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下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下册)-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① 《张季子九录·政闻录》。
  ② 《张謇日记》辛亥十二月二十八日。
  ③ 《张季子九录·政闻录·为时局致袁总统函》。
  ① 《张季子九录·政闻录·调和南北致孙少信、王铁珊函》。
  划。张謇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是具有进步性的,而且他还懂得经济不能离开政治的道理:“实业之命脉,无不系于政治。”他很希望出现一个能够保护本国农、工、商业发展的“贤良”政府,可是他没有想到袁世凯所最关心的却是复辟帝制,两年来努力制定的20 来种法令条例往往流于空言。
  1914 年2 月,熊希龄内阁被迫总辞职,张謇虽然暂时留任,但已不安于位。在“名流内阁”垮台5 天以后,他就写信劝告袁世凯说,“解散国会、改总统制、祀天用衮冕”等,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引起“帝制复活”的流言,并且将会诱发新的动乱。他借用苏轼的话以示讽喻:“操网而临渊,自命为不取鱼,不如释网而人自明也。”①可是袁世凯决不“释网”,5 月以后干脆撤销国务院,改在总统府内设政事堂。1915 年春,又不惜就“二十一条”与日本进行无耻交易。帝制复辟迫在眉睫,张謇深表不满,正式辞去农商总长职务。
  张謇回到南方以后,并没有参加反袁斗争,但对帝制的抵制态度是比较明确的。1915 年11 月20 日,张謇看到上海报纸上有袁世凯将封他为“太傅”的消息之后,在日记上写道:“何为若是之纷纷逼迫耶!”1916 年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以后,曾通过徐世昌再一次邀请张謇北上为之转圜。张謇断然拒绝。
  但是,张謇在政治上的失意却在经济上得到补偿,他的企业在欧战期间得到空前发展。截至1921 年为止,大生一、二两厂资本增加到360 多万两,历年纯利累增总额共为1660 余万两。到1924 年,大生已增加到4 个厂,资本总额达770 多万两,纱锭共15 万枚,布机共1500 余台,同时着手兴办了金融业(淮海银行),扩充了航运业(大达轮步公司),此外还增设了一批大小不等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盐垦事业也有很大发展,公司林立,垦区扩展,南到长江口附近的吕泗场,北到海州以南的陈家港,包括南通、如皋、东台、盐城、阜宁、涟水等县,在濒临黄海的200 余英里沿岸冲积平原上,占有土地总面积达455 万亩,已垦面积70 万亩,投资总额共2119 万元②。张謇的经济事业在1920 年前后达到顶峰。
  但是好景不长,欧战后帝国主义的卷土重来,再次使民族工商业陷于凋敝。而袁世凯死后,军阀统治由表面统一转入公开混战,更给整个国民经济造成极大灾难,同时也使大生资本集团很快由盛而衰。张謇被迫把全部企业交给债权人江浙财团接办,将近30 年苦心经营的企业体系濒于土崩瓦解。张謇晚年思想更加保守。他周旋于各派军阀之间,反对共产主义和群众运动,提倡尊孔信佛以谋抵制方兴未艾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是也应该看到,他期望祖国富强之心始终未泯,曾撰文指责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要求废止不平等条约,主张取消租界、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他还希望结束军阀混战,让民族资本主义有一个得以顺利发展的和平环境。只是由于他已经游离于时代潮流之外,这些梦想的幻灭是必然的结果。
  1926 年7 月17 日,张謇病故。这年春天,他“慨世乱之未已,悲民生之益穷”,曾赋长诗以寄孤愤。结尾几句是:“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①这便是他暮年处境的自我写照。① 《张季子九录·政闻录·宣布就部任时之政策》。
  ② 《张謇未刊函电》。
  ① 《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如通泰各盐垦公司募集资金之说明》。
  第二十一章李善兰李善兰(1811—1882),原名心兰,字竟芳,号秋纫,别号壬叔①。浙江海宁县人。中国微积分学的先驱,近代科学的先行者。
  ① 《张季子九录·诗录》。
  第一节雅志说算术,心志穷专一浙江省海宁县,位于钱塘江口,杭州湾北岸。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鱼米之乡。县境内东北部的硖石镇,沿河两岸有审山、紫微山之胜,俗呼东山、西山,灵秀所钟,代有传人。山下有一李姓读书世家,溯其先祖,乃南宋末年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人李伯翼,他一生读书谈道,不乐仕进。元初,因其子李衎举贤良方正,授朝请大夫嘉兴路总管府同知,迎养来浙,旋即定居硖石。五百年来,传至十七世孙,名曰李祖烈,号虚谷先生,乃经学名儒。李祖烈初娶望海县知县许季溪的孙女为妻,不幸许氏早逝;继娶妻妹填房,又病故。后续弦崔氏,系名儒崔景远之女,知书达理,性情贤淑。婚后二人感情甚笃,相敬如宾。1811 年1 月2 日凌晨子时,崔氏生下一子。斯时,李祖烈已年逾40,中年得子,欣喜若狂。他捋着唇边不多的几根胡须,一眼瞥见案头平素最心爱的一盆兰花,正早早地开出了几朵淡红色的花星星儿,竞吐芬芳,于是给刚刚呱呱下地的胖儿子取名叫心兰,字竟芳。这个孩子,就是日后成为我国近代科学先驱者的李善兰。
  心兰自幼就读于私塾,改取庠名善兰。他资禀颖异,勤奋好学,于所读之诗书,过目即能成诵。
  9 岁那年,有一天他从父亲的书架上取下来一本古书,一看封面,“九章算术”四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他平时接触的都是四书五经,还从来没有见过数学书呢。打开书本一看,没有“子曰”,没有“之乎者也”,却有什么“方田”、“粟米”、“方程”、“勾股”之类的词儿,令他感到十分新奇有趣。从此他便迷上了数学。
  到他14 岁的时候,又靠自学读懂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6 卷。这是明末徐光启(1562—1633)和利玛窦(M。Ricci,1552—1610)合作翻译的古希腊数学名著。书中欧氏几何学严密的逻辑体系、清晰的演绎推理,与偏重实用解法和计算技巧的中国古代传统数学异其旨趣,自有它的特色与长处。李善兰在《九章算术》的基础上,又吸取了《几何原本》的新鲜血液和养料,这使它的数学造诣日趋精深。
  又过了几年,作为州县的生员,李善兰到省城杭州参加乡试,结果因做不好八股文章,未曾中举。虽落第而归,但却在杭州的书坊摊头买到了金元数学家李冶关于“天元术”的名著《测圆海镜》以及清初学者戴震的《勾股割圆记》,带回家来,仔细研读,数学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
  海盐人吴兆圻《读畴人书有感示李壬叔》诗中说:“众流汇一壑,雅志说算术。中西有派别,圆径穷密率。”“三统探汉法,余者难具悉。余方好兹学,心志穷专一。”①李善兰很重视从实践中学习数学和天文知识,他的经学老师陈奂说他“熟习九数之术,常立表线,用长短式依节候以测日景,便于稽考”①。
  有一次,李善兰与学友们同游东山。有人问他东山有多高?他立即从地① 《海宁州志稿》、《清史稿》、《畴人传》及其后诸书均误作“李善兰,字壬叔,号秋纫”,今据原始资料《苞溪李氏家乘》(祠堂藏版,1890)卷六改。
  ① 《硖川诗续钞》卷五。
  上拾起一根草芥,平伸手臂,眯着眼睛,沿着草芥顶端对准东山一瞄,随即脱口而出:“二十六丈!”同行者无不惊讶。原来他是用相似勾股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原理目测心算算出了东山的高度。
  李善兰结婚那天的晚上,要拜堂了,却不见了新郎,大家都很着急。他的二弟心梅和小弟心葵却心中有数,他们跑上二楼的阁楼上一看,大哥正猫着身子,探头于窗外,聚精会神地看着天上的星星呢!原来李善兰为了研究数学和天文历法,平时经常独自上东山,观测象纬■次。当晚,他来不及上山去了,只好跑到阁楼的窗台上进行每天例行的天象观测。
  第二节朝廷养兵本卫民,临敌不战为何哉1840 年,李善兰29 岁的时候,鸦片战争爆发了。帝国主义侵略者用鸦片和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帝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
  1842 年5 月,英军攻陷江浙海防重镇乍浦。乍浦离李善兰的家乡硖石只有几十里的路程。他耳闻目睹了侵略者烧杀淫掠的血腥罪行,满怀悲愤,奋笔疾书《乍浦行》一诗:“壬寅四月夷船来,海塘不守城门开。官兵畏死作鼠窜,百姓号哭声如雷。夷人好杀攻用火,飞炮轰击千家灰。。。饱惊十日扬帆去,满城尸骨如山堆。朝廷养兵本卫民,临敌不战为何哉?”②鲜明地表达了他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对清政府临敌不战的强烈谴责,以及他对敌主战的坚决态度。
  人民群众不堪忍受侵略者的凌辱。当时有一个名叫刘七姑的女子,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宁死不屈,投井自尽。李善兰写了一首民歌体裁的《刘烈女》诗①:夷船海上来,将军不敢守。
  炮声一震魂魄丧,骑马掩耳出城走。
  呜呼!将军性命重如此,烈女乃于井中死。
  用通俗明白的语言对比描绘“将军”和“烈女”的形象,褒贬爱憎的感情色彩何其鲜明!李善兰还在《汉奸谣》②一诗中痛斥那些“割民首级争献功”的民族败类,对于“街头义勇捉汉奸”、“为尔良民一雪仇”的举动则表示欢欣鼓舞,拍手称快!
  鸦片战争血淋淋的事实,激发了李善兰忧国忧民和科学救国的进步思想。他说:“呜呼!今欧罗巴各国日益强盛,为中国边患。推原其故,制器精也;推原其制器之精,算学明也。”③为了国家的强盛,他希望“异日人人习算,制器日精,以威海外各国”④。从此,他自己便身体力行,在家乡刻苦从事数学研究工作。
  ② 陈奂:《师友渊源记》。
  ① 李善兰:《听雪轩诗存》,汲修斋校本,北京图书馆藏。
  ② 李善兰:《听雪轩诗存》,汲修斋校本,北京图书馆藏。
  ③ 李善兰:《听雪轩诗存》,汲修斋校本,北京图书馆藏。
  ④ 李善兰:《重学》序,1866 年。
  第三节步算中西独绝伦,小李将军算法奇1845 年前后,李善兰在嘉兴陆费家设馆授徒,得以与江浙一带的学者(主要是数学家)顾观光(1799—1862)、张文虎(1808—1885)、汪曰桢(1813—1881)等人相识,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数学问题。此间,李善兰有关于“尖锥术”的著作《方圆阐幽》、《弧矢启秘》、《对数探源》等问世。
  李善兰的尖锥术,可以说是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色的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由于清政府长期奉行闭关自守政策,包括微积分学在内的西方近代科学一直未能传入中国。当时的中国数学界,除了见到零星几个由传教士带进来的三角函数无穷级数表达式和对数计算方法之外,其余则一概不知。就是这些公式和方法,也只有结论,没有推导的过程和计算的原理。在这种情况下,李善兰异军突起,独辟蹊径,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在中国传统数学中垛积术和无穷小极限方法的基础上,发明尖锥术,不仅创立了二次平方根的幂级数展开式,各种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而且还具备了解析几何思想和一些重要定积分公式的雏型。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首先,李善兰所创立的尖锥概念,是一种处理代数问题的几何模型。它由互相垂直的底线、高线和凹向的尖锥曲线所组成,并且在考虑尖锥合积的问题时,也是使诸尖锥有共同方向上的底和高,这样的底和高具有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横两个坐标的作用。
  其次,这种尖锥是由乘方数渐增渐迭而得,尖锥曲线是由随同乘方数一起渐增渐迭的底线和高线所确定的点变动而成的轨迹。由于李善兰把每一条尖锥曲线看作是无穷幂级数中相应的项,实际上他给出了直线(长方、平尖锥)、抛物线(立尖锥)、立方抛物线(二乘尖锥)。。的方程。他的对数合尖锥还相当于给出了等轴双曲线的方程。
  再次,李善兰的尖锥求积术,实质上就是幂函数的定积分公式和逐项积分的运算法则。同时,李善兰用这种积分的方法,配合还原(级数回求)、商除等代数运算方法,卓有成效地展开了许多超越函数的研究,这也是属于微积分学早期阶段的工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善兰的对数论,它建立在尖锥术的基础上,独具特色,受到了中外学者的一致赞誉。伟烈亚力(A。Wylie,1815—1887)说:“李善兰的对数论,使用了具有独创性的一连串方法,达到了如同圣文森特的J。格雷戈里(Gregory,1638—1675)发明双曲线求积法时同样漂亮的结果。”“倘若李善兰生于J。纳皮尔(Napier,1550—1617)、H。布里格斯(Briggs,1556—1631)之时,则只此一端即可名闻于世。”⑤顾观光发觉李善兰求对数的方法比传教士带进来的方法简捷、高明,认为这是洋人“故为委曲繁重之算法以惑人视听”,因而大力表彰“中土李(善兰)、戴(煦)诸公又能入其室而发其藏”,大声疾呼“以告中土之受欺而不悟者”①。
  在李善兰尖锥术的基础上,解析几何思想和微积分方法的萌芽,是可以生根长叶、开花结果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数学也可能以自己特殊的方⑤ 李善兰:《重学》序,1866 年。
  ① A。Wylie,Chinese Researches,Shanghai,1897。
  式走上近代数学的道路。只是几年以后,到了1852 年,李善兰便接触到了大量从西方传进来的近代数学,并参与了把解析几何和微积分介绍进中国的翻译工作。从此,中国传统数学逐渐汇入世界数学的发展洪流之中。
  清初有两位天算大师王锡阐(字寅旭,号晓庵,1628—1682)、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1633—1721),当时号称“二庵”。蒋学坚说:“李先生算学为中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