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往直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益往直前-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呀,倒霉倒霉,碰上俄罗斯警察了。”
    原来,他在接我们之前,去另外一个地方办事,把车停在马路边。等他出来的时候,就看到警察正在拖他的车。他拦着警察,不让他们把车拖走,警察就提了条件:“你给我一点买酒的钱,我这回就饶了你。”
    他没带多少现金,就几十块零钱,那警察说:“不行,这还不够我和弟兄们喝酒,我得把车拖走。”他连忙拦着又求情。这个过程当中,他接到我们的电话,警察一看就说:“这个手机不错啊。”
    那是他几个星期前刚买的新手机,值三四千块。他只能忍痛割爱,把卡卸下来,将手机塞到警察手里,说:“送给你,作为礼物。”警察立刻笑逐颜开,把车还给了他。
    据说,俄罗斯警察特别喜欢敲诈中国人。他们相信中国人有钱,中国人是冤大头,只要稍加为难,中国人马上会想到用钱开路,破财免灾。
    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对于中国人而言,不光是在俄罗斯,在海外很多国家都往往会遭受这种“特殊待遇”。这似乎是中国人的一种惯性思维,遇事就想给人行点小恩小惠,图个方便,钻点空子。可贪小便宜吃大亏,说起来也赖不着谁。
    我们作为记者在外面跑,到了紧要关头,被逼无奈也会出此下策。但是长期在国外居住的中国人,要在当地做买卖,那可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千万要做到遵守这个国家的法律法规,哪怕那法律有不合理的地方,你也不要钻空子,一旦被抓住,将得不偿失。哪怕你见过很多阴暗面,它无形中会诱导着你,也记得要活在阳光下,凡事坚持原则。
    就像那个保护野生动物的口号,“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在谴责别人吏治腐败黑暗执法时,也要反省自己的问题。如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逐渐亮出身段,也开始唱唱主角,我们中国人在外一定要注意自我保护,了解当地的国情。出门在外不容易,可千万别让人抓住软肋欺负,那才真是有苦说不出呢。
    我每次采访普京,都会提类似的问题,含沙射影也好,旁敲侧击也好,总要关心一下中国人在俄罗斯投资的环境。我们做过很多节目,包括关注“灰色关税”等问题。很多江浙一带的商人到俄罗斯去做买卖,为了省点小钱,在关税和海关通关手续上,私下塞钱办事,结果被人家查出来,罚了个倾家荡产。前几年,在莫斯科的“一只蚂蚁”市场被关闭,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其实,俄罗斯方面对这些猫腻了然于心,当觉得这些对他们有利时,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当他们发现无利可图,这些腐败行为实质上使俄罗斯损失更多钱,普京腾出手来整治这些黑暗行为时,存在于“灰色地带”的交易,马上就会被停止。
    有一个阶段的俄罗斯,的确让人恨得牙痒痒,但随着时间推移,普京开始整顿吏治腐败时,风向就转了。警察不敢这么明目张胆敲诈了,对外国人也不敢那么蛮横了。等我去采访梅德韦杰夫时,感觉俄罗斯正在矫正自己,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普京再次上任总统之后,莫斯科的环境在逐渐变好。
    俄罗斯是一个令人生畏的国家,它过去曾是帝国,以后仍将会是。只要它的人民少喝点酒,哪怕再勤奋一点点,我相信,俄罗斯必将再度雄起。
    俄罗斯人说:“上帝让我们为邻。”中国人则说:“远亲不如近邻。”普京总统非常赞赏这两句谚语中所透露出来的哲理和友好。他表示,俄罗斯和中国是两个伟大的国家,互为邻邦,互相支持,共同发展,这不仅是两国人民共同的心愿与行动,也是两个伟大国家推动世界繁荣与进步的共同责任与事业。
    在我看来,做俄罗斯的邻居纯属上帝有意刁难中国,在一个大国的旁边,偏偏又安插了另一个更大、凶悍且颇具攻击性的大国,这在当今人类居住的地理版图上绝无仅有。有时候,我感觉中国和俄罗斯就像一对情人,一边是瘦小精明却一往情深的小男人,另一边是高大丰腴完全掌控着小男人的大女人。
    对今天的中国来讲,俄罗斯是可以依靠的,但不能投靠。
    5.普京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在这本书即将完稿之际,2014年1月,我再次得到一个采访普京的机会。一开始,我习惯性地认为,这只是和前四次采访大同小异的又一次高端访问,可没想到,第五次采访普京,却成了我职业生涯中又一个亮点,它让我连续几天在央视屏幕和各大网站上大放异彩,种种赞誉纷至沓来。而所有这些,大半都是缘于普京在接受采访时做出的一个动作。
    2013年年底,中央电视台驻俄罗斯中心记者站接到俄罗斯总统府新闻局一个邀请:普京总统将于2014年1月17日,在索契会见几家俄罗斯和国际知名媒体的记者,中央电视台作为亚洲唯一一家新闻媒体受到邀请。总统府新闻局同时要求:受邀的各家媒体派出大牌记者、主持人参加联合采访。当俄罗斯记者站将此项目报告央视新闻中心时,孙玉胜副台长决定派我去会见普京。
    2014年1月15日傍晚,我只身一人登上了俄航飞往莫斯科的航班。从莫斯科向南,飞机又飞行两个多小时后降落在了索契。索契是一个人口只有不到四十万的小城市,它面对黑海,背靠高加索山脉,是俄罗斯最大的度假胜地。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再到戈尔巴乔夫,从叶利钦到普京,苏联和俄罗斯的众多领导人和高官富商,都在这里建有度假别墅,每年都会定期不定期来到索契度假休闲疗养。这里就相当于美国的戴维营和迈阿密、中国的北戴河和三亚。故而,索契也有着俄罗斯“夏都”的称号。
    索契也发生过许多关乎苏联和俄罗斯国家命运的悲喜剧。1964年,正在索契度假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遭到勃列日涅夫等人“逼宫”,最终黯然下台。当然,真正让中国人对索契感到亲切的,是那本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原型、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正是在这里完成了这部小说的创作。
    2007年,国际奥委会表决通过,俄罗斯索契获得2014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权。这是俄罗斯首次举办冬季奥运会。很多人认为,索契冬奥会将是俄罗斯重新向世界展示一流大国的机会,更是普京本人兑现“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俄罗斯”诺言的重要一步。正是因此,俄罗斯从上到下高度重视索契冬奥会,投入了奥运史上空前的重金——500亿美元,打造一个全新的索契和一届“高大上”的冬奥会。
    在索契“劳拉”滑雪场的山顶上连线《环球视线》。索契地处俄罗斯联邦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与格鲁吉亚接界处、黑海沿岸,属于亚热带气候区,索契城里的最低温度也不会低于5度,但是在海拔将近两千米的“劳拉”滑雪场的山顶上,气温在零度以下,我举着话筒没一会儿,就冻出了鼻涕。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随着冬奥会开幕的临近,在美国和欧洲一些西方国家,出现了针对索契冬奥会和俄罗斯政府的指责,刚开始是指责索契奥运场馆建设严重滞后,地处温带地区的索契冬奥会期间将会严重缺雪,奥运建设资金存在严重贪腐,等等。之后又将矛头指向俄罗斯政府和普京的一些政策,比如,指责俄罗斯当局打击和迫害同性恋,俄罗斯人权记录有问题,等等。
    俄罗斯国内的恐怖势力借机兴风作浪。2013年年底,恐怖分子在距离索契几百公里的伏尔加格勒,接连制造了两起自杀爆炸,炸死30多人。一时间,索契冬奥会安全问题又成了西方媒体热炒的话题。西方各国政府和媒体甚至掀起了一股抵制冬奥会的浪潮。美国总统奥巴马、法国总统奥朗德、德国总理默克尔等主要西方国家领导人,纷纷表示不出席索契冬奥会。表面上看,西方的指责似乎都是针对一些具体事项,也似乎有理有据,其实,这背后主要还是映射了当今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深层矛盾,当然也有针对普京对西方特别是美国强硬政策的某种报复和打压。
    2012年普京重新入主克里姆林宫之后,对美国采取了针尖对麦芒般的强硬立场,无论在伊朗核问题,还是叙利亚局势,乃至北约东扩,普京无一不是以强硬回应美国和西方。索契冬奥会开幕前的一年里,人们更是看到普京频频出手,且招招令美国等西方盟友如芒在背:
    抓住美国国务卿克里的“口误”,以叙利亚同意销毁化学武器的“四两”,轻而易举地拨了美国已经高高举起战锤的“千斤”;闲庭信步间打出优美的太极组合拳,让奥巴马眼睁睁看着斯诺登走出莫斯科机场中转区;在加里宁格勒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让雄心勃勃的北约东扩一下子陷入“歇斯底里”;最后时刻,用大棒加胡萝卜(150亿美元财援和低价天然气),使欧盟将乌克兰揽入怀中的愿望落空。更不用说在八国峰会和APEC会议上,普京与奥巴马那世人皆知的冷眼相对了。凡此种种,都让美国及其西方盟友们恨得牙根疼。于是,索契冬奥会成了他们泄愤的对象。因为他们知道,搅黄了索契这个普京眼里的“宝贝”,是会让这个俄罗斯强人感到疼痛的。
    于是,围绕着索契一场“奥运凉战”,在西方和俄罗斯之间上演了。
    我即将参加的普京与国际媒体的这次“圆桌对话”(俄总统府语),正是这场“奥运凉战”进入关键时刻,普京搭台唱戏、亮出身段的一幕。看看获邀参加采访媒体的名单,便能略窥一斑,品味出普京的良苦用心:俄罗斯一台和俄罗斯第一频道,两家电视台均是俄罗斯国内主流媒体;ABC(美国广播公司)、BBC(英国广播公司),这两家电视台都是西方世界掌握绝对话语权,能够影响西方舆论的媒体;一家总部设在美国的奥运专业网站;还有就是CCTV。
    两家俄罗斯媒体,两家美国媒体,一家英国媒体,一家中国媒体——这是一盘复杂的棋局。普京主要的对话对象肯定是美英和中国,俄罗斯国内的电视台,更多是陪衬和技术支持的角色(此次对话的电视设备及人员均由俄罗斯电视台提供保障)。对美英媒体,普京希望做到回应质疑,打消疑虑,以正视听。对中国媒体,普京要高调评价中俄关系,以此感谢中国在俄罗斯遇到西方打压和抵制的困难时刻对他的力挺,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将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
    习主席出席奥运会开幕式的消息,那时官方还没有公布,但这个信息我在到达索契之前就已经有所了解,并且还知道习主席的先遣组,已经到过索契提前安排住宿、行程等访问事宜。
    在联合采访准备的现场,我被阵势之隆重惊呆了。现场的摄像机加起来少说也有二三十台,俄罗斯人还专门调来一台摇臂摄像机和一台架设在临时铺设的轨道上的滑轨摄像机。
    当然,这只是普京希望达到的第一层效果,后来发生在“圆桌对话”中间的插曲,和之后普京单独面对我时那个“惊世一抱”,证明老谋深算的普京利用我和CCTV,给西方演了一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双面剧。
    “圆桌对话”的地点,安排在距离索契市区约50公里的劳拉滑雪场中心看台内,这里是冬奥会冬季两项的比赛场地。从索契市区到劳拉滑雪场,原来只有一条盘山公路,车程在一个小时以上,另外,俄罗斯为了奥运会又投入巨资,修建了一条高速公路和一条轻轨,车程能缩短一半。但我们上山的时候因为普京要去,当局出于安全原因封闭了高速和轻轨,我们只能自己租车走那条盘山公路。
    2014年1月17日上午,我和俄罗斯记者站的四位同事,乘车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路向上,爬到了海拔1500多米高的劳拉滑雪场缆车站,从这里再换乘索道缆车,在皑皑白雪的高加索崇山峻岭之上,再“腾云驾雾”20分钟,最终到达此行的目的地——劳拉滑雪场中心看台。
    所谓中心看台,实际上是在冬季两项出发和抵达的赛道旁盖起的一栋大楼,大楼一边的外侧是类似F1赛场的阶梯看台,下面就是赛道;另一边则是一栋标准的办公大楼,楼里有大大小小的功能房间,有的是电视转播用的工作间,有的是用于接待VIP的会客休息室。普京和我们的“圆桌对话”,被安排在大楼内三层的一间会客室内。会客室大约有三四十平方米,呈不规则形,朝外的三面是落地玻璃窗,透过玻璃窗能看到外面的赛道和积雪的群山、雪松。
    当俄罗斯总统新闻局的人将我们带到采访房间时,我被眼前的场面惊呆了。房间的中央是一个高出地面20公分的地台,上面孤零零放了一把扶手椅,在扶手椅的对面按扇形摆放了六把椅子。在扇形区域的两侧,密密麻麻架满了各式各样的摄像机、灯光和音响设备。俄罗斯人还专门调来了一台摇臂摄像机,和一台架设在临时铺设的轨道上的滑轨摄像机。我粗粗算了一下,现场的摄像机加起来少说也有二三十台。我意识到,这里即将上演一场电视新闻大战。
    按照总统新闻局事先给我们的通知,这场采访的录像将由俄方安排专业电视公司录制,每家受邀单位只允许自带一台摄像机,拍摄自家主持人的镜头。采访约定时间是当地时间下午3点,我们到达的时候是上午11点。然而,当我们进入现场时就发现已经来晚了,其他各家早已占据了有利位置,以至于我们自带的摄像机几乎已经没有了架设的空间。
    我们找到总统新闻局的人理论,但对方表示无奈,那意思是你们只能自己去抢位置了。好吧,于是我拿出曾在伊拉克等混乱情况下练就的本领,和我们记者站的摄像师一个眼神交流,摄像师二话不说,上去在一排严严实实的摄像机中间,硬生生挤出了一个位置。
    被挪动了位置的一个美国摄像见状,马上跑过来阻止我们,我对他说,我们是中国的,我们也是被邀请的一家,大家人人有份,新闻局的人让我们自己抢地方。那老兄一看我态度挺横,转头找总统新闻局的人说理,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