有那么多,而且很多钱是为了索契未来发展,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
    轮到我提问时,我先告诉普京,为了这次采访,我们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征集网民的问题,网民们的参与热度很高。四个小时之内,有两百多万网民点击了我们征集问题的专题。
    普京听到后显得非常高兴。他正了正身子,目光有意识地看向摄像机镜头,说道:“首先,我想通过社交网络、通过其他的大众信息渠道,向所有的中国朋友致以最良好的祝愿。我知道我在中国有许多朋友,这不是偶然现象,因为我们和中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我对中国也有着特殊的感情。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它拥有同样伟大的文化和非常有趣、勤劳、才华横溢的人民。请替我向他们带去我诚挚的感谢,感谢他们对我的这种态度,这是一种相互的感情。”
    听到他这样说,我好像都能感受到其他几位记者正在向我投来“羡慕嫉妒恨”的眼光。在这样一个国际媒体联合采访的场合,普京总统公开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如此“赤裸裸”地高度评价,一口一个“特殊关系”和“特殊感情”,作为在场的唯一一位中国记者,我顿时觉得脸上老有光了。
    然而,我没料到,普京那天对我、对中国的这种特殊待遇才仅仅是个开始。当采访进行了大约半个小时的时候,总统府新闻局现场的负责人叫停了采访。只见一队服务员手举托盘鱼贯而入。原来,到了上茶的时候了。
    大概新闻局的人看到普京说得有点唇干舌燥,觉得该给总统上杯水了,但也不能冷落了我们这些记者,于是安排了一队服务员进来,给每个人端上了一杯热茶。
    现场除了服务员放茶杯的声音,大家谁也不敢出声。这时候,普京突然指着我身边的茶杯对我说:“怎么样?换成你们中国的茅台是不是更好?”
    我的耳机里同声传译稍微慢了半拍,估计翻译没料到普京会在这个时候开玩笑。我听到译文后稍稍愣了一下,因为确实也没想到普京会单独对着我开出这个玩笑。不过,瞬间我意识到这是个出花絮的绝好机会,于是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那敢情好啊。我听说您上次还和我们的习主席在一起喝了点酒,是红酒吧?”
    普京听到我提起了他和习主席,马上来了精神。他回答说:“上次我过生日,习近平主席请我,我们一起喝了伏特加,吃了点三明治,就像我们曾经是大学生时那样,谈着我们的理想。”
    这个内部情报是俄罗斯记者站站长王斌采访前告诉我的。据王斌站长说,一年前,习主席访问俄罗斯时,普京宴请习主席,两人那天谈得很投缘。席间也是交杯换盏,持续良久。结果那天原定在宴会之后,两人要共同主持的中俄旅游年启动仪式和晚会被一推再推,从晚上8点一直推到快10点,普京才和习主席姗姗来迟。
    将普京这样一位重量级的人物,用采访普通百姓或路人的方式引入央视屏幕,绝对是空前的。这样的设计存在着高风险,但由于普京的配合,这次采访非常圆满。
    之后,在印尼举行的APEC峰会期间,习主席听说普京正好过生日,还专程请普京过来为他庆生,并专门准备了生日蛋糕。从那时起,两位领导人就建立起了良好的个人关系。据说,普京和习主席两人年龄相仿,经历也有不少共同点,两人都觉得,无论是性格、脾气,还是个人爱好、理想抱负都很一致,所以很是投缘。
    “圆桌对话”持续到快要结束前,总统府的人再一次招呼服务员换茶。期间,和上一次普京找我“单谈”的一幕又一次上演了。他对着我说:“你们中国茅台很厉害,不过很好喝啊。”
    我乐不可支地回应道:“是啊,不过今天我们是工作,要不然真可以上点茅台呢。”
    普京听了后哈哈大笑起来。那感觉就像是那天“圆桌对话”的其他几位记者不存在似的。到这个时候,我内心里已经是乐开了花。采访中我希望问的问题,一个不落全部如愿以偿了,而且还意外收获了普京送来的厚礼,以及现场对我这个中国记者的特殊礼遇。这让我得意洋洋。不过,好戏还在后面。
    一个半小时的“圆桌对话”结束后,按照事先的安排,普京还要再接受各位记者单独面对面的一段5分钟的独家采访。这也是俄罗斯方面为了让此次采访成功,刻意安排给各家媒体的一份特别待遇。采访地点在室外冬季两项看台的一处露天平台上,背景是冬季两项比赛开始和抵达的赛道,赛道远端高高地立着一个巨大的奥运五环。
    到这一环节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天上飘起了雪花,伴着浓浓的雾气,四周一片白茫茫。先采访的是BBC和ABC等几家媒体。每次都是记者和摄像先在平台上做好准备,然后,普京身着一件半长的羽绒大衣,从旁边的房间里走出来接受采访。采访结束后他再返回房间,等待下一家的召唤。
    看到普京一位堂堂大国的元首,像是一个电影里跑龙套的角色,一趟一趟地跑进跑出,我被他为了索契冬奥会,为了俄罗斯的国际形象所下的“血本”深深地震撼,真是豁得出去啊!对我来讲,这段5分钟的面对面我希望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实现《新闻联播》新闻短片那个“绝妙”的开场;二是我要问普京一个暗含涉及日本的问题,希望普京能够给出一个“挺”中国立场的回答。于是,我找到总统府新闻局的负责人,对他说我希望一会儿采访普京时先对着镜头说一小段开场白,请他同意。
    新闻局的人一听我说,马上表现得很紧张,便问了我很多细节,比如你要说什么,多长时间,普京总统站在哪里等等。我一一向他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之后,新闻局的人跑进旁边房间里,估计是去征求意见了。一会儿,他和另一位像是他上级模样的人一起出来,那人又拿同样的问题问了我一遍。两个人犹豫了一会儿,相互用俄语交流了几句。最后,那个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